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理工類高等院校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核心科目。通過對學生進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講解教學和實踐教學,使專業學生可以通過在高等院校中的學習具備一定機電專業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機電專業素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或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在當前高校積極進行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以往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學生未來的良性發展。因此,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的教師應當積極進行探索,充分利用目前的信息化技術,積極對機電一體化專業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專業課程老師應當結合高校、學生以及自身的實際情況,對目前已有課堂內容以及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所以,本文主要針對在信息化技術的視角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內容進行相應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字:信息化技術;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改革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和快速發展,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社會及國家對高等院校也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即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手段培養出高專業素質、高專業技能、德才兼備的綜合性人才。這樣的目標和要求也間接促進了高等院校培養目標以及教學體系的創新改革。教育改革戰略的不斷創新發展推進了高等院校教學體系的改革進程,相關專業課程的創新改革也在高等院校里面遍地開花。尤其是近幾年受到全國性經濟沖擊與碰撞的企業和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選拔也越來越嚴格。再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劇增。因此,高等教育應當更加側重于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著重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優秀畢業生,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力爭適應目前社會對高等人才的要求。本文主要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與探討,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微小的助力。
一、信息化技術視角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進行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大多數高等院校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在機械設計與制造、自動化專業等傳統機械類專業的基礎上發展創新而開展的新內容。該專業蘊含著大量的機械知識內容,同時也將各種不同的機械知識進行了相應的總結完善,更加符合目前社會要求的“一專多能”的人才要求[1]。它是一門前景廣闊、十分適合學生學習的專業。它的培養目標與現代社會需求契合,使得學生達到學習目的后可以完美融入社會工作中。因此,從信息化視角看,對機電一體化專業進行教學改革必不可少,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
第一,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傳統的教學體系無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不適合目前學生學習和理解知識。因此,必須要對目前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課堂內容以及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創新以及完善。
第二,傳統教學體系所培養出來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已經無法滿足目前社會對于高等專業人才的市場要求。高等院校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為社會與國家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專業人才,滿足社會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通過以上的分析,高等院校必須進行相應的課程改革創新,才能為本院校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教師的思想觀念有待改變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目前大多數教師依然側重于完成教育計劃以及培養目標中規定的教育任務,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時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師的思政觀念不強,缺乏思政教育的意識[2]。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屬于傳統理工類,理工類的課程內容枯燥乏味,課堂缺乏靈活性、生動性,如果課程教師沒有很好地將思政元素融入日常的教學環節,那就無法充分地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就會導致在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時,教師所講述的知識、培養的專業能力是缺乏教育靈魂的,無法起到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課程思政一體化主要是為了通過不同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來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3]。該計劃的實施要求相應的專業課程教師要積極地創新設計新的教學方式,深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與文化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從而達到協同并進。
(二)目前的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教學體系與社會需求不匹配
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都比較側重于機和電兩個方面,尤其是電的教學。然而,現實需要機、電和計算機三者結合的技術人才,這說明高等院校的教育格局并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和工業發展對相應專業人才的需求[4]。隨著新興工業技術的迅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對高等院校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滿足社會以及國家良性發展的需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教師在課程內容設計時,必須著重機械制造、電氣控制、機械加工以及計算機應用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并對當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構架進行積極改革和創新,以滿足社會和國家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
(三)教學體系以及教學方法較為落后
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通過書寫課前教案來應付相關部門的檢查,學生通過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這使得學生整體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理想。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缺少個性化的發展,這不利于學生在未來社會生活中發展和立足[5]。與此同時,課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講解時需要進行反復地強調,學生學習十分困難吃力。這種氛圍下的學習,不僅容易使學生厭惡專業課程學習,也極大地降低了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而且,部分高等院校缺乏進行相關實踐活動的硬件設施,這也導致了學生動手能力較弱,無法把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起來。上述種種,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效果。
三、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明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
高等院校在進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當明確相應的教學目標,并把該目標作為改革工作的重點以及核心[6]。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效避免在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過程中出現脫離課堂主體的狀況。在明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教學目標時,要求課程教師更深層地對課程教學內容以及課程教學目標進行研究、分析和整合。同時也應當加強對該專業已畢業學生在其工作崗位上的經驗總結,切實做到職業要求與課堂內容的有效結合,保證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所學知識及技能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結合信息化時代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特征以及未來市場發展的方向,高等院校設置相對應的培養目標和教學體系,能有效提高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加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育,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大一新生往往會重視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他們剛剛從高考的緊張狀態中走出來進入高等院校進行專業化學習,并且還保持著以往的學習習慣。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把握機會,加強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進行專業志向的思政教育,幫助其轉變以往的學習理念,促使學生從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轉到“理論+實踐+技能”的綜合性學習上[7]。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督促學生在剛入學就積極準備理論學習、技能訓練、能力提升等綜合專業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各方面齊頭并進,統籌發展,全面提升。經過教育部以及國家統計局對我國高等教育學生對自身專業的喜好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的大學生表示對所學專業具備一定的興趣,對于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也是十分的有信心,認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所以,課程教師在學生的日常引導方面就顯得十分重要。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轉變其相關的教學觀念,積極地為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的改革出謀劃策,并利用互聯網技術了解相關前沿信息,將其滲透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
(三)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積極與市場需求進行接軌
高等院校進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這個專業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后大部分都會選擇在生產一線上工作,這就要求他們能夠完美地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為此,需要對傳統教學體系進行改革,讓新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增加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理論學習以及實踐操作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8]。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專業知識講解,還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機會。通過動手實踐,能有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高等院校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應當建設全能型的綜合實訓基地,實現自動化裝配、電機傳動、氣動、物料輸送、傳感以及人機界面等相關專業技術的一體化教學。這樣,可以實現高校教學與企業生產同步化,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相互結合,從而做到從課堂學習到企業生產的轉變,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就業能力[9]。
(四)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除了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圖以及電子技術等基礎專業理論知識外,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還應當熟練掌握計算機數據編程的計算機語言能力,同時還應具備基本的數控加工能力。所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學生不能只學習本專業理論知識,還應當掌握一定的相關專業技能,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為未來的良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朝著技能型人才的方向前進[10]。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高校專業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得不進行相應的改革發展。將信息化技術合理應用到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教學中來,不僅可以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還能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目前,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環節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大趨勢,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時效性,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將信息化手段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可以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效避免傳統教學的部分缺點,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自身學習中,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度。
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利用信息化技術把音頻、畫面、視頻等元素融合到一起,可以讓課程教師根據課堂上所學的內容營造出更加適合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積極性[11]。
(五)加強學情分析
為保證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有序實施,課程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在改革后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他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特點,展開獨立的學習,以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創新和改革,符合學生的未來發展趨勢,需要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實際情況分析和研究?,F在各種先進的高科技教學設備已經進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在利用先進科技進行教育教學的背景下,不同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進行合理地利用[12]。同時,教師也要明確學生的興趣所在,將學生感興趣的地方作為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切入點,從而開展效果更好的教學工作。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環境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知識也在不斷更新和升級。因此,在進行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的講解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和理解專業知識,還要結合當前時代的專業需求,提供優質軟硬件條件,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更好地了解如何將所學的專業技能與社會需求完美地結合起來。為提高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課程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使其更合理、更科學。通過利用有效的教學改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知識,并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機電一體化人才。同時,教師還應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實際操作經驗,更好地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
作者單位:王新華 閆青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 "考 "文 "獻
[1]呂原君,陳瓊,陳偉.基于1+X證書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20(12):21-25.
[2]何建華.“1+X”證書制度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4(03):92-95.
[3]李晶.高職層次留學生課程體系改革思路研究——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0(07):27-31+89.
[4]陳鵬.關于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群教學制度改革的探索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20):322-323.
[5]姚佳,黃有全,曾義聰.機電類專業貫穿式項目制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02):223-225.
[6]胡丞熙.工業4.0時代,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5):57-58+167.
[7]趙晶晶.“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機電設備電氣控制技術基礎》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2):53-54.
[8]樓潔麗.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經濟市場,2018(01):130-132.
[9]齊金海,申耀武.以“技能優先”為核心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改革[J].輕工科技,2017,33(04):173-174.
[10]王東峰,宋秋實.淺談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改革[J].科技風,2017(02):34.
[11]秦利萍,汪超.雙高校專業群中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成果分析[J].科技風,2022,32(03):80-84.
[12]王力,楊亞飛.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訓課程改革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2(0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