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信息載體的快速增多和傳播媒介的日益多樣化,新聞信息與數據呈現爆炸性增長的趨勢。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具備更高的能力和素養。文章采用文獻綜述法和實證研究法進行研究,旨在探討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路徑,以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文章詳細闡述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具備的能力和素養,包括但不限于專業素養、思維創新、短視頻制作、資源整合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研究結果表明,新聞采編人員需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具備敏銳的思維創新能力,學會制作短視頻,堅持“內容為王”與“以人為本”原則,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創建新型工作機制,并嚴格遵循相應法律法規,增強職業責任感。此外,新聞采編人員還需要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具,以更好地服務受眾和社會。文章的研究結論和建議對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只有在不斷學習和創新的過程中,新聞采編人員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為讀者和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服務。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創新路徑;發展;挑戰;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6-0090-03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傳播手段十分豐富,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的興起,令新聞采編擺脫了傳統形式的束縛,跨入新媒體時代。隨著新媒體優勢日益顯著,為新聞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本文首先簡要分析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挑戰,然后探討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人員如何加強與改善新聞采編工作。
新媒體的組成形式主要有四種,分別為移動終端型媒體、數字電視新媒體、互聯網新媒體以及戶外新媒體。從界定上看,新媒體是在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基礎上對文字、圖片與視頻進行整合,通過手機與電腦等通信設備進行傳輸的一種形式。新媒體的運行特征主要體現在四點:首先,個性化。傳統媒體以專業新聞工作者為主要采編人員,而新媒體不僅包括專業新聞工作者,還包括社會公眾,實現采編主體多元化、新聞內容個性化。其次,可移動。新媒體傳播載體以移動接收終端為主,智能手機是最常使用的載體,能夠打破時空的限制,實現實時傳播。再次,高時效性。隨著網絡平臺多元化,新媒體傳播效率明顯提高,為現場直播創造了有利條件。最后,多元化。新媒體不僅通過文字傳播,還能通過圖片、音頻與視頻進行傳播,傳播形式比較多元。
(一)信息量劇增,價值取向多樣化
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遞打破了過去的傳播方式,變得更有效率,符合現今大眾的閱讀需求。傳播媒介也變得更加多樣,使新聞信息與數據快速增長。在龐大的信息流中有許多有價值的信息,但也充斥著無意義的信息,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從龐大信息流中尋找符合要求的信息[1]。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時間與信息呈現出碎片化傾向,這就導致大眾閱讀方式具有淺閱讀特征。因此,要讓新聞迅速引起大眾注意,讓大眾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有價值的信息,對新聞采編者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二)新聞形態與媒介同步發展
各媒介在互相影響的過程中也在尋求突破,以期擴大新聞覆蓋面。對此,各媒介可以建立和諧協作關系,組建新聞矩陣。該矩陣能夠實現資源融合與共享,比如以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及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等為例,通過強強聯合,為各媒介的融合搭建橋梁,促使報紙、網絡與微信可以互相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推動新聞獲得綜合發展[2]。在內容上,尤其是網絡新聞,消息下方一般有廣告信息鏈接,這些廣告為受眾購物消費提供了便利條件,加速了新聞與廣告的融會貫通,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媒體生存與發展能力,能讓受眾輕松了解廣告具體內容與產品優點,進而促成一部分交易,發揮網絡新聞產品助推作用,使網絡新聞成為用戶足不出戶購買意愿產品的新平臺。
(三)新聞傳播主體的邊界逐漸模糊
傳統媒體比較局限,只能通過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紙進行信息生產與傳遞,采編工作者、信息傳播者、線索提供者的工作界限劃分十分清晰。而新媒體時代,各種傳播平臺層出不窮,使信息生產者與用戶之間的界線逐漸變得模糊不清。當某一新聞事件出現時,首先報道的未必是職業新聞采編者,而是傳統意義上的受眾,因此,新聞創作者及受眾角色缺少明確的界限,相關采編人員的競爭對象從同行變為任何新聞發生的見證者,競爭壓力明顯增加[3]。
(四)新聞真實性與及時性要求更高
新媒體時代,媒介類型多樣化,尤其是媒介終端不斷發展與健全,人人都能夠成為新聞的發布者。對于社會發生的事件,不同人具有不同的觀點,大眾發布的新聞信息真假難辨,究其根源在于思想觀念不同,教育理念、受教育程度存在差異性,無法分析哪些信息是正確的、最權威的。另外,在新媒體環境下,對新聞時效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4],如果不能及時將消息發出去,則會被其他媒體搶先一步,從而影響采編工作。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保障新聞真實性與及時性的難度較大。
(一)注重掌握數字媒體技術,注重與受眾展開良性互動
傳統的新聞采編方式難以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在信息爆炸時代,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注重數字化編輯模式。對傳統新聞采編工作來說,需要專業人員按照規定流程進行新聞報道,包括采訪、編輯、排版與校對等[5]。在這些流程中,編輯工作是重要環節,采編人員要深度挖掘新聞信息內涵,然后進行編輯,其工作量是巨大的。
在新媒體環境下,可以改變傳統的新聞采編方法,比如借助數字編輯系統進行工作,其與傳統編輯系統相比具有更高的采編效率。如今,很多重大新聞事件借助手機發布,整個過程簡單便捷,體現出數字報紙新聞采編與出版方式的靈活性,及時發布新聞素材,令讀者快速獲取信息。此外,在傳播內容方面,數字媒體傳播途徑主要為網絡平臺、電子閱讀器,新聞采編內容不僅包括傳統報紙內容編輯元素,還融入了網絡元素。這就要求采編人員對內容編輯方式進行創新,使新聞采編內容更加多元化,將數字采編優勢充分體現出來[6]。因此,傳統媒體工作者應加強學習,掌握數字化編輯理念,在新聞信息編輯中融入信息技術,提高新聞采訪與編輯效率,這樣既能節省人力物力,又能豐富新聞內容及提高媒體工作效率。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人員應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加深對創造性的認識[7],從而提高自身的創造力,與時代同步發展,實現新聞信息采集與總結的目的。
(二)把握好正確輿論導向,注重創新新聞采編思維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載體迅速增多,傳播媒介日益多樣化,導致新聞信息與數據爆炸性增長。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要篩選出最有價值、最符合受眾需求的消息,需要媒體編輯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8]。在新聞采編中,要有大局意識,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努力凈化新聞輿論環境[9]。
此外,新聞采編人員應注重創新新聞采編思維。新媒體的優勢在于趣味性強、速度快等,傳統媒體與之相比,在表達技巧與形式設計上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在新聞采編過程中,要朝互聯網方向發展,學習網絡表達方式,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不斷地改進新聞內容,改變傳統新聞語言樣式與接口,以適應大眾的審美需求。
(三)學會制作短視頻,堅持“內容為王”“以人為本”原則
傳統媒體具有一定的傳播優勢,主要體現在內容方面。傳統媒體主要傳播一些專業性較強的信息,這些信息與大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隨著融媒體時代到來,短視頻數量逐漸增加,用戶通過短視頻平臺能獲取更多的網絡信息。因此,傳統媒體可以結合短視頻進行新聞信息內容傳播。短視頻具有快速閱覽信息的特征,能充分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在制作高質量短視頻內容時,要保證新聞信息具有良好的傳播效果,堅持“內容為王”原則。很多短視頻具有娛樂性質,能夠填充人們的碎片化時間,但是財經、生活等方面的短視頻內容也能增強用戶黏性[10],所以在拓展媒體市場時,要從提高內容品質與廣度上來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
此外,增強“以人為本”的新聞公眾服務理念。對新聞采編工作來說,要堅持“以人為本”,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注重民眾基本權益保護和提高民眾文化素質。強化“以人為本”的新聞采編工作服務觀念,要求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在履行工作職責時,能夠以大眾的信息需要為切入點提供個性化服務,以便更好地服務大眾。“以人為本”,要增強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公共服務意識[11],增強其對新聞服務工作的認同感與職業榮譽感,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積極參與新聞服務工作。對媒體來說,需要從新聞管理制度著手,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用心為社會大眾服務。
(四)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創建新型工作機制
由于新媒體類型比較多元化,所以新聞采編人員應提高資源整合素養,包括借助網絡信息平臺與受眾進行交互,增強受眾黏性;對交互信息進行分析,以便了解受眾的閱讀興趣,為后期采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新聞內容做好準備;新聞采編立場不能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使受眾對各類社會現象有正確認識,進行正確且客觀的評價[12]。
此外,創建新型工作機制。新媒體時代,各媒體間競爭激烈,要想站穩腳跟,有必要創新新媒體工作機制。首先,正確認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加強融媒體平臺創新。其次,完善獎懲機制。為了提高新媒體采編人員工作積極性,可以將新媒體平臺數據考核與傳統考核機制相結合,了解受眾閱讀偏好,保證新聞內容的影響力。再次,改革職位管理機制,去除不必要的編輯銜接工作,實現扁平化管理,這樣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為用戶帶來更加優質的新聞內容。最后,新聞采編人員還應明確創作導向。新媒體采編人員的新聞創作要以受眾需求為導向,選擇受眾感興趣且有助于受眾開闊知識視野的熱點事件進行報道[13]。在創作與推送新聞內容時,要考慮不同受眾需求的差異性。比如以女性受眾為例,其比較關注娛樂性與社會性較強的新聞,而男性受眾比較關注體育與經濟新聞。如果新聞采編人員能夠明確創作導向,便能夠提高不同受眾對新聞的關注度,從而增強受眾黏性。總而言之,新聞采編人員制作的新聞內容要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發揮各類信息資源渠道的優勢[14],對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努力提升新聞特色,增強傳播效果。
(五)新聞采編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增強職業責任感
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傳統媒體優勢不斷削弱,各媒體間競爭趨于白熱化。由于新聞采編人員工作壓力較大,個別新聞采編人員過分重視媒體收視率、點擊率、閱讀量、曝光率,為了追求爆款新聞,發表虛假消息,隨意夸張報道,在報道時采用“標題黨”的方式,甚至違背職業道德,通過新聞來牟取不正當利潤,違反國家相關規定。隨著新媒體管理工作不斷完善與統籌[15],新聞采編人員要增強自身法律意識,積極學習法律法規,懂得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讓新聞采編行業獲得更加規范化的發展。
此外,新聞采編人員應提高自身的職業責任感。新媒體時代,網絡媒體表現出極大的影響力,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采編人員應秉承職業規范,提供真實、客觀的新聞,不應為了一時的點擊率,被流量裹挾。在傳播新聞信息的同時可以弘揚傳統文化,提高大眾文化素養,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事件,營造良好的網絡信息傳播環境,為國民素養的整體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媒體時代到來,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很大影響,也讓新聞采編人員迎來更大挑戰。新聞采編人員需要認清新媒體發展態勢,及時調整思想狀態,提高業務水平,強化新聞采編思想,完善發展平臺,對傳播方式進行創新,不斷挖掘潛在內容資源,推動新媒體環境下采編工作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曉川.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策劃創新對策[J].新聞傳播,2021(10):90-91.
[2] 曹慧.新媒體時代報紙新聞采編能力的培養策略[J].記者觀察,2021(11):112-113.
[3] 唐陽.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媒體新聞采編創新芻議[J].新聞文化建設,2021(6):102-103.
[4] 孫迪.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能力培養探析[J].記者搖籃,2021(3):55-56.
[5] 陸明.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水平提升的路徑分析[J].傳媒論壇,2021,4(2):75-76.
[6] 周婷婷.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2):197-198,208.
[7] 常書輝.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能力提升的路徑選擇[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9):158-159.
[8] 趙永強.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策劃特征及優化路徑探索[J].文化產業,2020(27):108-109.
[9] 歐陽堅.新媒體時代社會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思路[J].記者搖籃,2020(9):82-83.
[10] 李娟芳.新媒體時代報社新聞采編能力的培養[J].記者觀察,2020(24):150-151.
[11] 林鵬.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模式的創新性研究[J].傳媒論壇,2020,3(19):28,30.
[12] 黃挺.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的優化措施[J].傳媒論壇,2020,3(18):171.
[13] 張大勇.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路徑[J].傳媒論壇,2020,3(18):173.
[14] 臧勝利.論新媒體時代報紙新聞采編創新途徑[J].中國報業,2020(14):96-97.
[15] 張洪.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與挑戰[J].電視技術,2021,45(10):40-43.
作者簡介 許秋月,主任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