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醫療信息化和智慧醫療的不斷推進,各醫療機構急需大量的衛生信息管理人才。為此,高職院校陸續開設了衛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專業。由于是新開設的專業,其人才培養體系尚處于完善中,存在培養目標不清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考核評價方式等不能完全適應崗位需求,師資力量短缺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醫學信息類人才培養。本文分析研究高職院校醫學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存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對策,以促進更好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醫學信息類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醫學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問題;對策
近幾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成為必然趨勢,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衛生信息人才,出臺了《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必須加快實施人才強衛戰略,大力建設醫學信息等急需緊缺專門人才隊伍。雖然政策層面非常有利,但是尚存在醫學信息專業技術人員總量不足、專業程度不高等問題,主要原因包括醫學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起步晚、尚未建立健全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等。本文重點探討醫學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從而進一步建立完善、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解決醫學信息人才短缺問題。
一、現狀及問題研究
目前,隨著新醫改政策的不斷出臺和大力實施“十四五”醫療衛生信息發展規劃,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正如火如荼,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日新月異,很多醫院已投入使用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等軟件,部分大型醫院正嘗試智慧醫療的普及,比如網上預約掛號、網絡問診、疑難雜癥網絡會診等。由于醫療衛生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對醫療衛生信息化相關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各醫療機構也面臨著醫學信息人才短缺的困境。為滿足社會需要,高職院校陸續開設了衛生信息管理、醫療設備與技術等醫學信息類專業,努力培養一大批既懂醫療又懂信息化的復合型、專業化人才,以加強醫學信息人才的培養,推進新醫療改革方案實施,推動醫學向更高層次發展。
本文既對其他高職院校醫學信息類專業培養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歸類和總結,同時對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
(一)專業定位不準
醫學信息類專業是融合專業,涵蓋信息、管理、醫學等多個專業領域,部分高職院校開設該類專業時存在專業定位不準的問題,如,有的偏向管理,開設課程內容以管理類課程為主,涉及信息、醫學方面的課程少;有的偏向軟件開發,開設課程內容以編程開發類為主,涉及管理、醫學方面的課程少;有的偏重醫學,開設課程內容以醫學基礎知識為主,涉及管理、信息方面課程少。專業定位不準、專業課程設置不符合專業人才培養,導致該專業無法實現融合多個專業以培養通曉信息、管理、醫學等多方面的復合型人才的目的。專業定位不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包括師資隊伍構成、認識偏差等,比如有些學校一般是從計算機教研室或者電子等相關教研室抽調部分老師擔任醫學信息類專業任課老師,這部分老師負責撰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選用教學教材以及選取教學內容時自然會多偏向于自身專業背景;還有部分院系負責人、教研室主任以及任課老師因自身長期從事某個專業的教學或管理,自然會導致思想認識的局限性,不會意識到醫學信息類專業是融合專業,而把它當做單一專業進行教學。
(二)缺乏合理的師資力量
據相關調查顯示,高職院校都是近幾年才開設衛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專業,大多數教師都是由原來的計算機專業、電子專業教師轉型而來,他們只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計算機應用的相關知識背景,沒有醫學知識背景直接上崗,或者短期培訓后,并未深入掌握醫學相關知識就上崗任教,因授課教師對醫學類知識缺少系統、深層的理解,導致醫學專業的信息技術類課程的教學偏重于計算機操作和辦公軟件使用方面,缺乏與醫學實際需求結合的內容。還有部分專業課教師原來從事的是經濟管理、醫療健康課程教學,對計算機信息技術并不熟悉,而計算機信息技術更迭較快,并不是能夠通過短期培訓就能完全熟練掌握,因此讓他們去教授衛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專業,顯然不能很好地勝任。
(三)課程教學內容單調
由于醫學信息類專業是新辦專業,加上任課老師多為計算機或者管理背景教師擔任,比如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任課教師多為計算機、電子相關專業教師擔任。由于任課老師專業背景影響和思想認識的局限性,醫學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偏向計算機信息或管理基礎課程,有些在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時甚至把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內容作為主要學習內容。但是由于計算機的普及,部分學生在初中或者高中已經學習過計算機基礎知識了,如果在醫衛類高職院校就讀醫衛類專業,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內容還是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相關內容的話,會讓人產生疲倦,認為是重復學習,浪費時間精力,就不會認真學,可能會影響學習效果;還有一些醫衛類高職院校側重經濟管理、醫療基礎知識等課程,對計算機信息等課程重視程度不夠,這會難以滿足學生畢業后走進醫院等醫療單位對信息技術方面的應用需求。
(四)醫學信息應用教學資源缺乏
目前,網絡上教學資源繁多,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已經有近30年歷史,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微課、慕課資料可供學習,但是有關醫學信息類的教學資源卻不多,比如對管理、醫學基礎課程的開設以及教學內容的取舍,仍然沿用管理或者醫衛專業課教材內容,這會導致教學內容專業難度過大,造成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影響人才培養水平。醫學信息類專業課程知識對醫衛類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關系到專業人才的培養,所以怎么豐富醫學信息類課程的教學資源,怎么培養高素質醫學類信息人才就成了一大難題。醫衛類大學生在進入醫院實習前,如果沒有熟練掌握好醫院信息系統使用等相關信息技術處理能力,就容易影響工作效率,難以勝任實習工作崗位。
(五)教材體系存在不足
教材建設也一直是醫學信息類專業的薄弱環節,目前有些高職院校使用的教材是參照本科院校的教材,有些使用的教材種類不足,比如計算機類課程偏多,管理類,特別是醫學類專業課程知識偏少。有些教材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內容不夠詳實,脫離實際,未能很好地結合專業背景進行闡述,學生學起來晦澀難懂。有些高職院校組織專業教師進行自我編寫教材,但是定位不清晰,未能很好融合信息、管理和醫學知識內容,不僅使教師在教學中感到困難,也使學生在學習中難以理解和掌握。
(六)教學內容不是很科學
教學內容選取不合理。比如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教學,很多老師在對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教學內容選取時仍然是以計算機基礎知識為主,未能很好地將衛生、管理等知識加進去,未能形成衛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專業特色教學內容體系;另外,教學設計未能體現衛生、管理行業特點,比如教學內容未能很好地將衛生、管理知識和計算機信息知識結合起來,比如講解信息系統的操作,未能講解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等系統操作知識,這樣給學生的感覺就是在學習純計算機基礎知識,與醫療行業聯系不緊密,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后就是實訓實踐環節,未能調動醫療衛生行業資源;還有,該課程實訓實踐項目仍然選取具有軟件開發性質的項目,未能銜接醫院、藥店等醫療衛生單位,未選取合適的行業信息系統操作、辦公軟件等,造成學生畢業走向崗位后,不能完全勝任,需要重新學習相關操作知識。
二、對策
(一)提高思想重視程度
高職院校相關部門及負責人員要吃透上級文件精神,了解醫學信息類專業開設的目的,深刻認識到專業人才的培養關系到醫療衛生信息化,甚至信息化全局,要及時根據市場需求、辦學實際、實習就業等情況,開展充分研究分析,針對本地區行業發展及高校實際開設好醫學信息類相關專業,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制定專業任課教師招聘和培訓計劃,有條件的可以引進相關專業人才,開展校企聯合培養,同時要加強教學相關軟件硬件建設,有效組織人才方案制定、專業評價、專業考核等教學教研活動。加大經費投入和保障力度,加強招生就業宣傳等工作,確保醫學信息類專業在高職院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找準專業培養目標
要開展文獻研究,研究“互聯網+醫療健康”背景下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要點,掌握了解國內外本、??菩l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培養特點。同時加強市場調研,到各類醫療機構、企業調查了解,掌握衛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人才就業需求及崗位技能需要等。并加強對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特點的研究,多向有經驗的專家學者咨詢征求意見,從而找準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修訂衛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計劃、培養課程、考核評價等內容,以便更好地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醫學信息類人才。
(三)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由于衛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專業屬于新興專業,各個學校開設此專業的時間都不算長,它涉及計算機信息、醫學和管理等多個專業領域,因此它的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容易失去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這也會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引導,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專業的發展前景、就業崗位以及社會的需求。特別是在“互聯網+健康醫療”的背景下,衛生信息管理專業復合型人才需求量很大,就業前景良好。同時,學校也應向學生解釋清楚,盡管衛生信息管理專業涉及多個學科,但他并沒有學生想象得那么難,只要學生多了解衛生行業的知識,就能更輕松地學習這個專業。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到組織學生到醫院或相關企業進行現場觀摩,了解醫學信息專業的實習和就業情況,包括工作內容、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等。通過這些方法,能夠消除學生的顧慮,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知道怎樣學習以及應該學些什么,以此來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要求。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將醫學信息類教師隊伍建設納入高職院校整體師資建設規劃,有條件的可以招聘高層次人才以及有醫學信息相關崗位從業經歷的專業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根據教學任務及教學安排情況,可以在校內實行合理調配,同時根據現有師資情況,定期選送專業教師參加相關培訓、交流學習,推薦教師參加醫療機構從事衛生信息相關崗位的實踐學習,從而拓寬教師的知識面,形成相對完善且專業的教學團隊。同時要通過衛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專業教案評比、說課競賽等手段,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環節,進一步提升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從而提升衛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五)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醫學信息管理人才是復合型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醫學、管理等多學科知識,因此要加強學科體系建設,打造專業特色。學校教務、教學院部等部門要多組織相關專業帶頭人開展實地調研、專業建設研討等專業建設活動,重點要開展好教材選訂,有條件的可以組織專業教師根據本校學生、教學等情況進行自我編訂教材,教材編訂中要進行意見征集、實地調研、研究參考其他高職院校相關專業教材等,融合信息、醫學、管理等教學內容,同時要選取難易適中、重點突出、有實踐操作性同時契合工作崗位等相關實訓內容。要及時修訂課程標準,制定科學課程考核評價模式等,形成覆蓋門類、難度適宜、符合實際、科學高效的課程體系,從而建立完善、合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六)不斷優化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要加強多媒體、電腦機房等硬件設備建設,同時加強任課老師的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學會使用網絡課題、微課等新媒體開展教學,讓任課老師不僅做一名學識豐富的教師,同時還要做一名會教、善教的全能教師。同時,專業課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并根據衛生信息管理等醫學信息類專業的特色以及崗位需求來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特別是實訓實踐項目的選取,要有行業針對性,符合崗位實際需要,同時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有條件的可以聯系醫院等醫療機構,開展實地現場教學,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不斷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未來研究展望
通過分析與研究,發現醫學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存在不少問題,涉及方方面面。相信隨著“互聯網+醫療健康”戰略的實施和醫療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以及各高職院校日益重視該領域,不斷優化專業課程內容、教學和考核等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拓展教師的視野,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會不斷完善,有效促進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更多更高質量的醫學信息相關技術人才。
作者單位:嚴思靜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
參 "考 "文 "獻
[1] 楊風.“互聯網+醫療健康”背景下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探討[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06):53-54.
[2] 何穎,肖智勇.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5(04):17-18.
[3] 王繼林.高職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及市場人才需求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14(09):128-130.
[4]汪長如.衛生信息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02):57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