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伴隨著林業事業的飛速發展,杉木作為一種特色化用材樹種,不僅有著樹體通直、抗蟲耐腐蝕以及韌性良好的優勢,同時還具有經濟價值較高、速生豐產以及生產周期較短的特征,受到林農的廣泛喜愛與關注,在林業事業發展過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為進一步提高杉木的產量與品質,提升杉木種植效益,必須把握其種植技術要點與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本文首先分析杉木種植技術要點,包括選種苗、選立地、整地、挖穴施肥、栽植、撫育管理、管護等具體環節,然后分析幾種杉木常見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措施,包括立枯病、猝倒病、杉梢小卷葉蛾、粗鞘雙條杉天牛,希望能夠借此為杉木種植作業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杉木種植;技術要點;病蟲害防治;防治措施;撫育管理
現階段,杉木作為一種長速較快的常綠性喬木,在林業事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受到更多的關注與重視,在“十四五”國家儲備林建設實施方案的重點建設區域廣東片區中,杉木是中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的主要樹種。杉木生長高度相對較高,最高可達30m,并且樹體筆直,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普遍在15~20℃之間。杉木生長對于土壤有著較高的要求,必須在深松土壤內生長,同時需要確保光照充足。杉木的作用多種多樣,其價值也相對更高。與此同時,杉木與其他樹種相同,在生長過程中也會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擾,為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提高杉木的成活率與長勢,促進杉木產量與品質的全面提升,必須要充分把握杉木種植的技術要點與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1 杉木種植技術要點分析
1.1 優選杉木種苗
杉木大多選擇種植實生苗這種方式開展造林工作,所以在種植開始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對杉木種苗的優化選擇。杉木良種種苗類型多種多樣,在具體選擇時,應當優先選擇具備國家級或者省級兩種審定標準的杉木品種來種植,然后根據國家重點良種基地內挑選適宜本地區生長的良種杉木種苗,主要是基于土壤情況和自然氣候等因素進行考慮。針對杉木種苗的具體需求來說,必須要確保是一年生以上優質的壯苗,苗高應當控制在35cm以上,同時地徑不能夠低于0.5cm。除此之外,還需要確保杉木種苗沒有病蟲害與凍梢問題,保證根系發達、頂芽飽滿、外觀均勻、側根較多、主干粗壯以及具有較高的木質化程度等,滿足上述標準的杉木種苗在種植過程往往能夠獲取更高的成活率,同時在長時間生長過程中也能夠保持良好的苗木生長勢頭,獲取更加優質的杉木種植效益。
1.2 優化立地選擇
廣東地區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絕大多數區域十分適宜種植杉木這種作物,但是想要獲取更加高產穩產的良好種植成效,就必須要充分結合杉木的具體生長習性對其立地選擇加以優化。一般情況下,用于種植杉木的區域都會選擇在避風且背陰的山腳、山洼以及谷地等區域,地塊以半陰坡或者半陽坡為最佳,盡可能躲避山坡上方與山脊等部位,這些部位常年有著較大的風力,并且水肥條件不足,土層較為淺薄。同時杉木也有著一定的土壤需求,即不能在鹽堿地內種植杉木,而是要選擇較為肥沃、排水性良好以及透氣性優質的酸性土壤種植,并且土質盡可能為沙壤土或者輕黏壤土,土層厚度不能低于30cm,確保具有充足的水源,這種區域更適合杉木的發育和生長。除此之外,為了便利苗木運輸和后期撫育管理工作的開展,種植區域的選擇還應當充分考慮是否具有便利的交通條件[1]。
1.3 林地清理
在確定造林區域之后,接下來的一項工作重點就是要開展林地清理工作。時間通常需要選擇在冬季進行,采取免煉山、帶狀清理的方式,實行沿等高線水平帶狀除雜清帶,行寬以2m為宜,清理1m寬的種植帶,將種植帶內雜草、雜灌、采伐剩余物以平鋪的方式清理堆放在種植帶邊形成堆放帶,堆放帶寬度控制在1m以下,高度控制在0.5m以下。
1.4 挖穴施基肥
在完成林地清理之后,在種植帶上進行挖穴施基肥工作。為了保障杉木苗木能夠健康茁壯地生長,在栽植穴挖掘過程中,穴長、穴寬與穴深都需要至少控制在40cm、40cm、30cm,同時株行距大約為(1.5~2m)×2m,符合每畝(667m2)林地挖掘栽植穴大約200個的基本需求[2]。在栽植穴挖掘完成之后,便可以開展基肥施加作業,每個穴內施加0.25kg過磷酸鈣,確保基肥距離坑面在20cm左右,然后使用細碎表土或者火燒土將穴進行回填,使其回填到地面的水平部位,滿足提升土壤肥力以及優化土壤理化性質的效果,從而提升杉木幼苗栽植后的成活率,保障杉木苗木的健康快速生長。
1.5 開展合理栽植
立春之前,杉木苗木的主干依舊處于休眠期內,新芽也沒有開始萌動,并且有著較高的木質化程度,但是根系部位已經開始快速生長。為此,選擇在每年1~2月份之間的陰天或者陰雨天氣下種植杉木苗木,可以大大提升杉木種植的成活率。首先,應當提前一晚將杉木苗木運輸到山上,同時注意淋水保濕。其次,在種植之前需要使用黃泥漿將苗木根系部位蘸濕,再將樹苗豎直放置到栽植穴中間部位,同時選擇三踩、二埋、一提苗的措施開展種植作業,確保苗木根系部位能夠得到舒展且不會窩根,苗身能夠保持豎直;為了充分提升杉木抗風能力與抗旱能力,還可以適當開展深栽作業。最后,在完成定植之后的10d之內,需要加強巡山工作,在發現苗木的成活率不高于85%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同一批苗木開展補植作業,避免發生壓苗的問題,并在清明節到來之前做好補植工作[3]。
1.6 加強幼林撫育管理
營林造林工作應當堅持三分造林、七分管理的基本理念推進,杉木種植亦是如此。在杉木生長初期階段直至杉木林分郁閉這一期間,都需要做好幼齡林的營林撫育和管理工作,這是提升杉木成林率以及鞏固杉木造林效果的關鍵所在。杉木幼齡林的撫育管理通常包括除草、松土、管護以及追肥等作業,每年需要撫育2~3次,杉木在生長初期階段通常不具備較強的抵抗力,因此可以適當增加撫育次數,后期伴隨著杉木逐漸生長,可以慢慢減少撫育次數。首先,除草作業和松土作業通常會選擇在傍晚或者陰天同步推進,選擇人工除草或者機械除草兩種方式都可以完成,需要注意的是,盡可能避免化學除草藥劑的使用,防止殺傷杉木幼苗。其間還能夠借助于鋤頭對幼樹根系部位附近的土壤進行淺耕,嚴禁過深,需要將深度控制在8cm左右,否則可能對幼樹根系部位造成損傷,影響幼樹的正常生長發育,同時將除去的部分雜草覆蓋到幼樹根系部位四周,以起到良好的保土保濕效果。其次,需要做好幼齡林撫育追肥工作,第一就是主攻夏梢肥。追肥類型主要為氮肥,磷肥與鉀肥起到輔助作用,這樣能夠加速幼樹的生長發育;第二就是輔以少量的鋅、銅、鈣、硼、鎂這一類微量元素,能夠提升幼樹生長的結實性;第三就是施肥和除草需要充分結合,這樣可以減少雜草和幼樹之間爭奪養分的問題;第四就是在入冬之前停止開展施肥作業,以推動幼樹木質化生長,提升杉木對寒冷的抵御能力。最后,還應當加強杉木幼樹的撫育管護工作,主要包括除蘗、摘芽、間苗、修枝以及避免人畜踐踏等相關工作[4]。
1.7 加強成林管護工作
杉木林分在郁閉后,堅決不能忽略對成林開展管理工作。首先,每年還需要結合林木實際生長情況與立地條件開展科學的追肥處理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選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追肥作業,讓杉木可以快速生長發育。在追肥過程中,應當首先將附近雜草全部清理干凈,同時在兩株杉木間進行開穴施肥工作,每坑穴施肥量需要控制在350g左右,同時盡可能選擇雨后施肥,此時能夠獲取最好的施肥效果,肥料當中的養分和礦物質可以被杉木充分吸收。與此同時,杉木成林的一個關鍵性管理工作就是要做好撫育間伐。杉木郁閉成林之后的2~3年時間內,杉木生長開始逐漸發生差異性,杉木樹干與樹枝粗細程度不一,林分密度也存在疏密不一的情況。所以必須要選擇在種植杉木之后的9年左右時間開展首次透光撫育間伐作業,這樣能夠有效優化杉木生長環境,提升營林造林質量,保留更加優質的杉木,同時促進杉木的快速生長發育,還可以獲取一些中小型徑材,提高整體經濟效益。杉木撫育間伐作業的開展應當嚴格結合取小留大、去劣留優以及去密留疏的基本原則,同時在底層林木部位開始,合理地砍伐林冠下層存在的林木。首次間伐作業的強度應當控制在總株數的25%左右,每年4月份開展一次,后面每一次的間伐作業強度選擇剩余杉木總數量的10%左右即可[5]。
2 杉木常見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措施分析
伴隨著當前杉木種植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各種各樣的病蟲害也逐漸凸顯,特別是在廣東地區,出現了多種病害一同發生以及受害面積進一步擴大的不良趨勢[6]。現如今,廣東地區在種植杉木過程中,主要的病害有黃化病、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主要的蟲害有杉梢小卷葉蛾、粗鞘雙條杉天牛等,病害通常多于蟲害,同時受影響最為嚴重的主要為杉木幼樹與幼苗,相對來說,杉木成林受到的影響較小。根據調查得知,主要的病蟲害通常發生于杉木幼苗期以及5a樹齡以內的幼林,因為在這一時期內,杉木缺少足夠的木質化程度,長勢也較為衰弱,十分容易遭受各類病菌與害蟲的侵染。同時,缺少足夠的撫育水平、無法第一時間將林區內的病蟲害植株清理干凈以及杉木林地內的雜草和樹枝較多,也會加大病蟲害發生的概率。為此,在防治杉木病蟲害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整體防治效果,同時有效減少對杉木本身造成的生長影響以及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必須要有效選擇營林防治方式,輔以合理的化學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措施。杉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做好預防工作,同時在發生病蟲害時進行系統性治療工作。杉木病蟲害類型多種多樣,應當提早發現并及時將其進行有效治理,讓杉木遭受蟲害危害的程度降至最低。主要的杉木病蟲害與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2.1 立枯病
立枯病屬于杉木育苗期內的最主要病害,大部分是因為腐霉菌與真菌一類細菌感染。立枯病屬于一種嚴重且典型的傳染病源,可能引發大部分杉木苗發生死亡的現象。如果發生在杉木育苗時期內,則不能夠在熟地進行第二次的育苗工作,最好的防治措施就是選擇新開墾的苗區,這樣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同時在播種過程中,應當提前4d左右向種植區域內施撒生石灰一類的物質,具體用量控制在300~350kg/hm2左右即可,或者可以噴灑800倍的退菌靈。如果在發生立枯病之后,所采取預防措施的效果無法控制其繼續蔓延擴散,則可以針對幼苗噴灑濃度為0.5%的波爾多液,按照1300kg/hm2的用量標準進行[7]。
2.2 猝倒病
猝倒病主要發生于杉木幼苗時期,在雨水較多的狀況下,這種病害更有可能發生。針對猝倒病進行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結合猝倒病發生的具體原因,在雨季來臨之前應當及時將下雨之后的樹林內水分及時排出,除此之外,每間隔10d還應當噴灑一次濃度為0.5%的波爾多液,噴灑4~5次。如果發生猝倒病病癥,還可以使用65%敵克松600倍液進行噴灑治療。
2.3 杉梢小卷葉蛾
杉梢小卷葉蛾最主要的分布規律就是向陽坡相較于背陽坡更加嚴重,疏松樹林相較于茂密樹林更加嚴重,樹立邊緣相較于樹林內部更加嚴重。針對杉梢小卷葉蛾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一旦發現杉梢小卷葉蛾,及時人工剪除被害樹梢并集中燒毀;第二,如果發生成蟲羽化的傾向,則可以利用黑光燈將成蟲全部清除;第三,使用糖醋液清除杉梢小卷葉蛾成蟲;第四,針對一些體型較小的幼蟲,通常可以使用濃度為40%的氧化樂果1500~2000倍液或者濃度為50%的甲胺磷1000~1500倍液進行噴灑清除[8]。
2.4 粗鞘雙條杉天牛
粗鞘雙條杉天牛通常更喜歡侵襲范圍較大的純杉木林而不是混交林;其更容易危害丘陵,而山區則相對較輕;立體條件優劣的林分存在一定差異,比差較好的受害情況也更加嚴重;不同的撫育管理林分通常有著不同的受害情況,管理不好的相較于管理良好的受害更加嚴重。如果杉木樹齡達到3~4a,表皮存在鮮明自裂縫才可能遭受粗鞘雙條杉天牛的傷害;5a左右的杉木林樹干基部位置通常存在比較嚴重的粗鞘雙條杉天牛問題;6~7a樹齡的樹冠下方存在嚴重受害趨勢,10a以上樹齡的樹干頂部位置通常會存在受害程度不斷增大的趨勢;一般樹干低于2m的林樹和根頸部位受害更加嚴重。粗鞘雙條杉天牛的具體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著手于營林造林工作。應當加強撫育管理,提升林木長勢,讓林干能夠快速生長;種植不同的樹種所形成的混交林往往有著更強大的粗鞘雙條杉天牛抵御能力;及時開展疏林砍伐作業;第二,當粗鞘雙條杉天牛處于幼蟲時期內,在疏林間還可以釋放和幼蟲數量比例相宜的管氏腫腿蜂成蟲,二者比例控制在3:1即可,管氏腫腿蜂成蟲通常能夠在林間大量繁衍,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第三,粗鞘雙條杉天牛幼蟲處于初卵繁盛階段,可以借助于40%樂果乳油或者20%益果乳油一類的藥劑進行噴施;第四,幼蟲只在韌皮部位活動時,可以使用刮皮涂藥的措施,借助于50%殺螟松或者50%氧化樂果這一類高濃度藥劑涂抹樹干部位;第五,針對成年粗鞘雙條杉天牛的防治,可以選擇741插管煙霧劑進行有效治理[9]。
3 結束語
在杉木種植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杉木的成活率與成林率,必須充分把握其關鍵種植技術,同時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做好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保證杉木良好長勢的同時,充分發揮出杉木這應有的功能與價值,促進杉木種植過程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卿建.杉木良種造林技術要點及推廣等分析[J].南方農業,2021,15(08):98-99.
[2]譚春田.杉木速生豐產林營造及管理技術分析[J].南方農業,2021,15(03):104-105.
[3]梁祖求.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措施淺析[J].南方農業,2020,14(32):102-103.
[4]蒙春秀.象州縣林場杉木良種基地設計與種植技術要點[J].鄉村科技,2020(19):80-81.
[5]周進軍.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J].現代園藝,2019(10):56-57.
[6]岑建成.杉木種植技術要點與病蟲害有效防治分析[J].農家參謀,2019(06):118.
[7]榮昌友,韋富卿.杉木速生豐產林營林與管理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9,13(03):60-61.
[8]俸蘇春,王曉波.林業生產中的杉木種植技術要點探討[J].綠色科技,2019(01):177-178.
[9]禤水金.杉木種植管理技術要點及效益分析[J].綠色科技,2018(1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