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是必不可少的,它為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農業;農村經濟;鄉村振興
本文首先針對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進行分析,然后對通過農村經濟管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出有效參考。
1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促進作用
其一,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持。為了進一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需要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制度和政策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通過相關政策的科學合理制定和實施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指導和理論支持。首先,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為了能夠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需要通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鼓勵農民積極參與農業生產活動,在農民生活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促進農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和價值。在農業經濟管理理論指導下,一方面可以從精神層面對農民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讓農民意識到要想增加自己的收入,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必須要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這就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其次,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幫助。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步伐,有效優化了市場環境。但是在這樣的社會發展背景下,農村經濟的價值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如果各地區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作用的發揮,對農村經濟的地位進行有效明確,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財政支持,就可以促進農村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最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農村經濟的發展直接關乎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在重視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在農業經濟管理理論指導的作用下,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進行有效明確,不斷強化農村經濟發展的效果,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質量。
其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為其提供充足的理論支持,而且還可以為其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通過相關政策的制定以及財政扶持工作的開展,可以讓農村經濟發展得更好。因此相關部門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意識到制度的重要性,通過良好氛圍的營造,對現有的農村經濟發展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首先,通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實現對農業經濟發展制度的健全。完善的制度不僅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而且也是實現農村經濟結構優化和升級的重要保障。由于農村經濟發展制度建設具有長期性特征和復雜性特征,包含的內容比較豐富,必須要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對相關的管理制度和財政制度進行不斷探索,實現制度體系的不斷優化,以及各種關系的有效協調,充分發揮制度的作用和價值,為后續農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有助于財政扶持政策的有效制定。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完善的制度作為支持,而且還需要完善的財政政策作為支持。為了發揮制度政策的作用和價值,需要通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制定針對性的財政扶持政策,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效率和質量。最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有助于財政制度約束力的充分發揮。以往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采用的發展模式為粗放式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呈現出了分散混亂的情況,不具備良好的系統性特征,降低了農村經濟運行的效率,導致一些違法違規行為的出現,不利于市場發展秩序的有效維護,降低了農民參與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發展的積極性。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實現財政制度約束力的充分發揮,對農村經濟進行進一步規范,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質量。
其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為農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對農業經濟制度進行有效調整,增加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在落實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當地地理環境特點以及農業產業結構了解的基礎上,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正確、更加科學的方向,同時還可以通過相關措施的制定和實施對當地的特色歷史人文文化進行挖掘和利用,有助于特色化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打造。同時還可以通過綠色生態作物的推廣,實現農業生產系統的不斷完善,提高農村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氛圍。
2優化農村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作用的相關策略
2.1通過農業信貸的不斷推進,實現農村經濟潛力的發揮
為了進一步強化農業經濟管理的成效,不斷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首先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價值,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建立更加完善的信用體系,采取相關的聯動措施加大相關部門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力度。通過新型信用信息資料庫的建立和使用,加大對各類信息資料的應用力度和流通力度,為金融資源信息、資金融通信息和三農需求信息之間的對接提供有效的助力,實現農村相關產品以及服務項目的有效創新。通過推出季節性農業貸款業務,為專項和特定農產品項目的發展以及區域性農產品項目的發展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滿足農民在農業生產方面對于資金的多元化需求,增加農業經濟收益。同時,相關地區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推出新型農業金融產品,采用農戶、銀行與企業三者聯合發展模式,對現有的擔保貸款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專門的農村金融產品為依托,推出多元化的小額信貸品種,實現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也可以以小額貸款公司和農信社為依托,對相關的農業保險產品進行開發,調動農戶參與貸款的主動性,通過競爭機制的引入,加大各大金融機構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創新動力,不斷優化農村金融供給能力,實現農村金融風險的分散和降低,改善以往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金融供需不平衡的問題,進而通過農業信貸的持續推進,實現對農村經濟潛力的深度挖掘。為了能夠促進農業信貸模式的長遠發展,還需要對新的信貸模式進行不斷的探索,對現有的農村信貸工具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更新,通過風險補償機制的建立和實施,對各種抵押貸款形式進行嘗試推廣和應用,既可以采用宅基地抵押貸款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農村土地和林地的抵押貸款形式,從生產方面和消費方面對不同的新產品進行推出,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的有效構建和使用,為農村金融供給的持續發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通過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的實施,實現農村金融高風險向低風險的有效轉化,為農村金融的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不斷提升三農扶持的成效,強化農業經濟管理的效果和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
2.2通過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農業信息化資源的共享
當前在信息化時代發展的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也需要對相關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進行不斷完善。不過目前大部分地區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不重視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大部分農戶仍然采用傳統的渠道和方式獲取相關的信息,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業信息資源的高效實時傳播和共享。在這樣的背景下做出的農業生產決策也會欠缺一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加上農戶受傳統觀念影響在新技術方面的接受力比較差,對新興事物的接受存在一定的難度,導致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作用和價值得不到充分有效的體現,農民無法深刻體會到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生產方面所帶來的便利性,不利于農業經濟管理成效的提升和優化。基于此,各地區相關部門要根據每個行政村的實際情況加大對網絡的延伸力度和建設力度,通過對信息化軟件以及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提升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通過專業性信息資源庫的有效構建,整合分散的數據庫。比如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相關部門可以通過電商經濟發展模式的有效應用,對農業生產階段和消費階段進行訂單式管理。在先進互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準確計算出市場對某一農產品的需求量,在對訂單數量進行確定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的農業種植工作,進而實現以需定量的農業發展模式,以免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導致農產品出現腐爛和積壓,實現農產品的快速周轉和快速運輸,為農業經濟管理的供需平衡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建立消費者、農戶與企業之間的良好合作模式,對信息化服務體系進行不斷完善,為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在發展線下市場的同時,還需要對線上市場進行培育和發展,為農民種植收益的增加提供更多的渠道,確保農產品種植決策的準確性,不斷增強農業經濟管理的實效性、科學性和針對性,推動當地農村經濟快速高效發展。
2.3通過三品一標農產品的打造,實現農業品牌經濟效益的發揮
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還需要通過三品一標農產品的打造,實現農業品牌經濟效益的充分發揮。農產品不僅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生產要素,而且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它能夠滿足人們對于安全食品的需求。如果各地區在農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對農產品的市場推廣效應比較大,尤其是三品一標產品,可以大幅度增加農產品的質量,提高市場對農產品的認可度和信任度,降低農產品的宣傳成本,加快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流轉速度,充分體現出當地農產品的競爭優勢,加快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速度,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收益。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重視農業品牌經濟效益的充分發揮,通過資金的大力支持以及實物要素局限的突破,對各方優勢進行有效集中,實現對農產品的大力宣傳,通過多元化的渠道對啟動資金進行籌措。一方面,要在聽取和尊重農戶意見的基礎上,對當地的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進行充分利用,通過投資建廠工作的開展獲得更多的啟動資金。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創業眾籌平臺的應用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各地區還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對生態化的農產品進行全力打造,對生態化的種植經驗進行不斷的吸收和應用,加大對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種植力度。倡導規模化養殖場采用生態化發展模式,重視養殖場污染防治工作的開展,實現養殖場在發展過程中的節能減排,有效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鼓勵相關部門和養殖場采用中草藥開展畜禽防疫工作,避免抗生素過量使用,不斷增強畜禽機體的免疫力,為畜禽產品的健康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實現生態養殖模式的大力推廣和應用,為農村生態養殖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比如在畜禽養殖過程中可以采用生態飼養模式,讓豬食用添加有機飼料的雞糞,再利用豬產生的豬糞來養殖蠅蛆,最后將大量的蠅蛆進行再生產和制作,將其以粉狀的形式進行還田。這樣不僅實現了對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降低了畜禽糞便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而且還為土壤提供了高蛋白的肥料,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滿足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對于肥料的需求,有效提升了農業經濟管理的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了農村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效應的充分發揮,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2.4重視新型農民的培育,實現農業經濟管理渠道的拓展
要想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勢和價值,還需要各地區加大對新型農民的培養力度。一方面,可以通過入戶宣傳的方式,幫助農民建立統一的思想和集體主義觀念,更新農民的傳統觀念,讓農民充分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從而在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渠道創新和拓寬方面,以及農村土地潛能釋放方面和集體資產盤活方面充分發揮村民的主觀能動性,加大對外來人才的吸收力度,通過農旅融合模式的有效應用,實現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同時還要通過第一、三產業的科學合理融合,在三農基礎上,實現觀光休閑式農業發展模式以及新型體驗式農業發展模式的有效構建,加大對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建設力度,開展多元化的農活體驗項目,實現具有特色化的農旅新品牌的構建,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還可以從鄉村文化入手,對鄉村文化旅游精品路線進行有效打造,對特色產業進行準確定位,不斷增加農產品的市場銷售量,在振興鄉村產業和經濟的同時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增加農村集體的經濟收益。
綜上所述,農村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需要各地區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充分意識到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和價值,根據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采用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農業經濟管理手段和措施,不斷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的效果,進而為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門鴻宇.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南方農業,2021(30):154-155.
[2]常晟錁.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探析[J].河南農業,2022(20):4-6.
[3]洪壽艷.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10):59-60.
[4]化永新.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20):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