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2020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題項目“江蘇省文化產業集聚效應測算及其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項目編號:2020SJA1936);2021年江蘇省“青藍工程”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李玉娟(1983-),女,山東臨沂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產業。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和靈魂,文化產業也逐漸成為國家或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體現,要實現文化產業的快速高質量發展,文化產業集聚區是其重要途徑之一。研究江蘇省文化產業的集聚情況,有利于加快實施江蘇文化強省戰略,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產業體系。該文首先論述江蘇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雖然江蘇省文化產業實力不斷提升,產業集聚和輻射能力不斷增強,但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利用區位熵和行業集中度兩種方法對江蘇各地市的文化產業集聚情況進行測度,表明文化產業各地區間存在不均衡、缺乏創意人才、產業鏈不夠長等問題,然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江蘇省;文化產業;產業集聚;集聚度;區位熵;行業集中度
中圖分類號:G124"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5(b)-0117-05
Study on the Measurement and Effect of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LI Yujuan, SUN Xin
(Yancheng Polytechnic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China)
Abstract: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and soul of a nation,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a country or region. To achieve rapid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reas are one of its important ways. Studying the agglomer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Jiangsu Province is conducive to accele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iangsu Cultural Strong Province Strategy and building a sustainable 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Although the strength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the ability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adiation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use of location entropy and industry concentration ratio methods to measure the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various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shows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imbalance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f cultural industry, lack of creative talents, and insufficient length of industrial chain. Then it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Jiangsu Province; Cultural industr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Location quotient; 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
1890年馬歇爾[1](Alfred Marshall)在《經濟學原理》中最早開始關注到“工業集聚”現象,工業集聚的特定地區被定義為“產業區”。1947年阿多諾和霍克海默[2](Adorno T, Horkheimer M)在《啟蒙的辯證法》中提出了“文化產業”的概念,文化產品借助現代科技被標準化大批量生產,通過電影、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傳遞給消費者。韋恩[3](Derek Wynne)最早于1992年提出了“文化產業集聚的概念”,認為在英國文化產業聚集推動了文化和娛樂設施高度集中的城市經濟發展。D. Power[4]對瑞典的文化產業進行了界定并對數據進行了計量分析,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就業和企業的數量增長,并且文化產業在城市范圍內聚集程度更高,也更能提高地區競爭力。Allen J. Scott[5] 于2004年對多個國家的文化產業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對當地收入和就業情況有顯著的影響。2014年Jonathan[6]對加拿大109個小城市的文化生產者進行區位調查, 最后研究表明小城市的自然環境和低成本使得文化產業呈現反城市化的現象。
2016年李強[7]等通過構建耦合模型,得出了文化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2019年王靈利[8]認為在空間溢出效應下,由于文化產業集聚帶來的知識、技術溢出、基礎設施共享等,我國文化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影響。2020年梁洋[9]通過對西安市的文化產業實證研究得出:西安市文化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耦合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上升;其耦合協調度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極端失調向優質協調逐步發展。2021年張娜等[10]通過構建空間杜賓模型研究我國31個省區市的文化產業集聚情況,表明文化產業集聚具有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可以有效推動區域經濟增長。2022年張蘇緣等[11]研究發現文化產業集聚具有“網狀”特征,能夠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吸引力,依托規模效應、競爭效應和溢出效應等,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
1 江蘇省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現狀
1.1 區域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江蘇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江蘇是楚漢文化、淮揚文化、金陵文化和吳文化的發源地,全省共有文物保護單位876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1處,居全國領先地位。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有127項及省級的543項,自然資源豐富,長江水系地區山川秀麗、古跡眾多;太湖景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蘇州古典園林、明清皇家陵寢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民間藝術資源中南京云錦、蘇州發繡、昆曲、常州梳篦等遠近聞名。近幾年,江蘇憑借豐厚的文化資源,依托互聯網和高科技手段,不斷豐富創意、提升內涵,緊跟時代潮流與現代生活融合,促進文化遺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2 文化產業整體實力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
根據2019年江蘇省統計局資料,其文化產業增加值達3 863.9億元,占GDP比重約5%,全國排名分別為第二和第五,全省文化產業從業人員超200萬,文化企業超10萬余家,有多家曾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近幾年,江蘇省的文化產業逐漸以文化藝術服務、數字產業、創意設計服務等高附加值的文化服務業為主,文化產業逐漸與現代高科技數字、信息和網絡技術融合,衍生出新興的文化業態,如數字節目、三維動畫,以及網絡游戲、網絡出版、網絡視聽等,賦予了文化產業新的內涵,新型創意產業不斷涌現,各種類型的民營文化企業遍地開花,提高了江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整體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
1.3 要素集聚和示范輻射能力不斷增強
江蘇省目前已創建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6個,200多家各級各類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共評選認定出一大批文化企業落戶在各類園區和基地,因此,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的輻射效應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的要素集聚能力隨之不斷增強。江蘇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營業收入超200億元,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2019年產值達65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增加值近100億元,骨干企業示范輻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包括南京文化創意、無錫數字電影、常州動漫游戲、蘇州現代手工藝、揚州工藝美術等產業逐漸成為特色品牌。
2 江蘇省文化產業集聚水平測度
目前常用的測度產業集聚度的方法主要有: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指數)、行業集中度(行業集中率)指數(CRn)、區位熵(LQ)、空間基尼系數(G)、洛侖茲曲線(LC)等。為了對江蘇省各地區的文化產業集聚情況進行測度,本文采用區位熵和行業集中度指數兩種方法進行計算比較。
2.1 區位熵測度
區位熵的計算公式為:LQij=■/■
LQij是江蘇13個地市中某一個地區的i產業在江蘇全省的區位熵,qij為江蘇省內某一地區的i產業的就業人數或者產值等;qj為江蘇某一地區所有產業的就業人數或產值等;qi指在江蘇全省i產業的相關指標;q為江蘇全省所有產業的就業人數或產值。若LQij的值越高,那么江蘇省的文化產業集聚水平就越高:當LQgt;1時,一般認為j地區的i產業在江蘇省內具有優勢,其專業化程度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當LQlt;1時則相反;LQ=1的情況較少,可認為該地區的i產業聚集化程度與全省平均水平相當。
本文用2019年江蘇省各地區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作為測算的指標,如表1所示,經過計算,江蘇省文化產業總體區位熵大于1的有6個地市:無錫、常州、蘇州、鹽城、鎮江、泰州;小于1的有蘇北的4個地市:徐州、連云港、淮安和宿遷,蘇中的3個地市:南京、南通、揚州。
表1" "2019年江蘇省13個地市的文化產業區位熵
區位熵大于1的地市主要集中在江蘇省的南部和中部,中部區域也有部分地市小于1,而江蘇北部地區的徐州、連云港、淮安、宿遷的區位熵普遍小于1,說明江蘇省的文化產業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區,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文化產業的集聚發展也比較明顯。
2.2 行業集中度指數法(CRn)
行業集中度指數主要用來測算行業內排名靠前的N家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等相關指標的總和。除了行業集中度指數(CRn),赫爾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指數)也是經常會被使用的集中度測量指標,但這里主要采用行業集中度指數(CRn)指標進行測算。行業集中度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1)CRn=∑nk=1X/X*100=∑nk=1Sk*100
(2)CRn=∑(Xk)n/∑(Xk)N
CRn表示規模最大的前幾家企業的行業集中度;k為第i家企業的產值、產量、銷售額、銷售量或資產總額等;n為行業內規模最大的前幾家企業數量;N為行業/地區內的企業總數。
本文選用2019年江蘇省13個地市的相關文化產業數據,經過測算得出江蘇省文化產業排名前四位地市的指數,如表2所示。
表2" "2019年江蘇省文化產業各行業規模排名前四位的地市
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以及江蘇13地市的統計年鑒。
表2中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江蘇省文化產業在各地市的聚集情況。文化產業在地市之間分布不均衡,聚集相對集中在南京、蘇州、無錫3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其次是常州、南通、徐州等,在博物館、藝術表演團體、藝術表演場館、專利申請方面超過了50,其空間聚集發展極不均衡,且其集聚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3 江蘇省文化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文化產業各地區間聚集不均衡
從上文中的文化產業區位熵和行業集中度指數可以看出,江蘇的文化產業發展不均衡,地區間產業集聚差別大,在蘇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文化產業競爭力相對較高。相反,在淮安、宿遷、泰州等地市文化產業無論在營業額、增加值,還是文化科技競爭力都明顯落后于蘇南地區。
3.2 文化發展缺乏有創意的科技型人才
文化產業的發展最重要的一環是創意,創意在文化產業中屬于最具創造力和創新性的核心和原動力,優秀的文化創意可以大大提高文化產業的附加值。另外,科技的創新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延伸,在發展傳統文化產業的同時要結合運用現代科技技術,但是目前一些文化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文化服務業,主要經營一些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缺乏創意和內涵、重復性且缺少品牌價值的文化產品,這就勢必影響了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文化產業鏈的延伸還不夠長
文化產業鏈由處于不同生產環節的企業基于技術需要或者生產、銷售關系關聯起來的鏈條式企業群,延長產業鏈的長度可以穩定集群內的企業,形成協同發展整體,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增強品牌影響力。雖然江蘇有多家各級各類文化產業園區或示范基地,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以及國內上海、北京等發達地區在文化產業鏈條的延伸上還有很大的差距,聚集能力相對較弱,缺乏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的引領,文化產業園、文化企業多單打獨斗、各自為政,企業之間缺少產業協作,創意、生產、發行中間關聯少,上下游產業鏈脫節,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而美國的迪斯尼中間的生產、發行、拍攝、出版等都相互關聯,國內上海的張江科技園也是集創意設計、科技開發、游戲運營等相關產業于一體,產業鏈延伸較長,其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影響力較大。
3.4 配套服務不夠健全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但是目前江蘇省的文化產業法規還不夠健全,政策的制定缺少頂層設計,對文化產業的管理缺乏配套激勵政策,缺少一些適應市場發展的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政策,能夠真正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引進與培訓、技術與創意支持、市場信息咨詢、投資融資等服務的不多,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政府管理與市場作用之間的錯位,造成資源配置混亂,形成行業壁壘,制約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行。
4 針對江蘇省文化產業發展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12]。針對江蘇省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需要制定相應的對策,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優勢,彌補劣勢。
4.1 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引導文化產業集聚健康發展
江蘇省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制定好總體規劃,發揮全面引領導向作用,也要細化發展規劃,優化產業布局,建立文化產業扶持政策體系,完善激勵獎懲制度,健全文化版權專利保護法律法規,營造良好氛圍,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另外,要發揮市場的作用,發揮市場運作體系、擴建科技人才的吸引渠道、創新文化產品的銷售策略,這些都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產業發展需要政府引導與企業化運作相結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形成合力,健全包括管理制度、法律制度、政策體系等的產業發展政策和文化消費政策,推進文化產業全方位創新發展。
4.2 創新文化產業,增強核心競爭力
文化產業屬于創意經濟, 核心競爭力在于創意。首先,要鼓勵創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通過與現代科技信息技術、時尚創意生活的結合內容或者形式上的創新,來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其次,鼓勵利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比如動漫影視、專利技術等,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產權,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4.3 提高聚集效應,打造完整產業鏈條
江蘇省文化產業資源豐富,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形成了強勁的文化需求,目前已形成了不同門類的文化產業集群,但是還需要根據全省文化產業集聚的不均衡和產業鏈過短的現實情況整合資源,打通上下游產業鏈配套、加強人才配套建設。一方面,要以市場消費作為產業集聚的導向,通過技術的關聯、信息的傳遞、知識的溢出等形式形成生產聯系;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多元化的投融資、市場信息咨詢等服務體系,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和人才參與。
5 結束語
國家因文化而興,民族因文化而興。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是實現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文化產業集聚不僅能夠提升文化競爭力,還能夠發揮文化的凝聚力和關聯性,實現社會層面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活力釋放。本文積極探索江蘇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的策略,促進文化產業的完整、均衡和要素集約型的高質量集聚,向文化強省邁進。
參考文獻
[1] ALFRED M.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 and New York: MacMillan amp; Co,1890.
[2] ADORNO T, HORKHEIMER M.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M].London: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1997.
[3] DEREK W. The Culture Industry: The Arts in Urban Regeneration[M]. Aldershot: Avebury Press,1992.
[4] DOMINIC P. \"Cultural Industries\" in Sweden: An Assessment of their Place in the Swedish Economy[M].Atlanta: Economic Geography,2002.
[5] ALLEN J. 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Growth and Market Contestation in Global Context[M].Los Angeles: Urban Affairs Review,2004.
[6] JONATHAN D J. Cultural Industries in Small-sized Canadian Cities: Dream or Reality? [M].New York: Urban Studies,2014.
[7] 李強,李睆玲,張飛霞.我國文化產業集聚效應與區域經濟耦合發展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6(2):16-20,38.
[8] 王靈利.空間溢出效應下研究文化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的影響[D].昆明:云南大學,2019.
[9] 梁洋.文化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耦合關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0.
[10]張娜,趙雪純,藺冰.文化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我國省級層面數據的空間溢出效應分析[J].文化軟實力,2021,6(1):79-88.
[11]張蘇緣,顧江.文化產業集聚如何賦能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基于城市品牌的中介效應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22(5):172-181,243-244.
[12]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8)[2023-01-21].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lj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