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化學實驗教學為載體,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實驗教學;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9-0111-03
1 教學設計思路
如圖1所示.
2 教學過程
【情境】在19世紀后期,人們發現煉鐵高爐所排出的高爐氣中含有相當數量的CO,有的工程師認為,這是由于CO和鐵礦石的接觸時間不夠長造成的,于是耗費了大量資金建造了一個高大的煉鐵高爐,以增加一氧化碳和鐵礦石的接觸時間,可是后來發現,用這個高爐煉鐵,所排出的高爐氣中的一氧化碳并沒有減少,其原因是什么?如果繼續增大鐵礦石的量能減少一氧化碳的含量嗎?
【學生活動】思考并交流.
【講解】高爐煉鐵的原理是利用CO還原氧化鐵,此反應為可逆反應,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增加反應時間不能改變各種物質的百分含量;增加鐵礦石的量不能減少一氧化碳的含量.如何才能減少高爐氣中CO的排放,提高CO的轉化率呢?
【過渡】要提高轉化率必須改變化學平衡狀態.
【任務1】探討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問題1.1】如何改變化學平衡狀態呢?平衡怎樣移動?
【問題1.2】如何使Q≠K,使平衡發生移動呢?
設計意圖:回顧應用Q與K比較的方法判斷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
【任務2】預測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問題2.1】如果濃度,Q怎樣變化?平衡如何?
(學生推理預測)
如果減小生成物濃度或增大反應物濃度,Q=cc(C)·cd(D)↓ca(A)]·cb(B)↑lt;K平衡向正反應移動;
如果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Q=cc(C)·cd(D)↑ca(A)]·cb(B)↓gt;K平衡向逆反應移動.
【實驗探究】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過渡】由于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有多種,常常采用變量控制的方法進行實驗,我們選擇研究對象為溶液體系,現象明顯的可逆反應:
Fe3++3SCN-Fe(SCN)3
【問題2.2】如何增大反應物濃度?
【問題2.3】如何減小反應物濃度?
【問題2.4】如何保持其他粒子濃度不變?
實驗過程見表1.
【學以致用】
(1)高爐煉鐵平衡后繼續增大鐵礦石的量為什么不能減少CO的含量?
(2)如何才能提高一氧化碳的轉化率呢?
【情境】痛風病是與關節滑液中形成的尿酸鈉(NaUr)晶體有關(NaUr增多,病情加重),有關平衡如下:HUr(aq)+Na+(aq)NaUr(s)+H+(aq),ΔHlt;0,寒冷季節更易誘發關節疼痛,為什么?
參考文獻:
[1] 魯云龍.基于“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實驗教學探究——利用“反常”現象[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02):50-52.
[2] 余方喜,范汝廣.從生活走進化學 從化學走向社會[J].思想·理論·教育,2006(12):
16-17.
[責任編輯:季春陽]
收稿日期:2022-12-25
作者簡介:盧英姬,福建省建寧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2021年度專項課題《基于“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踐研究》(編號: MJYKT 2021-15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