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利用2001—2020年巴楚縣的大風日數、平均風速、極大風速觀測數據資料統計分析了近20年巴楚縣大風天氣,闡述了其對農業的影響,并提出了嚴密監測大風天氣、提高大風天氣預報預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強化氣象科普宣傳工作的具體措施,以期為減少大風天氣的負面影響提供指導。
關鍵詞 大風天氣;特征;農業;影響
中圖分類號:P4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5–0074-03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ale Weather in Bachu County 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e
Huang Ying-zi et al(Bachu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Kashgar, Bachu, Xinjiang 8438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gale days, average wind speed and maximum wind speed in Bachu County from 2001 to 2020, the gale weather in Bachu County in the past 20 years i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e is expounded. Relevant meteorological service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closely monitor gale wea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of gale weather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and strengthen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publicity work,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reduc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gale weather.
Key words Gale weather; Features; Agriculture; Influence
大風是我國局部地區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每年均會因大風災害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1-2]。近年來,很多學者注重大風天氣特征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謝秀英等[3]對1958—2007年新疆福海縣大風天氣特征展開分析得出結論:福海大風天氣出現最多年代為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風天氣呈顯著下降趨勢,1993年后年大風日數穩定在20 d左右;張潤瓊等[4]分析了六盤水地區大風天氣特征得出結論:近45年六盤水地區大風出現最多的區域為西南部;20世紀60~70年代偏多,從20世紀80年代后六盤水大風日數不斷減少。李永果等[5]分析了山東省南四湖大風天氣特征得出:南四湖地區大風主要為西北風,大風日數最多的季節為春季,最少的季節為秋季。自20世紀90年代末大風日數呈逐漸減少趨勢。崔麗曼[6]分析了河南省雷暴大風的氣候特征得出:河南雷暴大風頻發區集中在南陽盆地及伏牛山脈東側、黃河以北和沿黃河附近區域。王江[7]通過分析新疆烏魯木齊大風的氣候變化特征得出近55年烏魯木齊平均風速總體呈逐年減少變化趨勢,春季大風最多,占比41.8%,夏季和秋季占比分別為14.5%和18.2%,冬季占比25.5%。
巴楚縣隸屬于新疆喀什地區,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與塔里木盆地邊緣,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受其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影響,巴楚縣時常發生大風天氣,給當地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統計分析了巴楚縣大風天氣,闡述了其對農業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氣象服務措施,以期為減少大風天氣的負面影響提供指導。
1 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氣象數據來源于巴楚縣氣象局,主要為2001—2020年巴楚縣的大風日數、平均風速、極大風速觀測數據資料。季節的劃分選擇常規的劃分標準: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為冬季。筆者選擇線性回歸法的數理統計方法分析巴楚縣大風天氣特征,并闡述了其對農業的影響[8]。
2 巴楚縣大風天氣特征分析
2.1 巴楚縣大風日數變化特征分析
2.1.1 大風日數年際變化特征 通過分析2001—2020年巴楚縣大風日數年際變化趨勢了解到(圖1),近20年巴楚縣大風日數大體上呈波動增加變化趨勢,大風日數線性變化傾向率為0.797 d/10 a。
此外,通過2001—2020年巴楚縣大風日數統計資料還發現,2001—2020年巴楚縣累計出現大風日數80 d,年平均大風日數為4 d,巴楚縣年大風日數最多值為7 d,出現在2009年和2018年;巴楚縣2007年未出現大風天氣。
2.1.2 大風日數月、季節變化特征 通過2001—2020年巴楚縣逐月大風日數統計情況可以了解到(圖2),近20年巴楚縣累計大風日數大部分集中出現在4—8月,巴楚縣在這期間累計大風日數為70 d,占年累計大風總日數的87.50%;尤其是4—7月大風出現概率極高,各個月份大風累計日數均達到13 d以上。5月為巴楚縣大風日數高峰月,月大風累計日數達20 d,占年累計大風總數的25.00%;3、9、10和12月巴楚縣大風日數出現較少,這4個月大風日數占巴楚縣年大風總日數的12.50%;11月、1月和2月巴楚縣均出現大風天氣。由巴楚縣春、夏、秋和冬四季大風日數統計情況可知,2001—2020年間,巴楚縣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累計大風日數分別為37、36、4、3 d,分別占年累計大風日數的46.25%、45.00%、5.00%、3.75%。由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巴楚縣四季中大風日數出現頻率最高的季節為春季,夏季次之,秋季大風天氣略多于冬季。
2.2 巴楚縣平均風速變化特征
2.2.1 平均風速年際變化特征 由2001—2020年巴楚縣年平均風速變化情況展開分析可知(圖3),近20年巴楚縣平均風速呈現波動減小的變化趨勢,線性傾向率為-0.112(m/s)/10年,風速減小幅度十分小; 與此同時,統計2001—2020年巴楚縣平均風速資料還了解到,近20年巴楚縣年平均風速為1.6 m/s;巴楚縣年平均風速最大值為1.9 m/s,出現于2004年;年平均風速最小值為1.4 m/s,出現在2012年、2013年、2020年。
2.2.2 平均風速月變化特征 通過分析2001—2020年巴楚縣逐月平均風速變化情況獲悉(圖4),巴楚縣月平均風速主要呈現為呈先增大后減小變化態勢,即從1—4月巴楚縣月平均風速呈增加的變化趨勢,而從4—12月巴楚縣平均風速呈不斷減小的變化趨勢。
2.3 極大風速特征
統計2001—2020年巴楚縣年極大風速資料了解到,近20年巴楚縣年極大風速最高值為23.7 m/s,出現在2010年3月28日,風向為W;年極大風速最低值為16.6 m/s,出現在2007年5月21日。
3 巴楚縣大風天氣對農業的影響
大風造成的災害通常是由風的壓力所帶來的,有時大風還伴隨冰雹、沙塵、強降水災害,加劇了對農作物的危害。巴楚縣的大風天氣大部分集中在春、夏季(4—8月),該時間段正好為農業主要生產期,一旦發生大風天氣,常給玉米、棉花、小麥等作物及設施農業、經濟林果等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9]。具體影響如下所述:
(1)在大風災害的影響下,對作物的損害程度隨風力、植物高度、密度、方向和生長期而變化。春季大風會折斷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的幼苗并導致死亡;強風會影響作物開花期間的授粉;成熟前的強風會導致作物掉落、折斷并吹走果實。
(2)大風會導致作物葉片表面的水分流失速度加快,尤其是在干燥和炎熱的條件下,會導致作物過度耗水,根系吸水不充分,從而不利于作物的生長發育,嚴重情況下會導致作物枯萎。春季和初夏,遭遇持續大風會使得土壤水分蒸發速度加快,導致農業干旱,不利于作物生長。
(3)大風還會影響農業活動,尤其是大風伴隨著沙塵天氣,常對農業生產設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還會傳播病蟲害,影響作物健康發育。例如,2022年3月16日夜間至18日,巴楚縣各地出現浮塵,偏東風4~5級,風口風力6級左右,持續的風沙寡照天氣導致春耕春種工作延遲,早春已播喜涼作物出苗緩慢,對設施農業造成不利影響。
4 氣象服務措施
4.1 嚴密監測大風天氣,提高大風天氣預報預警的準確性
為了更準確地預報大風天氣,巴楚縣氣象工作人員應密切關注當地天氣變化情況,若監測到大風災害天氣,要及時組織召開大風災害專題氣象服務會議,制定大風災害預報精細化服務策略,認真做好大風天氣預報預警服務資料的發布工作,為政府部門和公眾提前應對大風災害提供科學指導。
4.2 提高大風天氣預報服務的時效性
巴楚縣氣象局應進一步提升大風天氣預警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在努力擴大社會大眾預警覆蓋面的情況下,確保所有應急責任人均可以接收到信息;巴楚縣氣象局需要強化和通信運營商之間的溝通協作,提升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渠道的暢通性。此外,巴楚縣氣象局應積極加強與廣播電視臺的合作,共同落實好大風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的發布工作,提高大風天氣預警信息發布的及時性水平。要不斷拓寬大風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渠道,通過電視臺、廣播、手機短信、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向相關單位及農戶、種植基地及合作社等重點農業服務對象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同時強化電話直通服務,使大家能夠第一時間制定精細化的大風災害防御措施,幫助服務對象避免大風天氣對農作物造成的損害[10]。
4.3 加強氣象科普宣傳教育
針對大風及其他災害性天氣,巴楚縣氣象局在做好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服務的同時,還應通過氣象科普講座、大眾傳媒宣傳加大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尤其要做好大風災害性天氣及其危害的科普宣傳。此外,要建立氣象、民政、科技、教育及新聞媒體、社會團體開展氣象災害防御和避險知識科普宣傳教育的協作機制。充分利用氣象、教育、新聞等資源,廣泛深入開展氣象災害防御知識教育。加強對全社會尤其是廣大農民、中小學生等氣象災害高危人群的防災減災科學知識和科學避險技能的宣傳教育,提高老百姓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5 結論
(1)2001—2020年巴楚縣大風日數大體上呈波動增加變化趨勢,大風日數線性變化傾向率為0.797 d/10年;巴楚縣年大風日數最多值為7 d,出現在2009年和2018年;巴楚縣累計大風日數大部分集中出現在4—8月,巴楚縣在這期間累計大風日數為70 d,占年累計大風總日數的87.50%;5月為巴楚縣大風日數高峰月,月大風累計日數達20 d,占年累計大風總數的25.00%。巴楚縣四季中大風日數出現頻率最高的季節為春季,夏季次之,秋季大風天氣略多于冬季。
(2)2001—2020年巴楚縣平均風速呈現波動減小的變化趨勢,線性傾向率為-0.112(m/s)/10年;年平均風速為1.6 m/s;從月分布情況來看,從1—4月巴楚縣月平均風速呈增加變化趨勢,而從4—12月巴楚縣平均風速呈不斷減小的變化趨勢;近20年巴楚縣年極大風速最高值為23.7 m/s,出現在2010年3月28日,風向為W。
(3)巴楚縣大風天氣多發季節正好為農業主要生產期,一旦發生大風天氣,常給玉米、棉花、小麥等作物及設施農業、經濟林果等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4)針對大風天氣,巴楚縣應嚴密監測大風災害性天氣,不斷提高大風天氣預報預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還應強化氣象科普宣傳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巴楚縣大風災害防御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超,魏建蘇,嚴文蓮,等.江蘇沿海大風特征及其變化分析[J].氣象科學, 2013,33(5):584-589.
[2] 蒲云錦.石河子121團多年大風特征分析[J].石河子科技,2019(6):7-9,12.
[3] 謝秀英,謝秀琴.1958—2007年福海縣大風天氣統計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9,25(6):52-55.
[4] 張潤瓊,陳世平,劉莉娟,等.近45a六盤水大風天氣氣候特征分析[J].中國沙漠, 2009,29(4):773-776.
[5] 李永果,李莉,朱桂林.近20年山東省南四湖大風氣候特征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4):15087-15088.
[6] 崔麗曼.河南省雷暴大風氣候特征及近年變化趨勢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 2016,37(3):33-37.
[7] 王江.近55年新疆烏魯木齊大風的氣候變化特征[J].科技傳播,2011(21):57,40.
[8] 蔡曉禾,廖廓.福建平潭大風氣候特征分析[J].閩江學院學報,2011,32(5):130-133.
[9] 陳強,郭潮升,于文杰.茂名市大風特征及對荔枝的影響[J].江西農業,2020(2): 112,115.
[10] 熊坤.1976—2015年永城市大風特征分析及災害防御[J].現代農業科技, 2016(16):187-189.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