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邦是享譽全球的作曲家和鋼琴家,他的音樂結合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因此被世人尊稱為“鋼琴詩人”。肖邦的鋼琴音樂作品蘊含著極高的價值,雖然經過長期的積累,如今鋼琴練習曲數量眾多,但肖邦的練習曲仍有獨特的價值,甚至可成為該領域的典范。在鋼琴音樂領域,肖邦練習曲的地位極高,可與巴赫的前奏曲媲美,兩者在藝術層面的價值不分伯仲,不僅在浪漫主義時期享有崇高地位,在古典主義時代也被看作鍛煉鋼琴技術的經典作品。肖邦在創作練習曲的過程中,不但注重藝術性的表達,而且十分重視演奏技巧,推動了該體裁的發展,使之成為經典的藝術品,受到眾多演奏者及音樂會的追捧。這些練習曲,每一首都體現了技術與音樂藝術的完美結合,其中,練習曲《op25no5》擁有優美高雅的旋律、多變的技巧,是肖邦創作生涯中較為重要的一首練習曲。這首曲子充滿迷人的風情和優雅精致的感覺,曲中大膽運用了裝飾性的傾斜色調,同時增加了對虛線節拍的使用,由此創造了雅致而絢麗的曲風和音樂畫面。這首練習曲很好地展示了肖邦練習曲技巧與音樂完美結合的特征。基于此,文章通過對肖邦及其練習曲《op25no5》的介紹,從情感、技巧、藝術創新等方面著手分析與探討,展現這種藝術形式的創造性發展,體現其在鋼琴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鍵詞:肖邦;練習曲;《op25no5》;藝術特色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6-00-03
肖邦是享譽全球的作曲家和鋼琴家,其音樂融合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風格,被世人尊稱為“鋼琴詩人”。肖邦的鋼琴音樂作品蘊含著極高的價值,其練習曲在關注藝術性的同時,還重視演奏技巧,因此影響力頗大。本文對肖邦練習曲《op25no5》展開分析,通過對其藝術特色進行闡述和研究,充分感受肖邦練習曲的迷人之處。
1 肖邦及其練習曲創作概述
肖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作曲家,創作的作品很多,曲風多種多樣,家喻戶曉的曲子數不勝數[1]。肖邦曲目中比較突出的類型是瑪祖卡和圓舞曲,而練習曲在他的作品中并不是很常見,占比較小,即便如此,肖邦在創作練習曲的時候,仍能體現其音樂中的浪漫色彩,表現出激烈的藝術沖突,頗有其作品的藝術特點。肖邦賦予了練習曲新的生命,重新定義了它的作用。他創作的練習曲技術性強,表達情感豐富,而且含有豐富的浪漫主義色彩。肖邦在創作練習曲的時候,時刻考慮到除了音樂本身的技術性技巧之外,還要思考怎么把自己豐富的情感融入其中,將兩者緊密結合,創作出更好的音樂[2]。他不會在炫技上下功夫,展現所謂的高難度技巧,而是保持本心,通過表現個性的張力,挖掘內心深處的音樂。他的作品中運用的創作技巧有歌唱性音型和傳統性和聲等。肖邦的創作技巧變幻莫測,在這變幻莫測的創作中又表達了他內心獨特的想法和豐富的思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肖邦的24首練習曲融匯了當時所有的音樂技巧和風格[3]。
2 肖邦練習曲《op25no5》基本介紹
《op25no5》擁有優美高雅的旋律與多變的技巧,是肖邦創作生涯中較為重要的一首練習曲。這首曲子充滿迷人的風情和優雅精致的感覺,大膽運用了裝飾性的傾斜色調,同時增加了對虛線節拍的使用,由此創造了雅致絢麗的曲風和音樂畫面。因此,雖然這首練習曲的技巧并不具備很強的震撼力,但仍然是一首很受歡迎的作品[4]。
這首練習曲很好地展示了肖邦練習曲技巧與音樂完美結合的特點,而這兩方面與演奏者對肖邦練習曲的完美詮釋相得益彰。在肖邦練習曲中,技巧是表現和傳達作品所蘊含的情感的手段。從表面上看,音樂表現是肖邦練習曲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在練習過程中,如果沒有嫻熟的技巧,就不能較好地把控曲子演奏,也無法很好地表達出音樂中的思想情感,因此技巧對肖邦的練習曲來說尤為重要,對此要引起重視,平時也要加強練習。
3 肖邦練習曲《op25no5》的藝術特色
3.1 融情感表達和技巧表現于一體
3.1.1 音型的情感表達
從整體來看,《op25no5》練習曲是一首集合各種各樣的和弦和分解的曲子,同時融合了眾多的和弦和琵琶音型。演奏者可以通過練習這部作品來提高關于和弦和琵琶的技術。這首曲子運用了主題變奏的創作方法,而且幾乎每一個樂句都有變奏的創作,這種音型是整個作品中最主要的變奏方法。
例如,第一段音型主題的變化為第1~8小節分解和弦和倚音形式,和弦外音與其相互融合,包括十六音符反復的節奏,這是右手的指法。第一和第三拍子的波音型和弦形式,是左手的指法部分,是一兩個為一音的斷奏方法[5]。第9~12小節中,右手在彈奏時,要與前八小節的音型同步,不能改變,左手指法是連續的,和右手節奏分解的和弦相同,然后再在每一個小節做一個小連接。音型的變化會引起每兩個音一組變成一組小節,句子中的連續性也會加長。到了第29~36小節,左右手音雖與第一句一樣,但右手由原來的音型變為前倚音的形式,并且右手有大的連線彈奏,旋律音要盡量延長,手指要慢下鍵,觸鍵時應配合大臂的下沉讓力量深入琴中,與第一句的斷奏形式形成對比。
3.1.2 和聲的情感表達
作曲家在充滿浪漫主義基調的音樂創作中,想要擺脫傳統的古典主義技巧模式,就要在音樂技巧上創新。在和聲上創新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作者通過開發鋼琴音色的音響,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內心豐富的思想情感。在19世紀或者同時期著名的音樂家中,肖邦是最早在和聲上進行創新的音樂家,同時技巧也十分高超和嫻熟,不僅從前輩的音樂創作中吸取了穩定性因素,還融入了自己獨特的創新技巧。肖邦在和聲上的創新和對情感的表達,在e小調練習曲《op25no5》中的運用,甚至可以同比歌唱性的情感表達,且一點也不遜色。肖邦在和聲的創作上,保持了古典和聲的體系,很少看到復調手法的出現,僅僅是運用一些比較基礎的和聲體系來表達情感,然后盡可能地使用這些和聲開發鋼琴所特有的音色[6]。
肖邦在練習曲《op25no5》中對和聲的創新雖然很有突破性,但都是基于古典和聲的基礎來創作的,并沒有完全脫離,只不過在古典之中又加入了許多裝飾音,使練習曲顯得更加出彩,在變幻莫測的古典和聲中,也更能讓人聽懂創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這首曲子在和聲的運用上帶有和諧與不和諧、溫和以及尖銳的各種變化,又或者突然間會有一個急轉直下的轉調,使音樂蕩氣回腸,情感豐富多樣。聽到這首練習曲的時候,就好像聽到肖邦在深情歌唱,這也許就是天才鋼琴作曲家所到達的境界,在旋律中充分訴說自己的故事,表達內心的情感,能帶給聽眾良好的審美享受。
3.1.3 指法技巧的情感表達
彈奏這首練習曲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初學者如果手比較小,可能學起來比較困難。右手部分主要彈奏的是六度、七度,且分量占比較高,左手主要是灑脫式的分解類和弦,演奏者的手掌需要做到很好的配合,保持連續伸展的狀態,才可以達到最佳效果。
如果手掌較小,則彈奏時要注意把手腕輕微抬起,將手臂的力量直接傳遞給指尖。同時,手腕要靈活,避免僵硬。在練習時,可以根據樂譜上的小線條移動手腕;當演奏速度較快時,必須控制手腕的動作,不能上下搖晃,小臂要配合大臂,但必須保持一定的柔軟性,沿著旋律水平移動。
在演奏這部作品時,小指要承擔較重的任務,借此進行線條的演奏。練習初期,要注意右手的第二指和第五指重心一側應朝向小指,如此操作便能確保小指進行深度彈奏,同時最后兩指須演奏至半高。另外應充分發揮耳朵的作用,通過細心的傾聽來檢查手指演奏是否有誤。若通過傾聽發現小指彈奏的聲音無誤,則意味著對小指的練習基本達標。當然,小指的練習只是單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隨著旋律變化靈活調整。
3.1.4 音樂性的情感表達
《op25no5》的突出氣質是優雅、高雅,能讓聆聽之人如沐春風,但對其進行有效表現的難度較高。肖邦作品有一個特點,即越不注重炫技的作品,其內涵越豐富,但對其進行充分表現的難度也越大。正如《op25no5》,其孜孜以求的是精致的感覺,是高雅的品位,在練習時要掌握好以下細節。
在觸鍵時,演奏者必須判斷發音沒有錯誤,這種情況下才能形成良好的音準和音樂感覺。由于此首作品的演奏需要呈現“輕巧而不暴躁”的聲音,所以要尤其注意開頭部分絕不可進行太多的彈跳演奏。按鍵時,必須自始至終保持細致和小心,按鍵力度不能過大。在具體練習時,可先采用慢下鍵的方法,循著感覺演奏,過程中要注意傾聽聲音呈現的效果,并合理把控下鍵速度。一旦演奏加速,要重點做好指尖控制,從而做到既能快速下鍵又能控制力度,對整個過程一直采用“彈一半”的方法處理,使聲音綿軟溫和但不失“主心骨”。
3.2 藝術創作和表達注重創新
3.2.1 自由速度的運用
肖邦在e小調練習曲《op25no5》第一段就運用了Tempo rubato的速度,這是他的創新之處——自由速度,在音樂的快慢交錯中,情感也隨之更加飽滿,就好像一幅幅畫面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聽眾面前,就好像作者在訴說自己的故事,訴說自己對家鄉的思念。這種自由速度的創新,使曲子更加立體,在練習曲的創作史上也是首屈一指。
3.2.2 多種技巧的編排
肖邦之前所創作的練習曲,在技巧和演奏上都相對統一,這種統一性使他的每一首練習曲都只有單一的訓練目的。如果每一首曲子都采用這種單一的技巧方式,就會顯得太過單調乏味,因此,改變技巧的編排,跳脫傳統的統一性編排,運用多種技巧,將練習曲設計得更有層次、更加豐富。
3.2.3 裝飾音的運用
在練習曲《op25no5》中,裝飾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裝飾音設置在第一段落的結尾,能夠營造出絢麗多彩的效果。在此處,作者運用三大跨度的裝飾音,既豐富了音樂里的和聲,又使主音有所依托,產生歸屬感。其次,有些段落的裝飾音修飾到和節奏、音型同等高度的程度。在彈奏這部分時,右手從前十六反附點的音型變成裝飾音的音型,無論是在節奏上還是在音樂上的把握,都與之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2.4 和聲的創新
肖邦在《op25no5》和聲上的創新從傳統單一的和弦逐漸分離出來,運用多重分解和弦。他喜歡在音程上運用非常廣大的十度和八度和弦,廣大的音程更能表現出恢宏的氣勢美,使情感的表達更加豐富,這是典型的肖邦風格。
3.2.5 節奏變化與音型變奏結合
肖邦在創作練習曲《op25no5》時,不僅運用了音型變奏的手法,還大量運用了節奏型與音型變奏的結合,在呈現音樂的多樣性上更上一層樓。右手彈奏37~41小節時,與第一句的音符相差無異,但在節奏上是連續平均的八分音符,使此句拉長了線條,在彈奏時就要體現出歌唱的感覺,左手要與右手保持一致,使此句更具線條感。在曲子節奏變化安排上,要使用更加靈活、多變的技巧來詮釋,使主題音樂形象得到更好的變化和發展。優美抒情的e小調飽含詩意,充滿豐富的情感,左手表現出大提琴般的音色,右手為連續三連音節奏型,且在此處,右手的演奏是作為一個背景音來更好地突出左手優美的旋律。彈奏至80~96小節時,右手由三連音變成四連音,左手依然保持優美抒情的旋律,兩邊手法連貫起來,使音樂更加優美高雅。
4 結語
肖邦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優秀的作曲家突破傳統的典范,在吸收和學習歐洲古典音樂文化方面具有創新性。他為民族音樂流派的崛起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肖邦練習曲《op25no5》有獨特的旋律和豐富的情感,獨特的低音部分和多聲部給聽眾帶來優美細致的聽覺享受,由于聲部交叉表演的獨特效果,因此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氛圍,使這部作品更加立體生動。風格和民族情感作為音樂史的痕跡,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只有深入了解肖邦作品的真正內涵,才能與其旋律和精神產生共鳴。
參考文獻:
[1] 尤爾根·羅茨.弗雷德里克·肖邦[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82.
[2] 王春峰.肖邦24首練習曲的演奏方式[J].當代音樂,2022(1):147-149.
[3] 李秀軍.西方浪漫主義音樂分析和鑒賞[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145.
[4] 田彬華,徐智莉.鋼琴演奏的可視化研究:以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為例[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19(6):35.
[5] 鄭文雅.肖邦作品的藝術特色及鋼琴演奏特征[J].戲劇之家,2015(5):12-15.
[6] 賀力.基于史詩敘事的肖邦音樂視覺聯想初探:以《g小調第一敘事曲》為例[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0.
作者簡介:冉蔚(1999—),女,貴州銅仁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表演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