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茶是一種分布在南方地區的油科植物,其種子含油量超過了30%,不僅用途十分廣泛,而且經濟與生態價值非常高。由于油茶具備這些多重價值,所以市場對于油茶的需求量不斷上升,這也為油茶大規模種植創造了良好機遇,側面提升了油茶栽培技術的經濟效益。因此,如何發揮油茶自身優勢,實現豐產栽培目標是油茶種植的重點目標。對此本文將分析油茶樹種的特性和種植優勢,并提出油茶豐產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油茶種植優勢;豐產栽培技術;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
油茶屬于常綠小喬木,普遍高度在4—6m左右,樹皮為褐色,樹葉呈橢圓狀,花也是兩性花,三角具有光澤,具有喜好溫暖和害怕寒冷的特點,在我國南方地區得到了廣泛種植。雖然油茶具有生長速度快和產量高的特點,但依然需要重視豐產栽培技術的合理應用,不斷提升油茶種植效益,進而能夠收獲理想產量。對于油茶種植戶而言,如何提升油茶產量,體現油茶種植優勢,是應當重點關注的問題。
1油茶樹種特性分析
1.1生態學特性
油茶是一種喜好陽光與溫暖的樹種,適合種植在溫暖、濕潤的氣候區,生長環境溫度要控制在14-20℃,最熱月份也要擁有30℃的平均氣溫,最好是在海拔八百米以下的東南坡和南坡區域,種植土壤可以選擇PH值在5.5左右的酸性紅壤土和黃壤土。如果油茶種植在坡度較大且土層淺薄的區域,將會表現出嚴重的生長不良,進而降低了整體產量[1]。
1.2生物學特性
油茶屬于深根性植物,主根最深可以達到1.5m,側根的分布密集層也處于地表20cm左右,根幅要大于冠幅,并且油茶根部具有較強的治愈能力和再生能力。通常情況下,春梢是油茶的主要結果枝,占據著大部分比例,采果的時候也就會表現出茶花開放和花果并舉的現象。
2油茶種植優勢
2.1投入低收入高
投入低且回報高的農作物一直都深受農戶的喜愛,不僅實現了節約成本,還可以提升栽培收益,滿足了一舉多得的需求[2]。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種植667m2的高質量油茶,產油量要遠超于大面積的油菜和大豆種植。如果按照40kg/667m2的標準計算,可以置換出500萬公頃的耕地來種植糧食。也就是說,油茶種植經濟收入要遠超于其他糧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油茶豐產栽培還可以提升食物油的供給能力,減少對外進口的依賴。在此方面,一是通過種植油茶可以滿足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二是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穩定發展,保證了糧食生產安全。除此之外,在油茶種植過程中,除了最初種植的2—3年之內沒有獲取經濟效益之外,隨后會隨著時間的延長,經濟效益也會變得越來越高。另外,在油茶栽培林間還可以種植一些其他類型的農作物,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油茶的種植經濟收入,還可以滿足農戶生活實際需求。
2.2對種植的無嚴格要求
與小麥、水稻和大豆等傳統農作物不同,油茶在種植過程中并不會對種植地點提出過于苛刻的要求,自身的適應能力較強,可以適應各種各樣的土壤環境[3]。并且,油茶還可以適應各種類型的氣候,即使是在寒冷季節,也可以進行栽培,荒山野嶺也可以成為油茶栽培地點。也就是說,油茶種植不僅可以避免對良田進行侵占,還可以提升荒地利用效率,有效降低了油茶栽培成本,提升了種植經濟效益。
3油茶豐產栽培技術要點
3.1造林地選擇
油茶對于造林地區的要求并不嚴格,南方地區的紅壤和黃壤都可以作為油茶種植林地。同時,油茶也是在個體發育過程中,逐漸從半陰過渡到陽性的樹種,在步入成年時期之后,就會大量結果,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也會交替進行,需要直射光條件。如果光照條件不足,會對油茶產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要盡可能地選擇坡度在25°以下的向陽坡進行栽培[5]。另外,由于油茶具有很強的抗旱性和抗病蟲害能力,所以在選地時可以選擇土壤肥沃且排水性能良好的酸性土壤中,避免在陰坡或高山區域進行栽培。只有選擇合適的油茶種植地,才能夠順利實現大規模種植,進而實現豐產栽培的目標。
3.2林地清理
在選好油茶種植土地之后,不能急于開展種植工作,而是要先對土地進行開墾,開墾并沒有對時間提出十分明確的要求,在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但絕大部分農戶都會選擇在夏季和秋季進行土地開墾。另外,還要選擇煉山的方法來清理荒山,設立防火線,將雜草清除干凈,其他類型的林地也可以采取人工清除雜草的模式,煉山之前一定要與防火相關部門展開溝通,在獲得批準之后再正式實施。
3.3油茶苗木與品系挑選
在油茶栽培技術實際應用過程中,因地制宜是必須要重視的關鍵要點。對于油茶品系的挑選而言,一定要充分結合當地氣候環境和地理環境條件,挑選出適應能力較強的油茶品種,篩選出病蟲害抵抗能力較強的油茶苗木[6]。并且,為了能夠實現豐產效果,還要在苗木與品系選擇方面盡可能地選擇主根發達且側根分布均勻的兩年生油茶苗木,確保苗木成活概率更高,提高油茶栽培整體質量。
3.4油茶苗木定植
通常情況下,油茶種植都會選擇在春季梅雨時節。而定植開始之前應當先將苗木從營養袋中取出,同時還要挖開回填穴,將油茶苗木營養土填入其中,確保嫁接口和地面保持平行,在苗木處于直立狀態的基礎上完成回土,踏實回填的土壤,將回填土補充在嫁接口上方5cm左右的位置,避免苗木遭受病蟲害威脅,獲得更加穩定的定植效果[7]。需要注意的是,定植之后一定要及時澆水,確保油茶根部能夠穩固在土壤當中。另外,定植密度可以將行距和株距都控制在3m,定植選擇的回填土要保證肥沃特點,進而能夠在回填工作中針對定植土完成分層壓實。
3.5栽培方法
在油茶苗木栽培過程中,必須保證其具備充足的水分,所以最佳種植時間在1月-3月,氣候最好是選擇陰雨天或雨后。如果在起苗前三天的時間內沒有出現降雨,那么還要采取人工灌溉苗圃的方法保證土壤濕度,但灌溉水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苗木根部發生腐爛問題。同時在移植栽培過程中,還要在根部裹上濕麻袋,根部也要粘有一定量的土壤,確保根部能夠保持充足水分。由于油茶苗木可能在苗圃環境中適應了其土壤水分含量,所以在移植時要帶走一部分營養土,確保重新栽培的苗木能夠更容易成活[8]。除此之外,栽培期間要重視根部舒展性,避免出現折疊和彎曲等問題,保證油茶根部可以健康生長。整個過程還要用覆土進行壓緊,使根部能夠獲得充足的水分汲取。除了采取傳統栽培管理方法之外,還可以選擇嫁接方式,而且嫁接的時間與油茶結果時間十分接近,此時就要將使嫁接時間能夠錯開結果高峰時期,將油茶嫁接口控制在地面2cm以上,選擇陰雨天氣進行移植,保證足夠的水分。栽培期間可能會出現一天之內無法完成全部樹苗栽培完成的情況,那么就需要將這些樹苗放置在濕潤土壤環境中進行假植,確保苗木根部可以保持足夠水分,避免因水分不足出現枯死問題。
3.6施足基肥
在油茶種植整地工作結束之后,必須及時開展挖穴工作,將一定量的基肥投入到挖好的坑穴中,進而為油茶幼苗健康生長提供支持與保障。在基肥施加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基肥施加量,保證基肥數量可以滿足油茶生長要求,但是也不要過量,每穴都要施加農家肥或鉀肥,隨后再回土到坑面,肥料和坑面要保持20cm的深度,避免栽種期間出現燒根問題。
4油茶幼林管理措施
4.1松土與除草
土壤條件是影響油茶種植效果的關鍵,為了能夠確保土壤充分熟化,提升油茶苗木養分吸收效果,則必須要定期進行松土和除草,合理改善油茶根系的生長環境。通常情況下,在油茶造林當年要完成一次松土,隨后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開展松土與除草工作[9]。在油茶苗木生長過程中,松土深度直接影響著其根系生長狀態,所以必須要根據氣候環境特點選擇合適的松土方式,可以在油茶種植首年3-4月份開展一次松土,將深度控制在50cm左右。為了確保松土不會對根系正常生長造成影響,還要采取年度輪換外翻改良技術開展松土工作,最大限度地延長松土周期。另外,除草工作可以噴灑除草機,針對雜草生長旺盛的季節進行除草,如果發現苗木出現死亡和缺株問題,還要及時補充相同品系的苗木,選擇合適的造林時間進行栽培。也就是說,只有在松土和除草工作掌握正確的時間和精準度,才能夠為油茶苗木健康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松土時要保護好粗根,除草也要盡可能地全面清除苗木周邊雜草,避免與油茶苗木生長爭奪養分。
4.2水肥管理
為了能夠順利實現油茶豐產栽培目標,良好的水肥供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但水肥供給也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避免出現營養過剩和營養補充不足的問題。在油茶生長全時期,水肥提供十分重要[10]。在為油茶苗木提供充足養分過程中,必須保證其果實增收,從而實現合理配比的肥料和水分供應。在此過程中,可以將氮磷鉀作為有機元素肥料開展施肥工作。針對幼林期的油茶水肥管理十分重要,也是提高油茶樹生長質量的關鍵,嚴格落實此時期的水肥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油茶樹的成活概率和結果率。
4.3整形修枝
油茶在幼齡期需要做好整形修枝工作。整個過程主要分為兩大步驟,分別是養干和定形。其中養干就是在油茶造林之后的1—2年時間內,對苗木頂芽萌發期進行有效管理,此時對于萌發的春梢而言要保留完整并仔細觀察病蟲害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促使春梢能夠生長為主干。整個幼林期的管理可以保證油茶春梢的數量,是實現豐產栽培目標的關鍵階段。而定形則是根據油茶樹干的實際生長狀態進行整形和修枝,針對生長較快和長度較長的夏梢和秋梢采取壓低修剪方式,在距離剪口主枝距離大約20cm的位置留出三個芽位,確保枝條可以順利生長。在整形過程中也要適當地進行除萌處理,有效控制油茶樹的整體樹形,提高主枝的生長力和果實產果率,避免后期出現不必要的營養爭奪。由此可見,只有做好整形修枝技術的管理工作,才能夠更好地保證油茶生長質量,控制了幼林生長時期的樹形,避免了因側枝生長導致的產果率下降問題。
5油茶栽培成林管理
5.1施肥管理
通常情況下,針對盛果期的油茶需要按照2kg/株的標準進行施肥,普遍都是選擇在早春施加氮肥和鉀肥,冬季施加土雜肥和有機肥。如果選擇的是有機肥料,那么還要控制在不低于20kg/株的施肥標準。開展科學合理的施肥管理工作,可以對土壤理化性質進行有效控制,進而可以向油茶提供生長期間必要的養分,確保油茶果實可以滿足含油量標準。除了要在油茶盛果期做好肥料管理之外,在其余生長時期也要加強水肥管理,尤其是在油茶生長的關鍵時期,在需要追肥的時候要根據油茶樹實際生長情況和土壤環境進行合理施肥,確保油茶樹能夠維持平衡養分,為果實豐產提供保障。另外,在葉面追肥過程中,還要確保所選肥料具備豐富的微量元素,合理搭配磷酸二氫鉀和尿素生長調節劑,進而提升肥料供應的整體水平,滿足水肥供給平衡需求。
5.2劈草與墾復
要想提升雜草清除效果,節省用工投入,提升油茶栽培管理水平,可以根據林地雜草的種類,在恰當的季節施加除草劑。通常情況下,油茶林當中主要是以禾本科黃芽和一年生雜草為主,但其中也包含著少量的單雙子葉雜草。而草甘膦則是一種普遍應用的除草劑,不會對人畜造成毒性危害,安全性和滅草效果都十分顯著。在油茶造林當年,可以先針對林地實施免耕賦予,只清除灌木不翻動土壤,同時還要將鐵芒萁覆蓋在油茶幼苗的周圍,以此來防止水分蒸發問題,提高幼林成活概率。在造林完成兩年之后,應當每年都要開展墾復撫育,可以選擇在5-6月份和8-10月份進行。通常情況下,油茶適合在第三年開展以次深挖,每年進行一次中耕,深挖的深度要控制在25cm左右。如果處于15°以下的坡度環境中,還要實施全面復墾,雜草和灌木清除之后要進行全面深翻土壤,順著水平帶環山而上,設立高度在20cm左右的攔水埂。而在15°以上且地塊較為平整的林地進行墾復時,還要根據株距來確定寬度,遵循挖一帶、留一帶的基本原則,逐年進行更替墾復,消除灌木之后要圍繞樹蔸開展墾復,可以將雜草埋入到土中。如果是在坡度30°以下的栽培環境下,那么就不適宜挖土,避免出現水土流失問題。
5.3病蟲害防治
油茶病蟲害威脅較為普遍但并不是十分嚴重,主要危害就是花蕾和葉片脫落,個別植株會死亡。根據觀察結果顯示,油茶落花落果率大約在70%左右,其中病蟲害引發的落花落果占據三分之一。因此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防治,貫徹落實預防大于治理的基本原則。其中,油茶常見的病害包括煙煤病、軟腐病與炭疽病等等。對此可以采取林業技術防治措施,重視林分經營管理,確保林內保持通風性和透光率,控制好林內環境的濕度。在發病期間不能施加氮肥,而是要以磷肥和鉀肥為主,確保植株抗病性能夠得到穩定提升。而常見蟲害包括茶毒蛾、油茶蛀莖蟲和藍翅天牛等等。對此可以采取人工捕捉和燈光誘蛾的方式,吸引益鳥來捕食害蟲,發揮出生態防治措施的優勢。而藥物防治只適用于蟲災泛濫的情況。
6結束語
綜上所述,油茶具有十分顯著的種植優勢,實現豐產栽培目標可以帶動油茶種植區域的經濟發展。所以相關種植人員要重視油茶栽培管理技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不同時期做好油茶栽培管理工作,加強病蟲害治理,從而有效提升油茶栽培效率。
參考文獻:
[1]梅阿軍.油茶種植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種子科技,2022,40(17):124-126.
[2]米鐵剛.湖南油茶的種植現狀與栽培技術分析[J].農家參謀,2022(11):150-152.
[3]黎木相.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林業產業,2022(01):68-69.
[4]張蘭芳.軟枝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10):131-132.
[5]劉家才.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J].鄉村科技,2021,12(09):48-49.
[6]吳秋.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分析[J].南方農業,2021,15(08):56-57.
[7]歐運豪.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2020,14(20):18-19.
[8]侯陽.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2019,13(29):5-6.
[9]韋創德.軟枝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探討[J].綠色科技,2019(15):119-120.
[10]汪旭慶.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03):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