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完成普及,數字化技術與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擁有廣泛的應用空間,預示著“互聯網+”時代正式到來。這不僅拓寬小學生信息獲取渠道,同時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工作帶來創新發展助力、指明發展方向的同時,也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提出更高要求。在此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雙減”政策要求開展作業設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減負增效的概念,并且提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作業減負增效的現存問題與實踐策略,供廣大教育界同仁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教育;減負增效;語文作業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活動呈現科學化、高效化發展趨勢。受到各種外界因素以及內部不穩定因素的限制與影響,目前國內小學語文課程作業始終無法達到理想狀態,無法為課堂教學活動提供必要的助力與支持。因此,如何在語文課程教學環節合理引入互聯網資源與信息化技術,不斷優化小學語文課程作業設計,需要得到全體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與廣泛關注,這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途徑與基礎保障。
一、減負增效概念分析
減負增效是指減輕學生課業壓力,顯著提升作業效率與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減負增效的原則在于作業量有所減少,但需要確保作業質量穩固提升,確保通過作業學生順利完成知識內化與知識應用。教師通過作業精準掌握學生實際發展需求以及知識掌握情況,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針對減負增效的標準以及概念展開深度分析與綜合性考量,不再借助大量的訓練任務,掌握學生的知識理解情況,避免為學生帶來巨大的學習壓力,確保學生以良好的學習狀態,迎接課堂學習活動[1]。為實現這一目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挑選出來,為學生布置針對性訓練任務,這樣可以確保學生學習活動更具針對性,避免受到外界因素以及內部不穩定因素的影響。突破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限制,顯著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減輕學生課業壓力。不僅如此,學生主體也需要對減負增效的作用與價值保持高度重視,明確教師減輕作業量的作用與價值在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助力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并非輕視作業的價值,師生共同努力,方可順利實現減負增效這一目標[2]。
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原則
新時期背景下,結合課程改革要求以及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應當秉承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科核心思想發展這一原則。在教學環節,教師應當始終堅持采用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從根本問題入手,科學制定作業目標,分析作業設計環節的現存問題,通過作業,精準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并且針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展開針對性培養。但就內涵分析,語文能力是學生通過一系列語文活動所形成的心理特征;而針對外延展開細致劃分,語文能力則分屬學生綜合能力的核心構成部分,主要是指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以及語言知識應用能力[3]。與此同時,在認知層面,語文能力可以分為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以及注意力,科學開展作業設計,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效、助力學生完成知識內化,針對學生開展科學評價,培養學生探究能力、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不僅可以助力學生完成基礎知識學習任務,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自主學習空間,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活動,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以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確保語文能力可以與學生個性發展、審美情趣發展以及思想品質發展建立聯系。為此,不斷優化語文課程作業,是助力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途徑。反之,若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得以提升,同樣可以確保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語文作業,二者相互補充與相互促進,處于相輔相成的關系[4]。
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作業減負增效的實踐策略
(一)借助微視頻創新預習作業形式
預習作業是指學生結合教師所提出的要求,開展課前自主學習活動,完成自主預習任務。就目前國內教育形勢展開分析,預習作業通常流于形式,教師并未結合學生實際發展需求科學設計精準的預期目標,不僅無法取得良好的預習成效,為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助力,甚至會增加學生的課業壓力,使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產生抗拒情緒與畏難心理,不利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入微視頻教學法,為學生布置自主學習任務,教師在互聯網當中上傳微視頻以及自主預習資料,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以及自主學習資料,順利完成課前自主預習任務。這樣可以充分發揮預習作業的作用與價值,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課前預習,順利完成基礎知識學習任務,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相較于傳統靜態書面作業,微視頻形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與學生興趣特點更為契合,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通過立體視聽這種形式,將抽象性內容以直觀且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有效降低語文知識點理解難度,助力學生順利完成知識內化,并且通過視頻觀看,形成更加豐富、更加生動的語文課程學習體驗,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活動與趣味性學習,這也對學生的作業設計起到一定的革新與完善效果[5]。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課程《火燒云》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了解,為學生設置課前自主預習任務清單,明確具體的預習作業以及預習活動所需要達成的目標。結合本課核心內容,科學制作與本課教學主題相符的微視頻。學生借助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精準獲取微視頻以及學習資料,開展課前自主預習活動,借助微視頻引導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前自主預習作業,降低知識點理解難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顯著提升作業質量。具體而言,結合本課核心內容,可以將微視頻分為以下兩個節點:首先,要求學生完成多音字拼讀任務,對多音字的讀音展開科學比較,并且教會學生多音字的正確讀法以及用法。其次,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理本課重點字詞,確保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效率穩固提升,順利完成預期任務。此種新穎的微視頻作業形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課前預習作業的參與興趣,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一系列課前自主預習環節,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優勢,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前自主預習任務。而受到文體因素及課時因素的差異影響,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微視頻內容設計環節結合語文課程教學主題做出針對性優化與調整,確保微視頻在課前自主預習作業當中的優勢與作用充分體現,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
(二)借助自媒體平臺探索助力學生素質發展的新方法
自媒體是指借助現代化技術以及數字化技術對信息展開精準傳遞與科學傳遞的新型媒體形式,在信息傳播深度與廣度方面,自媒體具備明顯優勢。舉例說明:微信、QQ、微博都是極為典型的新媒體平臺,受眾范圍極為廣泛,在人們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當中都有著廣泛應用,甚至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帶來巨大變化。將其合理應用于小學語文課程作業設計環節,可以順利實現減負增效這一目標,助力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是一種極為優質的創新途徑。
1.為學生布置語言表達作業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作業講求閱讀與寫作協同發展,同時也對口語表達作業保持高度關注。通常形式而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受到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對口語作業缺乏應有的重視,即便部分教師結合“雙減”政策要求,為學生布置口語表達作業,也不會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開展檢查,這也導致小學語文口語表達作業最終流于形式,實效性不足。而自媒體平臺當中的信息呈現多元化特征與綜合性特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展現空間與自主發展空間,借助新媒體平臺,學生可以將自身的課文背誦視頻、古詩背誦視頻以及經典名著閱讀視頻上傳至互聯網平臺,教師可以在新媒體平臺當中獲取學生的相關作業信息,并且對學生的作業情況展開科學評價。通過新媒體平臺的助力,可以確保書面作業與口語作業無縫銜接,發揮各自的作用與優勢,共同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
2.借助新媒體平臺布置賞析作業
眾所周知,新媒體平臺發展拓寬學生資源獲取途徑,使語文課程教學資源呈現共享性特征與開放性特征。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環節以及作業設計環節,合理引入互聯網資源,可以確保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相互補充與相互促進,這也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助力與必經之路。結合目前形勢而言,喜馬拉雅、懶人聽書以及企鵝FM等平臺,為學生提供大量優質的有聲讀物資源,為小學生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學習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關鍵詞搜索與課堂教學主題相關、學生喜聞樂見且具備一定教育意義的音頻資料進行鑒賞。通過此種方式,可以拓寬學生知識獲取途徑,解放學生雙眼,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升作業質量。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收聽一系列優質的文學作品,順利完成作業任務,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語文課程當中所呈現出的文學魅力,而且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作品內涵,確保學生在情感層面以及思想層面與作者產生共鳴。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類型學生面對同一作業任務,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秉承與時俱進、因材施教的原則,科學布置、設計作業,并且在作業設計環節,秉承分層教育理念,確保小學語文作業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反饋信息,對上一階段的作業設計理念以及作業布置模式做出針對性調整與優化。
(三)借助數據技術創新作業評價手段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應當結合減負增效這一原則,確保語文課程成為落實素質教育工作重要載體。為此,在開展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作業實施環節,應當結合素質教育目標開展科學設計,充分體現出語文作業在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知識轉化能力培養方面的優勢與作用,助力學生完成課堂所學知識鞏固任務,引導學生將自身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合理應用于課后作業環節,這樣不僅可以精準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認知程度,同時可以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確?;ヂ摼W技術與小學語文作業考核評價深度融合,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大數據技術作為創新小學語文作業評價的有效途徑。但就目前形勢而言,國內基礎教育領域現已呈現出與數據采集相關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在教學方法創新與教學內容發展方面,大數據技術同樣擁有廣泛的應用空間?;ヂ摼W教學平臺科學記錄、精準反映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以及學習行為的相關數據信息,這也為更深層次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活動提供精準的數據信息支持,可以確保教師結合學生的反饋信息,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將其作為課堂教學活動以及作業設計作業實施的核心參考依據。
例如:在作業內容整合以及作業內容設計環節,教師可以科學引入“班級優化大師”的教學軟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借助教學APP錄入部編版語文教材的信息,并且為每節課程設計難易程度適中的作業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完成作業批改與作業布置,顯著提升語文課程教學效率。在傳統語文課程教學環節,教師在作業批改環節需要對學生的當前學習狀態以及知識掌握情況展開精準分析與科學判斷,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借助APP中的大數據技術,系統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數據展開深度分析與綜合性考量,確保整個教學活動呈現個性化特征,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趨勢。為實現這一目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針對數據分析結果展開科學整合,精準找出學生在學習環節所遇到的難點問題、重點問題以及知識點理解的薄弱環節,并且開展精準整理,為學生答疑解惑。結合教學進度做出針對性調整,確保整個教學活動呈現高效性特征與精準性特征。除此之外,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學生整體在線學習環節所花費的時長以及回答問題的效率展開深度挖掘,從而對學生知識結構的缺陷展開分析。單就小學生而言,“一起作業網”等App當中設置完善的獎勵榜評價以及獎勵兌換評價機制,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與語文課程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積極性,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四、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科學開展作業設計與作業布置可以順利實現減負增效這一目標,確保小學語文課程滿足新課標要求以及“雙減”政策要求。通過借助微視頻創新預習作業形式、借助自媒體平臺探索助力學生素質發展的新方法、借助數據技術創新作業評價手段等方式開展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布置,在顯著提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為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語文綜合能力發展奠定堅實穩固的基礎。確保學生在更深層次、更高難度的語文課程學習環節,擁有更加積極向上、出色亮眼的表現。
作者單位:劉瑩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教育局教研室
參" 考" 文" 獻
[1] 金妮. “雙減”背景下的低年級語文作業優化設計——以東海實驗小學二年級語文組特色作業為例[J].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2022,13(06):164-165.
[2] 施云. 小學語文“簡趣”課外作業設計探究 ——以統編版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06):191-193.
[3] 郭姝妤,郭淑靜. 項目式學習視閾下的單元作業設計策略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17(6):65-67.
[4] 李揚. “雙減”政策下低年級語文常規作業設計路徑 ——以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J]. 江西教育,2022(30):43-46.
[5] 黃國才,莊小芳. 語文要素與課后練習題融通嵌套紙筆作業減負增效 ——以三年級下冊《剃頭大師》教學為例[J]. 小學語文,2022(4):49-53.
本文系河北省唐山市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雙減”政策下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管理與學習評價機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4521LX29。
劉瑩(1980.02-),女,漢族,河北唐山,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