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態勢下,互聯網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體現在教育行業,對學校的教學環境有很大的改善,教學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育信息化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要求教師將現代化教學手段融入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利用網絡系統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以此保證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初中;信息技術
一、教育信息化給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帶來的影響
(一)改善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憑借教師語言的描述很難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內涵,即便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加強記憶,也很難應用于現實中發揮它的價值。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操作中加深對本節課重難點內容的吸收和應用。現階段絕大多數的學校都引進了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能夠主觀地感受到信息化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有的學校甚至專門準備了信息技術教室,人手一臺電腦以便于實際操作。同時,教師的設備可以控制所有電腦,達到遠程教學的目的。這樣的新穎方式既改善了傳統教學中的枯燥和單調,還在無形中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為他們提供更多交流的機會和途徑,在圖文和視頻的輔助下使得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充分保證了教學質量。
(二)擴大教學范圍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將教學重心放于考試科目的培訓上,學校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逐漸成為擺設,出現較為嚴重的占課情況,阻礙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1]。教育信息化的出現改善這一不足,教師意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研究了專門的網絡教學平臺,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感。在該平臺中,教師能夠及時監測他們的學習情況,發現多數人存在問題的地方,以便于進行個性化輔導。同時利用趣味課程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主動加到操作中,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在實踐中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凸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必要性,從而實現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真正的教育目的。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
(一)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完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指學生經過親自操作養成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利于促進日后長遠的發展。但是在現階段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的信息素養有待提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實踐的機會,教師將自身作為主體,用單一的方式向大家介紹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忽略了師生間交流互動的重要性。長期將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也不利于思維品質的發展,被局限于教材中的文字信息,不符合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因此,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秉持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利用信息化手段展開教學,結合其基本學情和發展需求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2]。
以《制作封面幻燈片》為例,教學目標是掌握制作封面幻燈片的基本步驟和要求,學會設計不同風格的幻燈片模板,掌握自定義的操作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提前為他們安裝軟件,利用遠程操控的方式讓大家能夠直接看到具體的制作流程。為標題選擇適當的字體和字號,使其整體看起來比較規整,背景顏色和標題顏色搭配。不采用過于復雜的圖案當作背景,整體的布局要美觀大方,盡量讓標題處在較為突出的方位,能夠在第一時間明確幻燈片的主題。在教師演示過后,引導學生按照流程自行操作,制作“我們的學校”這個幻燈片的封面。利用PowerPoint展開制作,每個人都有實踐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以此提高信息技術水平。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氛圍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身體和心理發育上已經有了一定的變化,對于教學方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以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為主要目標,無形中提高了學習難度,激發興趣就變得尤為重要。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并根據大家的實際情況進行拓展延伸,同時注重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相連,讓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性,同時起到調動學習熱情的作用。豐富的內容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到教師的講解之中,在交流與互動中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
比方說,為了讓學生熟悉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可以讓大家自行在輸入框中查詢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社會熱點話題、娛樂新聞、科學知識等等,體驗到信息技術的便捷之處,日后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可以自行收集資料,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
以《認識圖層》為例,要求學生能夠說出圖層版界面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認識Photoshop軟件中圖層的相關概念,并利用它制作自己喜歡的圖片,養成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先行帶領學生回顧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展示“守住綠色”的廣告效果圖,仔細觀察修改的步驟,并介紹圖層的四種類型:普通圖層、文本圖層、調整圖層和背景圖層。借助大家熟悉的廣告圖激發研究興趣,而后利用提問的方式要求他們說出圖層的作用,并合作完成一個全新的廣告示意圖。將班級同學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名成員都有對應的任務,在實際操作中強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同時利用合作的方式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以認真的態度投入到計算機操作中,在興趣的驅使下保證學習效率。
(三)加強課堂有效管理,追求共同進步
初中生受到年齡的影響,在課堂中很難保證注意力全程集中,最佳聽課時間能保持在開課后的20分鐘左右,尤其對于信息技術這樣操作性較強的學科而言,需要對理論知識有全面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付諸實踐[3]。因此,教師應加強課堂的有效管理,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流程,保證在最佳聽課時間段完成授課,而后通過自主練習取得專業領域上的進步。教師的首要任務便是對班級學生有基本的了解,包括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熟練程度、基本水平、興趣愛好等多個方面,以此制定教學大綱。男生對電腦游戲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課件中穿插動畫技術的內容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效增加彼此間的交流,利用課堂組織者的身份協助學生完成新課知識的學習。
以《彈性球動畫簡介》為例,教學目標是掌握拷貝幀、粘貼幀的操作方法,了解“混色器”、“網格”線、“簡易”參數的運用。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打籃球的經歷,教師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籃球比賽的視頻資料,并引導大家結合自身經驗描述籃球的運動軌跡。學生紛紛回答道:籃球在手掌的用力下,落下并彈起,進行有規律的運動。以此引出本課的主題,制作彈性球動畫的第一步是制作一個由上而下運動的圓,分析圓與彈性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討論。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觀點,由組內其他成員進行點評,出現矛盾及時向教師請教,經過商議形成統一的答案后再展開操作,在互相幫助下完成彈性球的制作。教師通過對課堂的合理掌控有效調動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熱情,積極配合隊員的要求,使得大家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實現共同進步的教學目標。
(四)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實施精準教學
若要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教師應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將課內外知識有效串聯起來,起到開闊視野的作用。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則是有效途徑之一,它是指利用慕課或是微課的方式發揮出線上教學的優勢,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學習資源,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將精準教學落實到實踐中。
微課是以短視頻的形式開展的,可以用于課前預習、課堂教學以及課后復習三個環節。對于信息技術學科而言,教師可以在備課時總結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親自錄制預習視頻,并帶有具體的操作流程,發送到班級微信群中,學生在聽文字介紹的同時認真觀察實踐經過,提前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回到課堂中可以與教師進行針對性溝通,體現出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4]。
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新型的教育平臺“樂而云”展開信息技術教學,根據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情況自動生成課堂表現數據,自動生成他們對新課內容的學習數據,以便于教師日后進行針對性輔導。同時,該平臺也可以上傳課后練習,點擊提交后教師能夠在第一時間收到通知,直接在線上進行批改,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供改進意見,在線上與線下的結合中使得信息技術課程更加高效。
(五)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培養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是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根據一定的算法或程序輸入相應的數據,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凸顯出計算機的應用性。傳統的授課方式不能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價值,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將教材中抽象的文字信息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介紹,從中總結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值得注意的是,在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必須考慮到班級學生的基本學情,尤其是他們對于計算機的熟悉程度,設計不同難度的內容供大家展開研究,運用計算思維解決相關問題,促進個人綜合素養的提高。
以《編寫程序代碼》為例,本節課的重難點在于理解計算機語言的概念,掌握高級語言的特征,學會程序的編譯和解釋。計算機能夠做很多事情,控制各種活動,它們是在程序的控制下進行的,教師以“程序”為例,在大屏幕上展示它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結構,幫助學生知道它是計算機執行算法的操作步驟。以此生成計算思維,明確代碼的由來,知道信息技術并不是簡單的計算機操作,其中涉及大量的計算方法,以此生成了程序代碼。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計算思維有初步的認知,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夠理性對待,學會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拆分成若干部分,利用建模的方式形成具體的解決方案,進而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能夠靈活應用所學內容解決計算機領域的問題,彰顯教育信息化對信息技術課程的使用價值。
(六)適時利用網絡系統,加強自主探索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能夠運用所學內容展開具體的操作,發揮出學科的重要意義[5]。隨著網絡效應的不斷蔓延,信息技術課堂也變得更加豐富,不再由教師進行枯燥的知識講解,采用遠程操控的方式將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內容發送到他們的電腦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研究,同時還能提高探索意識,對未知事物的好奇促使大家主動加入課堂中,為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與計算機操作有關的網站,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拓展學習,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完成深度學習。
以《設置圖片的動畫效果》為例,學生應學會對單個對象設置動畫,并能夠調整動畫順序,進行刪除或修改處理。教師先行在大屏幕上展示兩幅作品,第一份沒有動畫,第二份有動畫,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異同。有動畫的幻燈片使得表現的內容更加生動,為正文增添了展示效果,更加形象具體地呈現出其中內涵。隨后,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上機操作,嘗試為原本靜止的內容增添動畫效果,還沒有進行系統的學習,大家可以大膽的操作,獨自摸索關鍵所在。而后教師展開詳細的介紹,一邊講解一邊實際操作,指出多數學生在探索中出現的問題,攻克制作動畫的重難點。最后設置全新的主題,要求大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設計,遇到問題時及時舉手示意,在教師的點撥下對動畫效果的設置有深層次的理解和應用,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綜合能力
為了滿足教育信息化的具體要求,在調整授課方式的同時還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這不僅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判,也是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檢驗。因此,學校應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進行培訓,從轉變教育理念開始,提高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設置科學的目標和方向,為實現深度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此外,還有利于輔助教師優化課堂流程,制定個性化學習策略,使得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健全管理制度還體現在對教師考核標準的完善,對于計算機的使用效率納入考核范圍,促使其成為每一名教師必備的基礎技能,促使他們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學水平,推動信息化教學的進一步落實。
對于學生而言,應建立獎罰分明的管理制度,通過實際操作檢驗大家對于本課內容的掌握情況,完成度較高的學生可以獲得單獨的獎勵,并樹立榜樣的示范作用,引導其他學生向他學習,生成強烈的自豪感,以更加認真的態度對待后續問題的研究。而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也不要使用嚴厲的話語批評,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給予耐心的指導,通過自己的努力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從而生成自信心,在親自操作中提高專業能力,促進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發展。借助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班級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個性化教學,為綜合素養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行中,學校應提高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利用先進的授課手段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信息化教學為課堂增添了趣味性和實效性,也為師生間提供更多交流的途徑,使得信息技術課程變得愈發豐富,起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信息技術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也符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教育目的。
作者單位:仁子拉毛 甘肅省卓尼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
參" 考" 文" 獻
[1]吳迪.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探索和應用[J].學苑教育,2020(32):37-38.
[2]周海華.信息化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漫談[J].知識文庫,2020(22):131-132.
[3]亓振紅.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微視頻的合理應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1):133.
[4]曹磊.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1):73.
[5]桑崇德.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農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創新措施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169.
仁子拉毛(1980.08.12-),藏族,本科,一級教師,甘肅省卓尼縣教育科學研究室,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