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稻種植技術不斷改進。為了使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更好地應用到水稻種植中,相關人員要充分了解其優勢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改進和完善種植技術。基于此,本文簡單討論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優勢和問題,深入探討推廣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應用;資金投入
綠色水稻種植技術作為一種綠色健康的種植方式,對保護環境和確保農產品質量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應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可以提升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增強糧食生產的安全性,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 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優勢
1.1提高水稻種植效率
我國水稻種植面積較大,水稻種植的效率直接關系到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在傳統種植中,人們往往會選用常規方法來提高水稻產量。在種植中,很多工作都需要人工參與,這就增加了水稻的種植成本,同時也降低了水稻的產量。針對這些問題,相關人員可以選擇綠色種植技術來提高水稻種植效率。綠色水稻種植技術不會產生大量的廢水,還能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避免污染環境。另外,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在防治病蟲害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要想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控制,就要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在使用農藥時,要嚴格控制用量和次數,確保農藥殘留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不合理使用農藥會導致病蟲害發生更加頻繁和嚴重。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在推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時要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化肥等物質,不斷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確保人們可以吃到安全、營養的米飯。
1.2增加農民收入
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人們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民收入,避免農作物出現減產和品質下降的現象。首先,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可以保證農作物的品質和安全。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為了避免一些問題出現,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病蟲害。在這種情況下,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可以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其次,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為了使農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也需要對產品進行科學生產和管理。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可以為農產品提供健康、安全的產品,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需求。
1.3保證食品安全
為了使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優勢能夠得到更好發揮,要不斷加大對其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認知能力和意識,使人們能夠認識到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所帶來的實際利益。同時,也能夠通過綠色水稻種植技術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從而實現水稻種植的可持續發展。在此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推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不僅要加強對相關知識的宣傳,還要對農民進行相應的培訓。在我國一些偏遠地區或者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由于受到科學技術水平、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農戶并沒有進行綠色水稻種植,而且當地也沒有太多可供種植的土地。這就需要相關人員推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不僅要加強對種植戶進行培訓和指導工作,還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規劃。這樣才能使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產,保證水稻質量,為人們提供更多優質安全的稻米。
2 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2.1推廣方式不科學
由于我國經濟和技術水平不斷發展,農民群眾對于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但是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著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主要表現為:第一,從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方式來看,主要是由農業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負責。第二,從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的過程來看,主要是依靠農技人員、政府宣傳以及農民自發行為。第三,從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的形式來看,主要是通過政府財政支持來完成。這些推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合理制定推廣策略,不斷優化和完善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2.2相關政策機制不健全
新時期背景下,我國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對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其中包括相關政策機制不健全、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促進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相關部門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健全的政策機制,為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提供保障。目前很多地區都制定了相應的政策,但是部分地區落實不到位,這需要相關部門在推廣過程中做好監督工作,并結合實際情況對政策進行完善和補充,使其更加全面地發揮作用,提升推廣效果。
2.3缺乏資金支持
我國水稻種植主要是依靠人工進行,產量和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這嚴重影響了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推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已成為當前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推廣過程中,由于綠色水稻種植技術還不夠成熟,因此并沒有得到全面推廣。另外,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在技術研發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會使種植戶感到經濟負擔加重。當前我國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沒有相應的激勵政策,部分地區無法有效調動當地種植戶應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積極性。針對上述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增加政府對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支持力度。同時針對推廣人員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明確其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避免出現工作人員因利益驅使而消極對待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工作。
3 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優化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綠色水稻種植推廣體系
現階段,我國正積極推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這種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于土壤以及環境等方面的影響較小,因此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但是在推廣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是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缺乏完善的推廣體系,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對其推廣效率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需要對綠色水稻種植技術進行完善,確保該技術能夠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準確性。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推廣體系,可以讓相關技術人員作為主要責任人和主要任務管理者,將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工作落實到位。其次需要建立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服務機構,該機構可以和當地的農業部門或者農業科技部門合作共同實施推廣工作,這樣可以為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提供更多的幫助。此外還需要建立綠色水稻種植示范基地或者示范區,對綠色水稻種植進行宣傳和普及工作。同時還需要建立綠色水稻種植的試驗基地以及研究基地,以此來保證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能夠對其進行有效推廣。
3.2強化培訓,提高農戶應用技術的能力
想要確保水稻種植技術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得到有效應用,首先需要針對農戶開展技術培訓,使其能夠具備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應用能力。一方面,針對農戶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工作,能夠有效提高農戶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業知識水平。同時還可以使農戶了解到綠色水稻種植技術與傳統水稻種植技術的差異,并了解到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此外還需要將相關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方法以及應用注意事項告知農戶,使其能夠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熟練應用。另一方面,在對農戶開展培訓工作時,還可以采取集中培訓方式,將綠色水稻種植技術作為培訓內容開展相應培訓工作。在集中培訓過程中,主要針對相關綠色水稻種植技術與傳統水稻種植技術進行對比分析,使農戶能夠在對比中了解到相關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優勢與特點。另外,還需要將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具體內容以及應用方法告知農戶,使其能夠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學習與探索,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3.3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在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的基礎上,加強對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宣傳力度,以此來加深農民對該技術的認識以及了解程度。其次,政府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此來為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提供保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在一些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當地政府可以建立一批現代化高標準的綠色水稻種植基地,將農業生產與旅游資源有效結合在一起,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參觀綠色水稻種植基地。同時還可以將綠色水稻種植基地打造成特色農業旅游景區,使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了解到綠色水稻種植技術以及當地農產品,進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購買綠色水稻種植基地生產出的農產品。雖然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但是在偏遠地區的一些村莊仍存在部分交通不便、道路狹窄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相關部門可以建立一批農業機械化交通服務站點,以此來為農民提供農業機械服務。與此同時還可以建立一批農業信息化服務站點,對當地農產品銷售、物流、配送等方面進行有效對接。要想使水稻種植工作順利開展下去,就需要保證當地水源充足、灌溉及時等。針對此種情況可以建立一批灌溉服務站點,為當地農民提供灌溉服務。建立一批綠色水稻種植示范基地。要想使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得到有效推廣應用,就要保證當地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為此可以建立一批綠色水稻示范基地來引導農民對該技術進行學習和應用[1]。
3.4加大宣傳力度,提升農戶認知度
要想使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得到有效推廣,首先需要對該技術的推廣方法進行完善,使農民能夠有效掌握其中的相關知識,以此來提升農戶的認知度。同時還需要對農戶的種植規模進行有效提升,使農民能夠充分意識到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所帶來的好處,以此來提升其對該種技術應用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農民能夠充分了解到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所具有的優勢。此外還需要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對農戶進行針對性宣傳,使其能夠了解到該種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過程中所具備的優勢。例如,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會對水稻生長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會出現病蟲害以及倒伏等問題。但是在應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之后,能夠使水稻生長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還能夠減少病蟲害和倒伏問題發生。此外還要將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過程中,使廣大農民能夠充分認識到這種技術對降低污染程度所發揮出的作用。例如,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需要將雜草去除掉,但是很多農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不會對雜草進行清除。如果將雜草去除掉,就會將農藥帶入到土壤中,如果不進行除草,就會給農作物造成嚴重影響,并且還會對其品質以及產量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進行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時,需要加大宣傳力度[2]。
3.5加大資金支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我國各地區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工作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影響,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部分地區仍沒有制定出較為完善的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方案。在這一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提升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效率,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具體來說,就是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將財政資金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傾斜,加強對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的支持力度。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能夠使各地區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出更多的優勢作用,這樣既能滿足當地農業生產的需要,同時也能夠有效促進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發展。另外,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積極加強與各地區之間的聯系與溝通,通過強化各地區之間的合作力度來促進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實際工作中還需積極加強對技術應用情況的檢測和管理,通過相關檢測手段來確保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滿足實際需求和要求,從而確保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工作能夠得到全面有效落實[3]。
3.6積極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比較大,其能夠有效整合分散農戶的生產資源,減少農業生產中的勞動成本,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另外,合作經濟組織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種植人員的綜合素質。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業種植中的作用,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以促進其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發展。具體來說,在建設過程中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要對合作經濟組織進行正確引導。要做好宣傳工作,使農民了解合作經濟組織的優勢和作用,還要完善合作經濟組織內部建設,為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供良好保障。同時還要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使其能夠掌握一定的農業種植技術知識,在合作經濟組織中建立相互監督機制,使其能夠以實際情況為準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第二,要優化農民與政府間的關系。強化政府在農村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落實好相關補貼政策,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民了解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性。第三,要保證合作經濟組織服務質量。相關人員在服務過程中需要明確自身責任,同時還要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培訓。除此之外,還要加強與農業技術人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4]。
3.7加強綠色水稻種植的示范作用
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是一項綜合性農業技術,其不僅要求在種植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選擇,還要求選擇優質、高產、適應性強的水稻品種,保證水稻品種適合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實現綠色水稻種植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為保證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質量,要加強綠色水稻種植示范作用。在示范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綠色水稻種植工作,并在當地農業部門的組織下開展綠色水稻種植工作。通過對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宣傳和推廣,能夠對當地農民開展宣傳和培訓活動,使農民了解到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優勢。在對當地農民進行培訓時,要向他們積極介紹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優點和作用,幫助他們掌握其中的操作方法。同時還要不斷提升農民的科學素養,使其掌握科學規范的農業種植方法[5]。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合理推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有著重要的意義。需要結合當前實際情況,了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的優勢和問題,并通過積極發展經濟組織、加大資金支持、加大宣傳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保證綠色水稻種植技術能夠有效推廣,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文明.渠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J].四川農業與農機,2022(5):66-67.
[2]崔莉.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路徑探究——以江蘇省為例[J].種子科技,2022,40(17):45-47
[3]顧新紅.邵東市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策略[J].南方農業,2021,15(32):184-186.
[4]麻媛媛.合水縣綠色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要點[J].現代農機,2021(5):98-99.
[5]馬克嶺.水稻綠色高產栽培關鍵技術探析[J].新農業,2021(1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