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恢復。土地沙漠化作為我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應通過有效落實治理措施積極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這樣既可以更好地還原我國的綠水青山,還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土地沙漠化會帶來很多生態環境的問題,如水資源短缺、沙塵暴天氣頻發等。這彰顯了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而要想進一步強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應注重土地荒漠化問題的有效解決,進而采用增強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科學的手段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以土地沙漠化的概念為切入點,進一步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及其危害,從而更深層次地探討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和林業防沙治沙的措施,希望能為我國在該領域提供幫助性的意見。
關鍵詞 土地沙漠化;原因;林業防沙治沙;措施
中圖分類號:S7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5–0188-03
Cause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Measures of Forest Desertification Preven-
tion and Control
Cai Li-hong (Gansu Minqin Liangu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Center, Minqin, Gansu 733000)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worsen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ke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governance and rest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 maj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in China, land desertification should be actively solved through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ance measures, which can not only better restore the green water and green mountains of China,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term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tself, its existence will bring many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water shortage, frequent sandstorm weather, etc., which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f we wan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the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scientific mean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cept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further analyze the causes and hazard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so a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new idea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and the measures of forest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ful suggestions for China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Land desertification; Reason; Forest s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21世紀以來,生態環境惡化、資源緊張成為全球性的話題和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而也正是由于人們意識的增強,重視程度的提高,開始實行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和資源利用的保護措施。土地的沙漠化不僅會影響生態環境,還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進而影響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之所以會形成土地沙漠化,主要是過多的人類活動違背了自然發展規律,從而導致生態無法承載經濟的發展[1-2]。再加上土地沙漠化問題并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問題,它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也涉及多方的利益,所以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和治理土地沙漠化,既要了解其成因,也要認識其危害,更要重視其產生的影響,從而在戰略高度、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有效治理土地荒漠化,進而通過林業防沙治沙措施的積極落實,更好地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3-4]。
1 土地沙漠化概念
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人類的一些活動和氣候環境的變化而導致一些干旱或半干旱地區出現了以風沙為主的活動,導致土地嚴重退化。因此,土地沙漠化的主要特點是風沙活動。20世紀40年代,我國就出現了“沙漠化”一詞,可見土地沙漠化的問題由來已久。不僅是我國,當前全球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面臨著土地沙漠化的問題,其中發展中國家的沙漠化問題最突出。而從經濟角度來看,土地沙漠化會產生非常嚴重的損失,這也是其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形成過程非常復雜,所以當前對土地沙漠化沒有形成統一的概念。正因如此,更是顯示出土地沙漠化治理的嚴峻性,所以當前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注意生態的平衡,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現土地沙漠化的問題。
2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在研究土地沙漠化時,更多的學者將重點放在土地沙漠化的成因上,但是截至目前土地沙漠化的成因仍然存在很大的爭議,各方所持的觀點非常多。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可以將研究觀點分為兩大類:人為論、自然環境論。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研究力度的不斷加大,當前有些學者還會借用數學的方法來更加深層次地分析土地沙漠化形成的原因,但是不管用何種方法,都無法避免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2.1 自然原因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氣候種類繁多,因此自然原因占據主導位置。具體來說,我國有些地區的降水量較少,但是蒸發量較大,所以通常會將這些地區稱為干旱地區或半干旱地區。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現了溫室效應,導致干旱或半干旱地區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出現了不平衡,導致大量的樹木植被死亡,而最終出現土地沙漠化的現象。除此之外,一些常年出現大風天氣的地區也會因為這樣的天氣變化,使地表的植被遭受嚴重的侵襲,從而出現土地沙漠化現象。
2.2 人為因素
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頻繁,人為因素成為導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加劇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實現高質量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但是由于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導致生態環境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土地沙漠化的問題就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再加上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亂砍濫伐活動增多,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一些地區無法恢復原本的生態面貌。人文因素突出強調的是人為的作用,尤其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所以一直會影響生態環境。
3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土地沙漠化不僅會導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還會進一步降低土地的承載能力,甚至會對周邊地區的生產生活產生非常嚴重的不利影響。我國的華北、西北地區常年風沙天氣,導致土地沙漠化問題非常嚴重,使得這些地區承受著經濟和生態的雙重打擊。在土地沙漠化的進一步影響下,農田被毀,糧食產量下降。不僅如此,土地沙漠化還會給經濟造成重創。最初對于土地沙漠化問題,不管是我國的經濟研究,還是相關的治理措施的落實都是停留在初級階段,而隨著多年的努力和不斷突破,我國開始加強對土地沙漠化相關工作領域的研究,并借助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實和優化改進,最大限度地減少土地沙漠化的影響和危害。
4 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
當前,一系列先進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出現,在治理土地沙漠化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應用這些技術,以實現科學的防治和治理。GPS擁有強大的定位導向功能,將其應用于土地沙漠化的治理工作,可以通過建立三維立體土地模型確定相應的坐標。不僅如此,借助該技術,還能實時地動態監測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問題。應用RS技術全面調查和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形成原因和過程,進而借助無人機,以航拍的方式進行更深層次的調研,最終通過相應的圖形標記和有效利用光譜特征,以更好地了解土地沙漠化的現狀。應用GIS技術,可以為土地沙漠化的相關工作提供動態的信息數據,再加上其具有強大的信息數據的儲存、分析、處理等功能,所以在該技術的加持下,可以有效治理土地沙漠化。而除了技術層面以外,還可以將目光集中在林業的防沙治沙等措施上,進而通過對沙漠生態系統的重建、保護和恢復,更好地穩定生態系統,減輕人為壓力,進而通過有效調節自然資源,更好地助力相關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
土地沙漠化新的治理思路可以集中體現在2個方面。第一,建立健全土地沙漠化的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整合優化數據信息,實現土地沙漠化工作的現代化、智能化管理。第二,應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地沙漠化形成的原因,分布的情況、特征,通過科學的規劃,系統的評價實現對土地沙漠化的有效治理[5]。
5 林業防沙治沙的措施
5.1 堅持先保護后治理
首先,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落實相應的保護和治理措施。其次,應在該地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具體分析該地區存在的土地沙漠化問題,逐步落實治理方法,有效解決土地沙漠化問題。再次,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應及時制止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行為,并給予相應的懲罰。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很好地保護該地區的生態環境,還有利于后期工作的有效推進和落實。最后,應借助植樹造林等工程的有效開展,從根源上改善該地區的生態環境,避免水土流失等問題的出現。而推進林業防沙治沙措施面臨的最大難關是流動沙丘,這是因為很多植被樹種無法在沙丘上栽種,因此相關人員還需要做好樹種的選擇工作,通常情況下會選用抗旱的植株,以改善流動沙丘的生態條件,進而在此基礎上實現有效治理。不管是植被的栽種還是沙丘的固定,都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不僅有利于提升治理的有效性,還能避免出現水資源調用不變等問題。
5.2 增設沙障,阻滯風沙流動
我國地域遼闊,使得各個地區具有不同的氣候特征。尤其是北方地區,冬季干燥,且大風天氣較多,再加上地表的植被稀疏,很容易出現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問題。要想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可以通過設置防護林、防沙帶等措施,防止沙漠化的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還能夠為地表植被提供強大的生長支持。
5.3 保護現有植被
綠洲是沙漠生態環境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強調了植被保護的重要性。對于土地沙漠化來說,應通過加大對現有植被的保護力度,更好地改善生態環境,進而廣泛栽種抗沙、抗旱能力突出的樹種,更深層次地挖掘該地區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實現兩者的有機統一。不僅如此,加大植樹造林力度,還能使土壤具有更強的儲水能力,進而通過擴大植被覆蓋面積,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而對于土地沙漠化已經比較嚴重的地區,可以先通過種植灌木固定土層結構,然后借助喬木改善該地區的土壤條件,以強化防沙治沙的效果。這樣既保證了樹種的多樣性,還有利于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該地區的生態面貌,與此同時能在解決土地沙漠化問題的同時,還能構建更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
5.4 改善當地的氣候條件
在林業防沙治沙的過程中,能夠影響樹木生長的因素很多,如將土壤條件、氣候條件納入考慮范圍。尤其是對于有些地區來說,地形地勢比較復雜,而如果土地荒漠化的現象比較嚴重,降水量的差異性較大,那么在選擇樹種時,既要考慮樹種的生長特性,又需要重視其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因為只有更為精準地了解該地區的氣候環境條件,了解樹種的生長習性,才能實現科學的搭配,確保其存活率。為了實現對土地沙漠化的有效治理,可以采取林業的一些措施,改善當地的氣候條件。對于一些干旱或半干旱地區的植被來說,夏季,樹木會由于蒸騰、光合作用的加快而向空氣中釋放一定量的水分。冬季,樹木又會因蒸騰、光合作用的變化而緩慢地散發熱量,進而在陽光的直射下提高林區的溫度。因此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適當地擴大樹木植被的種植面積,可以更好地改善該地區的氣候條件,這不僅有利于解決該地區土地沙漠化問題,還能實現該地區生態環境的科學治理。
5.5 科學規劃,實現治沙的法治化
要想構建更完善的林業防沙治沙體系,強化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管理工作,維持該地區的生態平衡,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注重科學的統籌規劃和治沙的法治化。一方面,應通過科學的規劃整合資源,并根據該地區的實際環境情況,采取相應的林業保護措施。樹立現代化的造林理念,相關人員能夠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土地沙漠化的問題,進而細化流程、提高技術標準,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完善林業資源保護管理制度,更好地推進植樹造林等工程。樹木的生長周期長,植樹造林能夠更好地擴大土地退化地區的植被面積,進而通過合理地控制林業資源的合理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其被過度消耗。另一方面,推行法治化的管理。要想更好地實現人與土地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和諧發展,還需要借助完善的法律法規,優化和調整法律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護資源,也能使土地沙漠化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6 優化林業生產方式
當前,可以進一步優化和調整林業生產方式,實現對土地沙漠化的有效治理。首先,可以通過合理開發生態經濟項目,更好地利用林業防沙治沙等措施,進而科學利用林業資源,更好地緩解土地沙漠化的現象,提高該地區的生態價值。不僅如此,借助生態經濟項目的積極開展,還能夠進一步助力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落實國家的建設標準,貫徹可持續的發展戰略,更好地吸引企業投資,推進該地區的生態經濟建設。其次,構建一體化的發展模式。相關人員應在該地區林業特色的基礎上,將林業產業與防沙治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科學調整造林等環節,改善林地的立地條件,增強苗木的抗病能力,提高林區的防御力,強化樹木的生命力,確保最終的防沙治理成效。最后,無論是土地沙漠化的治理,還是相關生態環境的改善,都需要借助多方的力量。因此,可以增強人們保護意識,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好地調整林業結構,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共同建設。
5.7 科學固定流動沙丘
之所以會出現土地沙漠化的現象,大部分是因為流動沙丘,所以應提高重視度,加大治理力度。首先,在種植相關樹木植被時,由于沙丘具有特殊性,導致其無法栽種植被。為了進一步固定沙丘,會在2個沙丘的中間栽種植被。對于不同的地區,流動沙丘的情況不同,所以需要相關人員在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地分析,選擇最有效、最合適的沙丘固定方式。而如沙蒿、紫穗槐都是比較常見的固定沙丘的植被。其次,在樹木植被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供應,所以如果有些地區的水資源不充足,就應借助借調的方式,滿足樹木植被的生長需求,進而實現對沙丘的合理改造,確保其成活率。
5.8 加強對不良行為的整治
無論是過度地砍伐開放,還是過度地放牧、養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土地沙漠化。尤其是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開始出現了亂砍濫伐的行為,這不僅會影響土地的條件、結構以及質量,還會影響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因此,在林業防沙治沙的過程中,需要強化對不良行為的整治,進而借助法律法規,科學制定懲罰措施,約束和改正這些不良行為。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進行積極宣傳,強化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重視土地沙漠化帶來的不良影響,以配合相關工作的開展。
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和進步,使得林業防沙治沙的相關措施不斷完善,其在土地沙漠化以及水土保持等防治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產生越來越有利的影響。林業的防治工作在歷經多年的發展后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就。而這種質的變化,體現了我國從征服自然逐漸轉變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不再過度開發自然資源,應積極落實治理措施,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使生態環境建設更好地融入我國的發展體系。因此,在治理土地沙漠化時,應在全方位、多層次的基礎上,調整土地沙漠化的空間格局,改善林業的產業結構。
6 結束語
當前,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生態環境的治理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林業的防沙治沙等措施的落實,不僅能夠解決土地沙漠化的問題,還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保障。因此,應通過明確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深入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危害,更好地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和解決相應的生態問題,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恒年.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探討[J].現代園藝,2020(2):174.
[2] 楊寧,姜明興.土地沙化與林業防沙治沙措施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6,7(5): 70-71.
[3] 張海林.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探討[J].南方農機,2019,50(12): 208.
[4] 常強.土地沙化與林業防沙治沙措施分析[J].南方農機,2019,50(12):71.
[5] 安格勒.土地沙化與林業防沙治沙措施分析[J].吉林農業,2012(11):193.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