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深入人們生活之中,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教育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學前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啟蒙階段,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學前教育也面臨著創新與改革。本文從我國互聯網的發展對學前教育事業的建設做探究,通過對傳統學前教育與加入信息技術后的學前教育進行對比與分析,并進行下一發展階段的展望,將學前教育的各個發展形態進行總結,探討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學前教育應該如何進行創新和變革,希望能為當前學前教育的進一步開拓與創新發展做出有效性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學前教育;創新發展;教育變革;探究分析
學前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傳統的學前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對其缺少正確的認知和把控,部分學前教育在招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中小學的教育模式,對幼兒進行封閉式的知識內容教學。幼兒在被動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學習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學習效果難以達到要求。幼兒正處在一個喜愛游戲的年紀,封閉式的知識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進行時代性的創新和改革。
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較為迅速,教師從信息技術中展開教學探究對于學前教育的建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互聯網時代,想要與時俱進就必須與信息網絡接軌,充分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整個教育改革中,讓學前教育緊跟時代的步伐,從多個方面完成教育創新,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當前學前教育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幼兒教師對于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的啟蒙作用,良好的學前教育模式的開展能夠有效推動幼兒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長。但是,受我國當前教育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學前教育在開展過程中總是以形式化教育為主,對于幼兒的成長造成了較大程度的不利影響。學前教育是幼兒進入小學前重要的啟蒙和基礎性教育,是培養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學習能力、個人獨立性的重要教育階段,對于兒童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但是,在當前的教育探究過程中發現,我國的學前教育在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對于兒童的成長和發展存在著較大的隱患,具體分析如下。
(一)教育形式單一
在現階段的學前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主要還是以教師的教學為主,幼兒進行被動聽講的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幼兒的教學方式雖然相較于中小學階段有更多的互動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對于兒童集體性的培養較為有效,但是也使得幼兒較早地形成了學習的定勢思維,難以在未來的成長中發揮自身的思考能力。幼兒與成人之間,從心理成熟度到思維方式、個人經歷、個人價值觀之間都存在極大的差距,如果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學習成年人的審美和思維方式,對于幼兒的天性的培養、潛能的激發都會造成較大的消極影響,延誤幼兒的成長發展。在互聯網的作用下,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進行幼兒教育的交流,并通過互聯網進行適合幼兒的教學資源的播放,讓幼兒在一個更具適應性、有效性的環境中完成對天性的激發和大腦的開發,是促進其成長的重要表現方式。
(二)幼兒園教育設備落后,教師教學素質不高
幼兒階段,其學習的主要形式依舊是需要教師的專業引導,因此在學前教育開展過程中,幼師的專業素養對于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當前我國對幼兒園展開較大的整改力度,但是部分幼兒園仍舊存在教學環境較差、幼兒園教學設施設備落后的問題,幼兒園設備以及教師的專業素養二者在整個幼兒教學中缺一不可。遺憾的是,在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及農村,教學環境較差、設備較為落后的情況難以在一段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由于教育環境較為落后,只有極少的教師愿意在這些地區進行教育教學,這一現象對于這些地區的幼兒教育教學造成了不良影響。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建設,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可以得到改變,即使地處偏遠山區的幼兒,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幼兒教育能力的自我提升,也有助于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學設施設備落后的問題,幼兒通過互聯網能夠更好地認識外面的世界,教師通過互聯網進行輔助教學也能夠讓幼兒體會到更加生動有趣的游戲,對于幼兒游戲的天性的釋放和保持具有積極意義。
二、互聯網對于學前教育建設發展的影響分析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學前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對于當前階段幼兒教育的建設具有跨時代意義,學前教育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進行創新和變革是教育與科技的融合,也是教育與社會的融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形式。互聯網的發展對于教育積極意義已經顯而易見,本章節將從在互聯網背景下,分析幼兒的學習方式、教師與幼兒的關系的變化、教師與幼兒的身份轉化。
(一)從幼兒學習方式的角度分析
互聯網的建設發展,使得當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幼兒學前教育的學習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直接講授讓幼兒聽講學習,幼兒學習的所有的知識內容都來自教師的講解[1]。互聯網背景下,這一教學模式得到改變,教師的教學不僅可以采用直接的口頭講述,還能夠通過互聯網展開,將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應用于日常教學。同時,幼兒的學習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幼兒可以利用互聯網隨時隨地地展開自我學習,互聯網的多樣性和信息的豐富性,使幼兒能夠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和更加科學的學習方法。互聯網具有強大的交流作用,教師和家長、幼兒和教師、幼兒相互之間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可以展開積極的交流,教師和家長也可以較為直接地完成對幼兒的引導。網絡的發展和對互聯網的使用,已經極為普遍,它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下幼兒只能依靠教師展開學習的狀態,幼兒學習和掌握知識擁有了更多的來源和途徑,使幼兒的學習方式更具多樣化。在學前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發生巨大的變革和創新,傳統的板書通過互聯網變成了栩栩如生的視頻、音頻等,教學形式的豐富使得教師的教學更加具有活力,在教學方式多樣性的影響下,幼兒對學習更加具有積極性。
(三)從幼兒和教師角色的角度分析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一直占據整個教育的主導性地位,幼兒的學習處在被動狀態,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性與獨立性。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和幼兒角色開始發生改變,幼兒由傳統被動、受教育的角色開始轉向教育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幼兒更多的是引導、管理和監督[2]。從宏觀的角度來說,教師成為一個教育的調配者,在學前教育中更多的是引導幼兒應該向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應該完成什么樣的作業。同時,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學前教育階段需要充分應用自身責任,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引導幼兒充分進行自身教育主體性的認知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盡管互聯網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但是也帶來了這個時代最大的信息威脅,幼兒在成長、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與互聯網進行接觸,互聯網動畫片和互聯網小游戲極易成為教育的絆腳石。根據調查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幼兒開始沉迷于網絡或者模仿動畫人物,幼兒思維開始受到互聯網的入侵和影響。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教師在借助互聯網進行幼兒教育時需要進行一個度的把握,使其能夠真正地以積極的形式融入學前教育中。因此,在學前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正確認識互聯網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同時應該積極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引導其在生活中正確認識互聯網,并采用正確的互聯網教育方式,讓互聯網在學前教育中發揮有效的作用。
三、學前教育創新發展和變革的策略分析
(一)正確使用多媒體技術,正確引導幼兒學習
對于幼兒來說,思維方式主要是以直觀性和具體性的方式展現,在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缺乏有效性的教育手段,導致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以抽象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進行直觀性的表達。幼兒思維能力的限制使得教師的教學與幼兒的學習存在較大的分歧,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教師所表達的教學內容,學習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在互聯網背景下展開學前教育,教師能夠通過互聯網展開更加直接的教學,教學內容以直觀性的方式展現,使幼兒對于知識的理解難度下降,并且直觀性的學習知識也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幼兒的思維角度進行教學方式的展現,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動畫、圖片、聲音等形式將抽象的教學內容進行轉化,方便幼兒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3]。
例如,在講解“和睦相處”這一內容時,教師僅僅利用單調的文字難以完成和睦相處這一成語的意思表達,幼兒對于這一概念的認知會存在片面性,但借助互聯網,教師可以采用視頻播放的形式進行和睦相處這一內容的表述,例如,在網絡上尋找關于和睦相處的視頻資料、圖片資料以及歌曲,教師還可以通過幼兒個人來進行具體的解釋說明,幫助幼兒正確認識和睦相處這一概念,并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與其他同學和睦相處、團結友愛。
(二)幼兒學習活動的創新和變革
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具有普遍的愛玩、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針對性教學,積極利用互聯網展開游戲模式的教學。教師可以將部分學習內容與游戲相互結合,以達到在游戲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的目的,并激發兒童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音樂課開展前,采用互聯網的形式進行音樂課與動畫動漫、幼兒舞蹈的結合,讓幼兒在動畫欣賞的過程中完成音樂的學習,同時,幼兒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能夠與教師、多媒體共同蹦蹦跳跳、寫寫畫畫,是實現趣味性兒童音樂課開展的重要形式。當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需要進行常識教學時,多媒體的應用可以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例如,利用多媒體放映動畫內容:小熊踩井蓋之后,掉進了下水道;斑馬過馬路的時候不看紅綠燈被車撞,飛上了天空,動畫應該還要伴隨著斑馬的懊悔聲“我再也不橫穿馬路了,小朋友們,過斑馬線一定要看紅綠燈啊,不要像斑馬一樣。”互聯網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教育資源,使得整個教育更加立體化,通過互聯網能夠滿足不同幼兒成長階段不同的受教育的需求,教師應該認真探究互聯網于幼兒成長的積極作用,并積極進行立體教育的實踐,達到推動幼兒健康成長的目的。
(三)積極推動教育活動的創新和變革
互聯網使得學前教育活動的開展更加符合當前教育的豐富、多元的要求,是推動當前幼兒教育向著積極、健康、陽光、現代化的教育方向發展的重要方式[4]。例如,在進行動物這一知識的普及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進行動物形象的展示,還可以進行相應的動物視頻的播放,讓幼兒更加直觀地、全方位地對動物進行觀察。又例如,在學習森林之王老虎時,教師先向幼兒展示動畫形象的老虎,再展示不同動物的真實圖片,讓幼兒從多個被展示的動物圖片中挑選出哪個是真正的老虎。同時,教師還可以直接連線動物園,讓幼兒與飼養員一起通過視頻近距離觀察老虎,幼兒還可以向飼養員進行關于老虎的問題,并在與飼養員的交流中更好地認識老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進行直觀的教學以外還需要進行側面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即通過瀏覽幼兒的互聯網學習成果和數據進行互聯網使用狀態檢測,進而更好地展開幼兒的教學規劃。
互聯網背景下,教育方式得到更新,教育思維得到創新,教育理念得到變革,相應的教學評價系統也應該進行創新和變革,教師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手段建立科學、客觀、公正的教學評價體系。
(四)創新教學環境,變革教學管理形態
在傳統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學更多地依托于學校,家庭和社會對于幼兒的學習和成長的直接參與度較低,學前教育作為幼兒的啟蒙階段,其教學必須堅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為幼兒的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三位一體實現難度大,導致其一直是以理論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技術能夠完成全覆蓋三位一體教育實踐[5]。例如,現階段的幼兒園已經實現了監控的全面化,家長在家通過手機就可以完成對幼兒學習情況的實時監控,對幼兒的學習和安全保障提供有效性建議;通過微信等交互平臺,教師可以和家長進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溝通,及時地將家長的反饋進行解決和調整,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過教師的日常分享,完成家校教育的有效聯合。對于學前教育學校來說,互聯網信息技術也為學校教職工管理、幼兒管理提供了規范化系統的建設,例如,在幼兒每天進入學校時將身體基本狀況檢測與實名刷卡相統一,可及時了解今日幼兒的考勤情況和身體情況,是實現高效管理和高效溝通的重要展開形式。
四、結束語
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的開展與互聯網技術相互融合,能夠有效推動現代幼兒教育的創新和變革。新的教育形式的展開不僅是教育理念的優化和方法的創新,更多的是對教育思想的改革,是將傳統的教學形式進行改善,將教育需求與時代進行統一,促進教師實踐的創新。這一模式能夠有效推動現代化學前教育建設,也使幼兒能更好地適應即將到來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作者單位:趙曉菲 李玉玲 劉珊珊 青州市旗城幼兒園
參 "考 "文 "獻
[1]張靜.“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的創新策略[J].發現,2018(25):1.
[2]張曉宇.淺析“互聯網+”時代學前教育創新驅動發展策略[J].山西青年, 2018(20):1.
[3]徐寶良.“互聯網+”時代學前教育創新驅動發展策略探究[J].美眉,2020(10):6.
[4]李楠,陳寧,侯月.淺談“互聯網+”時代學前教育創新驅動發展策略[J].市場周刊·理論版,2018(24):1.
[5]趙乃希. 民族地區“山村幼兒園”計劃實施現狀、問題及優化策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