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進一步探究提高普通高等學校線上教學效果的策略,本文研究數(shù)千名教師教學實踐,對線上教學情況進行調研、分析、挖掘線上教學數(shù)據(jù),得出研究期線上教學現(xiàn)狀和調查報告,為同類高校及研究者提供參考數(shù)據(jù)和方法。研究結果表明:受網絡條件、教學環(huán)境、學習設備等因素影響,學生更喜歡“錄播+直播”的教學方式。教學平臺方面,多類型平臺結合更能給師生帶來良好的教與學的體驗,“即時工具+建課平臺”使師生互動更加友好便捷。教學效果方面,線上教學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的不足,受益學生多,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效果好,獲取知識快,自律性強的學生學習效果更優(yōu),線上教學可行且高效。
關鍵詞:普通高等學校;線上教學;教學平臺;教學方式
一、引言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zhàn)打響以來,各級各類學校根據(jù)上級主管部門的統(tǒng)一部署,積極落實教育部在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要求[1]。學校高度重視教學工作,專門成立了教學管理工作組。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堅強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工作組精心組織、嚴格落實、陸續(xù)開展網絡設備調研[2]、數(shù)據(jù)業(yè)務對接、授課平臺檢測、制定教學工作方案、設計授課計劃、各類平臺使用培訓以及督查督學等工作[3],確保每一位學生線上學習不掉線、不掉隊,努力實現(xiàn)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實質等效[4]。線上教學從應急模式轉變?yōu)槌B(tài)化運行,在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線上教學整體運行良好。學校實施“一校一策”“一院一策”“一師一策”“一生一策”,教師制定每門課程線上教學實施方案,全校線上教學工作多樣化開展,總體平穩(wěn)有序,師生滿意度高,受到廣泛關注[5]。市教委教育系統(tǒng)工作簡報對我校實施“四個一”策略,抓實“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工作進行專題報道和推廣,市高等教育學會以“重慶文理學院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線教學‘四化’舉措,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題,對我校思想理論課在線教學工作創(chuàng)新舉措和成效進行了專題報道,學校開展的線上教學相 關內容被“學習強國”推送。
二、制定方案,細化責任,統(tǒng)籌推進線上教學工作
學校相繼出臺《關于某學年學期本科線上教學工作安排的通知》《關于做好線上教學的基本規(guī)范》《關于某學年學期開學線上教學督查的通知》等文件,科學研判線上教學的諸多要素,以二級學院教學方案布局和謀劃為基礎,深入研究、廣泛調研、集思廣益,做好線上教學工作[6],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對在線教學質量進行監(jiān)控和評價。
(一)提高認識,充分發(fā)揮二級單位教學主體作用
各二級學院成立了由分管教學領導為組長,輔導員、系主任、專業(yè)骨干教師等為成員的教學督導小組,以在線看課、查課、聽課等方式對線上教學進行質量監(jiān)控及評價,對不符合教學要求的老師提出建議并要求立即整改。
(二)校院協(xié)同,利用信息化穩(wěn)步開展教學督查
建立了學校、督導組、學生信息員和平臺緊密對接的四級教學質量保障聯(lián)動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時開展教學質量反饋和學情分析[7]。網絡實時監(jiān)控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過程,通過平臺大數(shù)據(jù)分析,及時發(fā)布在線教學開展情況。
(三)聚焦難點,統(tǒng)籌推進課程線上教學工作
及時收集學生在線教學中的意見和困難,如網絡卡頓、視頻教學看不懂、流量不足、直播講課聽不清等問題,提出教師要采取“一生一策”,共克時艱,引導教師通過QQ、微信、Email、電話等方式和無法正常上網的學生單獨發(fā)送資料,并完成一對一教學,保障學生“在線不掉線”;鼓勵教師開通平臺“回放”功能,制作課程錄播影像,結合QQ、微信在線答疑,做到“有問必答”等措施,以保證在線教學質量[8]。
(四)提高效率,做好學習效果統(tǒng)計工作
任課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平臺統(tǒng)計功能,根據(jù)學生出勤情況、在線測試情況、在線輔導答疑等情況,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及時評價,做好相關資料的保存。
三、認真落實,狠抓質量,在線教學運行平穩(wěn)
(一)線上教學總體情況
課程線上教學開課率高、教師參與度高。當學期全校應開課程1060門,教學任務數(shù)1460個,線上教學課程開課總計1025門,因故延遲開課課程35門,線上開課率96.7%。1000余名教師參與,應用主流教學平臺8個。線上教學方式和教學任務分布情況為:超星學習通707個;QQ群、微信群、騰訊課堂301個;藍墨云班課126個;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工作網、學堂在線、騰訊QQ直播等95個;智慧樹91個;U校園56個;重慶市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42個;釘釘42個。
(二)方式靈活,課程線上授課方式多樣
依據(jù)問卷統(tǒng)計,全校教師授課方式主要有5種:采用平臺類授課教師有516名,占授課教師總數(shù)的61%;采用MOOC/SPOC混合式教學的教師有109名,占授課教師總數(shù)的13%;采用新媒體類教學的教師有62名,占授課教師總數(shù)的8%;采用直播類教學的教師有56名,占授課教師總數(shù)的7%;其他類授課的教師有101名,占授課教師總數(shù)的11%。
(三)活躍度高,師生致力教學互動
當期我校共有教學任務1460個,其中超星學習通平臺占比較大,通過超星平臺師生用戶活躍度分析,近一個月排名前10的學院活躍用戶數(shù)超過188.9萬人次,這充分體現(xiàn)了在特殊時期以新形式開展教學,教師教學積極,學生積極參與。
(四)教師在線教學情況
圖1 超星學習通平臺教師活動情況(數(shù)據(jù)來源于學校大數(shù)據(jù)平臺,單位:次/份)
教師在線教學以自建的超星學習平臺為主,同時結合重慶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智慧樹、藍墨云班課等其他平臺開展線上教學。學校開展了問卷調查,此次參與調查的教師共599人,其中男教師302人,女教師297人。此次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年齡以36-45歲為主,其中45歲以下參與調查的教師占79.2%。問卷主要從任課教師在線授課的基本情況、方式、學生滿意度及線上教學條件等多個方面向全校師生開展調研。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我校教師總體上對在線教學改革能夠很好地適應,學生學習狀態(tài)及教學效果基本滿意,對線上教學發(fā)展充滿了信心[9]。教師活動情況如圖1。
(五)學生在線學習情況
為了讓學生盡早掌握在線學習方法,學校提前要求任課教師進行在線教學模擬演練,熟悉教學平臺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學校對全校本科生進行在線學習情況抽樣調查,參與調查學生共10648人,男生占36.1%,女生占63.9%。學生大一、大二、大三各占了1/3,大四占3.6%。學生在國內城鎮(zhèn)的有56.3%,國內農村的占42.6%,還有1%的同學在國外。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可以判斷我校開展在線教學總體效果良好。對網絡學習效果和收獲的滿意程度比較滿意的占93.2%,也有6.8%的學生不滿意。
(六)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線教學調查
調查當期第二周至第八周學生的教學情況,公共課和專業(yè)課分別調查。專業(yè)課樣本量為66,公共課樣本量為1106,主要調查的思政課程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等。
圖2 學生對教學效果建議關鍵詞云
1.學生對教師教學態(tài)度滿意度
對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非常滿意的543人,滿意的534人,一般的27人,不太滿意的0人,反映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整體滿意度較高。
2.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滿意度
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非常滿意的460人,滿意的597人,一般的45人,不太滿意的1人,該評價滿意度較低與線上教學的局限性有關,從學生的建議中可看出,部分人反映無法及時與老師溝通、APP過多等影響了評分。
3.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的建議
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建議中,97%的建議為正面指數(shù),3%為負面指數(shù)。5人認為師生交流互動應增加;3人提出上課網絡比較卡;16人提出其他意見。學生對教學效果建議關鍵詞云如圖2。
四、提前謀劃,全力以赴,為線上教學開展提供“文理智慧”
為鼓勵教師及時總結線上教學經驗,推動優(yōu)質教學資源建設和共享,學校面向全體教師征集線上教學優(yōu)秀案例,遴選出《信息技術基礎》等7個優(yōu)秀案例課程上報市教委進行推廣;組織我校12門國家級和市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充分利用重慶市在線開放課程平臺、超星匯雅等平臺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為20余所兄弟高校線上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我校智慧和力量,貢獻“文理智慧”。
五、線上教學工作的問題與經驗
當期對學風、教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對全校線上教學開展情況進行全方位巡課、調研、座談。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上師生針對線上教學模式下教師工作狀況與工作作風、學生學習狀況與學習風氣、師生課堂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研討。根據(jù)調研情況結合當期線上教學實際情況,總結出以下幾條經驗。
(一)學生更偏愛“錄播+直播”教學
學生更喜歡“錄播+直播”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因為錄播課程學習更靈活,不受時間和網絡卡頓影響。
(二)教師多措并舉,全力開展線上教學工作
教師更喜歡“即時類教學工具+建課類教學工具”相結合的教學平臺授課(例如QQ+學習通),因為多種教學工具的結合才能滿足教學活動的開展。
(三)分類指導,實施“一生一策”
線上教學針對自覺性強的學生效果好,針對線上教學條件差和自覺性差的學生要單獨制定教學策略。
(四)加大投入,保證線上教學條件
學校加大信息化建設,保障線上教學條件,我校在2017年已經自建線上教學平臺,學校順利將線下課程轉到線上。加強人員培訓,保障線上教學人力資源充沛,當期我校教務處、信息化辦公室、平臺公司3個部門共12人全身心投入線上教學后勤保障,促使了線上教學平穩(wěn)順利、效果良好。
六、做好線上教學“新常態(tài)”的相關舉措
綜合線上教學情況的摸底排查、督導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各教學單位的反饋情況,當期線上教學總體運行平穩(wěn)有序,教師準備充分,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較高,但仍有不斷提升的空間。學校及各教學單位將會通過各方反饋和建議,不斷改進授課方案,積極引導教學,持續(xù)提升線上教學水平。做好線上教學的舉措有:加強課程建設,積極打造一流線上課程;教師強化互動,優(yōu)化教學方式[10];加強課程監(jiān)督,開展幫扶指導;加強教學人員信息化管理能力等。當今對線上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經過長期的探索,教師已基本適應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新挑戰(zhàn)?;赝^去,疫情給線上教學的全面鋪開帶來了寶貴的機遇,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教學改革和實踐值得深入研究與探索的課題。
作者單位:唐家榮 王東 重慶文理學院
宋毅 重慶永川區(qū)匯龍小學
參 "考 "文 "獻
[1]周爽.高校線上教學對學生工作的啟示[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2,21(02):167-169.
[2]吳凡,陳詩敏,趙澤寧.大學生學習投入、學習時間及學習效果的比較研究——基于F省高校大學生線上線下學習經驗調查[J].中國高教研究,2022,(10):22-27+34.
[3]程海英.基于慕課的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技論文,2022,17(09):1061.
[4]鄧銘,胡穎.一流本科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創(chuàng)新與實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44(S2):152-154.
[5]李國平,王曉青,柴春鵬,羅運軍.基于MOOC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分子物理》中的教學探索——以“高分子的分子運動”為例[J].高分子通報,2022,(10):162-168.
[6]王宏艷.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萍迹?022,(08):106.
[7]李政輝,孫靜.我國混合式教學的運行模式與對策研究——以中國財經慕課聯(lián)盟44所高校為對象[J].中國大學教學,2022,(Z1):88-95.
[8]金鑫鑫,董麗敏,胥煥巖,等.普通高校理工專業(yè)課群中適應學生特點和培養(yǎng)需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22,8(19):70-73.
[9]姚文靜,林樹燕,徐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高校“普通生物學”課程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 2021,(51):69-72.
[10]張素真,楊學鋒,董文會,等.關于普通高校線上課程教學的調查報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21,(0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