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旭,學者、行者、寫作者。不僅參與了茶馬古道開創性考察和命名,還持之以恒地進行了深入的探訪研究。“研究茶馬古道,使我從一個純粹的書生,走到了茶馬古道‘大學校’,成了現在我比較滿意的樣子,很充實。”1990年,他同木霽弘、陳保亞、徐涌濤、王曉松、李林五人徒步赴滇藏川大三角進行為期100天的考察。考察結束后,他們把亞洲大陸上這條龐大的、以茶葉為紐帶的古道網絡命名為“茶馬古道”,自此開啟了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研究的熱潮。
“茶馬古道既是一條以背夫、馬幫和牦牛馱隊運行千年的古道,運輸茶葉、絲綢、鹽巴、藥材、珠寶等商品,同時也是一條漢藏等民族間緊密聯系的紐帶和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李旭認為,茶馬古道穿行于青藏高原、川西高原、橫斷山脈的雪域云端,其特別之處在于將眾多不同民族、不同語言和不同習俗的地區有機地串連起來,可以窺見各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不同海拔高度上不同民族的文化截然不同,比如,傣族像水一樣柔、溫和,藏族則像山一樣豪放、剛強。整條古道上,羌族、彝族等民族都與茶馬古道產生過聯系。“古道上的商品貿易、經濟文化往來促進了這些民族在生活領域和精神文化領域的互動,促進了各民族千年來的交流融合。”
從1986年開始,李旭幾乎不間斷地行走于茶馬古道之上,親自踏勘茶馬古道的各條線路始終和重要站點,見證了漢藏等眾多民族文化的水乳交融,先后出版《遙遠的地平線》《九行茶馬古道》《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橫斷山脈、喜馬拉雅文化帶民族走廊研究》等個人專著,另有《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滇藏文化帶考察》等合作著作及攝影畫冊出版發表。近20年來,他全心投入到研究過去在茶馬古道上營運過的商號歷史的工作中。
“要使茶馬古道煥發新的生命力,就要創新茶馬古道的‘打開方式’。”李旭認為,茶馬古道完全具備成為世界級精品旅游熱線的可能性,文旅融合是推動其傳播與發展的一大亮點舉措。從“茶馬古道”這一有豐富內涵歷史文化遺產的思路上切入,讓“茶馬古道”成為滇、藏、川實現旅游發展的一個整體戰略思路和共同品牌,對于有效發揮各地的優勢和特點,構建旅游資源的整體優勢并對外形成強大的影響和輻射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崎嶇古道上鐫刻著馬幫的往事,也鐫刻著不朽的民族精神。敢為人先的冒險精神、說到做到的契約精神、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英勇無畏的愛國精神......“馬幫的行走是一部屬于過去的傳奇史詩,今天我們行走在茶馬古道上,是一次心靈的沉淀,一次精神的回望。重復地走這條路,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李旭笑著說。
鳳凰生活聯合廣州古樹茶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打造茶文化欄目,致力走進茶人世界,對話茶文化和茶產業相關人士,尋訪兼具匠心傳承與探索創新精神的杰出人物,開展各類茶文化專題研究和交流活動。帶動文化交流、促進產業研究、增進茶人友誼,欄目將邀請茶界領軍人物及優秀代表,授予鳳凰生活觀茶家特邀專家及品鑒推廣大使等榮譽頭銜,不斷發掘報道傳統茶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