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形態由傳統的產品經濟形態逐漸轉變為數字經濟發展形態,數字經濟的本質是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依托,能夠對數字化的信息進行識別、儲存、引導、使用,并實現生產要素資源的高效配置,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當前數字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格局以及促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數字經濟面臨的難題,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數字經濟;發展難題;解決措施
引言
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國積極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的戰略部署,強調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的高度上,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創新發展,實現以互聯網、大數據為基準的數字經濟同實體經濟相結合,增強經濟發展新活力、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經濟。
1.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在積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進程中,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環境,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來自我國當前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來自世界范圍內經濟的復雜變動。
1.1 立足國內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發展體系,作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對實現由“數字化”轉為“數智化”、推動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逐漸轉變為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截至2020年12月,我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已經達10.67億,同比增長3549萬。強大的內生需求市場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了發展契機[2]。同時,影響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外生環境也在發生著重大變革,一些霸權國家為了獲得科技先進生產力的主動權,以各種借口大力打壓我國數字技術、數字產業的發展。
當前“互聯網+”的數字化產業融合模式在我國已經初具發展規模。然而,數字化技術仍主要應用于高新技術產業、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或第三方服務業中,我國數字經濟現階段存在著發展規模大但發展質量不高、發展速度快但發展水平低等問題。
首先,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在關鍵核心智造技術水平上仍然相對落后,專業化科技人才供給不足。
其次,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為代表的農業和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融合不足,發展速度較慢。
最后,由于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地區差異,“互聯網+”以及數字化發展不均衡,以農村為代表的相對落后地區缺少相應的人才和資金支持。
1.2 立足國際
在數字化發展極為迅速的大背景下,國際社會數字化發展極為突出。美國經濟基礎雄厚,科學技術發展強勁,具有發展數字經濟的強大競爭力,在數字經濟發展領域具有絕對的優勢地位[3]。有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為6.64萬億美元,2019年美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為7.18萬億美元,2021年美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為8.95萬億美元,同比增速超過10%[4]。由此可見,美國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尤為迅速,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呈現出絕對優勢,市場規模加速擴大,給予世界數字經濟發展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同時提高了全球其他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競爭力。現如今,在全球數字經濟領域,中美兩國呈現出“雙引擎”的發展態勢,中國產業以強勁動能技術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一席之地為·,美國則以綜合優勢占優,其他國家的數字經濟競爭力與中美兩國的發展存在一定差距,短時間內難以撼動兩國的優勢地位。
2.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意義
數字經濟是在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發展之后的社會主要經濟發展形態之一,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發展關乎國家經濟發展命脈,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著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對于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國民經濟高質量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2.1 數字經濟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要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經濟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是把握世界發展規律、把握未來經濟發展主動權的關鍵鑰匙。數字經濟推動社會各種資源快速流通、推動市場重構組織模式、推動市場主體加速融合,賦予產業發展新的動能,增強經濟發展韌性韌勁,拉動經濟快速增長[5]。現如今,數字化能力已然成為各種生產要素發展的基礎,數字化已經深入各個領域各個層次,數字化能力貫通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各個環節,引領社會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資源的集中化整合,協作開發利用,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推動新發展模式構建。
2.2 數字經濟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建由社會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各個領域構成,是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數字經濟以其自身所特有的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滲透進入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并將各領域各環節進行有機整合,使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合作更加緊密,不僅提供新的經濟發展點,還更加有助于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催生出許多新產業、新業態,提供了許多新的崗位,使得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更新,促使產業不斷調整發展布局,為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機遇,激發了各種新業態,新形勢不斷涌現。數字化的創新性、共享性、流動性的特點,促進了對傳統經濟產業發展的全方位改造,使得工業化與信息化高度融合,提高了資源流動效率和要素生產率,對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6]。
2.3 數字經濟推動國際經濟合作
數字經濟發展關乎國家經濟發展大局。在現今社會發展背景下,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是衡量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尺度。把握住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命脈,就是把握住了世界經濟的引領權。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提高自身國家競爭力,數字經濟融入、貫通經濟發展的各方面,對于拉動經濟增長、刺激經濟發展活力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對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有重要的指導作用[7]。
3.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難題
3.1 城鄉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
盡管數字經濟發展如此迅速,但由于有些地區存在信息落差及經濟差距,導致在互聯網時期出現了“數字鴻溝”,不僅體現在地區與地區之間,而且也體現在不同的群體之間。從本質上來看,“數字鴻溝”就是互聯網時代出現的不平等。2021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鄉村數字素養調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城鄉信息發展參差不齊、不均衡的問題尤為突出,其中,城鄉居民數字素養差距已經達37.5%,農民群體的數字素養明顯低于社會其他群體[8]。
3.2 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網絡風險
隨著網絡數字化的迅速發展,網上空間逐步擴大,涉及社會方方面面,隨之而來的就是數據安全問題,不僅對網絡個體的數據信息安全,更是對國家的信息數據產生威脅。一方面,由于眾多數字經濟服務依賴于網絡云端處理,數據的丟失、篡改和遺漏風險提高;另一方面,個人信息的保護亟須加強,我國當下對于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盡管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有了一定實力,但是仍然存在網絡安全問題風險。
3.3 數字經濟發展人才不完備
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雄厚的人才支撐,人才是創造經濟財富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國目前存在人才稀缺、人力流動性差等問題。我國人力數量龐大,對于人才的專業化培養還相對較弱,所以現在在數字人才培養方面我國還存在著較大的瓶頸。另外,我國數字化發展企業留住人才的概率低,不少人才都流向國外,以至于國內的人才流動率降低,人才稀缺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難題之一。
4.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解決措施
4.1 逐步實現互聯網一體化發展,彌合“數字鴻溝”
“互聯網+”能夠最大限度突破時空的發展界限,推動我國人口、經濟、社會化管理以及技術的不斷發展變革。當前我國供應鏈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經濟高質量增長的瓶頸。一方面,要加大統籌投入,推進偏遠和農村地區的供應鏈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9];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使“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與農村產業發展相結合,大力提高生產率,互聯網等一些核心技術逐步實現均衡轉移。
4.2 制定完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保障數據發展安全
在我國數字化變革和“互聯網+”時代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數字發展與安全是兩個核心要義。2023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提出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要基本形成全面、深入、協調的一體化數字化發展格局,加大力度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10]。為了實現數字經濟的安全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加強數字安全保護措施,切實維護數據安全,完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大力抵制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阻礙作用的非安全因素;另一方面將數據安全視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積極推動網絡數字安全的有效落地,推進數字安全法規的有效評估,切實加強網絡安全建設[11]。
4.3 培養高素質數字發展人才,提高人才留住率
高素質科技人才是拉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為了實現我國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大力推動當前高校人才培養,基于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培養一批具有高本領、高技術、高才能的專業化人才,切實鞏固數字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要基于本地發展情況,協調統籌人才的統一化發展,通過制定相應的人才引進和發展戰略,不僅培養好當地人才,也要留得住當地人才,為“數智化”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結語
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對于產業的融合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創新性變革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利用好數字化技術,加強數字中國和數字經濟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然而當前我國“數智化”轉型過程中仍然還存在問題,如“互聯網+”發展不平衡、網絡數據安全存在隱患、人才匹配不均等。我們應該積極面對當前的發展難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我國實現“數字化”到“數智化”的不斷轉變,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盡快實現。
參考文獻:
[1]何立峰.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2022年10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J].中國經貿導刊,2023,(1):5-10.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OL]. (2023-03-02)[2023-07-10].https://cnnic.cn/NMediaFile/2023/0322/MAIN16794576367190GBA2HA1KQ.pdf.
[3]何立峰.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J].宏觀經濟管理,2023,(1):1-6.
[4]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首次界定并測度數字經濟. [EB/OL].(2020-08-04)[2023-07-10].http://ccie.cufe.edu.cn/info/1006/1370.htm.
[5]張寶山.數字經濟:“穩定器”“加速器”作用凸顯[J].中國人大,2022,(21):44-46.
[6]楊仁發,徐曉夏.數字經濟對商貿流通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J].中國流通經濟,2023,37(5):28-40.
[7]肖雄.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3,(5):172-178.
[8]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21年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鄉村數字素養調查分析報告[R].2021.
[9]郭艷嬌.財政支持數字經濟:找準問題補短板 聚焦優勢謀發展[J].地方財政研究,2023,(3):1.
[10]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EB/OL].(2023-02-27).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11]任文岱,張若楠.織密個人信息保護法網 推動平臺數據合規體系建設[N].民主與法制時報,2022-12-07(3).
作者簡介:毛明晨,本科,研究方向:國際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