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教育新形勢的要求下,各學科都積極響應號召進行教學改革。隨著時代的進步,流行演唱專業的人才需求不斷擴大,伴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和規范,深化流行演唱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流行演唱專業的課程開設背景、專業課程開設現狀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等方向進行分析探究,并結合相關實例,探討高校流行演唱專業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 音樂表演專業;流行演唱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3) 09-0064-03
近年來各高校開始注重培養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和完善本專業課程計劃,對于高校流行演唱專業教學的改革,流行專業學科的課程建設也應該緊跟潮流,流行專業的實用性、應用技術性、課程的創新性都應順應時代的需求。我國高校在開設流行音樂課程的過程中,也未能對流行音樂的發展方向做好范疇的界定以及內涵的闡述,甚至學界也未能給流行音樂專業課程的設定明確定義。由于教育者對名稱內涵的理解具有差異性,這也導致部分高校流行音樂教學定位有失準確,尤其是容易混淆幾種概念,其中包括現代音樂、流行音樂與通俗音樂等,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科建設的進程,也導致其無法向更加規范、專業的方向轉型升級。[1]
另外,流行音樂的商業屬性決定著它與傳統聲樂教學是不同的,但并不與傳統聲樂的教學理念相違背,流行音樂的學科既需要對傳統聲樂教學基礎訓練的借鑒,也需要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商業運作等方面做到創新調整。在滿足以上條件之后,還需適度改革高校流行教師的教學觀念,改善學生學習流行演唱的學習方法。
一、流行演唱專業開設的背景
早在20世紀初,流行音樂在我國就已經開始傳播、表演,但是其表演形式單一,并且大多與我國地方文化融合較多,音樂風格不夠顯現。但隨著流行音樂數年的發展,顯然更加的有活力和豐富,音樂種類也相繼出現在大眾視野,并被廣泛接受。作為高校藝術教育來講,流行演唱專業所傳遞出的時代性、潮流性在當代年輕大學生群體中得到了極大的歡迎,越來越多的高校以及社會藝術團體開始培養和研究如何學習流行聲樂的演唱以及表演訓練,隨著全國高校不斷深化教學的課程改革,流行演唱專業的產生和改革也應緊隨教改步伐,不斷完善教學體系,為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科建設積力。20世紀早期,以沈陽音樂學院為首的專業院校開設了流行演唱專業,該校流行演唱系是我國藝術院校內開設最早的、專業理論最為齊全的教學單位,集流行理論、流行音樂創作、流行演唱等課程為一體,其課程的設定也具有一定的系統性。隨著國內各大音樂專業院校的不斷研究創新,流行演唱專業的課程開設,為今后各高校設立流行演唱專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基礎辦學經驗,也為社會文化娛樂業提供了大批優秀的歌手和作曲家,當今流行音樂市場的豐富和發展,離不開教學思想的進步發展,當然繼續深化改革流行演唱課程的學科建設,也不能停下研究的腳步。
二、流行演唱專業課程設置現狀
經調查研究,在很多高校人才培養的方案中,流行演唱專業的實踐類課程銜接和設計的課程大多沒有實際的針對性,而是千篇一律的音樂表演專業大方向的人才培養,不能突出流行演唱專業的教學學科特點,程式化教學教育模式依舊存在,只注重招生、只注重主流專業的培養,對流行演唱專業學科認識不夠,認為流行演唱專業學生題量少,教學嚴謹性以及系統化不高,從而忽視對流行演唱專業課程的研究和教學改革。課程設置中實現“量的比份得當和質的層次協調”是設計中不斷努力的方向。對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科專業課程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兩大模塊的內容進行調整設計,大幅度增加實踐性課程的內容和時間,使兩大模塊有機結合,實現互補。改革無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都是巨大的挑戰,改革有效緩解課程、教師、學生、教法之間存在的問題,實現學生能力提升的最高化,實現教師能力發揮的最大化。
以大多綜合性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課程模塊的實踐課程設置為例,這些高校流行演唱專業課程設置主要有:聲樂主修(采用一對二、一對三的上課方式)、舞臺表演基礎(基本舞臺表演元素訓練)、形體舞蹈、合唱與指揮、作品排練(藝術作品的編排和演出)、意大利語音、地方特色戲曲演唱等。從部分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的課程來看,該校對于流行演唱專業開設的針對性課程較少,很多課程是程式化的課程,甚至是為了學生能夠學滿規定學分而盲目開設的必修課,從課程的設置以及對于流行演唱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來講,應該精細化課程的設置,可以結合增加一些選修課,供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選擇。沈陽音樂學院在當今流行演唱專業的課程實際中有很多專業課程:《流行演奏與爵士樂演奏專業課》《流行音樂作曲專業課》《流行音樂理論專業課》《流行音樂與爵士樂和聲》《中國流行音樂簡史》等主修課程,這些專業課對于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有針對性。相比上述鄭州某高校流行演唱專業應適當借鑒和增加沈陽音樂學院相關課程外,也可以結合實際教學安排,適當考慮是否可以增加流行鍵盤、錄音工程、旋律創編以及旋律作曲等理論課程的設置,并結合舞臺實踐和音響工程的教學,完善流行演唱專業教學的體系。增加和充實流行演唱專業的關聯和實用課程,對培養專業人才有極大的必要性。
其次,在專業課程上課周時長安排方面來講,部分高校在流行演唱專業教學的授課時間上也有很多需要改革完善的地方。經研究調查發現,很多綜合性高校音樂演唱專業的學生不能擁有一對一上課的時間保障,大多是低年級一對三、高年級后才能一對二,很難保證周內學習的時長。在對學生的采訪和問卷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大多學生對于課程的時長設置有各種看法,一些同學認為自己專業程度和課堂接受能力有限,很多時候寧愿少上一些時間,讓大腦能有消化課程內容的時間;還有一部分學生提出:自己練習了一周的演唱技巧,想要通過充足的課堂時間,呈現自己現階段的問題和不足,盡量多的讓老師解決演唱過程中的技巧問題。作為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也會面臨此問題。故在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上就會對該專業的教學質量產生不良的影響,學生得不到充足的教學時間,周內教師指導時間較短,教學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所以對于高校上課時長安排來講,對于一對一教學的必要性應該積極推行,如因教學場地和師資受限,應該增加周內課次,以便解決此問題。
在部分高校的課程設計中,往往忽視教學過程中對流行演唱專業的舞臺表演實踐訓練。流行演唱的專業性質更要求學校和教師在安排、教授學生理論和聲樂演唱技術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舞臺實踐以及社會實踐的關注和培養。流行演唱專業的專業性質和社會接受度更加容易被大眾接受,如果在學校一直接受理論和實踐的教育教學,而不提供給學生充足和必要的舞臺實踐機會,反而又被程式化和機械化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科的進步與發展、專業的宣傳,甚至是新一屆招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如上文所述,流行音樂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先鋒性、商業性,因其音樂風格多樣促使它傳播的速度較快、并且在社會各階層都具有很強的影響力,高校既然開設了流行演唱專業,就不可忽視該學科的實際應用性和及時預設該學科在今后的應用型和實際產生的正向價值,所以高校應該積極分析流行演唱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的現狀,及時總結現階段的具體問題,如果在課程設計中沒有舞臺實踐的環節和課程,就要進行有針對的教學改革。
三、流行演唱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方案
在新形勢的課程改革浪潮中,積極提出適合高校音樂表演流行演唱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方案顯得尤其重要。不僅加強流行聲樂演唱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和完善適合校情的實踐教學體系與運行機制,還要確保流行演唱專業實踐教學工作在科學規范的狀態下運行,確立教學的培養目標、明確教學的定位并做好課程的學科建設規劃,明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是該環節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第一,確立流行演唱專業的培養目標。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流行演唱專業的課程培養目標也要更加明確,高校教育中流行演唱專業的培養目標的確定,將直接決定該課程的教學體系建設,流行演唱專業旨在培養一批具有正確價值觀,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并專業過硬的演唱人才,培養具有專業性和應用型社會需要的教育者和演出人才。那么,在教學目標設計的環節如果出現偏差,就會對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培養起不到幫助作用。
在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科建設中,要對本專業進行詳盡的計劃和規劃。在具體的專業劃分上,要與傳統的聲樂教學相區分。既要保持好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培養方案的關聯性和相同點,也要劃分和區分好流行演唱專業培養的獨特性。在學科建設的環節里還有一個重要設置步驟,即教學教材的篩選,只有擁有完善的教學體系,才能確保流行演唱專業的規范化和專業化。
第二,確立流行演唱專業學科教學的定位。在明確了流行演唱專業的課程目標之后,要對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科定位進行設計,依托于理論的課程內容和實踐的技巧學習,逐步形成流行演唱專業獨有的教學體系,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音樂表演演唱培養模式。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綜合性高校在培養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時,往往忽略學科和定位,認為流行演唱專業就是豐富招生科目,對于學科的定位很模糊甚至沒有規劃,這樣是絕對不行的,只有保持課程體系創新改革的激情,形成完善課程設置的價值觀和獨特氣質,增強課程的審美和趣味性,才能明確流行演唱專業課程的學科定位。在流行音樂學科建設過程中要做好明確的定位,從學科體系的研究方法、技術理論等多方面入手,逐步形成全面的音樂教學體系,盡可能與古典音樂建立互補關系,增加兩者之間的互動,同時尊重兩者的獨立性。這是保障高校流行音樂學可持續建設的基礎,是流行音樂教育體系完成的前提條件,也有助于流行音樂專業學生形成完善的價值觀,加強審美趣味,為流行音樂產業運作打好堅實的基礎,在流行演唱專業學科建設中,做好詳細的學科規劃。[2]
四、流行演唱專業教改問題解決對策
在上述提及的教改方案的設置中,已經顯現出很多問題,那么在流行演唱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完善每一步教學環節是必要的教學手段,探究如何發現現階段的教育問題,并制定合適的解決對策顯然是重中之重。改革方案的提出,可以相對完善現有的問題,但是對于流行演唱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化如果不找到解決對策,就又在延續程式化的傳統教學,不想止步不前就要積極研究解決對策。
第一,借鑒優秀學校流行演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內容,分析本校校情、師情、學情,融合設置適合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早在1993年,沈陽音樂學院就已經出現流行演唱專業的招生培養,在此之后,我國各大音樂專業院校也相繼增加流行演唱專業的招生。那么,隨著優秀專業院校對于流行音樂的課程開設,就能看出他們對于市場以及學習需求的敏銳度,并且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較專業和更加系統的培養方案也值得反復推敲和借鑒。在建設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科借鑒中,不能照搬和完全復制,應該結合本校的基本情況,設定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環節,可以增加專業的關聯性。可以增加必要的舞臺實踐和社會表演實踐環節,給予流行演唱專業學生充足的實踐機會和時長,并引導學生積極總結演出經驗,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接受專業知識。
第二,完善教學主體隊伍的建設。在教學的過程中,確定了流行演唱專業的教學目標、確定在教學中的教學定位,除了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科精準定位和學科劃分以及借鑒優秀的人才培養方案外,還需建立和組建一支高水平、有審美的教師團隊。在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為課堂的主體地位,對整節課以及學生有較強的把控,往往會束縛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造成影響,學生會因此失去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那么,在流行演唱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及時調整教師的角色轉換,圍繞學生的課程變化,培養新型教師的教學理念。當然,扎實的師資團隊也能促進流行演唱專業的人才培養,老師應該繼續學習,與時俱進,提高流行音樂的審美,不僅要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研究,還需要通過關注學生的動態,加強育人的板塊培養。[3]
第三,引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教育改革的各個層面,既要從學校和教師的方面進行改革和進步,更需要對學生主體多加關注。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學生愿意相信老師是百科全書,學生對于老師的教學依賴極強,有部分學生對于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態度表現出懈怠,所以在教學改革的學生層面,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尤其是對于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研究發現,流行演唱專業的大多數學生更加具有個性和特點,所以對于該目標群體的學生,老師應該多引導,樹立和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方法,老師在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知識涵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引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獲得感并且能建立對專業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可以得到調動和增強。[4]
結 語
高校流行演唱專業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對于文中提及的流行演唱專業現狀背景和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改革的步驟和環節應加強重視,創新改革流行演唱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不但要滿足高?;A教學的需求,還要促使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科進步;既要通過教學改革培養出綜合性創新應用型的人才,又要為流行演唱專業的教學創新和改革提供幫助和經驗。聲樂實踐課程圍繞音樂感知系統的節奏感知系統、多聲部感知系統、結構感知系統、自我反思系統、音樂評價系統等多個方面,通過對學生進行各層次分支能力培養,以達到整體能力的提升。本文旨在流行演唱專業教改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不斷學習繼續發現問題,在新形勢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下,繼續完善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科戰略方案。
參考文獻:
[1]趙越.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現狀與學科建設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22(32):176.
[2]呂凌.地方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實踐課程的新設置與解讀——以樂山師范學院聲樂教改為例[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10):113.
[3]張震.課程思政語境下高校音樂美育創新實踐路徑探索[J].當代音樂,2022(03):44-46.
[4]孫倩文.論高校民族聲樂教育的改革[J].黃河之聲,2015(15).39.
(責任編輯:韓瑩瑩)
[收稿日期] 2023-05-22
[基金項目]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2021年度校級一流本科專業“音樂表演”專業建設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 宋 浩(1997— ),男,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音樂學院教師。(新鄭" 4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