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遵義不僅是全國紅色文化基地,更是“世界辣椒之都”,以遵義辣椒產業為例,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探析紅色地區發展特色產業的機制及其發展路徑。通過對遵義市辣椒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發現遵義辣椒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和對策,旨在推動遵義辣椒產業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發展。
關鍵詞 遵義;辣椒產業;特色產業;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5–0040-03
Analysis on Mechanism and Path of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Red Areas from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Pepper Industry of Zunyi as An Example
Qin Yin et al(College of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yang, Guizhou 550003)
Abstract Zunyi is not only the national red culture base, but also the “Capsicum capital of the world”. Took Zunyi pepper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in red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Zunyi’s pepper industry, the authors found out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Zunyi’s pepper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e will promote the large-scale, industrialized 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Zunyi’s pepper industry.
Key words Zunyi; Pepper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Rural revitalization
貴州以優良的生態環境孕育了香辣協調和品質優良的辣椒,成為全國優質辣椒的主要產區,貴州“小辣椒”成為富民增收主產業。而貴州遵義辣椒更是遠近聞名,遵義辣椒以肉質飽滿、味道濃郁深受市場歡迎。通過對遵義市辣椒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發現遵義辣椒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和對策,旨在推動遵義辣椒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發展。
1 遵義辣椒特色產業基本情況
遵義不僅以紅色文化基地聞名全國,更因中亞熱帶高原濕潤季風氣候的自然優勢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地理位置優勢造就了遵義辣椒特色產業。辣椒已成為遵義人民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遵義亦為名副其實的“辣椒之都”。
遵義市政府高度重視辣椒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播州區、新蒲新區、綏陽縣、湄潭縣等為代表的辣椒種植基地,形成13.33萬hm2的遵義辣椒產業集中示范帶[1],占全省38%,獲得地理標志的辣椒品種超過9個,是全國最多的省份之一[2]。數據顯示,遵義常年辣椒種植面積在13.33萬hm2以上,居國內辣椒主產區首位,全市年鮮椒產量270余萬t、種植產值96億元。
2 遵義辣椒特色產業的優勢
遵義辣椒產業從400年前初始種植發展至如今的“世界辣椒之都”,得益于遵義地域的物流優勢、政策優勢、市場優勢。
2.1 物流優勢
遵義市各縣已實現縣縣通高速,遵義城際鐵路、飛機通往全國,鮮椒的外運非常快捷和方便,干椒均集中至“中國辣椒城”再運往全國各地。“中國辣椒城”物流園是以辣椒加工產品中轉運輸為核心的智慧物流園區,有適合做電商物流的樓倉、辣椒發酵食品的冷庫、存儲鮮辣椒的普通倉庫,為遵義辣椒的物流奠定基礎。目前,遵義辣椒產業建成了以蝦子辣椒市場為核心的全國最大的辣椒批發市場,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辣椒集散地和價格形成中心。
2.2 政策優勢
遵義市政府全力扶持培育辣椒規模加工企業,圍繞國家級遵義辣椒市場、遵義綜合保稅區、黔北物流中心,積極打造企業集聚核心,重點培育年加工企業,培育打造一批規模大、集聚度高、科技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強的辣椒加工企業集群,建成世界辣椒食品和火鍋原材料加工生產集聚區。建立“貴椒貸”項目,設立發展基金,通過財政資金、金融資本助推遵義辣椒產業發展,緩解辣椒加工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建立辣椒發酵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綏陽縣辣椒農業科技園區、貴州匯川辣椒產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貴陽金鈺紅辣星創天地星創天地等創新平臺。遵義市政府開展了辣椒育苗管理、辣椒移栽、病蟲害防控、采后處理、制品加工和儲藏等技術培訓指導,為辣椒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
2.3 遵義辣椒特色產業的市場優勢
遵義辣椒特色產業除滿足當地企業的加工需求外,干辣椒還通過遵義的“中國辣椒城”平臺銷往全國各地,鮮椒銷往重慶、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區。黔北辣椒由于生產成本較高、品質優于其他地區,平均干椒價格高出4.6元/kg,平均鮮椒價格高出1.2元/kg,遵義辣椒平均單價比省外干辣椒高出25%,市場優勢明顯[3]。
3 遵義辣椒特色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和主要短板
遵義辣椒特色產業雖然是全省辣椒產業的“領先者”,帶動遵義辣椒經濟卓越發展,甚至推動貴州辣椒經濟發展,但在調查研究中發現遵義辣椒特色產業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3.1 品牌影響力低,缺乏品牌設計,產品附加值低
遵義辣椒特色產業如今的發展在貴州省甚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以“老干媽”來說,老干媽企業不僅走出貴州面向全國,還對外出口,遠銷歐盟、美國、澳大利亞。還有遵義朝天椒,更是以自身特色、口感、醇香獲得全國“最具影響力品牌”稱號。但是,如“貴三紅”、卓辣、南山婆、遵辣等著名辣椒產業品牌,影響力較小。
遵義蝦子鎮蝦子辣椒以經營干辣椒為主,辣椒產品類型相比之下比較窄,缺乏創新性。在辣椒市場一定區域內,遵義辣椒加工企業少,規模偏小。此外,遵義辣椒特色產業市場管理制度、網絡營銷等平臺建設發展不穩定,加工設備和管理滯后使遵義辣椒特色產業很難面向全國甚至全球發展[4]。
當下,遵義辣椒特色產業加工業仍處于初級產品加工的階段,主要進行粗加工,如干辣椒、糟辣椒、剁椒、拌飯醬、油辣椒、辣椒面、泡辣椒、辣椒風味食品等辣椒產品,導致辣椒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辣椒產品的附加值不高、辣椒產業銷售方向不穩定,在后續遵義辣椒特色產業的發展中,不利于貴州辣椒產業的發展。
3.2 龍頭企業帶動力不足,經濟效益提升不顯著
在遵義辣椒特色產業中,只有貴三紅食品有限公司、老干媽遵義分公司、旭陽食品辣椒加工企業等加工企業的辣椒產品生產具有規模化、產業化的特征。貴三紅、老干媽、旭陽等規模化大企業的輻射帶動力不夠,企業與企業之間缺乏交流借鑒,“一枝獨秀”現象嚴重。企業經營理念較為原始,未形成規模優勢和集團優勢,導致技術推廣、市場風險抵御等能力不足[5]。
遵義辣椒產業因為貴州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地貌復雜,土地并不如北方地區平坦廣闊,貴州辣椒種植無法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的生產,以丘陵山地為主,大多辣椒種植基地的基礎種植設施薄弱,辣椒雖然比遵義的韭黃、花椒等產業的種植經濟效益高,但與北方地區相比,經濟效益提升并不顯著。
3.3 缺乏科技人員,椒農年齡大,文化素質低,勞動力成本高
貴州遵義雖然種植辣椒的歷史有400余年,但是科研起步較晚且投入研發的資金較少,缺少科研技術人員,一線專業技術人員較缺乏,種植辣椒的新技術、采收技術、加工技術、病蟲害治理技術的推廣率和普及率不高。且在遵義80%以上的青壯年人口外出務工,椒農年齡大,文化素質低,組織化程度不高,導致農村勞動力嚴重短缺,勞動力成本大幅提高,辣椒產業化程度過低,辣椒產業結構分散。
3.4 遵義本土辣椒品種弱化,特色性不突出
遵義辣椒特色產業的辣椒種類繁多,不僅有線椒、螺絲椒、指形朝天椒、角椒、珠子椒、錐形椒、燈籠椒和工業辣椒等多種類型,還有涉及地方名椒、遵義朝天椒系列、黔椒系列近30余個商業品種。雖然遵義辣椒市場主體、品種較多,但是辣椒品質參差不齊,進一步誤導致消費者認為是遵義辣椒品質不好,影響遵義辣椒品牌的口碑。遵義辣椒生產基地的規劃不明確, 特色不突出, 推廣的辣椒品種雜而亂, 不僅沒有形成種植規模較大、極具影響力的地方特色辣椒品種, 相反卻造成了一些優良地方品種的退化[6]。
遵義當地特色辣椒產品為材料配置的優良雜交組合,且在種植過程中,使用預留種和隨意使用其他地區辣椒品種的現象較多,遵義辣椒目前生產使用的品種混雜,產量低,抗性差。導致辣椒加工品質與地方辣椒特色品種存在較大差距。并未因地制宜地體現出遵義辣椒特色,未體現出辣文化、辣品牌。
3.5 因特殊地理位置,不適用機械化耕作
貴州以其自身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而聞名全國,而貴州遵義也以其優越的自然條件,中亞熱帶高原濕潤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推動遵義辣椒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同時是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遵義辣椒種植不如新疆阿爾拉,采用新型辣椒移栽一體機進行取苗、投苗、栽植、覆土,能夠實現4 666.67 hm2辣椒的機械化移栽,在丘陵地區使用機械化種植會大大提高辣椒種植成本,且浪費機械資源,且多數辣椒品種為無限生長型作物,果實成熟期不一致,不能實現一次性收獲,因此,遵義辣椒特色產業不適宜北方的機械化耕種。
4 遵義辣椒特色產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4.1 設計辣椒品牌,增強品牌影響力,提升辣椒加工產品附加值
打造遵義辣椒品牌,突出遵義的“辣文化”,設計品牌包裝,形象地植入“辣文化”,根據遵義市“世界辣椒之都”的形象,培育塑造具有遵義特色的辣文化形象,做好遵義辣文化的廣告宣傳、創意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合理建設品牌結構,制定遵義辣椒的行業標準,打造一個響亮、精準的辣椒品牌,增強品牌影響力[7]。同時,制定遵義辣椒行業標準,倡導辣椒生產、加工企業主動對標市場標準,積極對接企業增加辣椒產品商標的申報注冊,保證辣椒產品的知識產權,不斷開發辣椒新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實現辣椒產品系列化、全覆蓋。
發揮遵義交通樞紐的優勢,延伸貴州辣椒的加工和種植產業鏈條,做大、做強遵義辣椒市場,要在辣椒市場功能、辣椒產品拓展上下功夫,從粗加工的油辣椒、剁辣椒晉升到深加工的辣椒紅色素、辣椒堿,以及辣椒在醫藥、保健、軍事醫用、藥用、工業產品等領域產品的開發利用,提升辣椒加工產品附加值,讓“小辣椒”成就“大產業”。搭建辣椒交流平臺、擴大產業優勢,開展遵義辣博會,將辣博會打造為辣椒產業和辣椒文化合作交流的平臺,做優遵義辣椒品質、做強遵義辣椒企業、做大遵義辣椒規模、做響遵義辣椒品牌。
4.2 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升經濟效益
發揮貴三紅食品有限公司、老干媽遵義分公司、旭陽食品辣椒技工企業等龍頭企業的輻射帶頭作用,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培育大型加工企業,推動加工產業升級與轉型,通過深加工企業生產加工制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8],帶動辣椒加工中小企業發展,推動整個遵義辣椒市場的進步。培育辣椒龍頭企業在遵義辣椒行業標準、辣椒加工產品研發等方面做好帶頭示范作用。引導、鼓勵辣椒企業進行加工技術創新,完善現有的辣椒生產工藝,規范辣椒企業標準生產,提高辣椒加工產品質量。龍頭企業要立足辣椒產業實際,深化利益聯盟,帶動其他中小企業的發展。
4.3 組建辣椒科技人才隊伍,定期開展培訓,提升椒農文化素質,降低勞動成本
政府應出臺利好政策,重視科研機構對辣椒產業發展的作用,加強產、學、研結合,鼓勵相關科研人員參與辣椒產業發展,做好辣椒種子品質資源研究、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辣椒深加工產品研發等技術工作。培育辣椒種植技術的“土專家”,及時解決辣椒種植問題。與各大科研農業院校合作,產學研結合,培養辣椒發酵制品技術人員、辣椒深加工技術人員。
對椒農進行種植技術培訓,提高椒農的文化素質,廣泛吸納鄉賢志士、返鄉農民工成為職業椒農,讓辣椒種植專家對職業椒農進行課堂授課,辣椒種植技術人員和病蟲害治理人員帶領職業椒農進行實際操作,有效提升辣椒種植人員的種植水平,降低勞動力成本。
4.4 強化遵義本土辣椒品種,突出遵義辣椒的特色,加強品牌宣傳
對遵義辣椒生產基地做出設計規劃,突出遵義辣椒的特色,選出優良辣椒品種種植,比如著名的“全國十大名椒——遵義朝天椒”。每一個遵義縣區根據自身文化特色,種植優良有特色的辣椒,如湄潭小米椒、湄潭燈籠椒、蝦子辣椒等。
強化遵義本土辣椒品種,突出地方特色,在種植過程中,禁止使用預留種和使用其他地區的辣椒品種,使用產量高、抗性強的品種。縮小地方辣椒特色品種辣椒加工品質之間的差距。不僅要做好辣椒耕作“辣產業”,更要寫好辣椒產業“辣文章”,要大力進行“辣文化”宣傳,利用遵義互聯網平臺買辣網、抖音、公眾號、朋友圈進行辣椒品牌宣傳,還可以拍攝辣椒耕種、采摘、晾曬、加工等工序的特色視頻,發布至企業官網、公眾號。建設“中國辣椒城”特色,將“辣文化”與遵義“紅色文化”相結合,構建旅游文化圣地,使革命的“紅”與辣椒的“紅”相互碰撞,發展旅游業,建設設施一流、環境優美、突出特色的辣椒城,打造辣文化街。
4.5 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化丘陵山地辣椒耕種生產
根據遵義辣椒生產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過探索適宜遵義辣椒栽培的技術,實現辣椒栽培技術向著輕簡化、省力化、機械化方向發展,從而降低遵義辣椒生產成本,解決不能全機械化耕種的問題。
適應丘陵山地辣椒栽培的機械主要包括微型耕作機、起壟機、覆膜機、移栽機、打孔機、割草機、采收機等。可采用農業農村局發布的“辣椒地膜覆蓋直播栽培技術”,使得辣椒根系發達,抗倒伏、抗旱能力強,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從而實現田間免耕或減少中耕除草,降低辣椒耕種過程中的勞動力投入,提高辣椒的產量與品質。
統一采用辣椒輕簡化技術的核心技術“山地辣椒連作障礙環節技術”,使辣椒漂浮育苗、噴霧器點灌、機械打孔定植移栽,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人工育苗成本,推動遵義辣椒實現產業化發展。
5 結束語
為了使“世界辣椒之都”辣椒產業能夠蓬勃發展,應加強辣椒品牌設計,增強品牌影響力,提升辣椒加工產品附加值;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力,提升經濟效益;組建辣椒科技人才隊伍,定期開展培訓,提升椒農文化素質,降低勞動成本;強化遵義本土辣椒品種,突出遵義辣椒的特色,加強品牌宣傳;因地制宜地發展現代化丘陵山地辣椒耕種生產,從而更好地以遵義辣椒產業為突破口,發展貴州辣椒產業,鞏固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彭詩云,謝挺,羅燚,等.遵義市辣椒產業現狀及發展戰略[J].辣椒雜志,2017, 15(3):33-36.
[2] 封興智,詹永發,楊紅,等.遵義市辣椒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辣椒雜志,2007(2):2-4,7.
[3] 呂昌置,梅映雪,劉建梅,等.黔北辣椒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蔬菜,2021(3): 25-28.
[4] 付浩,李雯,張小明.貴州省辣椒產業發展現狀與展望[J].蔬菜,2022(9):28-33.
[5] 詹永發,田應書.貴州辣椒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技服務,2020,37 (2):89-91.
[6] 郭曉蕓,譚克均,李其艷,等.貴州辣椒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1):54-55,58.
[7] 覃成,羅希榕,楊鳳飛,等.遵義市辣椒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辣椒雜志,2021, 19(3):30-35.
[8] 陸敏,佟碩秋,蓬桂華,等.貴州省辣椒產業加工現狀及發展建議[J].中國釀造,2021,40(9):221-224.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