摘" "要:監督部門是每個企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許多企業都需要提高監督部門的工作效率,實現監督的再監督,壓實監督部門的責任,為企業提供更強大的紀律保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首先理清監督部門的職責,并糾正其工作中的思想誤區,然后研究如何提高監督部門的工作效率,確保其責任得到充分落實,以期為企業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促進企業內部管理與監督的不斷完善和創新。
關鍵詞:監督;再監督;監督部門;企業職能部門;壓實責任
中圖分類號:F27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1-0144-03
監督部門是保障企業合規運營的重要力量,他們負責監管企業的各個部門,確保企業的各項活動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要求。一個良好的監督體系能夠更好地監管企業的各個部門,并對各個部門發生的問題進行問責。對于發生的問題,監督部門需要及時調查處理,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以確保企業的各項活動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要求。因此,聚焦企業監督的再監督不僅僅是口號,而是具有實際作用的。落實監督部門的工作責任,提高監督部門的工作效率,建立一個良好的監督體系,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通過加強監督,才能夠確保企業的合規運營,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一、明確崗位職責,理順監督與再監督工作的思路
(一)明確工作內容
許多大企業都設立了內部監察部門,其功能主要是監察和監管。作為企業的監察部門,其主要職責是監管企業各個部門的工作,防止其胡亂行事、損害企業利益,以保障企業的紀律性。其中,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監管是內部監控的基礎,而對企業財務資金的流動情況進行監控則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監察部門具有對企業的基礎運行、財務管理和審計等進行監督的再監督職能。通過對企業的各個部門進行監督,監察部門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企業的各項活動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要求。同時,對于發生的問題,監察部門需要及時調查處理,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以確保企業的各項活動合規有序進行。
因此,企業的監察部門需要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以強烈的企業責任感維護企業利益,為企業的內部監督提供最有力的紀律保障,維護企業的管理體制,進而維護行業的穩定發展。監察部門應該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熟悉企業的運營情況,以便更好地履行監督職責[1]。
此外,還應嚴格加強企業內部監督管理機制,以保證黨員的先進性,加強企業內部監督管理,規范干部行為,為廉潔自律、遵守黨的紀律提供有力保證。監察部門應該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加強對企業內部各個環節的監督,確保企業的運營活動合法合規,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
(二)抓住工作重點
對于監察部門而言,重要的是抓工作重點和關鍵環節,做好監督的再監督工作。近年來,許多企業的違法違紀案件中,財務管理、物資采購、基建后勤和科研經費等領域是高發和易發的。因此,監管部門需要重視這些問題,關注企業的招標投標、財務管理、職級評聘、評獎評優和后勤基建等相關領域,同時加強對企業各個部門、單位落實相關制度的監督和檢查,監控企業員工和管理層存在的弄虛作假和利益輸送等問題,以確保企業的公平公正,維護企業的利益。重點開展企業制度整頓工作,深化監督的再監督機制。認真研究和判斷各個部門、單位的特點以及企業的建設形式,督促各個部門、單位建設好相關的重點領域和項目,同時協助各個部門和單位建立相應的權力職責清單、風險點清單和重要工作流程清單。制定更加量化、細化且便于操作的監督方案,建立報備審核制度,對重點項目進行監控。對于投資大、高風險的重點項目,要在啟動之前提交相應的資料給監管部門,并經過審核才能進行[2]。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派遣監管部門的人員到各個部門進行監管,以加強監管的深入、有力和精準。相關企業要加大力度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嚴格的制度措施為保證,根據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修訂和完善相關制度,強化企業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加強員工思政教育,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完善廉政談話制度等。
二、再監督存在的三大誤區
(一)再監督并非不管不問
為了將企業的紀律放在前面,而不是將監管人員放在前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許多企業的監管部門在開展監管工作時,不僅直接擔任相關部門的監管者,還兼任該部門職位,這是不可取的。監管人員不能同時充當“裁判員”和“運動員”。同樣,監管人員也不能完全推脫自己的監管責任,不管該部門的事務,充當“甩手掌柜”。再監管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抓住著力點,提高企業監管的權威性和實效性,以更好地進行監管。否則,監管工作很容易從“錯位”和“越位”變成“缺位”。
(二)再監督并非淺嘗輒止
很多監管部門的員工對于其他部門的監管工作不夠重視,缺乏與業務部門的全面配合,不積極參與日常和一般性工作,也沒有對業務部門進行必要的監督檢查。他們只關注與監察工作相關的事務管理,對與監察工作關系不大的事務直接退出,對相關部門也沒有深入監控。他們只是簡單布置工作任務和指示,進行敷衍的“遙控”式監督,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如果真的實行這種“隔山打牛”式的再監督,只會導致口頭下達任務而沒有實際檢查考核,只有理想而沒有實際效果,將使再監督成為“隔靴搔癢”,停留在表面,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這顯然違背了“三轉”的初衷[3]。
(三)再監督并非離開業務談監督
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在職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具有其特殊性。普通高校的紀檢監察工作通常與教育教研等工作有關,而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則與企業的業務和內部結構相關。要開展再監督,就需要了解企業的具體問題和核心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對被監督單位的相關業務和企業內部各個方面的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監察。如果不考慮企業的特殊性,在事前沒有做好相關調研工作,沒有明確具體的監督目標和事項,脫離監督對象的具體業務和核心工作進行口頭式的再監督,很難避免企業的業務和再監督脫節,使再監督變成走過場,這將極大降低再監督的效果[4]。
三、紀檢監察監督與再監督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
為了加強對部門干部的任用監督,需要將干部任用程序化、制度化和科學化。企業在任用部門干部時,應通過部門考察和集體討論,并公示任聘規范程序。這一過程應由監督部門人員參與,既是對干部的考核,也可以監督干部的廉政情況。在干部任用中,必須充分聽取監管部門的意見,如果其他干事對即將任職的人有意見,監管部門應進行認真核實,再決定是否任用。
另外,需要注重對權力的再監督,對權力的使用進行一定的制約。加強對企業管理者相關權力的監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完善的監督體制,統一企業管理者的責任、利益和權力,實現再監督。其次,將監督的時空延長,延伸到工作以外的時間和地點。第三,建立企業的民主制度,讓下層員工也能參與企業事務,拓寬監督渠道,實現更多人的參與。這樣可以有效制約權力的濫用,實現再監督。
在成立小組之后,內部審計部門與紀檢監察部門一定要統一部署行動,并在實際操作中密切配合。兩個部門都應從全局出發,以客觀公正的態度監督各個方面的運行情況,嚴格對各部門和個人進行風險排查,及時發現問題和預見潛在的風險。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當措施,營造和諧良好的氛圍。在離任審計工作開展之前,相關管理人員應向紀檢監察部門了解離任干部的個人情況和工作表現。在離任審計工作中,要不斷強調黨風廉政建設,并與各部門和法律合規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權力的監督,防止企業管理者濫用權力。
對“花錢”權進行再監督,建立高效節約的資金運轉機制。要建立完善的資金安全運轉的監督機制,防止某些高層人員私自對外進行擔保,這可以降低發生資金風險的幾率。其次,通過建立一個相關的部門,對財務支出進行審批和會簽,杜絕由一個人簽字,這有助于減少不規范支出和暗箱操作發生的概率。第三,建立健全內審制度,會審部門可隨機對各部門的資金支出情況進行審核,防止資金不規范流出。第四,對企業項目的預算進行嚴格的管理,防止有人隨意使用企業的資金,保證企業的資金能夠都用在該用的地方。通過這些方式進行再監督,有助于對“花錢”權進行最大的限制,建立高效、節約的資金運轉模式,保證企業的利益[5]。
四、構建長效機制: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與監督,實現持續發展
為了做好監督與再監督工作,我們必須樹立全程、立體監督的觀念。這意味著監管部門不僅要在事后進行監督檢查,還要在事前和事中進行監督檢查,以確保監督檢查貫穿企業運行的整個過程,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督系統。為了做好監督與再監督工作,我們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監管部門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分解落實和監督企業各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
監管部門需要統籌協調,對企業進行頂層設計,幫助將各個部門的工作分解和落實,并監督各個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這需要監管部門與企業的各個部門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制定、執行相關的管理制度和規范,確保企業的各項工作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要求。為提高監管效果,可采取專項檢查、抽查和巡查等方式進行再監督,調整、優化關鍵節點及重要事項,及時解決問題。監管部門可以派遣監管人員參與各個部門的基建、人事和后勤等事務。通過參與部門的日常工作,監管人員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個部門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同時,在每個部門安裝“探頭”,可以實時監控和記錄各個部門的工作情況,提高再監督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此外,監管部門還應該依托公司制度,全面覆蓋整個公司。通過建立健全制度體系,監管部門可以規范企業的人、權力和事務,確保企業的運營活動合法合規[6]。監管部門可以制定或修訂相關的制度和規范,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加強對各個部門的監督和管理。
(二)建設科學監督制度:以行業共同價值觀為基礎,增強再監督工作的科學性
為了增強監督的再監督工作的科學性,監管部門可以進行監督制度建設,并以行業共同價值觀為基礎。制度建設應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科學合理,操作性強。這樣可以對企業的日常管理和運行過程進行監督,并加強監督的再監督時效性和嚴密性。
在監督的再監督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檢查程序是否符合國家法律和行業規定。監管部門需要對企業的各項管理程序進行檢查,確保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定,這包括企業的各項決策程序、審批程序、人事管理程序等。通過對程序的檢查,可以確保企業的管理工作合法合規。
二是辦理事務時是否按照正確的程序操作。監管部門需要對企業的各項事務辦理過程進行監督,確保企業在辦理事務時按照正確的程序操作,這包括企業的采購、銷售、合同簽訂、財務管理等各個環節。通過對辦理過程的監督,可以防止企業出現違規行為和不當操作。
三是對每個環節進行監督,確保其合法合規。監管部門需要對企業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確保其合法合規,這包括企業的生產環節、銷售環節、人事管理環節等。通過對每個環節的監督,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企業的運營活動合法合規。
(三)自律教育:促使各級人員自覺實施監督與接受監督
首先,進行監督自律教育,讓各級人員自覺地實施監督并接受監督。我們知道,思想道德的健康發展是加強內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在落實監督思想教育的過程中,監督部門和行業領導應激勵企業員工圍繞國家和社會賦予企業的職責開展工作。同時,監督部門和行業領導自身也要加強相關意識,起到帶頭作用,給企業各個部門成員樹立榜樣,這有助于企業各層面的成員自覺地實施監督并接受監督。否則,在監督部門身不正的管理下,所謂的自律教育只是空談。具體來說,內部審計部門在進行財務收支審計、經濟效益審計、干部離任審計以及其他審計工作時,如果發現任何問題或重要信息,應及時向紀檢監察部門反饋,這樣可以為紀檢監察部門提供有用的監督方向和依據。企業可以定期組織員工培訓和教育,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和職業道德水平。培訓內容可以包括反腐敗法律法規、企業道德規范、職業道德準則等,以增強員工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感。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監督的再監督工作并非空口號,而是具有實際作用的。通過進行監督的再監督,可以有效地落實監管部門的職責,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本文首先明確了監管部門的崗位職責,并理順了監督與再監督工作的思路,同時糾正了幾個思想誤區。筆者認為,將監察工作高效集中在企業工作的全過程,有利于提升監督的再監督的系統性。最后,分析監察監督的再監督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并提出了構建長效機制的建議。通過以上幾種方式,企業可以實現監督的再監督,確保職能部門的工作得到落實。
參考文獻:
[1]" "唐樂.新時代強化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的再思考[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20,37(8):31-34.
[2]" "劉馨.國企紀檢監察組織履行再監督職能的實踐途徑[J].現代企業,2020(8):112-113.
[3]" "仇鶯璇.基于內控視角中高校紀委的“監督的再監督”探究[J].新西部,2020(17):110-111,140.
[4]" "龔華.聚焦“精準”,實現“再監督”質的提升[J].廉政瞭望(上半月),2019(11):68.
[5]" "王波.關于國企紀檢監察組織履行再監督職能的實踐與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3):197-199.
[6]" "李國平.“五強化”機制凝聚巡察監督合力[J].廉政瞭望,2021(5).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