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國家的經濟一直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這樣也導致了在發展的過程中會破壞生態環境,導致大量的綠水青山被破壞,隨著人們的認識逐步提高,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因此就需要做出改變。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能夠促進森林的建設,所以本文對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應用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 培育技術; 生態環境; 林業生產
引言
“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面推進生態化林業建設成為當前主要工作,在林業建設過程中,林木種苗成為林業建設的關鍵所在。林木種苗是林業生產中的主要資料,起到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生態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的發展方向,我國林業發展需要從擴張型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做好種苗培育是非常關鍵的,也會改變現階段的生態環境。針對現階段的種苗培育還存在不足需要一段時間進行突破,這樣才能夠人力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環境,建設更多的綠水青山。
1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的價值
我們國家森林覆蓋面積主要是在東北和西南地區。在林區內通過對該林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來選擇不同的林木種苗進行種植,進行樹苗種植和培育是需要遵守層次化和科學化在該片林區內實現科學的生態綠化帶。還必須站在最基礎的層次上對森林工作實施情況進行全方位的分解,確定森林苗的保障性范圍和可行性,這就對于成林效率和森林發展水平具有相當大的影響,而這個環節也是保證基層森林建立和管理工作實施的重要基礎。森林木苗培育技術,在宏觀和微觀層次上有著很重要的決定性意義[1]。在他人眼中認為林木栽培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事實并非如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完成森林培育工作。在開展森林培育的過程當中,需要通過綜合管理科學培育技術應用等方式實現三位一體構建。每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和地理特點,土壤成分都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在進行森林培育時就需要充分了解這片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適應該地區生長的樹木和樹苗進行種植,確保樹苗的成活率。在此期間需要通過科學的評估方法和全面的分析來開展種植工作,采用科學的樹苗種植方式開展森林培育。這樣才能夠提高種苗和培育的效果,實現生態環境綠色產業發展及可持續性循環的結合。
2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應用分析
2.1控根栽培育苗技術
想要全面提高木苗的質量,就需要通過相關技術進行保障,通常使用可調節性技術植入與工藝設計來實現這一效果,控根栽培育苗技術由此誕生。想要提高木苗的生長速度就可以通過對植物根系的生長進行調控,這樣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讓木苗快速成長。經過實驗進行全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使用這項技術進行木苗培育可以有效縮短培育種苗的實際周期,所需要的時間也是原來的一半。對于木苗的后期養護管理工作有效降低了工作量,減少了苗木后期養護及管理的壓力,其工作量降低了60%-70%。與常規植物育苗側根相比較而言,選擇抽根栽培育苗技術的植物側根數量多10-20倍,這樣的方法加快了植物側根樹苗的生長數量,采用以往的方式大苗難以在四季進行移栽,而通過這項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2]。
2.2無土育苗栽培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針對林業發展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和研究,因此也促使林業發展的技術朝著多元化轉變。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現階段已經出現無土栽培技術,在育苗技術得到了全面的突破,無土育苗技術實現了在無土壤環境下開展育苗工作。使用這種技術利用營養液等方式即可完成育苗。現階段在此基礎上,還進行了不斷的突破,部分育苗工作可以實現無基質模式,對樹苗采用噴水或噴霧的形式進行培育。通過實驗分析可以看出無土栽培出的樹苗整體效果相對較好,在育苗的整個過程當中不需要增加資金投入和設備投入。根據育苗整體的效果可以看出木苗的生長速度非常快,但是木苗的苗齡相對較短。根據苗木的發育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根系發育非常好,木苗的整體也十分強壯。采用這種方式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非常方便運輸和移植工作,和以往的木苗培育方式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無土栽培育苗技術能夠有效解決因各種環境因素對育苗的影響,提高了育苗整體成活率和質量[3]。
2.3森林培育技術要點
2.3.1種子的處理技術
最近這些年,我國推出了農場式的林地經營政策,對于一些低海拔地區不適合耕種的田地上進行森林樹木經營,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改善當地的環境質量,增加休閑用地面積,也能夠增加森林面積,產生更多有用的木材。有很多學者對不同樹木種子的發育情況和特點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了解種子的休眠特征,儲藏特性等,并根據不同的樹種提出了不同的種子管理技巧與辦法。逐步明確的不同種子的收獲日期和貯存要求,管理方式。慢慢也提高了種子的處理效果,種子的處理技術也越來越規范和科學[4]。
2.3.2體胚苗生產技術
現階段我國林木體胚苗的研究還處于發展階段,只是少數的樹苗利用這種方法形成的體胚苗技術系統,還是很多的。樹苗目前還不能進行體內胚苗生產系統構建,所以胚苗技術還需繼續發展,而想要在實際生產中進行有效的種子包衣工藝,還需一段時間進行實驗研究。而使用這種工藝,一般都是采用品質優異的針葉樹為種子材料,由培養技術人員利用成熟的體內胚胎進行系統產生體胚,并必須進行嚴格的篩選,將尺寸較為小一直的體內胚胎生產為人工的籽粒,這樣就可以將種子種植和培育[5]。
2.3.3木苗的施肥技術
隨著對木苗多年的分析,收集了大量有用的數據,了解了木苗生長狀況和營養供應之間的關系。這樣對某種特定目標進行定期的檢測,了解目標的行動,根據不同時期木苗的增殖情況來制定施肥計劃,確保施肥計劃的合理性及科學性。根據國外愛達荷大學苗圃技術人員介紹,針對容器苗進行施肥,此時需要采用精準的苗木鮮重控制機制,結合不同時期內苗木的增重具體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施肥措施,包括具體的施肥種類和數量,以此保證施肥的精準性,為苗木提供生產所需要的肥料。
2.3.4灌溉水質技術
對目標進行灌溉時需要保證水質的質量,水的質量控制要做到精細化,同時要對灌溉水進行定期檢測。同時還需要分析灌溉水中的藻類含量以及金屬離子含量等,如果沒有達到相應標準,就需要對水質進行過濾或采用其他處理方式進行處理,確保水質的質量能夠促進木苗的生長。
3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應用常見的問題
3.1缺少完善的機制
現階段在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我們國家還沒有制定完善的法律規范和相關制度,這也導致了在森林培育和林木種苗的效果相對較差。市場的監管體系也相對不完善,影響了林業種苗的培育質量。這對我國的林木種苗市場的發展也起到了負面的影響[6]。
3.2育苗技術相對不高
育苗技術不高主要體現在相關林木培育人員的專業技能及培育林木種苗的設備,生產環境和條件相對不理想無法達到培育木苗的要求,這樣就導致木苗的培育研究緩慢,相關技術人員的技能專業知識比較欠缺,培育木苗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沒有分析不同木苗獨有的特點及生長要求,木苗的成長也受到阻礙。
3.3存在結構不平衡問題
在當前的林木種苗市場中優良品種和一般品種出現了嚴重失衡的問題,對于培育技術要求不高的種苗供應量非常大,但是市場的需求是有限的。對于培育技術要求高的種苗供應量非常小,這樣就導致了市場中的種苗數量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問題。在城市建設和森林建設過程中對苗的需求量增多,很多不法商販在經營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以利潤為目標的情況,故意抬高價格,造成市場供應緊缺等問題[7]。
4針對強化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應用的主要方法
4.1逐步完善機制建設,進行科學興種
在進行林木種苗培育過程時,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制定完善的機制開展工作,確保相關人員能夠按照工序進行操作,提高操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從木苗種類的選擇以及木苗的培育,施肥,澆水等方面入手,還需要結合目標的成長情況,采用科學的方式來開展木苗培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還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來對種苗培育方式進行完善,針對每一個育種培育環節都進行提升和改變,要發揮科學技術的優勢,構建完善的林木種苗培育體系[8]。
4.2優化樹種的結構,增強質量意識
進行實際的木苗的種植時,需要提高種植人員的質量控制意識,了解不同木苗的種植方法,采用科學的方式開展目標種植。避免采用錯誤的種植方式,影響到木苗的成活,減少經濟損失和對種植業發展的影響。在選苗階段需要通過挑選的方式來找出高質量種苗,并采用正確的方式種植。每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特點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就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選擇適當的樹木種苗進行種植。盡可能要減少外來物種種植,外來物種種植會影響當地的生態,會讓當地的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在種植前,種植中,種植后都需要進行全面的測試,開展科學種植,提高樹苗的成活率。對于市場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結合市場需求供應相關的種苗。
4.3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種苗培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現在在很多領域上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也被廣泛推廣,因此在進行種苗種植時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控制。結合信息技術能夠全方面了解種苗全過程,還要對種苗進行全方位的監管,實現智能化管理。根據當地的氣候和種苗的生長情況,制定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將種苗的生長情況轉變為數據化,開展信息化管理。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種苗培育效果,同時也能夠逐漸完善種苗培育方案。了解所有木苗的生長情況和產地,數量,銷售方向等,從多個環節進行控制,實現精細化管理。
5做好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的主要途徑
5.1做好林木種苗的選擇
在林業發展的過程當中,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好林木種苗的選擇工作,充分了解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并了解不同樹苗品種特點及適合生長的環境。而由于全國林木覆蓋面積非常多,樹木的品種類型也很多,所以各個地方的林業發展都需要各種種類的木苗。在開展樹木苗栽培工作時,就必須全面掌握每一品種苗木的基本屬性和繁殖特性,并根據目標的具體情況,確定了該目標所適應的自然條件。同時還需要將高品質,耐火性強的樹苗作為種苗選材,這樣才能夠促進林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培育出的木苗成活率也會有所提升。種苗的選擇也可以像國外資料進行借鑒了解國外種苗選擇的方法,針對國外優質種苗也可以進行引入,通過這樣的方法來開展目標培育,培養出來目標能夠符合我國林業發展的需求。與此同時,還需要做好樹苗質量檢查和檢測工作,其實發現木苗培育中遇到的問題,搜集木苗成長過程當中的相關數據,并通過計算機進行全面的分析,還需要做好存儲工作,有助于開展日后工作。
5.2提高日常的病蟲害治理
日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森林培育當中需要通過日常維護和日常管理來解決樹木病蟲害問題。很多樹木都會受到病蟲害的侵蝕,病蟲害也會影響到樹木的生長。在森林培育過程當中經常會發生侵染性病蟲害,也會發生一些非侵染性病蟲害。對于侵染性病蟲害對樹木的破壞非常大,而非侵染性病蟲害對樹木的破壞相對較小。無論哪種病蟲害都會對樹木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需要及時發現病蟲害現象,并通過日常管理來對樹木進行日常維護,促進幼苗的生長。定期對樹苗進行施水、施肥,并記錄好樹苗成長的數據,還需要定期開展監測工作,了解樹苗生長狀態。森林培育是需要花一段時間來開展的,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工作過程當中,日常工作非常重要,需要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來開展。不僅要做好日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還需要對疫苗進行定期的檢測,了解木苗生長的情況,根據苗木生長狀態制定科學的培育方案。促進苗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為了給木苗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還需要對雜草進行定期的清除,這樣能夠接受到更多的太陽光。對于施水施肥要做到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來開展。
6結束語
總而言之,根據現階段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我國在這方面技術開展相對比較晚,技術也相對比較不成熟,對于面臨的各種問題也需要進行不斷地完善和解決。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具有很大的價值與作用,要發揮出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的作用,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為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需要選擇優質的種苗作為基礎,可以向國外學習先進的技術來逐步提高我國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在種植培育階段要做到因地制宜,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培育,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記錄和跟蹤。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對可持續性發展做出一份貢獻。針對遇到的問題要逐步進行解決,提高育苗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提升木苗的成活率。
參考文獻:
[1]張慧.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應用探討[J].山西林業,2022(3):38-39.
[2]周愛民.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應用分析[J].廣東蠶業,2021,55(8):79-80.
[3]張林.森林培育技術現狀分析及管理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7(13):222.
[4]董忠麗.種苗培育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及強化策略[J].河南農業,2022(29):41-43.
[5]張慧.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應用探討[J].山西林業,2022(3):38-39.
[6]李新明.林木種苗培育技術及發展趨勢探討[J].南方農業,2020,14(18):97-98.
[7]王亞會.林木種苗行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江西農業,2019(24):71.
[8]張慶生.林業工程建設中的林木種苗培育技術分析[J].農家參謀,2019(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