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既可以保障防控效果,又能實現蔬菜綠色健康的可持續發展。根據病蟲害的現狀,結合綠色防控的農業防控技術、物理防控技術和生物防控技術,提出了符合設施蔬菜種植期間生長規律的一系列措施,以促進國內綠色蔬菜產量和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S43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5–0022-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Greenhouse Vegetables
Liu Hai-xia (Liaocheng Dongchangfu Distric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ut als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 and healthy vegetabl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mbined with agricultura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 series of measures in line with the growth laws of greenhouse vegetable cultivation we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greenhouse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Key words Greenhouse vegetables; Pests and diseases;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esent situation; Strategy
設施蔬菜是結合現代農業技術,以科學、綠色的環保理念,創建適合蔬菜生長、健康的種植環境。但設施蔬菜種植條件不如自然狀態下的好,其密閉性高,且蔬菜作物的承載能力弱,間接地促進了病蟲害的快速繁殖,該情況嚴重影響蔬菜生產[1]。因此需要采用現代化技術,科學防治蟲害[2]。為保障設施蔬菜的健康生長,需要結合不同蔬菜的特點、全面掌握害蟲特點和習性,系統地開展生物防治和農藥防治,減輕病蟲害對設施蔬菜的影響。通過設施蔬菜的種植方式減輕化學農藥殘留對蔬菜的危害,保證防范效果,逐步構建蔬菜種植綠色生產的模式,引領農業種植技術向更高階段發展。
1 設施蔬菜的病蟲害現狀
設施蔬菜以豆類、瓜類和葉菜類為主。設施蔬菜設計的目標是保證四季蔬菜均衡供應,蔬菜自給自足[3-4]。由于設施蔬菜受條件限制,病害種類逐漸增加,設施蔬菜發生病害的病原與被侵害的部位具體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病害種類繁多,嚴重威脅了蔬菜的正常生長。冬、春茬設施蔬菜主要被霜霉病影響,流行速度快,葉片、莖為主要侵害部位。葉霉病主要受溫度和濕度影響,從開始到發病擴散最快為半個月。晚疫病危害葉片、果實、莖,發病前會致使蔬菜脫水,葉片出現不規則的黑斑,然后逐漸擴散至蔬菜整體腐爛。病部區域邊緣明顯,低溫環境是加速晚疫病擴散的最佳條件。而設施蔬菜的蟲害種類見表2。
設施蔬菜的害蟲種類多,威脅蔬菜正常生長結果,蟲口基數大,十字花科蔬菜最容易遭受蟲害,在后續防控上需要注意。
2 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及其應用現狀
2.1 農業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技術從設施蔬菜自身的生長入手,根據設施蔬菜的情況提出針對性的防控[6]。首先,在設施蔬菜培育前期,需要提前選擇抵抗力較強且抗病蟲的蔬菜品種。目前的防治技術能根據病蟲對蔬菜侵襲的特點進行初級防治。例如,十字花科蔬菜受蟲害的影響較大,可以提前對品種進行抗藥性處理,在棚內種植質量優、產量高、抗蟲效果佳的品種,再進行設施蔬菜的后期培育。其次,設施蔬菜引起病蟲害的原因之一是固定的土壤條件,可以在播種前適當改良設施蔬菜培育區域的土質,優化水肥比例,盡可能地改善設施蔬菜的土壤環境。再次,在設施蔬菜生長中,一旦發現雜草、病葉,要第一時間去除。為了防止病葉上的病菌傳染給其他蔬菜,先將病葉統一置于黑色塑料袋內,再轉移至邊緣區域將其焚燒。最后,設施蔬菜栽培管理的目的是培養出健苗壯苗,在不改變其他環境的條件下,想要實現對病蟲害的防護,就需要利用農業生長條件,降低病蟲害出現概率。在培育中后期可以通過高溫悶棚消毒,從農業角度防治病蟲害風險。
2.2 物理防治技術
溫室大棚生長環境下的跨季節性蔬菜種植,也增加了害蟲跨季節生存和傳播的能力,其通過幼蟲、成蟲和蟲卵的繁殖,從上一批的蔬菜中轉移至下一批,極大地影響了作物的生長。因此,在輪作條件下,可以采取物理控制措施,如在通風處設防蟲網能夠阻礙大部分的害蟲進入,并在溫室大棚內安裝各種滅蚊燈、黃色板、藍板等常用措施控制病蟲害。
物理防治技術主要是運用物理性操作達到滅殺病蟲的方法,主要包括色板誘殺、滅蠅紙誘殺、防蟲網、高壓電網誘殺等。物理防治技術并不會刺激設施蔬菜的生長,也不影響設施蔬菜內部的穩定性。物理防治技術更多應用于蟲害的防治,例如,色板誘殺,其原理主要是結合害蟲對顏色的感應,從源頭上阻斷設施蔬菜被害蟲侵襲的風險。滅蠅紙誘殺,滅蠅紙的表面混合有人工制成的性激素誘殺劑和殺蟲劑以誘導害蟲,一旦害蟲靠近,即可當場殺死害蟲,達到防治的目的。滅蠅紙誘殺的害蟲一般為溝金針蟲、小菜蛾、菠菜潛葉蠅等。還可以利用蟲對光的感應,在高壓電網上加入閃頻燈,高壓電網感應到害蟲運動軌跡后會自動開啟高壓觸
殺[7]。高壓電網能殺死破壞性強的害蟲,如蠐螬、條紋地老虎等。物理防蟲技術不會影響果蔬的品質,作為目前十分常用的防蟲技術,該技術簡單易行且已經十分成熟,應用十分廣泛。
2.3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酵素實現病蟲害的治理和防護,其關鍵是找到能抵抗病蟲害的真菌。與化學防治技術不同,微生物酵素應用的物質主要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抗生素和活性物質,如岡霉素、武夷素等。在應用生物防治技術時,要結合病蟲害發病的概率和設施蔬菜自身的生長狀態施加藥量。生物農藥主要是利用生態因子增強作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蟲害能力,同時也可以影響昆蟲的生長發育和代謝,抑制昆蟲的生長和大量繁殖,從而減少蟲害的發生,提高設施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利用高技術形成的性誘技術是在一定的范圍內向雄性蟲類發出信號,然后利用物理的方式將雄性昆蟲殺死,通過減少雄性昆蟲的數量,以破壞雌雄交配而達到控制效果。雖然目前生物防治技術已相當完善,但在設施蔬菜生產中仍須謹慎,因為在綠色AA級別或有機方法種植標準下,某些生物藥劑可能會違背有關法規,會對蔬菜質量評定造成不良影響。
一般500 mL的微生物藥劑需要加入約250 mL含微生物酵素100倍的溶液,再噴入清水混合。每個藥液用量100 mL/株連,設施蔬菜施藥共3次/株,早、中、晚各噴施1次。生物防治的效果需要計算培育設施蔬菜的總體植株數量和病株數,確定發病情況和防治效果。具體公式如下:
?=∑(Ygxδ)/YZ (1)
其中,代表設施蔬菜的病情指數,Yg表示為擁有病葉的設施蔬菜數量,δ為相對級數,YZ為調查設施蔬菜的總數。測試相應的病情數,根據對應的病情指數合理控制微生物酵素的濃度比例。若病情指數較低,適當調整酵素與水的混合比,可從原來的1∶1調整為1∶2。若病情指數偏高,在不影響設施蔬菜生長的條件下提高微生物酵素的濃度,保證設施蔬菜的防治效果。
2.4 土壤滅菌消毒技術
在收割和下一次播種前,可以采用曝曬、烘干、熱水澆灌等方法對土壤進行殺菌,以破壞害蟲的生長環境;通過風選、水洗等方法清除混雜在種子中的雜質,有效控制雜草的蔓延,降低發病率,提高蔬菜的存活率。
2.5 化學防蟲技術
目前,我國的化肥農藥殘留量已成為影響我國農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將設施農業生產技術應用于農業已經可以達到果蔬無農藥殘留的標準要求。化學防蟲技術雖然具有顯著效果,但我國規定,應科學使用化學防蟲技術,嚴格控制其使用范圍、用量、濃度等,同時應選用低殘留、低污染的化學殺蟲劑。針對采用了農藥控制技術的果蔬,必須將其標注為低等級產品類別,并在生產后流通、銷售等環節加以限定。
3 防治措施
設施蔬菜的綠色防控不能脫離蔬菜的生長規律,需要結合生態工程、理化控制、驅害避害等方式,在設施蔬菜生長的過程中進行防控。設施蔬菜的防治措施從蔬菜的苗期開始到設施蔬菜修棚期結束,須嚴格按照綠色防控規定,保障設施蔬菜健康生長。
3.1 設施蔬菜苗期與定植前處理
綠色防控的第一步是徹底清潔蔬菜的示范區,避免設施蔬菜前期引入病殘體,產生病變或蟲變。
首先,苗期需要結合設施蔬菜專用品種進行初步殺菌消毒操作[8]。例如,選取紅貝貝、金曼等藥劑預防黃花曲葉病;選取佳紅、深粉三好藥劑預防葉霉病;選擇仙客5號和仙客8號藥劑預防線蟲病。設施蔬菜苗期需要提前處理蔬菜種子,為了控制病蟲害生長環境,需要將種子置入高溫倉庫,利用高溫殺菌的原理,成初步的種子消毒工作。
其次,定植期要加大無病無蟲壯苗的消毒進度,定植前對幼苗施藥消毒,可以選用生物熏蒸劑密閉熏蒸2~5 h。除了加入生物試劑,還需要結合物理防治技術,在棚室的通風口和門口放置高壓防蟲網和色板,預防害蟲侵襲蔬菜的幼苗。
3.2 設施蔬菜定植后至采收期處理
為了徹底清除病殘體、雜草及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需要對棚室進行二次消毒,重新翻新土壤后開始定植后至采收期的處理。
首先,注重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夠確保蔬菜有充足的生長空間和通風透光環境,為蔬菜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從而有效提高其抗病性,同時有助于提高蔬菜的質量和產量。在實際栽培管理過程中,要根據各類蔬菜的生長狀況合理確定種植密度,如果種植密度不合理,易導致大棚透風、透光率不足和蔬菜生長不良等。
其次,及時整枝打杈。設施蔬菜定植后5~7 d/次整枝打杈,以及時去除老葉、病葉、黃葉和病果,從源頭上切斷病蟲害的生長條件。定植和采收期間也要設置防蟲網,色板可以選擇黃板和藍板,誘殺害蟲。在噴施生物農藥時,重點關注灰霉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破壞性強且易反復的病害,針對這類病害,可選用105億 cfu/g多黏枯草芽孢桿菌和可濕性粉劑,結合0.5%的多糖水劑,利用調和的復合微生物酵素,實現灌根的處理。
再次,選擇高效栽培模式。設施蔬菜一般采取寬窄行種植,有利于控制種植密度,同時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提升大棚透風透光性能,解決田間積水問題,達到預防病蟲害的效果。還可以采用地膜覆蓋方式,以保持土壤墑情,促進蔬菜健康生長。
最后,采收期間注意生態調控。結合設施蔬菜的生長情況及時改善培育蔬菜的光照條件,降低空氣濕度。冬季的防控要減少結露,可以在棚內實行變溫管理[9]。合理選擇化學藥劑種類和劑型,嚴格控制施藥次數,施加藥劑時要遵循農藥安全間隔期原則[10]。
3.3 設施蔬菜修棚期處理
設施蔬菜修棚期要系統地清潔田園,徹底清除病殘體、雜草及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利用秸稈和生石灰進行悶棚操作。土層充分濕潤后,揭掉地膜晾曬1周。修棚期間可種植田菁、綠豆或黑麥草等綠肥植株,促進下次設施蔬菜的培育。
4 結束語
設施蔬菜種植技術難點主要在于病蟲害防控方面。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關系設施蔬菜的品質和產量,直接影響栽培人員的經濟收益。設施蔬菜防治采用綠色防控方式,既可以降低蔬菜感染病蟲害的風險,又能減少化學農藥危害,保障蔬菜的品質。因此,相關部門應積極推進綠色防控技術,全面推廣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創新及優化。
參考文獻
[1] 張哲晰,康婷,穆月英,等.要素替代視角下的化肥減量機制及驅動因素:來自設施蔬菜優勢產區的微觀實證[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2,27(5):267-279.
[2] 徐盛生,東莎莎.設施蔬菜連作障礙成因、為害及綠色防控技術[J].長江蔬菜, 2022(7):54-56.
[3] 鄧兆濱.設施農業發展與蔬菜病蟲害防治策略分析[J].種子科技,2022,40(2):97 -99.
[4] 劉斯超,唐麗麗,劉博,等.承德市“一環六帶”建設助力鄉村振興:以寬城縣金杖子村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為例[J].新農業,2022(2):69.
[5] 何偉,羅文芳,于鎮華,等.高溫悶棚對設施蔬菜根結線蟲的防治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J].新疆農業科學,2022,59(1):179-189.
[6] 林錦輝.漳州云霄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模式的SWOT分析及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 2021(12):308-312.
[7] 宋先鋒,賈志遠.河南省番茄等蔬菜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在濮陽縣開展設施蔬菜冬季種植技術培訓[J].鄉村科技,2021,12(34):1.
[8] 周佳.推進蔬菜生產機械化" 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碧溪街道現代設施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實踐探索[J].江蘇農機化, 2021(6):40-41.
[9] 楊先超,馬月虹.設施內蔬菜機械化育苗移栽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機化研究,2022,44(7):8-13,32.
[10] 董俊文,高培培,孫洪欣,等.設施葉菜類蔬菜重金屬鎘、鉛和砷累積特征及健康風險評價[J].環境科學,2022,43(1): 481-489.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