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首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進行分析,然后對新時代下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進行論述,并指出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期間面臨的困境與不足,最后系統分析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關鍵思路,包括:(1)調動社會參與積極性,構建多元化協同傳承發展體系;(2)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促進文化自覺與文化認同形成;(3)全面強化研究闡釋,契合新時代要求;(4)基于對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對文化傳承發展方式進行創新;(5)基于多方探索,構建文化傳承發展保障系統。希望能夠為探索新時代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新時代;價值;困境;文化認同
中圖分類號:G1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5(b)-0193-06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New Era
WANG Yunhan, LIU Youtian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key issue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era value of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It also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shortcomings faced during the current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inally, it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key idea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including (1)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building a diversified and coordinated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system; (2)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identity; (3)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4)innovating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5)building a guarantee system for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multiple explorations. It is hop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new era; Value; Difficulties; Cultural identity
“十四五”明確提出應當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深入實施,強化重要文化與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作[1],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發展與轉化提供動力支持。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在新時代背景下展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問題的探索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價值。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
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指蘊含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因子,這些因子在新時代背景下仍然能夠“發光發熱”[2-3],在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實現創新[4-5],中華民族在面向其他民族地區展開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自信且大度的狀態,如絲綢之路、盛唐氣象等均將中華民族傳統風貌充分展現在域外民族面前。可以說,中華民族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從精神層面滋養著傳統民族的發展,同時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文化形成與發展的基礎、根基所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中華民族上下5 000年發展歷程中不斷孕育而產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于中華兒女精神記憶中[6],是中華兒女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撐。發展至今,社會主義建設進入全新階段,經濟社會層面發展變革相當深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國獨有精神標志,仍然為中華民族在發展期間各類新問題的探索與解決提供重要指引與價值支持[7-9]。除此以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充分彰顯了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水平,在推動國家治理與現代化建設,人民群眾文化道德素養全面提升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新時代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2.1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促進文化軟實力增強
現階段國際環境呈現出經濟全球化,以及文化多樣性的發展趨勢,不同國家或地區在參與綜合實力競爭過程中除對經濟、軍事等有關注度較高以外,在文化實力層面也有非常激烈的競爭關系。從國家綜合實力的角度上來說,文化軟實力所占據的地位是相當關鍵的[10-11]。文化作為國家的無形資產,在國際安全戰略資源中發揮著確切的功能與價值。多樣化文化樣態存在相互借鑒融合的關系,同時也存在走向沖突對抗的可能。可以說,我國當前傳統文化正面臨著外來文化的挑戰。為了能夠更好地融入國際文化體系中,對西方意識形態存在的侵蝕行為進行有效對抗,積極應對文化挑戰,我們需要將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作為重要途徑與方法。文化作為國家重要精神武器,在國內社會發展,以及國際競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12]。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是傳統文化挖掘與發展過程中最為典型的內生文化資源。同時,我國整體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與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存在非常緊密的關聯,尤其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有關傳統民族文化中優秀文化的挖掘與應用成為重點課題之一,如何凸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文化內涵,成為相關人員關注的重點課題。
2.2 促進國家文化建設,建設文化強國
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角度上來說,文化建設應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此過程中文化建設也受到其他領域建設水平的影響。在發展中可以發現,文化建設活動與國家發展存在密切關系,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重視對文化建設的推進,并將其作為核心任務之一不斷完善與發展。在“文化強國”戰略發展背景下,我國迎來文化領域的大發展與大繁榮[13]。而在這一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與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市場的需求保持對應關系。大眾需要何種類型的文化,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勢是如何的,這些問題都需要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方式才能解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了對廣大民眾智慧及價值觀的有效凝聚,有著相當穩固的群眾基礎。但這一方面意味著廣大群眾對這種文化形式的接受度相當高;另一方面意味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過程中所蘊含的精神理念與當前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建設需求是契合的。充分展現中國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與發展中應當充分反映中華民族精神品格,將其作為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是相當關鍵的。
2.3 促進人民群眾文化道德素養水平的全面提升
社會道德水平能有效衡量國家,以及社會發展進步的水平。自改革開放以來,大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其對社會道德有了新的需求。但與此同時,伴隨經濟高速成長與發展,我國也開始呈現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對精神文化領域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有學者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中國夢”的實現與社會大眾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的提升存在密切關聯,對社會良性運轉也有重要促進作用。中華民族始終堅持將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與思想道德建設密切結合,通過道德教育方式促進個人素養素質水平的提升[14]。但在新時代背景下,可嘗試通過一系列教育手段促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效傳播,不但能提升大眾個人道德素質水平,還可以奠定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基礎。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進行傳承發展期間,應當積極引導大眾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道德理想。從這一角度上來說,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時至今日仍是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在全新時代背景下,思想道德建設應當被擺在更為關鍵的位置上[15],通過引導大眾采用傳統美德集成學習的方式,實現傳統美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密切結合。
3 新時代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困境與挑戰
3.1 發展主體大包大攬,社會參與度偏低
廣大人民群眾不但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時也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主體。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必須將廣大民眾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但當前的實際情況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過程中主體對傳統文化傳承事務持大包大攬的態度,效果不夠理想。從部門機構的角度上來說,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期間,對責任界限的劃分關系還不夠明確,部分機構甚至出現亂作為或者不作為的現象。并且,從文化傳承發展的角度上來說,企業缺乏有效的參與,尚未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與文化事業建設,以及企業發展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對發展機遇的識別不夠清晰。除此以外,政策激勵機制與職能比較有限,缺乏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積極性,創新意識不足,導致已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措施過度商業化及市場化。尤其是在文化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的背景下,廣大民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認知不夠充分與全面,缺乏參與文化傳承發展與創新的意識,難以同其他主體協同配合,往往處于各行其是的狀態,最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3.2 文化傳承期間缺乏文化自覺與認同度
在世界文化一體化發展趨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需要積極展開對于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學習,在此期間文化傳承發展應當保持開放性特點,幫助傳統文化走入世界發展范疇中,實現自身的良好傳承與發展。同時,受到外來文化因素的影響,部分青年對于外來文化持推崇的態度,國際影片等豐富多彩的文化表現形式不斷對中國觀眾的意識形態產生影響,受文化沖擊的影響,部分年輕人高度認同外來文化與禮儀,而對傳統節日、風俗束之高閣,認為這部分文化對自身沒有吸引力。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在傳統文化傳承的過程當中,若沒有與社會發展要求同步,再加上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沖擊與影響,勢必會導致部分受眾出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危機問題,這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3 文化傳播方式與手段相對滯后
新媒體憑借傳播自由度高,影響力大,以及操作方式簡單等一系列優勢,在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與完善,逐步成為傳播領域的主導者。所以,積極結合互聯網、新媒體等相關技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可將其重要價值與優勢充分體現出來。但傳統意義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仍然以廣播、書本等方式實現,存在文化傳播方式與手段過于滯后、單一的問題,邊際效率也維持在較低水平。雖然部分主管部門已經對傳播方式進行嘗試與優化,但從發展質量上來說,在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過程中,方式方法的創新與實際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如內容吸引力不足,難以體現良好的交互體驗感,文化傳播效果也難以達到滿意狀態。
3.4 傳承機制與制度保障力度不足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期間,需要以健全的制度及機制為保障。制度建設的目的在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過程中相關主體的行為進行規范與激勵,從而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在相關法規與政策的支撐下實現良性發展。雖然我國面向文化發展的立法已經比較完善,但具體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來說,仍然難為文化傳承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由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機制與制度保障不夠健全,專業人才的匱乏也導致文化傳承發展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路徑
4.1 調動社會參與積極性,構建多元化協同傳承發展體系
從我國相關部門機構的角度來說,在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期間應當積極嘗試對主體工作職能進行轉變,促進服務意識提升,將自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引導作用與推動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中,各部門應當把控大局,加緊與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合作,盡可能規避責任劃分不清或者各自為政的問題。黨員干部應當將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積極引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并密切與地方建設活動有效結合。此外,各部門需要積極引導廣大群眾、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組織等主體共同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過程,調動各方主體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形成協同配合的全新發展局面。如企業應當自覺肩負起在文化傳承與文化發展中的關鍵職能,積極創新文化傳承發展,擴展文化傳播面,充分肯定廣大群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此外,可以深入調查選取一系列先進典型人物及優秀歷史人物,發揮其榜樣力量,通過“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對傳統文化傳播形式進行積極創新,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熱潮融入社會發展過程中。
4.2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促進文化自覺與文化認同形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價值,“文化立人”的重要性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進一步凸顯,而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校教育相結合,選取有價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中,并結合多種教育形式,可發揮思政課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重要價值與功能。但學校方面需要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在各種功能區中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爭取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理想狀態,在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同時,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與認同感。在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形式多樣,傳播載體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包括文學、美術、電影、音樂等,因此需要積極探索群眾文化需求及審美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在此期間,需要充分發揮線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文化傳播優勢,形成有力的傳播渠道,將現代多媒體技術與傳播方式相結合,體現文化宣傳工作的生動性與新穎性。同時,考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需求,可打造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擴大文化傳承發展覆蓋面,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文化傳播效果。
4.3 全面強化研究闡釋,契合新時代要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是對數千年以來智慧結晶的發展與完善,其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新時代背景下為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進一步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并通過整理分類的方式,提高文化傳承發展的針對性水平。在此期間,各部門機構必須以辯證眼光對文化傳承發展中的優秀文化內容進行提取與挖掘,實事求是展開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利用工作。如蘊含于傳統文化中的文明和諧、自強奮斗理念,在新時代仍然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各部分機構人員需要善于對這部分有益文化與新時代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挖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與價值充分體現出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期間,創新性特色的體現與傳統文化是否能夠在傳承發展中體現鮮活生命力存在密切關聯,相關人員需要深入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精神要義,將新時代發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連接,將傳統文化的優勢與獨特魅力充分展現出來。文化傳承中應當充分理解傳統文化蘊含的內在價值與特征,以更加通俗的語言與方式呈現傳統文化內涵,達到創造性轉化的目的。
4.4 基于對信息化資源的利用,對文化傳承發展方式進行創新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基于網絡多媒體技術平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成為必然方向與趨勢之一。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過程中,除了依托書本、課程進行學習以外,還涉及對網絡傳播方式的靈活應用。從新時代發展的角度來說,將新媒體技術與終端應用于文化傳承中,打造符合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全新多媒體傳播平臺,以進一步擴大文化影響力與受眾的覆蓋面。針對當代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面臨的內容乏味及形式單一等問題,可利用多媒體平臺定期發布文章并提供咨詢服務,對文化傳播設計與編輯進行優化,最大限度吸引受眾關注。同時,利用學習平臺設置面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互動模塊,為受眾提供提問交流的機會。同時,發揮直播優勢,借助于直播平臺及短視頻平臺引流優勢,體現視頻吸引力與互動性,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過程中。除此以外,還可發揮VR技術優勢,對優秀傳統文化展覽形式進行創新,在多媒體技術輔助下帶給廣大受眾沉浸式體驗,拉進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距離。
4.5 基于多方探索,構建文化傳承發展保障系統
首先,需要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活動的開展形成統一管理體制。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需要多個部門聯動進行積極協作與配合。因此,管理體制的統一化建設有助于各部門明確各自職責職能,并在傳承發展活動開展期間提供健全的政策保障機制。其次,需要對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現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法律規范還存在一定的缺失,尤其在執法環節力度不足,監督職能的發揮比較有限。因此還需要從法律法規角度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機構的建設內容,為文化領域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提供法治保障與支持。再次,需要結合現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情況,落實人才教育制度,鼓勵廣大受眾參與傳統文化保護活動,以達到推動專業人才隊伍成長發展的目的。最后,需要重視資金支持。考慮當前文化領域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增大的實際情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積極引導社會機構或部門組織參與其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尤其重視文化傳播重點場所,如活動室、圖書館等的建設力度,加大文化傳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也可通過此種方式為文化傳承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5 結束語
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促進軟實力提升,以及國家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發展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關系到廣大民眾文化道德素養水平的提升。本文嘗試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期間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分析,希望通過上述研究,有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方式進行多樣化轉型,形成與新時代要求相契合的傳承發展內容,實現文化傳承發展的核心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曉蘭,楊生發.嶺南傳統農耕文化保護傳承的成效、問題與對策:鄉村產業振興視角[J].農業考古,2023(1):170-176.
[2] 王樂,鐵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插花的傳承脈絡及歷史啟示[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23,7(1):46-53.
[3] 季若涵.論傳統文化傳承與典籍應用創新的耦合性:以“習近平用典”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176-179.
[4] 蔣珠麗,覃偉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領導科學論壇,2023(2):17-22.
[5] 旦卻加,封穎,任菊蘭.現代性背景下青海藏族傳統村落文化傳承的困境與應對策略:基于同仁市江什加村的調查[J].青海民族研究,2022,33(4):174-179.
[6] 司淑子.面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非遺檔案資源建設開發調查分析[J].檔案管理,2023(1):5-7.
[7] 張長思,楊建營,張長念.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傳承的目標、內容與方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 34(1):24-33.
[8] 屈哨兵.充分體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語文教材中的傳承實踐研究[J].教育導刊,2022(6):5-16.
[9] 楊立國,彭梓洺.傳統村落文化景觀基因傳承與旅游發展融合度評價:以首批侗族傳統村落為例[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22,45(2):74-82.
[10]譚志滿,楊文.民族地區新鄉賢參與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路徑[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1(2):58-66.
[11]羅琴,王華敏.由“形”入“神”:文化基因視角下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轉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9):59-62.
[12]相金星,王進國,郭振華.“境遇”抑或“反思”: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現代傳承與發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1,40(5):130-137.
[13]陳煒,蔡銀瀟.基于文化資本理論的青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態傳承路徑[J].青海民族研究,2021,32(2):164-170.
[14]樊榮.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傳承路徑探析[J].文教資料,2022(13):42-45.
[15]趙心.政策視角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理論演進:兼論地方文獻保護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內在邏輯[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