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水利水電EPC 項目;發包前;風險評價;熵權法;云模型
中圖分類號:F282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 j.issn.1000-1379.2023.05.027
引用格式:劉雷,許長青,毛曄.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J].人民黃河,2023,45(5):133-136,142.
1引言
水利水電EPC 項目發包前風險主要涉及業主方、咨詢方、監管方、參建方等各方工作落實情況。水利水電EPC 項目發包前風險評價關系到EPC 項目建設效率及效果,也關系到項目發展前景,故建立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識別影響水利水電EPC 項目發包前風險因素、通過評價為業主順利推進EPC 項目建設提供決策依據是十分必要的。關于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的相關研究,學者們做了有益的探討。陳志鼎等[1] 采用物元和灰色聚類模型確定風險等級。汪倫焰等[2] 采用集對分析理論和熵權理論對水生態綜合治理PPP 項目投資風險進行評價。石永[3] 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水利EPC 項目的質量影響因素進行評價與測度。葉靈[4] 從實踐角度分析了水電EPC 項目主要風險,并提出管控措施。郭杏娣[5] 提出水利EPC項目造價風險管理策略。欒春紅[6] 采用熵權法評價水利工程EPC 項目成本風險。張吉祥等[7] 提出了經濟、技術、管理、社會4 大類風險,并運用集對分析法分析評價風險。
通過以上研究成果分析可知,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影響因素多、指標體系復雜,云模型能夠很好地解決該問題。云模型用期望Ex、熵En、超熵He 來定量描述一個不確定性概念,能夠反映評價的模糊性和隨機性,可以實現定性概念描述和定量數值之間的不確定性轉換。熵權法克服了權重確定主觀性和隨機性大的缺點,使權重的確定更加合理,有效地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和穩定性。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結合實地調查研究獲得專家經驗,并以此為基礎識別影響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的決定因素,建立了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某水利水電EPC 項目為例進行了實證研究。
2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指標設計的相關研究成果[1,6,8-18] 對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指標進行了合理分析,同時也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學者們將水利水電EPC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從不同角度進行適當分解進而整合的思想,對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決定因素的確定有很大的借鑒意義。通過對多個水利水電EPC 項目進行調研、結合相關專家經驗,綜合分析表明: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主要表現在項目成果風險、咨詢成果風險、監管成果風險和業主自身情況風險4 個方面。因此,本研究將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分解為4 個一級風險指標、16 個二級風險指標,見表1。
3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的實證研究
3.1數據來源
針對某水利水電EPC 項目,建立因素集U = {u1,u2,…,u16} 。邀請該研究領域7 名權威專家,根據工程項目經驗對風險指標的風險水平進行打分。專家打分采用9 分制標準(上上—9,上中—8,上下—7,中上—6,中中—5,中下—4,下上—3,下中—2,下下—1),評分越大表示風險越小、評分越小表示風險越大,如“上上—9”表示風險很小、“下下—1” 表示風險很大,這樣將風險指標的定性評價量化為分值。
3.2確定權重
根據專家打分,采用熵權法[19] 計算各風險指標權重,得到二級指標權重向量A = (a1,a2,…,a16) ,按所屬一級風險指標進行權重歸一化處理得到各二級風險指標局部權重(見表1)。
4結語
根據我國水利水電EPC 項目建設實際情況,建立了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模型。通過文獻梳理,結合水利水電EPC 項目實務,并借鑒以往研究的評價思想和建模方法,構建了水利水電EPC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權法確定了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針對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多屬性、多指標的難題,使用云模型把握指標量的不確定性,更直觀地體現定性概念與定量概念間的轉換,形成了云模型綜合評價主體框架,給決策者提供了更多的有效信息,使得評價結果更加合理可靠。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綜合評價云模型可提高水利水電EPC 項目業主發包前風險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