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家庭寬帶的重要性、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地位日益顯現,已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推動第三產業的轉變,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加快增長動力轉換,塑造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基礎。江蘇聯通為提升用戶的體驗感知,進行了大規模的千兆網絡升級改造。本文針對目前江蘇聯通移動網絡用戶的服務質量實際情況,深入分析了移動網絡用戶的需求,精準識別關鍵問題,利用高精度定位技術,對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精準得識別移網用戶的常駐地點,壓實屬地營業廳責任,提升營銷效率和客戶滿意度作出探討。
關鍵詞:移網;用戶滿意度;高精度定位技術
一、當前移動通信常駐用戶高精度定位技術面臨問題分析
家庭家寬(簡稱寬帶)市場是運營商重要的收入來源,江蘇聯通為提升用戶的體驗感知,進行了大規模的千兆網絡升級改造。傳統的面向家寬市場的營銷,主要是通過投放媒體廣告、營業廳直銷、重點區域地推等廣撒網模式進行,成本高、效果差。當前,在室內位置中使用的位置定位技術存在著總覆蓋面很窄、配置費用比較高等諸多問題。如何改善定位準確率,使室內和戶外的空間位置保持無縫連接,是目前我國在進行高精密的位置測量時必須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精準識別移網用戶的常駐地點,壓實屬地營業廳責任,提升營銷效率和客戶滿意度,是日常營銷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業界主流一般用邏輯小區做定位,精度500m×500m,僅能支撐無差別外呼,無法有效根據千兆社區分布進行精準融合套餐推薦;也有部分廠家通過MR定位識別常駐用戶,由于室內無MDT,5G無MDT,定位精度不足,導致外呼成功率很低且用戶滿意度低。本文創新課題的核心能力是移動網絡用戶常駐地識別,項目組創造性引入第三方終端數據,與MR數據、信令數據相結合,在AI能力的加持下,極大豐富了網絡特征庫,降低特征庫空洞比例50%。同時通過常駐用戶糾偏算法、室內外區分算法、建筑物匹配等多維定位算法,構筑核心精準定位能力,最大化提升全量普通MR的定位精度,定位精度達到73.4m。對比之下,業界單純依賴MDT數據進行指紋匹配的定位精度僅300m左右。
二、常駐用戶高精度定位技術探索
(一)MR關鍵技術及應用場景
1.MR定位技術分類
App定位法:對S1-U口信令進行分析,獲得了用戶的定位。這種算法需要在戶外進行準確的定位,而且大部分App的經緯方向加密,不能進行分析,可以得到的樣品點數有限。
TA+AOA定位:利用TA可以估算出基站與用戶端的距離,然后利用AOA的數據獲取該終端的大概的定位。這種方法在建筑密集的地方,準確率一般在100-200m左右。
三角定位:基于MR場強度和工參數的信息,采用基于最大相鄰區域和最大相鄰區域的三角、多邊形的方法,求出中心點,通過場強度的權重漂移,得到定位結果。但是利用該方法很容易由于鄰區信息不完整、精度不高,造成不準確的定位精度。
基于指紋庫的定位:該方法也叫特征匹配方法,源于數據庫定位,該方法要求預先建立指紋數據庫,用以存儲離散的信號強度和位置的坐標。可以利用多路徑的特征信息,將其與數據庫中的指紋相結合進行定位,從而能夠更好地處理各種復雜的情況,識別出不同的室內和戶外使用者,從而達到室內分層覆蓋評估和業務定位。
2.MR定位算法實施
利用網絡測量、網絡結構和用戶行為對網絡中的通話用戶進行粗略和快速定位,依據用戶與網絡中基站的連接狀態來構造多維方程組,通過聯立求解獲取初始定位結果,并依據用戶行為的關聯分析,對初始定位結果進行校正,得到最終定位結果。其中包含基于RTT時延的定位能力和基于WCCL(WeightedCentroidCorrectionLocalization)的快速定位能力。基于RTT時延的定位能力,又稱為“三角定位能力”,如圖1所示。基于終端測量的TOA值,分別計算測量MR與周邊基站的位置關系,求解方程組后可粗略獲得終端位置。該方法是一種通過加權的拓撲質心來進行位置計算的快速、低成本的定位方法,主要使用MR中測量的多個小區構造多邊形獲取質心,并使用MR接收到的小區信號強度作為加權因子進行質心修正。應用于對精度要求不高的城區(平均站間距在800米以內)進行初始網絡評估,過以上兩種定位能力,可實現定位精度達到100-150m。
(二)MDT關鍵技術及應用場景
3GPP在R10版本中提出了一種路測運營成本的解決方案,即MDT技術。這種技術是通過UE采集信號強度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數據。之后R11-R14版本對MDT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其中MDT將被凍結的R16中作為5G的大容量的數據收集模式,并在將來實現5G網絡的全面覆蓋。這一部分簡單地闡述了MDT的工作機制、應用場景以及MDT技術在5G中的演變。
1.MDT工作機制
在圖2中顯示了MDT的架構。圖中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是指操作、管理和維護系統,該系統負責MDT數據收集的啟動和控制;TCE(TraceCollectionEntity),是一種用于MDT的追蹤收集實體,也就是MDT服務器;LTE是指移動管理節點(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其主要職責是對信號進行處理;RAN是無線電接入網絡。從圖2可以看出,OAM確定MDT組態的參數,并且向RAN中的RunnodeB(eNB)傳輸該數據;eNB在收到MDT組態后,將其轉發至UE,啟動MDT的作用;在完成有關的測定之后,UE將該測量的結果匯報給eNB;eNB向TCE傳送該數據以供進一步的研究。在MDT的測量模式中,UE首先將其保存到當地,然后再提交測試數據,這個處理通常是在UE在閑置的情況下進行的。為了對MDT進行測量,必須具有比UE接收器靈敏度更高的信號電平。當一個信號等級降低到某個程度,UE就會被診斷為進入“覆蓋洞”。利用對測量記錄的數據進行統計和解析,操作員能夠探測到覆蓋洞的所在,從而為改善覆蓋率提供了一些線索。
2.MDT應用方向
MDT技術以用戶的地理位置為基礎,充分體現了網絡的實際狀況,使網優技術人員免去了大量的測試和數據的工作,節約了大量的人工和資源,它的主要用途是:
解決顧客投訴。通過采用信令的MDT測量技術對某一特定UE測量數據進行收集,可以對其進行實時檢測,并對其進行及時準確地檢測和及時處理。
采集全網覆蓋數據。通過MDT技術可以做到24小時連續地進行,對全網覆蓋區域進行歷遍,可以在全網范圍中應用,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傳統路測技術在這一領域的缺陷,為整個系統的規劃與最優化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越區覆蓋問題。通過對MDT測試結果中UE的定位和接收信號的強弱進行分析,確定小區覆蓋情況在計劃的范圍內,進而進行有目標地調節,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小區的覆蓋面,減少了網絡中的越區覆蓋點和導頻源的比率。
發現上下行不平衡問題。MDT測量報告能為LTE接入時的傳輸能力裕度,得到用戶端的實際上行情況。通過對用戶所在的無線環境進行評價,優化網絡和天饋系統的參數,從而解決上下行不平衡問題。
三、常駐用戶高精度定位技術實踐分析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第三方終端數據,豐富傳統的網絡特征庫,通過隨機森林匹配、室內外區分、建筑物匹配等的多維定位算法,構筑核心精準定位能力,定位精度達到73.4m。該技術基于核心精準定位能力,構建常駐用戶糾偏算法,結合進行現場數據調優驗證,輸出社區級常駐用戶清單,實現80%社區常駐用戶查準率。以下基于常駐用戶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實踐進行分析。
(一)基于MDTMR的定位能力
MDT:LTE3GPP協議中引入,運營商通過簽約用戶的商用終端或測試終端進行測量上報數據,部分替代傳統的路測工作,實現自動收集終端測量數據。
MDTMR中終端會上報GSP信息與網絡測量信息,因此相比普通MR場景,可以認為定位精度與GSP精度相當。通過實際測試驗證,基于MDT的定位精度為20m-40m。具體驗證方法如下:①計算對應時刻測試終端路測經緯度與MDT上報經緯度的距離。②對每個時刻距離誤差從小到大進行排序,獲取CDF曲線。③選取處的距離誤差作為定位精度。
基于MDT的定位能力雖然精度較高,但存在兩個天然缺點,在面向常駐用戶識別的場景下,無法發揮出其高精度的優勢。第一,MDTMR上報需要手機上報GPS信息,在常駐用戶識別的場景,主要是識別室內用戶。而室內場景GPS信息的缺失,導致MDTMR可用性大打折扣。第二,MDTMR需要用戶簽約且需要終端能力支持,根據統計MDTMR占比僅占全量MR數據的1.31%,因此無法對大量的普通MR數據進行定位,如表1所示。
(二)MDT特征庫與隨機森林匹配算法
基于以上兩點出發,快速定位精度不足,而MDT數據量不足,被本文考慮基于MDT數據構建網絡特征庫,通過AI算法能力的加持,將普通MR與MDT特征庫相結合,從而提升普通MR的定位精度,解決了MDT數據量不足的問題。①首先通過MDT等高精度的數據源,通過AI算法構建網絡特征庫。②利用隨機森林模型,將普通MR與網絡特征庫向匹配。相對傳統指紋匹配,隨機森林定位算法經過更加細致的特征分析、特征優化、特征編碼,使用的特征信息更豐富。原始指紋匹配主要使用小區對應電平構建指紋庫;隨機森林使用了MR中更多的信息,如TA、ECNO、電平差等,并對特征進行編碼,最終使用的特征100+。用隨機森林(決策樹)模型匹配相對指紋匹配,模型信息更加豐富,匹配準確性進一步增強,Bagging類算法本身對過擬合、魯棒性有一定增強。基于MDT特征庫與隨機森林模型訓練,普通MR定位精度:40-70m。
(三)室內外區分能力
在以上能力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室內外區分算法,構建室內場景的網絡特征庫,用于解決室內場景的問題。
室內外區分能力,主要是通過如下兩個方面構建:
1.構建室內外區分特征庫,我們發現室內外網絡在如下方面存在一定的特征
電平特征:室內信號因墻體損耗,與室外信號在電平上存在一定差異。
移動特征:室內場景信號移動性相對較低。
呼叫特征:室內場景長呼的比例,較室外場景高很多。
小區特征:與室分的部署策略相關。
切換特征:不切換或者乒乓切換的比例,相對較高。
鄰區特征:受墻體損耗的影響,室內場景鄰區的數量相對較少。
基于以上特征通過大規模測試、歷史數據分析、大數據挖掘等工作,構建室內外區分的特征庫。
2.基于高精度電子地圖中的樓宇信息,對MR數據進行地物匹配
通過以上兩個步驟,可實現85%室內外區分準確率。
(四)基于三方終端數據,構建高精度網絡特征庫
第三方終端數據,是終端基于OTT應用、WIFI信息、GPS數據等多維度信息,整合行業OTT和終端性能管理數據,全國每天百億份樣本,通過構建特征庫提升網絡側普通MR的定位精度,從300米提升到50-80米。相比傳統的MDT特征庫,在室內空洞問題、數據量少的兩個問題上,有非常大的提升。
(五)基于高精度定位結果的常駐用戶糾偏算法
在高精度定位能力下,通過分析用戶的長期軌跡特征,通過AI聚類算法,識別用戶常駐地,構建常駐用戶清單,包括白天辦公地、晚上住宅社區等。高精度定位能力,疊加常駐用戶糾偏定位,定位精度40-60m。
(六)小結
基于第三方高精度網絡特征庫匹配、隨機森林匹配、快速定位等定位算法,結合室內外區分算法與常駐用戶糾偏算法,實現綜合定位精度40-70m;同時通過移網用戶流量消耗、駐留時長、業務類型等多維度構建用戶畫像,同時將高精度定位MR數據和千兆網絡社區圖譜進行匹配,經過多輪次的反復驗證調優,實現移動網絡用戶的常駐地識別,常駐用戶查全率70%,常駐用戶查準率80%,從而精準識別固網潛在用戶。
四、結束語
移網用戶常駐地識別能力作為通用的基礎能力,除了在家寬市場上支持精準營銷外,在政企、網絡市場上也大有可為。面向智慧城市,精準識別目標人群常駐軌跡,實行高效監控,支撐智慧城市建設;面向傳統網絡業務,精準支撐投訴用戶軌跡回放,用戶投訴免現場路測,同時解決路測投訴無法復現、部分物業路測不可達痛點的問題。用戶精準定位能力將助力江蘇聯通基礎運營管理水平提升,通過數字化能力,讓末梢一線營銷、運營、維護等工作更精準、更高效,確保基礎網絡質量和業網協同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作者單位:張國鵬 卜寅 孫宏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江蘇省分公司
參" 考" 文" 獻
[1]李智峰.基于網格化和大數據的移動網絡覆蓋質量評估方法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1,18(09):24-25.
[2]何春. 基于LTE移動通信新型室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21.
[3]許友兵. 居民小區LTE無線網絡規劃部署與質量提升策略研究[D].南華大學,2020.
[4]張云偉. 無線定位技術及位置驗證服務技術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