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高考的形式下,在提高高三復習課的效率方面,大數據分析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我們才能夠精準地把握好學情,掌握好高三復習課的方向,達到夯實雙基,強化聯系,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因此高三數學教師可以嘗試借助極課、好分數等大數據平臺構建高三高效的復習模式,并以此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關鍵詞:大數據;高三數學;高效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9-0005-03
《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中提出:要探索發揮大數據對變革教育方式、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支撐作用.目前國內外關于大數據的教育理論研究比較多,但是大數據對于高中數學的教學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這其中更多的是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對于大數據分析指導高三復習課的研究少之又少.而高三數學復習任務重、時間緊,如何提質增效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基于大數據分析,通過教師和學生對極課、好分數等大數據平臺的使用,采集學生學習過程的數據信息,并進行深入地數據挖掘和分析,依托信息化教學手段用數據讀懂學生,診斷教學行為,并借助大數據分析破解高考中的高頻考點,突破重難點,以有效實施精準教學,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1].
1 精準備考
1.1 高考真題數據分析,解讀課標和考試大綱,精準把握考點
實施高三高效復習教學,需要準確把握考綱、考點,研究歷年高考數據.依托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對考綱、考點進行量化分析.
1.1.1 對考試說明進行精準比對
在2020年高考備考研究過程中,對比2019年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了解考核目標與要求的變化,考試范圍與要求的變化,重點關注考試內容的新增部分.
1.1.2 對高考考點所占分值比重進行數據分析
利用信息技術分析近5年高考試卷中考查的知識點的分布情況以及所占分值比重,把握熱門考點,如圖1,圖2.
通過高考知識點分數的比值條形圖與餅狀圖,直觀對比高考變化趨勢,把握高考動態,明確復習方向,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在一輪復習中,高三數學復習的基本策略就是突出重點,狠抓80%基礎分,力爭突破20%難點.不變的基本內涵首先是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次就是通性通法.抓住四基;然后不斷提高思維品質,也就抓住了優質高效復習的關鍵點.
1.2 采集復習數據,及時診斷學情,反饋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問題
1.2.1 教師數據采集
從資料的優選、課前準備、課堂實施、教學反饋、教學建議五個方面入手,對高三數學復習課相關內容進行調查,對象為本校高中部分數學老師.調查結果顯示:100%的老師都認為對典例的練習與格式訓練,布置紙質作業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便于及時發現錯誤與做進一步強調,所以會布置紙質作業并認真批改.教學反饋渠道方面,100%的老師認可用練習卷和試卷的方式,方便進行掃描和數據的分析;有72.22%老師將錯題分類歸因,做成錯題本,極課數據能夠很有效地根據學生校本作業的錯誤制定出個人專屬錯題本.由此可見,通過大數據分析手段能夠有助于我們進行更有效的復習,因此勢在必行.
1.2.2 學生數據采集
學生數據調查,從學習數學的時間、學習方法、學習障礙等日常高三數學學習相關問題進行調查,對象為本校高三的學生.調查的結果顯示:有62.72%的學生認可老師習題講評課效率;63.31%的學生有知識梳理的習慣;僅有30.16%的學生能及時整理錯題;但是100%的學生認為手動梳理知識,整理錯題會占用他們大量的學習時間;68.93%的學生對每一章節知識的難點和自身的薄弱點無法做到及時有效地突破;76.58%的學生希望能通過技術手段幫助他們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學生調查數據分析的結果表明學生對利用大數據分析幫助他們減負增效有著迫切的需求.
大數據分析不僅可以幫助原來沒有整理錯題習慣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幫助學生減少大量手動抄題整理錯題的時間,實現減負增效.此外針對錯題推送同類型試題,做到舉一反三,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突破知識的盲點和薄弱點[2].
1.3 建立學生的個性化數據信息,做到一生一檔.
1.3.1 以班級為單位的過程性數據收集分析
利用好分數平臺收集、分析學生的考試數據,能夠精準分析同一次考試中不同班級學生成績的差異性,以及不同考試中同一班級學生成績的波動性,發現問題,并在復習中及時查缺補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數據分析:1.3.1.1 平均分、優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分析.通過分析幫助教師精準把握所教班級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同時對比年級平均水平和其他班級的平均水平,從中發現教與學的不足之處.
1.3.1.2 試卷考點分析.分析試卷中每一題的班級平均分和得分率,同時對比年級的平均分和得分率,發現學生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此外通過數據比對,及時發現班級學生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做到精準把握,有針對性地調整,個性化布置.1.3.1.3
不同考試的數據分析.分析對比前后不同考試試卷中的知識點分布情況,以及班級學生的得分情況.通過分析了解學生對同一個知識點總體掌握情況的變化,提升復習的效率.
1.3.1.4 利用極課大數據平臺收集分析學生日常作業數據,幫助教師分析每次作業的作答情況,改進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數據分析:
1.3.1.5
成績排名分檔分析.將每次學生作業進行評分、排名、分檔,了解不同水平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對不同檔次的臨界生單獨布置個性化作業,實現精準復習.此外通過量化分析及時反饋學生知識掌握的薄弱點,提高復習的有效性.1.3.1.6
題目難度與區分度分析.逐題分析校本作業的難度與區分度,精準把握學情,發現難度過高的題目,分析原因,改進教學,實現教與學的統一.
1.3.2 以學生個體為單位的過程性數據收集分析
利用好分數平臺收集分析學生個人的考試數據,實現一生一檔,通過數據對比分析,幫助學生認清自身水平,同時幫助學生分析對比歷次考試的失分情況,掃除共性,發現個性,提高學習效率.此外,還將平時考試所涉及的知識點與高考考查知識進行對比,讓學生直觀感受二者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提升,促進學生成長.
利用極課大數據平臺收集分析學生日常校本作業和周測數據,建立學生專屬錯題本,融合學生真實作業數據的錯題本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實現科學復習.在幫助教師精準教學的前提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聚焦重點有的放失.通過深度挖掘每位學生在校的歷次考試、作業數據,為每位學生提供了專屬的薄弱知識點、考點分析,幫助學生精準定位自己的知識漏洞,作為學生的高效復習指導.
第二,錯題訂正查漏補缺.錯題是最直接體現學生薄弱知識點的歷史數據,錯題本依托學生在校的真實考試、作業錯題,結合學生的學業水平以及題目難度、得分率、知識點、考點等多個維度,為每位同學精選出最適合的錯題復習集,從而實現對針對性錯題的快速訂正練習,達到“少做題、多提分”的效果.
第三,鞏固強化事半功倍.在考前的最后幾天,學生在多輪緊張復習后,已經對上一階段的知識有了比較系統的掌握,需要盡快進行自查自測,做到心里有數.這時候,可以使用極速個性化提分方案來測驗,從而快速定位和掃清知識死角,更有助于提升應考信心.
2 關于教師使用大數據輔助教學的分析
大數據的運用為傳統的高三復習教學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使得復習充滿了活力,并更有針對性.同時,教師也需要付出更多勞動,教師們首先需要熟練掌握極課大數據系統、好分數大數據平臺等.為此,我們結合以上相關數據,對學校老、中、青三代數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首先,中青年教師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希望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輔助高三數學復習教學,樂于嘗試運用大數據,對極課系統、好分數平臺的使用比較熟練.老教師則比較排斥,一方面老教師的信息技術學習和使用能力較弱,另一方面老教師認為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已經足以應對高三數學的復習教學.
其次,大部分教師認為極課系統、好分數平臺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切實為自己的教學準備工作減負.軟件自動生成的數據分析結果精細全面,學情分析精準到位,教師不用再手工統計數據,或者憑感覺了解學情,從而使復習備課更加緊湊、高效.
再次,中青年教師愿意使用極課統計分析每份作業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使用好分數分析對比歷次考試數據,然后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復習教學策略,擺脫一本教輔吃遍天的復習模式,開始嘗試真正意義上的高效復習.部分老教師對此興趣不大,更喜歡傳統的復習方式.
最后,絕大多數教師認同極課、好分數對數據的處理分析和錯題整理功能,愿意利用極課、好分數軟件設置、批改、分析試卷,利用平臺的閱卷功能,成績分析功能和錯題本功能,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整理學生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并將其運用于課堂復習教學中.
3 反思與建議
基于大數據分析,有效提高高三復習效率還有很多內容等待挖掘.以“互聯網+教育”為背景,結合其他互聯網技術,可以碰撞出更多、更有個性化的高效教學火花.教師們可以在今后的高三復習教學中繼續進行探索研究[3].
參考文獻:
[1] 王明嵐.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的高三數學復習[J].數學教學與研究,2018(10):97-97.
[2] 呂小花.基于大數據視野下高中數學復習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02):74.
[3] 朱兵.淺議大數據時代下的高中數學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12):26-27.
[責任編輯:李 璟]
收稿日期:2022-12-25
作者簡介:佘志煒,男,福建省莆田人,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