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當前農業種植正在飛速發展,肥料對于水稻種植而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圍繞著晚稻肥料利用率來展開,基于武宣縣2021年試驗情況,結合土壤、肥料等多方條件逐一分析比較,推廣應用配方肥,致力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關鍵詞:肥料品種;田間試驗;配肥技術
伴隨著晚稻種植工作的進步,配方施肥項目得到發展,在新發展形勢的引導下,武宣縣在肥料利用率方面開展了試驗工作,致力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順應節本增效理念,讓晚稻產量得到提升,助力農業效益提高。
1 試驗來源和目的
試驗來源:2020年廣西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示范項目實施方案。
試驗目的:為進一步驗證水稻肥料利用率參數,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標體系,為武宣縣測土配方施肥決策系統提供技術支撐,武宣縣農業農村局2021年在祿村石廣都責任田進行了水稻肥料利用率試驗。
2 試驗時間和地點
試驗時間:2021年7~10月。
試驗地點:東經109°32′33″,北緯23°32′41″,系武宣縣祿新鎮祿村委石廣都責任田。
3 材料與方法
3.1供試土壤
試驗田屬高肥力田塊。土壤為第四底紅土母質,質地壤土,土壤名稱為潴育黃泥田。土壤養分:pH值6.1,有機質38.1g/kg,全氮0.242 %,有效磷10.8mg/kg,速效鉀190mg/kg。歷年產量水平平均為490kg/667m2。
3.2供試肥料
3.2.1肥料品種
氮肥選用山西運城尿素(含N46%),磷肥選用鹿寨鈣鎂磷肥(含P2O5 12%),鉀肥選用加拿大氯化鉀(含K2O 60%)。
3.2.2施肥數量和方法
氮肥分三次施用,其中底施50%,分蘗期35%,孕穗期15%;磷肥全部底施;氯化鉀分三次施用,其中底施60%,分蘗期25%,孕穗期15%。7月27日,施基肥,撒施后把土耙平;8月5日,施放追肥,撒施,保持水層0.07m。9月7日,施放追肥,施肥種類、數量見表1。
3.3 供試作物
恒豐優玉香。
3.4 試驗設計
試驗設N、P、K 3個因素,每個因素只設1個施肥水平,共5個處理,進行3次重復。各處理名稱及施肥量具體見表2。
3.5 田間規劃
田間試驗設立保護行。設置3 次重復,采用區組方式排列。小區面積20m2,其中區長5m,寬4m。小區田埂高0.2m,寬0.3m,用農膜包扎田基,防肥水滲漏。設置2 條排灌溝,排灌溝寬0.4m,深0.3m。拉線定株,株行距0.17 m×0.27m,每小區14行,每行28株,每株2 苗。每小區植392株,667m2植13067株。規劃如圖1所示。
3.6 田間試驗管理述要
試驗各處理除按表1施肥進行外,其他田間管理相同。前一茬作物是2021年3月至7月種植水稻,品種為五優028,667m2的產量為500kg。冬季為冬產閑田。2021年3月24日播種。7月20日機械打田。7月26日拉線修整小區、田埂包扎簿膜,防水肥滲透。7月27日,施底肥,秧苗移植。田中有水層0.06m。10月25日取樣考種,10月26日小區產量驗收。
試驗前采集0~0.2m耕層土壤混合樣2kg,進行分析化驗并保存樣品。基礎土壤養分含量用常規方法測定,測定項目:pH值、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
4 試驗結果與分析
4.1 不同處理對水稻分蘗進度的影響
從第3次調查結果看,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分蘗苗數分別為8苗/株、11苗/株、18.6苗/株、20.4苗/株、17.6苗/株,分蘗進度最快的是處理4,其他依次是處理3、處理5、處理2,處理1最慢。見表3。
4.2 不同處理對水稻株高進度的影響
從第5次調查結果看,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平均株高數分別為64.4cm、63.8cm、85.8cm、82.6cm、89.4cm,株高進度最快的是處理5,其他依次是處理3、處理4、處理2,處理1最慢。見表4。
4.3 不同處理對水稻植株經濟性狀的影響
對于單位面積理論產量,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分別為391.3kg/667m2、413.5kg/667m2、482.5kg/667m2、510kg/667m2、628.7kg/667m2,處理5最高,其他依次為處理4、處理3、處理2,處理1最低。見表5。
4.4 不同處理對水稻的直觀影響
從各試驗小區的表現看,處理4不施鉀肥,葉斑病最嚴重。處理2不施氮肥,植株矮小,葉片黃。
4.5 試驗對產量的影響
對于試驗產量,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的產量分別為391.3kg/667m2、413.5kg/667m2、482.5kg/667m2、510kg/667m2、628.7kg/667m2。處理5為測土配方施肥,產量最高;處理4為不施鉀肥,產量排名第2,比處理5減產118.7kg/667m2,減產18.9%;處理3為不施磷肥,產量排名第3,比處理5減產146.2kg/667m2,減產23.2%;處理2為不施氮肥,產量排名第四,比處理15.2減產215.2kg/667m2,減產34.2%;處理1為不施肥,產量最低,比處理5減產237.4kg/667m2,減產37.7%。說明地力產量為391.3kg/667m2 ,施肥的作用是氮肥最大,磷肥次之,鉀肥最小。見表6。
4.6試驗對肥料利用率的影響
以形成百千克水稻產量所吸收的養分量N、P2O5、K2O分別為2.25kg、1.10kg、3.00kg計。見表7。
4.7測土配方施肥對肥料利用率提高層面展現的效果
根據上述結果,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指標體系,明確測土配方施肥的應用率,將習慣施肥的利用率減掉,就可以基于測土配方施肥,計算出提升肥料利用率的效果。以氮肥為例,計算其習慣施肥的利用率,需要明確習慣施肥區產量,了解施氮下產生100千克經濟產量的養分吸收量,兩者直接相乘再除以100,就能得到習慣施肥區的水稻吸氮總量。
4.8測土配方肥推廣成效以及舉措
伴隨著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發展,結合新型發展形勢,武宣縣測土配方轉移了施肥工作重心,逐漸在田間地頭實施并推廣普及,主要應用配方肥,大大提升了肥料利用率,順應了節本增效理念,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得到持續發展。由于肥料的應用時間以及應用方式具有差異,為了更好地提升肥料的應用率,需要進一步優化安排氮、磷、鉀成分的比例,提高肥料效用,有序推廣配方肥,助力水稻生產達到更高水平,順應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
4.8.1嚴格把握測土配方基礎工作,完善配肥技術
為了完善測土化驗基礎,圍繞著土壤類型、作物品種等,增強在耕地土壤中采集數據的力度,提升化驗密度,定期展開土壤性質的檢查工作,明確土壤養分的變化趨勢,保證肥料配方具有針對性。在取土化驗中進行輪回加密,及時更新基礎數據,動態調整施肥參數,在縣域內不斷完善測土配方體系,為生產企業提供正確的配方,完善配肥技術。利用田間示范基地,根據作物的種類,分析栽培條件,分析土壤養分變化,增加田間肥效試驗的頻率,在規范的時間里調整施肥參數。
4.8.2加強宣傳培訓,推廣應用配方肥
借助宣傳培訓,在合適的地點進行試驗示范,在多個途徑的支持下提升種植人員對于配方肥的認知,掌握配方肥的特點,考慮地域性、適宜性等多種因素,加強推廣配方肥,為其應用打造良好的氛圍;在農業部門中,也要重視配方肥的推廣使用,應克服不良情緒,提升用肥認識,將配方肥的推廣應用放在首位,建立推廣此肥料的新型局面;在農企合作企業中,應該提升認識,具備較強的責任認知,在重視經營效益提升的同時,還要踐行社會責任,實現兩者的高效統一,借助配方肥的推廣,推動企業快速轉型,與此同時,應該深入提高合作認知,與農業部門高度配合,關注農民的工作情況,為他們提供宣傳培訓,增加指導服務,積極探究可以高效推廣配方肥的合理機制,擴大推廣格局。宣傳培訓的增強,可以利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借助廣播渠道、電視渠道、報刊渠道等,向大家普及正確的施肥知識,闡述應用配方肥料的優勢;可以發放技術掛圖,也可以贈予施肥建議卡等,保證農民能夠學習到科學的施肥方式,掌握施肥技巧,認同配方肥;開展配方肥的示范展示活動,帶領農民明白配方肥的價值;在農業部門中,要多與專業媒體進行聯系,在農企合作的條件下,將配方肥的推廣作為主題,從多維度來考慮,展現應用配方肥的具體成效,密切關注群眾的感受,引導積極的社會輿論。
擴大配方肥應用范圍,其推廣應用涉及技術性,同時也有關于市場行為,對于農業部門,不但要關注農企合作,為其提供技術支撐,還要給予適宜的市場空間。當前,從配方肥的施用面積來看,占據項目實施面積的四分之一,為了擴大配方的肥施用面積,可以看出還有較大的空間,尤其在經濟作物或者園藝作物方面,可以發揮更大的潛力,增加項目實施的范圍,與此同時,依照規范流程逐漸應用配方施肥技術,延伸作物形式,在更多作物中施加配方肥。
4.8.3優化農化服務組織,形成施肥到田的效果
基于社會化性質,發展農化服務組織,打造社會化的配方肥推廣機制。增加鼓勵、引導作用,特別是對于化肥企業等,貫徹測土配方工作,政府分派有關人員進行測土,專家研究配方,企業負責供應符合需要的肥料,農民高效施加肥料,建立這樣的連環機制;對于農民,打造社會層面的農化服務社,加強農化服務的統一性;對企業采取協助舉措,構建出符合基層的配方肥服務網絡,讓配方肥的供應途徑更加多元化,便于農民按照需求進行選購;積極引導企業,引進并裝備智能形式的配肥設備,依據測土配方,設立專門化的專家咨詢渠道,為鄉村建立配肥服務站點,讓農民獲得配肥服務。
4.8.4提升配方肥應用率,建立示范基地
基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創建全區示范活動,活動創建期間,為了增強施肥技術的覆蓋效果,增加配方肥的應用率,將其作為主要建設內容,借此合理推進農業模式,現場開展混配供肥形式,實現配方肥的推廣工作,有序推進測土配方技術,實現由村到入戶再到田地的效果,讓企業可以按方配肥,農民依方施加肥料,增加施肥的覆蓋面積,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達到更好的覆蓋效果,提高配方肥應用率。搭建示范基地,根據配方肥的施加標準,建設示范樣板,讓農民群眾可以看到典型例子,在榜樣的帶動下取得學習成效,在良好效果的推動下,促進配方肥得到合理推廣。在農業部門中,依據當地農作物的種類,分析土壤類型,建立適宜的耕種制度,有序安排示范土地,規范示范區工作,致力于示范基地的合理建設,實現層次分明的效果。深層推進農企合作,構建出適合配方肥推廣的應用平臺,達到配方肥的區域化要求,同時要建立規模化生產的目標,綜合考慮配方,促進農業生產達到科學效果,讓配方肥在市場上占據一定的地位,真正保證配方肥得到推廣使用。
5結論
氮肥利用率為40.35%,磷肥利用率為40.2%,鉀肥利用率為39.6%,氮磷鉀肥利用率為40.05%。
不施肥、不施用氮肥、不施用磷肥、不施用鉀肥比測土配方施肥分別減產37.7%、34.2%、23.2%、18.9%,經方差分析達到極顯著減產效果。
肥料的施用效果是氮肥gt;磷肥gt;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