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佚佳(1997-),女,山東單縣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新疆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46)
摘要:“lɑ”是一個典型的維吾爾語語氣詞。目前針對“lɑ”本身語法功能的研究尚還存有爭議,而且學界對其同一語法功能的界定也各不相同。因此,該文主要聚焦于劃分并論證“lɑ”的語法功能,將它的語法功能設為強調、限制和關聯3種作用。該文通過設置其相應的對照組,解釋劃分的原因,并通過大量例句展示語氣詞“lɑ”在不同句式中語法功能呈現的情況。
關鍵詞:語氣詞“lɑ”;強調;限制;關聯
中圖分類號:H21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5(b)-0041-04
On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the Modal Particle \"la\" in Uyghur Language
WANG Yijia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46, China)
Abstract: \"la\" is a typical modal particle in Uyghur language.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la\" itself is still controversial, and the academic definition of its same grammatical function is different.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dividing and demonstrating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la\", setting its grammatical functions as emphasis, restriction and relevanc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reason of the division by setting up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group, and shows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modal particle La in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Key words: Modal particle \"la\"; Emphasis; Restriction; Relevance
維吾爾語語氣詞是表示不同語氣或情感色彩的虛詞,它們可以給句中的個別詞或整句添加語氣或附加上一些細微的附加意義[1]。其中“lɑ”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語氣詞,主要依附于詞與詞組之上,常出現于句中,并且可以依附于多種詞類。由此語氣詞“lɑ”依據分布位置被歸為依附語氣詞,與獨立語氣詞對立[2]。現代維吾爾語對“lɑ”的稱法為限制語氣詞[3]或限定語氣詞[4]。它不可以獨立成句,不可以單獨作句子成分,不能回答和提出問題。
對于“lɑ”語法功能的劃分和在句中如何鑒別的問題,本文以維吾爾語文獻書籍為研究語料,對語氣詞“lɑ”的語法功能做出分析。
1限制作用
語氣詞“lɑ”的限制作用在句中主要是對內容的范圍進行限制,包括時間、距離、長度、數目等內容。這里的“限制”作用不同于上述所提到的限制語氣詞的概念或限制語氣[5]的概念,即不表示“句中做出的結論或判斷只限于它所結合的詞或短語所表達的內容”或“限制前一個分句”等這類含義。它的限制作用具體如下:
例1: bu siniptɑ ɡyli isimlik birlɑ qiz sɑvɑqdɑ?蘩 bɑr. 這個班只有一個女同學叫古麗。
例2:bu siniptɑ ɡyli isimlik bir qiz sɑvɑqdɑ?蘩 bɑr. 這個班有一個女同學叫古麗。
基于研究的目標只針對“lɑ”的功能,本文需要一個完全相同除去“lɑ”的句子作為參考對象,如例2所示。
例1的意思為“這個班只有一名女同學叫古麗”,班內其他成員沒有與之同名的女學生。例2的意思為“這個班某一個女同學叫古麗”,但是不代表這個班只有一名女學生叫古麗,可能還有其他的女同學也叫古麗,所以存在兩種情況。由此得出例1的含義是為了說明對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例2的含義只說明了對象的存在性,未涉及唯一性。對比兩個句子的區別得出,“lɑ”的有無體現在唯一性的有無上,其還會影響涉及范圍的大小。所以判斷“lɑ”有無限制作用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判斷“lɑ”是否限制范圍。因此,例1當中的“lɑ”即為限制作用。
與此相同的語法功能,“lɑ”在不同詞類后或者短語后的情況如下:
例3:u χ?蘚nzu tilinilɑ bilidu. 他只會漢語。
“lɑ”依附在名詞詞組后,即出現在賓格之后,表示語言范圍數目的限制。
例4:u i?蘩ni ulɑ bilidu. 那件事只有他知道。
“lɑ”依附在代詞后,即出現在主格之后,表示人數范圍數目的限制。
例5:u hɑzirlɑ mɑ?耷idu. 他現在就走。
“lɑ”依附在時間名詞后,表示“走”在極短的時間里會發生,表時間范圍長度的限制。
例6:k?覬pt?蘩llik ittipɑqlɑ?蘩silɑ, qilhili bolmɑjdi?摜ɑn i?蘩 joq. 只要大家團結起來,沒有什么事做不到。
“lɑ”依附在條件式動詞后,表前提條件數目的限制。
例7:uni jɑχ?蘩i k?覬rɡ?蘚ndilɑ ɑndin uni jɑχ?蘩i qil?摜ili bolidu. 只有喜歡它才能做好它。
“lɑ”依附在“-ɡ?蘚n”形容詞化短語加時位格之后,表條件數目的限制。
例8:m?蘚n teχi hɑzirlɑ k?蘚ldim. 我才剛來。
“lɑ”依附于時間名詞后,表時間范圍長度的限制。
例9:bir qɑrɑ?蘩tilɑ 10 qurni oqumɑq 一目十行(成語直譯)
“lɑ”表時間范圍的限制,表示動作一旦完成,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成果。本句并沒有出現前后兩個動作關聯的情況,不為關聯作用。
例10:bir k?覬ryplɑ jɑχ?蘩i k?覬ryp qɑlmɑq 一見鐘情
“lɑ”表時間范圍的限制,表示動作一旦完成,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某種狀態。
例11:u qɑrɑmɑj?摜ilɑ bɑridik?蘚n.聽說他只去克拉瑪依。
“lɑ”依附于名詞加向格之后,表示地點數量的限制。
例12:m?蘚n ?覬jdinlɑ k?蘚ldim. 我直接從家來的。
“lɑ”依附于名詞加從格后,表示路線的限制。
例13:m?蘚n jeqindɑ sɑjɑh?蘚ttin qɑjtip k?蘚ldim. 我最近剛旅游回來。
“lɑ”依附于時間名詞加時位格后,表示時間的限制。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語氣詞“lɑ”的限制作用主要是對內容的范圍進行限制。去掉語氣詞“lɑ”之后,句中的信息量會發生變化。
2強調作用
語氣詞“lɑ”的強調作用在語境中主要是為了突出說話者的“焦點”[6]。語氣詞“lɑ”置于被強調內容的后面,包括時間、地點、事物和狀態等內容。強調作用的具體體現如下:
例14:u tu?摜ulu?蘩idinlɑ ussul ojnɑ?蘩ni jɑχ?蘩i k?覬ridu. 他生來就愛跳舞。
例15:u tu?摜ulu?蘩idin ussul ojnɑ?蘩ni jɑχ?蘩i k?覬ridu. 他生來愛跳舞。
例14和例15在命題內容的范圍設定上是一致的,原因在于”lɑ“并沒有改變例14當中涉及的時間長度,兩個句子的主語所涉及的時間長度范圍是一樣的,故例14當中的”lɑ“不為限制作用。兩者唯一的區別在于例14多了一層強調語氣,故為強調作用。例14和例15因為“命題內容”是一樣的,只是其中一個句子在表達時由于說話者想要突出所陳述的內容,引起聽話者的注意而采取的某種手段。
因此,例14當中的“lɑ”表示強調作用?!發ɑ”依附在“?蘩”型動名詞加從格后,強調“愛跳舞”從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就開始了,并呈現出持續的狀態。
與此相同的語法功能,“lɑ”在不同詞類后或者短語后的情況如下:
例16:meni?耷 mu?蘩u birlɑ q?蘚limim bɑr. 我只有這一支筆。
“lɑ”依附在數詞后,強調主語所支配對象的情況。
例16與例1進行一下簡單的辨析。比對時仍然保持唯一變量“lɑ”,用對照組“meni?耷 mu?蘩u bir q?蘚limim bɑr.”進行對照,得出對照的這兩組中的共有詞“mu?蘚u”與“bir”互相映襯,表對象的唯一性。也就是說,對照組在沒有“lɑ”的情況下,就已經表示了存在性和唯一性,不存在加上“lɑ”才表示限制范圍一說,此處不為限制作用。
由上述可以看出,“lɑ”依附于數詞這一形式,并不是判斷功能的唯一準則。分析“lɑ”語法功能的核心所采取的根本手段是從句意和語法出發,判斷差值。
例17:uni h?蘚mmilɑ ɑd?蘚m mɑχtɑjdu. 人人都夸她。
“lɑ”依附在泛指代詞后,強調每個人都無一例外地夸獎了她。
例18:uni?耷 bojimu meni?耷d?蘚klɑ bɑr ik?蘚n. 他和我個頭一樣高。
“lɑ”依附在代詞附加領屬格加相似格之后,強調兩者個頭一樣高。
例19:m?蘚n burunlɑ mu?蘩undɑq ojli?摜ɑn. 我以前就這么想了。
“lɑ”依附在時間副詞后,強調這個想法在以前就想過了。
例20:u ?蘚mdilɑ 10 jɑ?蘩qɑ kirdi. 她年僅10歲。
“lɑ”依附在時間副詞后,強調她只有10歲。
例21:pɑq-pɑq qiliplɑ, j?蘚n?蘚 bir n?蘩t?蘩t?蘩?蘚 pɑ?蘩ini ?覬ltyryw?蘚tti. 他只啪啪幾下子就又拍死了幾只蚊子。
“lɑ”依附在摹擬詞詞組上,由于本句呈現的聲音本身具有瞬時性,不存在范圍問題,只是強調舉動的快速、輕松或干脆等情況。
例22:tynyɡyn k?覬pt?蘩ilikni?蘚 h?蘚mmisi k?蘚ldi,p?蘚q?蘚t sizlɑ k?蘚lmidi?耷iz. 昨天大家都來了,只有你沒有來。
“lɑ”依附在代詞后面,由于前提條件已經明確,沒有容錯率,除了你之外的所有人都來了,范圍已經固定。也就是說,有無“lɑ”,都已說明事實情況:大家來了,你都沒有來。采用之前的對照方法得出,不表限制作用,表強調作用。
例23:u m?蘚kt?蘚pt?蘚 oquvɑtqɑn qɑ?摜?覬dɑ 6 jɑ?蘩ilɑ idi. 她上學的時候,僅僅6歲。
“lɑ”依附在帶有時位格的名詞詞組后,強調年齡的大小。
例24:u p?蘚q?蘚t ?蘩?蘚χs?蘚n ?覬z?蘚mni?耷lɑ pikri. 那只是我個人的意見。
“lɑ”依附于反身代詞加領屬格之后,強調這個意見只是我自己的。
例25:w?蘚kill?蘚r bɑr?摜ɑnlɑ jerid?蘚 qiz?摜in ɑlqi?蘩qɑ eri?蘩ti. 所到之處,代表們都受到熱烈的歡迎。
“lɑ”依附在過去形動詞后,強調在所到的地點都受到一樣的待遇。
例26:meni?耷 t?蘚klipimni j?蘚nilɑ qobul qilmɑmsiz? 我的建議,你還是不接受嗎?
“lɑ”依附在副詞后,強調說話者的一種追問。
例27:jɑm?摜ur toχtisimu, lekin jollɑr j?蘚nilɑ b?蘚k pɑtqɑq. 雨雖然停了,但是道路仍然泥濘。
“lɑ”依附于副詞“j?蘚n?蘚”,這里的“j?蘚n?蘚”表示陳述對象的狀態延續了上一個狀態的情況。但這里“lɑ”起到的還是強調突出副詞“j?蘚n?蘚”所表示情況的作用,即強調作用。
綜上所述,語氣詞“lɑ”的強調作用主要是對所要表達意思中的某個部分給讀者或聽者以強烈印象,而加強這一特定部分的表現力度以使它顯得比其他部分更為重要[7]。去掉語氣詞“lɑ”之后,句中涉及的信息量并沒有改變,但是是否還存在“焦點”就要依據句子的語境、其他標記成分、句式或標點符號等形式判斷[8]。
3 關聯作用
語氣詞“lɑ”的關聯作用出現的位置常為兩種:一是出現在動作之間順序緊密、瞬發或連續等表動作之間關聯的單句或復句中;二是出現在“lɑ”與其他詞構成關聯詞結構的復句當中,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較為固定的形式,表前后內容的關聯[9]。具體體現如下:
例28:ulɑr k?蘚lsilɑ sil?蘚r ji?摜inni bɑ?蘩lɑjsil?蘚r. 他們一來你們就開始會議。
“lɑ”依附在動詞的條件式后,主要表示不同主體的動作同時發生或相繼發生。
例29:u oltursilɑ zeriki?蘩lik hes qilidu. 他一坐下來就感到無聊。
“lɑ”依附在條件式動詞后,翻譯為“一……就……”,表示同一主體的動作同時進行或相繼發生。
例30:u keliplɑ i?蘩qɑ t?蘩y?蘩yp k?蘚tti. 她一來就上班了。
“lɑ”依附在p型副動詞后,表示同一主體的動作相繼發生。
例31:u ?覬ɡini?蘩 to?摜risidilɑ ?蘚m?蘚s, turmu?蘩 to?摜risidi mu, s?覬zlidi. 他不但講了學習問題,還講了有關生活的問題。
“lɑ”依附在后置詞后,“lɑ”與“?蘚m?蘚s”“mu”一同構成遞進式的較為固定的形式,翻譯為“不但……而且……“。
例32:u heliqi ɑd?蘚mni?耷 m?蘚silisini s?覬zl?蘚plɑ qɑlmɑj, j?蘚n?蘚 ?覬zini?耷 m?蘚silisinimu s?覬zlidi.他不僅講了那個人的問題,還講到了自己的問題。
“lɑ”依附副動詞后,“lɑ”與“qɑlmɑj”“j?蘚n?蘚”一同構成遞進式的較為固定的形式,翻譯為“不僅……還……”。
在表示遞進關系的復句中,除了以上所舉的例句形式外,還有“……lɑ qɑlmɑy(qɑlmɑstin), b?蘚lki(?蘩un dɑqlɑ……)……”的形式,表示“不但……而且……”。由于大量的句式形式相似,意義差別不大,功能一樣,不再一一列舉。
例33:jɑm?摜ur toχti?蘩i?摜ilɑ, i?蘩imizni dɑwɑmlɑ?蘩turduq. 雨一停我們就繼續干我們的活兒了。
“lɑ”依附在動名詞及向格后,表示剛一發生動名詞所指的動作接著就發生另一個動作。
例34:u 30 jɑ?蘩qɑ kirm?蘚jlɑ ?覬lyp k?蘚tti. 他不到30歲就死了。
”lɑ“依附于副動詞的否定形式后,表示同一主體前動作尚未完成,后一個動作就已經發生。
例35:u 30 jɑ?蘩qɑ kir?蘚-kirm?蘚jlɑ ?覬lyp k?蘚tti. 他不到30歲就死了
“lɑ”依附在復合副動詞后,表示同一主體前動作尚未完成,后一個動作就已經發生。
例36:tɑ?耷 ɑtmɑjlɑ biz j?覬l?摜ɑ t?蘩iqtuq. 天還沒亮我們就出發了。
“lɑ”依附在副動詞的否定形式后,表示不同主體前動作尚未完成,后一個動作就已經發生。
以上例句中涉及的語氣詞“lɑ”在與其他詞構成關聯詞結構的復句當中,這種復句中實際發生的遞進、轉折、并列等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lɑ”搭配的關聯詞的功能上。目前使用者在使用關聯詞和“lɑ”這個整體的頻率很固定,例如,雙語教學使用的《漢維關聯詞詞典》[10]所列舉的相關句式形式。語氣詞“lɑ”的作用趨同于關聯詞,是它們組成的一部分,逐漸形成一種較為固定的整體。
由此,語氣詞“lɑ”的關聯作用分為兩種:一是自身內在屬性,在這種情況下,去掉語氣詞“lɑ”之后,句中涉及的信息量發生了改變;二是附加屬性,這種情況下,因為語氣詞“lɑ”與關聯詞形成了一種較為固定的整體,不做強行拆分分析。
4結束語
交流中有目的性,句中就有語義偏向性,“lɑ”的語法功能也會有一定的選擇性。強調作用去掉語氣詞“lɑ”之后,句中涉及的信息量并沒有發生改變,但是是否還存在“焦點”需要重新判斷。語氣詞“lɑ”不管是位于詞語還是短語后等位置,都會引起聽者和讀者的注意。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語氣詞“lɑ”的限制作用和關聯作用對句意的塑造和說話者的情感表達會有更加突出和飽滿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去掉語氣詞“lɑ”之后,句中涉及的信息量皆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綜上所述,語氣詞“lɑ”的語法功能分為限制作用、強調作用和關聯作用3種。語氣詞“lɑ”的限制作用在句中主要是對內容的范圍進行限制,包括時間、距離、長度、數目等內容。其強調作用主要是突出句中的某個部分,或者說對所要表達的意思中的某個部分給讀者或聽者以強烈的印象,而加強這一特定部分的表現力度以使它顯得比其他部分更為重要。關聯作用則為表動作之間順序緊密、瞬發或連續等,表動作之間的關聯及表前后內容的關聯。
參考文獻
[1] 張美濤.現代維吾爾語語氣詞mɑnɑ的篇章功能探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2):53-56.
[2] 哈米提·鐵木爾.現代維吾爾語語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3] 力提甫·托乎提.現代維吾爾語參考語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4] 楊承興.現代維吾爾語語法[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3.
[5] 牛汝極,牛汝辰.現代維吾爾語語氣詞初探[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1):112-113
[6] 鐘華. 現代漢語焦點表現手段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07.
[7] 朱品凡.淺述英語句中的強調[J].大學英語,1997(4):89-90.
[8] 張孟晉.淺析句中“強調”的作用及其語用功能[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9] 趙相如.試論現代維吾爾語的助詞問題:兼及助詞lɑ的重要作用[J].語言與翻譯,1988(2):8-11
[10]玉山江·艾斯卡爾,米爾阿地力· 阿布都吉力力,玉麥爾· 麥麥提,等.漢維關聯詞詞典[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