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優化營林造林技術的意義及措施展開深入研究,首先闡述營林造林技術優化對提高林木成活率的作用,如前期準備技術優化的作用、根部處理技術和育苗技術優化的作用、抗旱技術優化的作用等,然后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措施,主要包括做好營林造林的基礎性工作,加強撫育管理工作,做好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預防工作力度,完善營林造林的經營方式,進而促使營林造林工作有效開展,充分發揮出營林造林技術的作用,不斷提升營林造林技術水平,避免發生病蟲害現象,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推動林業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營林造林技術;撫育管理;林業
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在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方面,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林業所起的作用,而且在注重林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林業,進一步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就當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實施營林造林這項工作取得了相應的效果,但在有些方面還存在不足,進而影響到林業的發展,難以達成發展的目標。森林資源具有經濟利用價值,營林造林能夠增加森林資源,也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還能創造出良好的環境。總體來講,優化營林造林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森林能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塵暴等惡劣天氣,保護生態環境,也能減少城市中二氧化碳和廢氣的排放,減輕城市空氣的污染,降低噪音,不斷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目前,我國的林業資源比較豐富,樹木種類多,只有對其進行合理的管理,林業資源才能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價值。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營林造林技術逐漸成為改善當下環境問題和擴大森林總面積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對于營林造林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很好地提升我國林業資源儲備,保障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1 營林造林技術優化對提高林木成活率的作用
1.1 前期準備技術優化的作用
前期準備工作在營林造林技術中非常關鍵,優化前期準備工作,并將其落到實處,促進營林造林技術的有效實施。準備苗木,合理選擇苗木,明確苗木準備流程,并加大檢疫力度,進一步檢疫苗木,與此同時,對苗木的防菌防治工作提出相應的要求,為苗木能符合種植標準提供重要保障。還應根據營林方案,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外調苗木,消毒后沖洗苗木根部。總體來說,通過優化苗木準備,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1.2 根部處理技術和育苗技術優化的作用
優化營林造林技術還包括優化根部處理技術,時刻讓根部保持濕潤,這有助于提高林木成活率。對于種植人員而言,在根部處理期間,應注重對漿根法的應用,在其根部適當地添加肥料,確保苗木根部更加濕潤。在優化這一技術的過程中,確保泥漿富含磷,攪拌形式均衡,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苗木的根須數量,促進苗木生長,提高其存活率。合理優化根部處理技術能充分發揮出營林造林技術在大面積林木種植中所起到的作用。此外,還能混合配比黃泥和水等,強化林木的吸收能力,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1.3 抗旱技術優化的作用
在營林造林技術中,為促進林木成長,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應注重對保水技術的應用,合理優化抗旱技術,確保林木能夠存活。在具體種植的過程中,應加大對于溫度和濕度的控制,為林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做好倒伏苗木的處理工作,使其能吸收到足夠的水分。同時,在苗木的上方覆蓋虛土,以降低水分的蒸發。在利用保水技術期間,應做好除草工作,可對化學除草方式給予充分利用,促進林木對于水分的吸收,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重點關注病蟲害,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除此之外,還要完善苗木撫育管理工作。
2造林技術的優化措施
2.1選苗階段的技術
在造林期間,應合理選擇苗木的品種,而且在具體選擇的過程中,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適宜的苗木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的環境,避免發生病蟲害現象。還應嚴格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合理選擇樹苗,確保與種植條件更加吻合。在情況特殊的背景下,造林人員對于外來樹種應加大種植試驗力度,保障外來樹種能夠更好地適應。除此之外,在苗木確定好以后,栽種時須保證苗木的根部保持濕潤,進一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2整地階段技術
在合理選擇好苗木的品種后,應意識到整地工作的重要性,并予以有效實施,再加大清理力度,對造林地進行清理,滿足苗木種植的實際需求。整地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階段:
一是全面整地。為確保能做好造林工作,應深翻苗木栽植土地,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加大清除力度,把土地中含有的灌木雜草清除干凈。與此同時,還應有效控制深翻的實際深度,確保土壤更加透氣,使得造林地土壤有機質得到相應的改善,強化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二是局部整地。局部整地無需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使成本在合理的控制范圍之內。局部整地就是進一步深翻部分造林土地,而且對于深翻的部分,還應注重塊狀整地和帶狀整地,促進造林工作得以有效實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3造林階段技術
2.3.1分殖法造林方式
分殖法造林在對樹木選擇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整地后,造林人員應先截取好林木中最有營養的組織部分,然后選擇具有較高土壤肥力的地塊,按照相關的要求做好樹木移植栽培工作。
2.3.2栽種法造林方式
就當前造林的情況來看,栽種法造林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一種栽種方式。對于造林人員而言,在苗木栽培的前期,整理完土地后,應做好地穴挖掘工作。地穴準備好以后,在地穴的正中間,造林人員合理栽種之前選擇好的苗木。當做好這項工作后,要定期澆水,合理施肥,確保苗木后續生根期間的營養更加充足。
3確保營林造林工作有效開展的有效措施
在營林造林工作的過程中,能否提高林木成活率會影響到林業經濟效益的實現,還會關系到林業的發展。所以為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應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苗木,處理其根部,科學育苗,并引進先進的技術。與此同時,選擇合理的方式栽種,并確定栽種時間,促進林木成活率的提高,提升營林造林技術的水平,推動林業的發展。具體來說,為做好營林造林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做好營林造林的基礎性工作
營林造林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保不破壞森林資源,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林業產業原材料應用的實際需求。所以相關部門應意識到營林造林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并有效落實林業的基礎工作,進一步提升工作水平,也就是注重育苗育種工作,因為只有確保育苗的質量,才能促進樹木生產,提高其繁殖速度。基于此,為能更好地解決當前種苗在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引進先進的技術,并合理利用,進一步促進林業的發展。工作人員應有效實施幼苗管理工作,并在幼苗出土前,合理控制遮陰度。比如,在營林造林工作的過程中,為達到營林造林的目的,可以合理利用生態廊道網絡建設的方法。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建設農田防護林,完善樹種結構,合理控制農田林網和農林間作。此外,為促使營林造林工作順利實施,應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再根據樹種之間的差異性,合理選擇采集好的樹種,并在短期內收集好種子。在播種的前期,采取有效的方式做好對種子的發芽處理工作,除了能促進其發芽以外,還能避免發生病蟲害的現象,促進營林造林工作的有效實施[1]。
3.2加強撫育管理工作
新造林建設完成后,管理人員應加大營林管理力度,加強新造林營林管理。而且管理人員在具體工作的過程中,應結合林地的具體情況,有效實施雜草清除工作、松土工作以及水肥管理工作,把這些工作落到實處。苗木在生長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受到雜草的影響,雜草會與苗木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還有可能導致病蟲害現象的發生[2]。基于此,在營林工作中,應清除新造林中的雜草。松土工作可與除草工作共同實施,再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明確松土的具體程度,并有效控制松土的深度,在干旱的情況下,可進一步加大松土的深度。在營林工作中,澆水和施肥都是很重要的環節,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在新造林苗木生長期間,做好澆水和施肥工作,確保苗木具有足夠的水分和養分。
3.3做好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
為確保營林造林工作順利實施,不斷提升工作水平,確保工作質量,應打造專業化的工作隊伍,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而促進營林造林工作有效開展,進一步推動造林事業的發展。林業局也應重點培養專業人員,把這項工作放在一定位置上[3]。除此之外,相關部門應結合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培訓計劃,加大培訓力度,開展各種各樣的培訓活動,按照培訓計劃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培訓現有的工作人員,向工作人員重點講解營林造林技術,讓工作人員給予充分的掌握,進而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而且在打造專業化工作隊伍和加強人才建設方面,政府部門還應提供相應的支持,并采取一定的方法為其提供重要的保障[4]。同時,應結合實際情況,根據林場生態建設的基本特點,為能有效實施林業造林工作成立一個培訓班,向工作人員傳授果樹栽培和森林資源保護方面的知識。
例如,為能夠更好地培育良好適應風沙環境的樹種,做好營林造林工作,可專門開設一個培訓班,向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工作人員熟練掌握營林造林的基本技術和科學技術,進一步推動生態工程的發展,而且對于樟子樹人工退化的原因,授課教師應做出相應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達到防治的目的。授課教師在具體培訓的過程中,應組織培訓人員進一步觀察人工修復退化樹木所取得的效果[5]。總體來說,培訓能夠激發工作人員的熱情,提升其參與積極性,有利于加強營林造林工程建設。
3.4提升預防工作力度
在營林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除了要做好一些基礎性管理工作以外,還應加大執行力度,做好預報工作,避免營林造林期間發生病蟲害現象,降低工作成本。對于管理人員而言,營林期間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達到預防病蟲害的現象,降低病蟲害現象的發生概率[6]。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營林工作人員應利用業余的時間,多了解預防病蟲害的相關知識,并通過有效的渠道進行學習。在具體巡察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病蟲害的現象,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比如,在營林造林地區,很有可能發生大風情況,工作人員為避免發生病蟲害的現象,可設置隔離帶,尤其是針對樹種非常珍貴的地區,因為合理設置隔離帶在抑制病蟲害發生蔓延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蟲害有非常多的種類,合理設置隔離帶能夠蔓延病蟲害,避免影響到整個營林區。
3.5完善營林造林的經營方式
當前營林造林工作仍采取傳統的經營方式,這種方式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有些方面存在不足。這就需要相關部門采取合理的方法,尋找新的經營方式,并在具體發展的過程中,把集約化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8]。具體來說,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傳統的耕作方式,并不斷地改進,合理利用現代化耕作技術,進一步提升營林造林工作水平,促進機械化發展。另一方面,培育新型主體,充分應用合作經營方式,逐步實現集體林業適度經營,確保林業健康發展。為推動林業的發展,應樹立新的經營理念,形成良好的技術體系,采取有效的方式做好營林工作,進一步增大森林面積。總體來說,應采取有效的方式,挖掘森林的價值潛能,提升其經濟價值。利用一溝一坡集中作業的方式,合理建立以全林經營為基礎的經營模式,使其能帶來一定的生態效益,確保營林造林工作順利實施。
4營林造林工作注意事項
為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在進行營林造林工作的過程中,應了解當前營林造林工作,并熟練掌握相應技術。應注意以下問題:首先,合理選擇栽種品種。在苗木栽種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種植技術,因為苗木移植的質量會影響到苗木的成活率,所以應遵循科學的原則選擇栽種技術。然后,對影響林木生長的各個因素給予密切關注,為林木更好地生長提供足夠的養分,并明確林木栽種的具體時間。最后,選擇合適的苗木栽種方式。為確保營林造林工作順利實施,在具體工作的過程中,為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應結合實際情況,根據林木的實際需求,合理選擇栽種的方式。利用人工挖掘的方式進行栽種工作,可以更好地恢復樹木根系,促進樹木成活率的提高。除此之外,還應注重后期管理。當前新栽林木的抵抗能力不強,很有可能受到病蟲害的影響。
5 結束語
營林造林工作是一項具有復雜性特點的工程,具體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要協同合作,加強溝通,同時還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大力培育技術型人才。另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林業的監督和管理,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管理作用。在我國林業的發展中,營林造林工作非常關鍵,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把營林造林工作落到實處,才能達到生態平衡的目的。這就需要相關部門意識到營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從現有的管理制度入手,不斷地加以優化,確保其更加健全。與此同時,還應加大培訓力度,做好對于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達到維持生態平衡的目的,進一步推動林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牛英.優化營林造林技術的意義及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22(11):51-52.
[2]王瑞萍.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營林造林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06):24-25.
[3]郭小華.優化營林造林技術對林木成活率的積極影響[J].南方農業,2021,15(36):73-75.
[4]劉才,張海峰,李春明,等.淺析現代造林技術與營林措施[J].廣東蠶業,2021,55(07):98-99.
[5]余隆川.優化營林造林技術的意義及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1(12):155-156.
[6]張宏生.營林生產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1,39(0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