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媒介素養教育在國內外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截至目前已然成為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高中化學作為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學科,應該將媒介素養教育滲透在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得到媒介素養的提升.基于此,針對媒介素養內涵分析和媒介素養滲透高中化學課程的必要性,對媒介素養導向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策略展開深入研究,探尋媒介素養教育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媒介素養;課堂教學;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9-0087-03
當前社會高速發展,使“媒介”一詞成為大眾口中的高頻詞匯,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轉變.作為人才輸送的重要渠道,教育行業應該與時俱進,強調對學生媒介素養的有效滲透,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逐步提升媒介素養,掌握正確應用媒介的能力.而高中化學作為學生成長關鍵時期的學科,更應該將媒介素養的滲透列為主要工作內容,通過對增加材料引用、注重學習前置、開展小組活動、設置展示環節等方式,靈活應用多角度培養學生媒介素養,強調教學工作的時代性與發展性,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 媒介素養內涵分析
媒介的定義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從廣義的視角來解讀,媒介是促使人與人、人和事物之間生成某些聯系的內容;從狹義的視角來解讀,便是媒體、書籍等向人們傳輸信息的事物.基于媒介的定義,可以將媒介素養定義為人們對傳播媒介的分析、評判、使用等能力,傾向于以媒介為基準點的綜合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媒介素養的發展讓其具備查找、分析、探究不同信息的能力,進而在有效利用信息的前提下實現高效學習,同時在清晰信息深層內涵的情況下對自身所處形勢、信息中事件所處的形勢進行精準判斷,完成正確的選擇.在當前社會高速發展、信息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學生通常會面對極為豐富、極為繁雜的信息,如果學生媒介素養的發展較為緩慢,會很難對信息進行精準分析,繼而對學生選擇的準確度帶來消極影響.因此,在逐步推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媒介素養的培養視為重點內容,合理應用不同媒介,在應用不同媒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清晰如何快速獲取信息、如何有效利用媒介完成學習任務、如何通過媒介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等,助推學生的科學成長以及全面發展.
2 媒介素養滲透高中化學課程的必要性
2.1 是教育理念更新的產物,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媒介素養的滲透是高中化學教師教育理念更新的產物.在追求媒介素養的滲透時,教師會著重強調課堂活動中對學生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等的訓練,讓學生在信息繁雜的當代社會能夠精準分析不同信息對自身知識學習的助力情況,以此選取對自身學習最有利的信息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促進學習效率和質量的同步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學習難度會逐漸降低,學生對教師所講內容的含義也會更加容易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師質量.
2.2 對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豐富課堂內容
在當前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教育行業的教學方式、教學工具等都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更新,使當前社會中的教育資源極為豐富.但是這些教學資源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并不是所有資料都能提供有效助力,而是需要教師精準分析資料內容并進行正確地選擇.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對媒介素養的強調,讓自身對媒介的選擇也更加精準,實現了對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豐富課堂內容,促進課堂教學合理性的提升.
2.3 是學生發展的必要條件,有助于培養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強調媒介素養發展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會著重引導學生對不同的媒介資料進行辯證性分析,從不同角度思考資料與知識內容的潛在聯系,讓學生在綜合分析后能夠對媒介進行精準解讀和正確選擇,有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
3 媒介素養導向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
3.1 增加材料引用,培養學生抓取信息的能力
想要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培養學生抓取信息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抓取信息的能力是學生媒介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實現高效學習的必備能力,在具備信息抓取能力的情況下,學生不僅能夠從教師對知識內容的講述中快速找到重點并清晰理解,也能在面對不同問題時快速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清晰解決方法.在高中化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選擇增加材料的引用,將與知識內容相關的文本材料、圖像材料等作為教學載體,在帶領學生學習其中所含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得到信息抓取能力的訓練與提升,實現學生媒介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氯氣及氯的化合物”時,教師可以將歷史上第一次化學戰的史料引入到課堂之中:“在1915年4月22日下午5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比利時伊普雷戰場隨著德軍的號令,6000只左右的壓縮氯氣鋼瓶在68 km寬的正面形成2 m高的黃綠色氣體幕墻向敵人推進,致使敵人5000多人死亡,15000多人中毒受傷.一位戰地記者描述:‘他們已經死亡,兩手伸展著好像要揮去上方的死神.尸橫遍野,他們極度痛苦的肺在喘息,滿嘴都是黃色液體.’”在史料展示完畢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尋材料中能夠體現出氯氣特點的黃綠色氣體、肺等關鍵詞,基于材料中的關鍵詞分析氯氣的特征,清晰氯氣對人體帶來的影響并嘗試分析如何抵御氯氣的傷害.通過史料的引入培養學生抓取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面對大量資料時快速找出關鍵詞句,清晰地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媒介素養的發展.
3.2 注重學習前置,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自主預習一直是教師比較關注的問題,一方面是想讓學生在學習前置的情況下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想讓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實現多維能力的發展.除此之外,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還會自主查找資料內容,通過對不同信息的分析進行知識內容的自主學習,對學生媒介素養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助力作用.為此,在強調媒介素養發展的教學工作中,高中化學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前置,通過自主預習環節的增加學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時間,加強學生媒介素養的訓練,助推學生媒介素養的發展,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夯實素養基礎.
例如,在進行“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前讓學生對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自主預習,在網絡平臺中查找有關微粒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內容,分析從古至今國內外對微粒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過程.讓學生在預習時將查找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并在每個資料旁表示自己對此內容的思考和理解.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創建班級群,在其中發布預習活動,讓學生將完成的預習任務提交至活動中,基于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教學工作的調整與優化.通過學習前置過程中學生對資料的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分析加強對其信息搜集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實現媒介素養的發展.
3.3 開展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滲透學生的媒介素養,需要學生具備正確使用媒介的能力.在小組活動中,學生會在完成不同任務的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媒介素養的訓練,比如資料整合、信息抓取、信息分析等.為此,在逐步推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小組活動,讓學生基于活動任務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應用,幫助學生在參與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得到媒介應用能力的提升.同時,在小組活動進程中遇到問題時,學生會通過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一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是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過程,能夠為學生媒介素養的發展帶來極大助力.
例如,在帶領學生進行“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限度”知識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知識后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為學生發布活動任務:“基于本節課知識內容和資料內容分析如何快速、安全地制取氫氣?”隨后為學生展示有關氫氣的資料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析問題的解決方法.在小組活動中,學生會整合本節課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限度的知識內容、分析活動開始后教師給出的有關氫氣的資料內容,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完成活動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會基于自身思考提出有關解決問題的想法,也會在其他同學表述觀點時看到解決問題的另一種可能性,并在每個人的想法提出后進行整合分析,找出問題的最優解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分析力等多種優秀能力,也能讓學生經過分析、思考、評判的過程后得到媒介素養的發展.
3.4 設置展示環節,培養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展示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在課堂中擁有了自主探究所學內容、自主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不僅能夠通過激發表現欲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通過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訓練其整合信息的能力,促使學生得到媒介素養的發展.在強調媒介素養的情況下,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在逐步推進教學工作時清晰學生展示平臺的重要性和積極影響,深度挖掘展示平臺能夠為學生帶來哪些方面的幫助,讓其在化學課堂的落實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提供有效助力,促進學生信息整合能力的提升,實現學生媒介素養的不斷發展,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成長夯實基礎.
例如,在進行“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知識內容的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視為媒介,為學生發布“完成體現本節課所學內容的思維導圖”這一任務,將教學內容轉換為學習媒介,讓學生在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感受整合信息的過程,得到整合能力的提升與媒介素養的發展.隨后,在學生思維導圖制作完成后,利用信息科技的雙屏功能展示學生制作成果,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對思維導圖的制作思路、制作過程中對知識內容的分析等進行精準表述,促使教師能夠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直觀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情況、媒介素養發展情況等,促進教師后續教學工作針對性和科學性的提高,助推學生核心素養與媒介素養的發展,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成長夯實素養基礎.
綜上所述,媒介素養的發展對學生高中化學的學習來說具有較強的影響作用,為了讓學生在具備媒介素養的前提下高效學習化學知識,教師需要在逐步推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強調對學生信息搜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的培養,讓學生在多維能力發展的情況下實現媒介素養的發展.同時,在強調培養學生媒介素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
強調教學計劃和媒介素養培養計劃的向心性原則,促使最后施行的教學計劃和媒介素養培養計劃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匹配,成功助推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琪,王良.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模型構建與應用——以“化學平衡移動”教學為例[J].云南化工,2022,49(12):183-185+191.
[2] 郭金花,鞠東勝,薛義榮.課程統整視域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以“共價晶體”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2(21):35-39.
[3] 陳相泉.創新趣味實驗,強化動手實踐——趣味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智力,2022(29):132-134+166.
[責任編輯:季春陽]
收稿日期:2022-12-25
作者簡介:張宇,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