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的智慧教學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全面拓寬學生視野。對于小學數學智慧教學來說,課前準備工作不容忽視,教師需要講究方式方法,靈活應對不同的情況,并全面凸顯小學數學教學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只有通過因勢利導和多措并舉,教師才能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智慧教學;策略研究
“互聯網+教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對教育改革與創新有著重要的影響。借助以智慧教學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策略,教師可以有效突破時空限制,打破傳統的教育束縛,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引導他們大膽探索和自由發散,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耳濡目染下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對策,實現高效吸收和活學活用。
一、智慧教學概述
智慧教學主要是指教師以無線通信、云計算以及互聯網為依托,積極打造全新的教育信息生態系統,借助信息技術轉變傳統的育人模式,全面發揮教育現代化的優勢和價值,提升現代化教育的質量及水準。在智慧教學中,教師會以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為載體,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打造高質量課堂,以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水平。
從微觀的視角上來看,智慧教學的特征比較明顯。首先,智慧教學具有協同性和個性化的特點。教師會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個體差異性,嚴格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學準則組織層次化教學活動。深入分析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基礎、學習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組織開展社會化教學活動。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還會科學劃分學習小組,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其次,智慧教學具有明顯的智能化跟蹤性特點,教師會在大型數據庫中整合利用優質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個體差異性,在系統總結、理性判斷的過程中有效調整教學思路及方向。積極優化培養方案動態,跟蹤學生的基本學情,實現及時記錄以及科學調整。最后,智慧教學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多個板塊的教學知識,信息呈現方式以及工具比較多樣。教師會結合學習環境以及育人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工具,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以及認知層次,確保學生實現融會貫通以及深度學習。小學階段的智慧教學非常常見,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重要影響。要想打造品質課堂和精彩課堂,教師需要掌握智慧教學的使用對策和技巧。借助這一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逐步調整實踐教學的比重,強化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及認知。讓學生能夠經歷問題分析、問題解決的全過程,逐步形成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意識。
二、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小學數學的教學問題比較明顯,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數學教學改革,一部分教育資源被浪費。首先,教師忽略了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學科教學局限于課堂以及教材,沒有積極拓展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范圍。理論知識講解占據主導,學生的實操機會比較有限,最終導致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維定式。有的教師為了加快教學節奏,直接按照教材組織教學活動,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學生則昏昏欲睡。學生喪失了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能動性,沒有主動結合個人的疑問大膽提問,個人的問題逐步被積壓,存在許多的認知阻礙。其次,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視角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數學課堂受到了時空限制及約束,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機會非常有限。教師仍然按照傳統先教后學的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陷入了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的陷阱。導致學生感覺非常疲憊和消極,難以主動了解個人的不足。在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以及教學經驗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被耗費,師生之間存在明顯的隔閡,學生對數學提不起興趣。再次,教師沒有結合個性化教學嘗試多種授課方式,教育公平及系統化分層教學無從談起,學生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最后,教師的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較有限,忽略了新科技的整合利用。沒有著眼于數學這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引導學生自由發散,課堂教學模式比較死板和僵化。
三、“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智慧教學價值
(一)有助于擴大教學空間
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實現了廣泛應用,受到了諸多教師的好評。學生能夠更好地享受網絡自由,保持良好的求知欲。教師會結合當前的教育環境想方設法地踐行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充分利用網絡擴大教學空間,全面豐富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不受約束,按照個人的認知期待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在組織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會適當提升線上教學所占的比重,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線上交流,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借助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的眼球,逐步凸顯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直觀性。還有的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促進教學空間的有效拓展及延伸,拉近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距離,實現兩者的齊頭并進。
(二)有助于打造師生共同體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存在諸多的弊端,依賴于教師的理論知識講解,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缺乏自主能動性。在信息化的大環境下,教師主動打造智慧課堂,整合利用多種網絡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思考和大膽質疑,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在與學生密切交流及溝通的過程中打造師生共同體,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教師不再過多關注理論知識灌輸以及個人的權威地位,而是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選擇學生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信息技術。根據學生的信息接收偏好組織開展趣味十足的教學活動,積極優化教學策略,合理控制教學節奏。讓學生能夠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主動放下防備,與教師進行互動和交流,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有助于擴大學生知識面
以網絡為依托的智慧教學符合大勢所趨,能夠逐步更新知識庫,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在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具有遠見卓識的教師利用網絡擴展課外數學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避免學生局限于課本以及課堂。讓學生能夠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自主學習課外知識,真正實現活學活用以及舉一反三,整體的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提升非常明顯,學生也能夠保持活躍的思維。
四、“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智慧教學策略
(一)鼓勵學生自主創新
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較足,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選擇契合學生主體訴求的教學對策,為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大膽探索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在個人興趣的驅動下主動挖掘潛能,實現高效吸收和靈活運用。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符合大勢所趨,對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有重要影響。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小學生所接觸的信息資源越來越豐富,渠道非常廣泛,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視角逐步構建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和框架。讓學生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主動接觸最新最前沿的學習內容,有效打破思維限制,不再停留于知識表層,在深度拓展及延伸的過程中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技能,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和意識。在組織教學活動前,教師需要利用龐大的網絡資源,根據課堂教學節奏以及育人目標,有效整合具有一定教育價值的學習資源并將其提供給學生,利用各種線上平臺與學生進行無障礙交流及溝通,提升其自學意識。讓學生能夠做好預習準備,主動標注自己不太明白的知識點,在課堂中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則可以結合學生的薄弱點,在線上與學生進行交流,彌補學生的短板。很多學生大受啟發,能夠形成自主自覺的學習習慣、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利用線上學習平臺突破時空限制,按照個人的喜好以及時間安排自覺完成學習任務。經驗豐富的教師會借助網絡為學生創設固定的學習空間和環境,合理劃分線上學習小組,召集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內部自由交流和探索。比如在引導學習三角形時,教師則可以借助通信軟件簡單羅列三角形的知識點并線上傳遞給學生,與學生在線上共同探討。分析學生的疑惑點,采取視訊的方式生動直觀地講解三角形的物體以及基本知識,積極打造直觀課堂。許多教師習慣了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真正實現省時省力,將主要精力放在重難點的攻克上,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以及育人水平。
(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良好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學生自覺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不再過度依賴于外界。教師需要精心設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在任務以及工具的導向下自主學習新知識并實現前后遷移。傳統教師講學生聽以及一言堂、滿堂灌的教育模式導致學生學習能動性不足,數學成績和學科素養停滯不前。教師需要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影響,主動嘗試新的教學對策,了解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基礎。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整合多種提問形式,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放下防備,敞開心扉,主動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圓的認識時,教師則可以提前布置問題,讓學生自主觀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圓形物體,主動總結圓形的基本特征,然后立足于書本讓學生測量圓形物體的周長以及面積。學生感覺無從下手,無法主動遷移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計算公式,存在許多的認知局限和思維障礙。教師則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工具生動直觀地展示圓形的繪制過程,將圓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以及扇形相結合,利用極限思維來鼓勵學生自由探索,有效融合圖片、文字、視頻與音頻,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全面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能夠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主動掌握圓形周長及面積計算的公式和方法,保持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動性,不再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在個人學習熱情的指導下積極嘗試新的學習對策和技巧,進而實現融會貫通。
(三)培養學生的個性
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認知能力、興趣愛好和學習天賦存在明顯的差異。教師則需要站在宏觀的視角,客觀理性地分析學生的理解能力、生活體驗以及感情色彩,根據學生的課內外表現組織開展層次化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制定形式多樣的學習方案,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但是有的教師急于求成,按照一種教學模式一以貫之,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差異性,最終導致學生逐漸喪失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學習質量以及學科素養大打折扣。教師需要轉變這一教學理念,關注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做學生值得信任的朋友,扮演好良師益友的角色,主動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自由選擇。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分數時,一部分學生剛開始感覺無從下手,面臨許多的認知障礙。另一部分學生則比較積極和主動,在此之前已經接觸了相應的知識,能夠迅速上手,教師則需要結合學生的不同表現組織層次性的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借助線上教學平臺搜集與分數相關的圖片及文字,利用課前3~5分鐘的時間展示給學生,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然后立足于教材讓學生自主分析分數的基本內涵和定義。學習基礎較強的學生只需要自主完成課堂練習,積極聯系新舊知識,主動分析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則需要反復觀看微視頻,彌補個人的短板,掃清認知障礙,更好地跟上課堂節奏。這種分層次、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實踐模式能夠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個性。在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后,教師則可以設置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部共同探討,分享各自的學習經驗和體會,借此機會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競爭意識,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提升整個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互聯網+”大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更加嚴格,學生的學習壓力持續上升。為了真正實現減負增效,教師需要組織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效協調和平衡理論板塊和實踐應用板塊,避免學生高分低能。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相對比較復雜及漫長,所囊括的知識點非常多,學生極易混淆相似知識點。為了讓學生保持清醒的頭腦,教師需要注重追本溯源,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以及實踐應用的具體過程,確保學生在深度探索的過程中掌握數學學習的核心及技巧,進而實現融會貫通以及高效吸收。傳統的理論講解以及知識灌輸導致學生的思維比較閉塞,課堂教學存在明顯的局限性,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預期目標差距非常明顯。教師需要打破這一現實困境,從網絡中獲取養分,為實踐課程的有效落實做好準備,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然后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逐步加快教學進程,適當開展教學實踐,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數學素養。比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教師可以在網絡空間中整合多元化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對照視頻自行操作,主動計算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的面積以及周長。為了避免學生出現認知局限,教師需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強化學生對梯形以及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確保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結束語
綜合上文的簡單論述和分析可以發現,在科學技術不斷提升的今天,教育教學改革的速度越來越快。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打破教學常規,不再過多關注理論灌輸和知識講解,而是著眼于網絡空間環境下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智慧教學條件打造智慧課堂,想方設法地提升整體的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科素養。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對策和資源,才能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及素養,確保學生能夠享受整個數學學習的完整過程,真正實現樂學善學。
作者單位:陳芳 莒南縣板泉鎮中心小學
參 "考 "文 "獻
[1]周紀紅.精準導學下主動探究 深度思考中智慧學習——“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課堂智慧教學策略探究[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21(07):16-18.
[2]郁德雄.基于“互聯網+”的小學數學智慧教學實踐探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9(09):166.
[3]王坤.基于網絡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研究[J].年輕人,2019(32):121.
[4]吳瓊.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44):164.
[5]陳小平.基于“互聯網+”學習空間的數學智慧課堂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47):134.
[6]賴旭東.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魅力中國,2017(33):135.
[7]曾慶林.網絡學習空間下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小學電教:綜合, 2020(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