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今,巴卡拉仍舊保留著 50 多種非凡的手工制作技藝,從頂級的品牌內(nèi)部工匠、設計師到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巴卡拉以精妙絕倫的工藝交織著過去與未來的璀璨流光。近期,著名精品百貨連卡佛攜手法國奢華生活方式品牌巴卡拉,于大上海時代廣場連卡佛獨家呈現(xiàn)傳奇作品Tuzla 157 枝形吊燈及十余件高定系列珍品,臻呈限時璀璨體驗。
迄今為止, 由巴卡拉工坊的工匠手工打造而成的傳世之作——Tuzla 157枝形吊燈僅有兩件,此次于大上海時代廣場連卡佛店內(nèi)揭幕在中國的首度亮相。該作品靈感源自 1855 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首度震撼亮相的枝形吊燈,由 157 個燭炬造型燈頭構成,恢宏大氣,是巴卡拉的一大力作。Tuzla 157 燈枝形吊燈的水晶切割階段就要花費 200 小時。每個吊墜都需要手工打孔,再相互連接,才有了最后唯美如畫的水晶飾簾。枝形吊燈上裝飾有超過 9500 顆水晶珠和吊墜。它的背后還流傳著這樣一段佳話 :印度瓜廖爾的土邦主(Maharajah de Gwalior)曾從巴卡拉定制這款水晶吊燈裝飾行宮。但由于燈具過重,裝吊不久后便導致了宮殿的屋頂坍塌。土邦主隨即命人重修宮殿,并在建成后下令讓象群中最健碩的一頭大象從屋頂走過,以確保屋頂?shù)姆€(wěn)固性,然后才重新訂購了一模一樣的全新水晶吊燈,用專業(yè)的起重機吊起安裝。十九世紀末的文萊蘇丹也對這精美絕倫的作品一眼結(jié)緣。經(jīng)過電力照明改良后的水晶吊燈在宮殿內(nèi)散發(fā)熠熠光輝。
以此為契機,連卡佛將巴卡拉傳奇作品與獨特的空間設計理念創(chuàng)意融合,向受邀貴賓及媒體好友呈現(xiàn)獨家奢華生活方式與璀璨體驗。此外,現(xiàn)場還特別設置點燈儀式、限時水晶酒吧及品酒環(huán)節(jié),以熠熠之光定格閃耀焦點。一直以來,連卡佛都致力于為品牌貴賓發(fā)掘至奢臻品,追溯其背后的奇妙故事。此次“臻于型 奢于心”全新品牌項目,展現(xiàn)了連卡佛一以貫之的追求,旨在為顧客提供真正的奢華體驗。
對于此次與巴卡拉的合作,連卡佛及Joyce總裁Blondie Tsang表示,巴卡拉Tuzla 157枝形吊燈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堅信,巴卡拉所展現(xiàn)的璀璨之美與引人入勝的傳奇歷史,將會為連卡佛的賓客好友創(chuàng)造難忘的非凡時刻。此外,連卡佛特別呈現(xiàn)“臻于型 奢于心”限時甄選空間。一直以來,連卡佛始終致力于探尋全球至臻稀世之作,紛呈甄藏之選,匯聚世界卓越的工藝、藝術和設計之瑰寶。即日起,顧客可預約前往連卡佛門店,縱覽甄選奢品。

1764年,國王親自授權的圣安妮玻璃廠在巴卡拉小鎮(zhèn)建立,1816年,技藝高超的工匠們成功完善出一個秘密配方,獲得了世界上最純凈的水晶玻璃,至此,拉開了巴卡拉的水晶藝術傳奇。幾近完美的水晶純度,成就了不負歲月的卓絕作品。從那時起,最有天賦的藝術匠人,傾注了無數(shù)的精神與心血,于光影交織間,幻化出流傳世代的雋永風格。1823年,工匠們將卓越作品裝上驛車,并在巴黎舉行的法國工業(yè)產(chǎn)品全國展覽會上展出。從此,巴卡拉通過其至高品質(zhì)和獨特技術征服著全世界的王公貴族。從法國東部一個小鎮(zhèn)的名字,到周游世界的頂級器物,巴卡拉已然成為生活藝術的象征。以世代相傳的工匠精神,締造出恒久流傳的璀璨水晶。巴卡拉水晶制造廠向世界各地展示了其獨特的技術,在國家和世界博覽會上贏得了無數(shù)的獎章。自1823年以來,品牌以獨具匠心的純手工制造工藝和舉世無雙的品質(zhì),譽響全球,成為了法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為后世美學奠定基調(diào)。不論是水晶杯還是水晶花瓶,巴卡拉的每一件作品都如藝術品般精致,點亮了人們的生活,為人們送去歡樂與愉悅。

自品牌成立起,巴卡拉一直奉行著大膽創(chuàng)新的理念。巴卡拉在世博會上向全世界展示了創(chuàng)新和傳承之作,并在世界各地豐富了體驗巴卡拉作品的形式(巴卡拉酒店、巴卡拉酒吧等)。此外,巴卡拉勇于與頂級品牌和藝術家合作,無論是經(jīng)典含蓄還是大膽前衛(wèi),巴卡拉愿意將合作推向極致。
土、水、氣、火四種元素神秘交融,形成璀璨的巴卡拉水晶之火閃耀著每一個白天與黑夜。水晶制造的每一步都需要手與眼睛的完美協(xié)調(diào)。由于手工工藝的特殊性,水晶制品美中涵瑕,巴卡拉依舊堅守匠心,堅持純手工打造每一件作品。巴卡拉的水晶吸引力來自世界各地的王子、國王、沙皇、王公和蘇丹。1823年,國王路易十八訂購了一副眼鏡,自此巴卡拉在王室貴族之間盛行,為巴卡拉開啟了王室訂單新篇章。以教育的精煉和學術思維的培養(yǎng),滋養(yǎng)自身,追求進步。以文化的傳承和高雅品味為立身之本,追求卓越與發(fā)展。

造型大膽、色彩艷麗、深度切割、炫目金光和細啄鑲邊。每件杰出作品都在巴卡拉工作坊手工制作,頌揚250多年來享譽全球的生活藝術之輝煌。這些限量版杰作充分體現(xiàn)了代代相傳的匠心工藝,成就巴卡拉水晶永恒之美。

在1904年,新藝術主義美學啟發(fā)巴卡拉制作了一系列以蝶蛹、蝴蝶和蜻蜓為外形的碗。閃爍的蜻蜓采用雙層鈷藍水晶結(jié)構打造,體現(xiàn)了輕盈與明亮感。它如同懸浮在氣流上,在陽光下展示著翅膀的無限光彩,宣告著夏天的來臨。
突然間,野天鵝飛向天際,1931年,Georges Chevalier創(chuàng)制了飛翔花瓶,重現(xiàn)1870年代巴卡拉充滿日本風情的作品。這款花瓶設計工整,造型自然,以百鳥齊飛帶出豐盛生活的意象,并揉合巴卡拉精湛的雕刻和鍍金工藝,為花瓶添上金漆點綴。
鳶尾花瓶于 1909 年在南錫舉行的法國東部國際展覽會上展出,是新藝術運動的花卉曲目的一部分。這朵花以希臘神話中著名的眾神使者的名字命名,因其美麗而令人愉悅。花瓶定格它綻放的時刻,盛放的它莊嚴地在花瓶的整個表面展開。這件杰作經(jīng)過切割、輪刻和彩繪琺瑯,是精湛技術的完美體現(xiàn)。
沿襲巴卡拉首位藝術總監(jiān)Georges Chevalier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這款亞利桑那碗是巴卡拉與時俱進的例證。幾何圖案的基礎線條,巧妙地切割入材料厚度,呈獻出原創(chuàng)的光線表演。精巧的修邊搭配純粹的輪廓,顯現(xiàn)出一種完美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