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我國來說,小麥屬于重要的農作物,也屬于面包、饅頭等食物的主要原料。可以說小麥的產量和整體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公民的生活質量水平,未來必須要針對小麥種植進行優化與改進,選擇出合理的種植方式,從而更好地擴大小麥產量。現如今機械化技術已經開始廣泛應用于小麥種植行業當中,使用機械化技術可以降低人力資源消耗,并且降低小麥種植的難度。本文主要針對于河北省衡水市小麥機械化種植技術如何進行有效的示范與推廣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麥;機械化;播種;示范;推廣
河北省衡水市屬于我國少有的農業大市,種植了冬小麥和春小麥,兩者混合種植,播種面積超過50萬畝,小麥整體產量在河北省的整體農業收益當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種植業結構逐漸調整,現如今特殊優勢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與進步,小麥的播種面積也因此而有所下降,現如今河北省小麥種植開始逐漸走向機械化,主要的目的除了降低人力消耗之外,也是為了實現集約化種植。
1小麥機械化播種
1.1行距調節
在機械化播種小麥的過程中,傳統耕作方式要求播種機行距設定為16cm,為了更好地保證播種質量,也可以將行距擴大到20cm左右。在耕種的過程中,必須要針對當地的實際土質以及種植需求進行分析,適當拆除開溝器,根據外形結構以及實際特點來對播種行距進行靈活完善的調節與處理。例如,可以松開開溝器,使用螺栓進行固定,讓開溝器可以順著橫梁左右移動。在調節的過程中,當地的種植人員也需要考慮到機械的實際情況,從而保證行距與農藝的相關要求緊密結合。對開溝器的調節,重點在于播種深度的控制,做好固定之后,再對偏差進行有效控制,一般來說偏差不超過5mm即可[1]。
1.2機械水平位置調節
在播種的過程中,還需要合理地調節播種機械設施水平位置,這樣一來可以有效保證種子播撒的均勻完善。調節機械設施水平位置的方式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首先,為了更好地避免耕種過程中前后深淺不一的情況,可以利用懸掛機構上的拉桿來進行水平調節,保證機械設施的主梁平面處于水平狀態。而另一種方式則是為了避免兩側發生深淺不一的情況,使用下拉桿進行懸掛調節,從而保證播種部件左右處于水平狀態,避免發生偏移或者上下浮動[2]。
1.3播種深度調節
為了更好地控制播種深度,一般來說需要將播種深度限定在3-5cm之間,無論使用何種方式調節播種深度,都需要符合對應的農藝播種實際需求。首先,第一種調節方式可以使用開溝器進行高度調節,從而完成播種深度調整。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將開溝器向上方移動,而這樣一來播種深度將會變淺,向下移動之后,播種深度也將會隨之加深。實際調節方式要求將固定開溝器的螺栓松開,隨后將其上下移動,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播種深度,再使用螺栓固定,就可以保證播種深度不變。第二種方式在于調節播種機的地輪高度,從而實現播種深度調節,地輪高度降低,播種深度就會變淺,地輪高度升高,播種深度也將會隨之加深。第三種方式則是調節懸掛機構的調節拉桿,從而完成機械設施播種深度的有效調控,拉長拉桿,播種深度也將會隨之變淺,縮短拉桿,播種深度也將會隨之加深。
1.4調節播種量
在對機械設施進行調節之后,播種量不會變化。在播種機運行之后,將小麥種子加入到播種箱當中,種子數量需要超過播種箱體積的三分之一。在開溝器當中鋪裝上帶有種子的物品,隨后使用卷尺來測量出播種器具的寬度以及地輪周長,根據機械設施的前進方向來進行勻速轉動,轉動對應圈數之后,機械設施將會穩定。此時可以稱量排種器當中種子的整體排出量,隨后對排出種子的數量進行仔細測量,最后調節種子排出量。在實際播種的過程中,調節方式可以從排種輪的伸縮長度上入手,保證排除種子的數量與排種輪伸縮長度為正比關系[3]。
2小麥播種機械化的積極效果
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從播種到最終的收割,傳統種植工作對勞動力的需求比較大,尤其是播種環節。而隨著現如今我國小麥種植產業得到了國家大力的支持與幫助,機械化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小麥種植的整體效率與水平。通過機械化技術,可以更加順利地完成小麥的播種與收獲工作,進而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資源的投入,最終提升小麥種植帶來的經濟收入。
小麥機械化播種技術屬于將旋耕、開溝、施肥、播種等工作結合在一體的一項先進技術模式,可以準確的控制播種量,讓種子的行距、株距、深度達到播種的實際要求,從而提升播種質量。未來必須要進一步推廣小麥播種機械化技術,這不僅可以節約播種量,提高播種質量,也可以改善小麥田的產量,提升小麥田整體效益。同時,這一技術也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小麥生產成本,讓小麥收獲更大的經濟效益,可以說這一技術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非常顯著與明確[4]。
3小麥播種的農業技術要求
在小麥播種的過程中,使用的農業技術要求在于播種期管控、播種量控制、播種均勻度控制、播種深度控制、覆土蓋壓等工作內容。
3.1適時播種
開展小麥適時播種可以充分利用現如今的自然資源,積極培育壯苗,幫助小麥形成健壯的軀干以及發達的根系,幫助小麥制造并且積累更多的營養成分,有效提升小麥抗逆能力。同時,這一技術也能夠為提高成穗率,培育壯稈大穗打下良好的基礎。一般來說確定合適播種期的主要依據在于當時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勢情況,同時也需要考慮小麥品種特性以及冬前積溫以及土肥水等相關要求要素。
3.2播種量符合農藝要求
合理的播種量可以有效保證小麥生長的基本苗數量,在栽培措施的幫助下,可以更好的協調小麥現如今的生長發育條件以及環境狀態,協調處理群體與個體之間的發育關系。同時,想要確定合適的播種量,重點依據在于針對每畝的基本苗數量、品種特性、種子發芽率、播種期早晚、土壤肥力狀態等進行均衡分析,保證播種苗數量達標[5]。
3.3播種均勻,無重播、漏播、斷條
使用機械化技術進行播種,基本可以保證均勻播種。而這可以讓小麥在生長的過程中分布均勻,彼此營養均衡,不僅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壤資源,同時也能夠充分滿足個體發育的基本要求,屬于合理的播種方式。
3.4播種深度符合農藝要求,深淺一致
播種深度深淺一致,對于小麥的出苗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如果在播種的過程中深度較深,那么將會導致出苗困難,難以順利生長。如果播種較淺,那么小麥對營養的汲取較為困難,也影響出苗率。對于小麥來說,在播種的過程中合適的深度往往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考量,具體來說需要分析氣候條件、土質、墑情等因素,往往屬于一項需要經過縝密分析之后才能夠得出的數據。但是一般情況下,一些土質較差、氣候干旱、溫度較低的區域,小麥對于播種深度要求較高,而對于一些土質水分較高,氣候溫暖濕潤的區域,小麥可以適當淺耕。而機械化播種可以有效滿足這一需求,在不同深度對小麥進行耕種。
3.5播種對覆土的要求
在機械化播種之后,開展覆土鎮壓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緊實程度,這種方式可以讓地下的水分更快速的向上爬升,從而讓種子在土壤當中積極汲取營養,這對種子的發芽出苗具有重要作用。適當進行覆土,可以有效減少干旱氣候、寒冷氣候對小麥的影響,從而保證小麥的出苗率與出苗質量。
4小麥播種機械化技術的種類及適用范圍
小麥播種機械化技術當中涵蓋了非常多的技術體系與技術內容,例如小麥精少量播種機械化技術、小麥溝播機械化技術、小麥膜際播種機械化技術、小麥免耕覆蓋播種機械化技術、小麥旋耕播種機械化技術等,這些技術體系現如今已經在河北省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也幫助河北省的小麥生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與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4.1小麥精少量播種機械化技術
小麥常量、少量播種機械化技術也被稱為小麥精少量播種機械化技術體系,現如今這一技術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簡單來說,這一技術要求選擇合適的播種機按照農藝要求來將一定數量的種子播入土壤當中,這一技術需要使用外槽輪式排種器和谷物播種機,從而起到有效的播種改善作用。而常量播種技術使用的播種機,也被稱為小槽輪排種器,一般來說播種小麥這一類植物時具有較好的均勻性效果,比較適合播種量比較大的小麥田進行播種。而少量的播種技術使用的播種機,一般來說則是需要使用斜外槽輪、細外槽輪、螺旋細外槽輪等排種器進行播種。這些排種器的均勻性超過小槽輪排種器,一般來說都比較適合播種量比較少的小麥類植物進行播種。
精量播種機械化技術屬于使用比較先進的播種機械,將作物種子按照播種農藝要求的行距、株距、深度等來將其播入土壤當中,這一技術實際上屬于是在土壤、水肥條件達標的地塊上有效降低播種量,從而更好地處理好群體與個體之間的發育矛盾,改善群體生長條件,提升成穗率,有效幫助小麥完成高產與更好的發展。
4.2小麥溝播機械化技術
小麥溝播機械化技術當中,技術體系包括壟溝種植、撥干種濕、集中施肥等,這一技術的出現,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一些干旱區域缺水缺肥的情況,屬于一種抗旱增收的良好栽培技術,這一技術對于河北省來說比較適合。河北省的氣候多變,干旱次數較多,因此可以提前使用這一技術來針對干旱問題做好預防。
4.2.1小麥膜際播種機械化技術
小麥膜際播種機械化技術屬于小麥溝播機械化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方向,這一技術在壟上進行覆膜、溝內播種,屬于一項相比較于小麥溝播技術來說更加有效完善的抗旱增產栽培技術模式,這一技術體系對于現如今我國的小麥種植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4.2.2小麥免耕覆蓋播種機械化技術
小麥免耕覆蓋播種機械化技術屬于在前茬小麥收割之后,不對耕地進行處理,而是在秸稈覆蓋的情況下直接播種小麥,相對來說這一技術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都非常明顯,屬于一項合理的技術體系與技術方案。
4.2.3小麥旋耕播種機械化技術
小麥旋耕播種機械化技術是指在前茬作物收獲之后,直接在前茬作物耕地上進行小麥播種,屬于一種省時、省力、增產的栽培技術與種植技術體系,使用淺旋耕播種機在稻茬地上進行旋耕滅茬、碎土、播種、蓋籽、鎮壓等多道工序之后,就可以進行機械化播種。長期發展過程中,我國小麥兩熟地區稻茬地種植小麥的傳統方式主要是:使用鏵式犁來進行翻耕,將表層土壤翻到下方,將下方的土壤翻上來,隨后進行碎土、撒種、覆土、開溝。這種方式的主要原因是河北省很多土壤含水量較大、土壤粘性較高,不適合進行直接耕種,很難達到機械種植對土地的實際要求。傳統方式由于苗床土塊難以輕易粉碎,土塊與土塊之間的縫隙也比較大,很容易出現跑墑的情況,再加上撒播的種子容易露出地表,彼此分布也不夠均衡,深淺不一,工時較多并且成本也比較高。
4.3旋耕施肥播種機械化技術
近些年來出現了旋耕施肥播種機械化技術,這一技術屬于一種比較先進并且全面的復合式耕種技術體系,可以通過農業機械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工作內容。這種機械屬于在谷物播種機上加設了肥料箱、排肥裝置,進而在播種的同時完成施肥。使用這種技術之后,化肥將會施加在種子的下方或者側方,種子與肥料之間可以完成隔行分層處理,這充分保證了種子幼苗的順利生長與發育水平。使用旋播施肥機,可以有效地起到多種復合農業施肥的效果和作用,發揮出旋耕機、小麥播種機、玉米免耕播種機、小麥免耕播種機等多臺農業機械的效果。這種機械的好處在于不僅可以完成開溝耕種,也可以進行開溝免耕播種,還可以進行拖平耕種,屬于一種完善的播種技術體系,未來河北省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針對這一技術進行重點的研究與推廣。
5推進機械化播種的建議與策略
首先,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要在經濟上給予更大的支持與幫助,讓更多的農戶可以購買小麥機械化播種設備。同時農機銷售人員需要對農戶進行引導與幫扶,讓農戶可以主動購買小麥播種機,實現經濟層面的創收與發展。其次,則是需要編制出科學合理的小麥機械化播種全新技術方案,擴大種植規模。再次,則是需要創建出對應的農業機械社會服務組織,幫扶更多的農業機械大戶,從而形成互惠互利的工作模式,發揮出帶頭的作用。最后,則是需要強化公共服務產品的創建,想要讓機械化播種得到推廣與健全,就需要更進一步重視推廣宣傳團隊的創建工作,建立更加全面的農業機械檢測網絡,重點改善安全檢查、專業培訓、宣傳等方面的工作內容,對機械的使用情況進行合理監督。
6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小麥播種技術不僅對人力、物力、財力的需求較高,同時最終收獲的小麥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上都有所下降,難以滿足實際需求。而使用機械化播種之后,這些缺點都可以實現有效的控制,從而真正完成小麥的優質發展與高產需求,這給農戶創建了更多的經濟收益和幫助。因此,未來必須要大力推進機械化播種,這屬于今后發展的關鍵趨勢和主要方向,相關部門必須要對這一工作進行重視與關注,方便機械化播種技術可以更好地應用于小麥種植當中。
參考文獻:
[1]張淑芹. 小麥機械化播種技術要點[J]. 種子科技,2023,41(02):60-62.
[2]陳建國. 濟寧市兗州區小麥機械化播種技術示范與推廣[J]. 農業機械,2022,(01):56-58.
[3]宋亞玲. 小麥寬幅機械化播種自動駕駛技術試驗對比分析研究[J]. 農家參謀,2021,(11):73-74.
[4]任孝忠,魯海燕,李惠吉,李平. 彌勒市小麥機械化播種試驗[J]. 云南農業科技,2020,(06):28-31.
[5]李麗穎. 南京農機化所攻克全稻秸硬茬地小麥機械化播種難題[J]. 中國農機監理,202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