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嵐(1965,10-),女,山西陽泉人,本科,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考古博物館陳列展覽內容設計。
摘要:在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國民生活質量、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游覽博物館成為人民群眾滿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博物館經營中,文創產品是其主要的收益來源。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僅能夠展現出博物館及當地區域所獨有的文化特色與文化內涵,也能夠發揮出文化教育與傳播的作用和功能。推動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能夠為博物館良好發展提供較好的物質保障。當前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創新,還存在開發、資源、人才、市場等方面的不足,導致博物館文創產品畸形發展。因此,要針對性解決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提升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播力及影響力。
關鍵詞: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困境;解決對策;文創資源;創新意義
中圖分類號:G269.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5(b)-0126-05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the New Era
WANG Lan
(Shanxi Archaeological Museum, Shanxi Provincial Academy of Archae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01, China)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hina entering a new era of socialism,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demand for spiritual culture among the people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Visiting museum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the people to meet their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In the operation of museums,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re their main source of income.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can not only showcase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s of museums and local areas, but also play a role and function in cultural edu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museums can provide a good material guarantee for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museum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China, such as development, resources, talent, and market, which have led to the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innov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enhance the dissemination and influence of China's excellent culture.
Key words: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novation dilemma; Solutions; Cultural and creative resources;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博物館是文化事業單位,是我國實現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場所。文創產品是博物館展示其文物與文化內涵價值的重要途徑和載體,也是幫助博物館實現收支平衡、自主經營的重要經濟來源。創新文創產品,不僅能夠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也能夠塑造博物館形象,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強國建設。在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重視精神文化生活的背景下,博物館需要持續實現文創產品創新,從而提高博物館運營的自生能力,并發揮出文創產品的文化傳播與教育價值,促進我國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 博物館文創產品概述
1.1 博物館文創產品概念
文化創意產品是指以歷史文化內涵或積淀為主要內容,通過相關技術手段進行創意設計并制造的商品類產品。換言之,文創產品是一種以某種文化主題為依托,經過設計者思維創新所產生的,同時具有市場價值、文化價值與知識產權的特殊類型商品[1]。博物館文創產品是以博物館中的文化展品或是某一文化主題為創意源泉,結合博物館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具有顯著的博物館特點、特色的文創產品。從類型角度進行分析,博物館文創產品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為具有實用價值的家居用品、辦公用品,以及具有觀賞價值或紀念價值的藝術品。
1.2 博物館文創產品特征
不同于一般文創產品,博物館文創產品具有其自身特點,針對博物館文創產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進行創新設計開發,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而言,博物館文創產品具有3個方面的特征:第一,特殊性。一般文創產品僅是某一文化品牌、形象或是主題的衍生產品,而博物館文創產品蘊含著歷史文化,其人文內涵豐富,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第二,創新性。博物館文創產品在設計開發過程中,不僅需要傳承我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精神內涵,也需要同時融合現代科學技術及現代思想理念,實現“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因此其具有創新性,能夠實現歷史性與現實性的深度融合。第三,傳播性。博物館文創產品能夠將特定時空間條件下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審美觀念等進行展示,從而實現我國傳統優秀精神文化的傳播,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
2 新時代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的意義
2.1 能夠提高文物保護與利用價值
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僅能夠有效豐富博物館文化事業開展的內容,也能夠提升博物館中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及資源帶來的社會效益。從博物館文化傳播與教育角度分析,文創產品是博物館文化教育、文化傳播與文化服務功能的延續和延伸,創新文創產品,能夠提高博物館的社會效益。同時,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能夠推動文物實現“新生”,使文物能夠直觀地向人們展示其文化內涵與魅力。
2.2 能夠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實現良好發展
博物館文創產品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充分挖掘了博物館的文化資源,擴大了博物館的文化影響力,也能夠增加博物館的經濟收益,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同時,博物館文創產品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使博物館能夠擁有充足資金進行創新運營。
2.3 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傳播
博物館文創產品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合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下,博物館文創產品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出產品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類型多樣且設計精巧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能夠激發消費者的文化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與文化向心力,從而發揮出博物館的文化傳播、教育與服務功能。
3 新時代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的要點
博物館在對文創產品進行創新過程中,需要依照以下幾個方面要點進行設計,從而提高文創產品創新的效果。第一,文化深度。文創產品的文化屬性是其不同于其他工業產品的特殊屬性[3]。因此,在創新設計文創產品時,必須堅持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展現出文化的精神價值與獨特神韻。第二,古今融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但從載體角度進行分析,其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因此,新時代下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需要打破傳統思維的禁錮,以現代科學技術實現古今融合,通過文創產品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賦予產品現代化人文精神。第三,文化特色。特色是文創產品的精髓,博物館應當根據文化展品特點及自身展館文化主題,結合地域文化特點設計和開發文創產品,打造具有專屬特色的文創產品,并塑造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第四,藝術審美。文創產品需要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保證其能夠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并具有文化歷史感與現代藝術感染力。第五,使用功能。文創產品僅具有觀賞功能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作為一類商品,文創產品需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實用性是創意設計的基礎和前提,若文創產品失去了實用性,就會導致其出現“好評如潮,銷量不佳”的問題。
4 新時代下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的困境
4.1 產品形式單一,文化資源與內涵開發深度不足
4.1.1 博物館文創產品表現形式單一
當前我國大部分博物館文創產品以光刻、影印、烤瓷等方式對展品進行縮小制作處理,雖然具有制作過程簡單便捷等優點,但也同時導致文創產品存在實用性較差、產品形式無法得到創新更新、藝術價值較低等缺點,其本身難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4]。同時,產品形式單一也會導致博物館文創產品難以實現持續發展,低產品力、低技術力的文創產品使得博物館無法通過文創產品給觀眾或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最終影響博物館的運營。
4.1.2 博物館產品文化內涵不足
在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產品主要為各類旅游掛件、擺件,標準化流水線生產是其主要制造方式。此類文創產品雖然具有制造成本低、生產速度快等優勢,但缺乏獨特的文化內涵、缺乏工匠的勞動和精神價值,沒有體現出“文化創意”[5]。流水線文創產品已成為全國各地博物館的標準產品,無法體現出博物館特色及博物館所具有的豐厚文化資源,導致文創產品無法發揮出其文化傳播與教育功能。
4.2 文創資源壟斷性強,文創產品兩極分化嚴重
首先,我國博物館行業發展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發揮不均衡性突出。現階段,我國少部分博物館,如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院等,擁有極為豐富的館藏文物資源,且均位于國家首都、省會城市中心區域,地理位置條件優越,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其文創產品種類豐富,形式多樣,能夠憑借館藏豐富的文化資源設計出精美產品。而位于中小城市的大量非國有及行業類博物館,地理位置條件相對較差,文化館藏資源較為貧乏,難以通過自身所具有的文化資源實現文創產品的研發,更無法實現進一步創新[6]。
其次,相關政策照顧力度不足,無法支持各級博物館實現文創產品創新。博物館作為事業單位,國家財政支持是其主要資金來源。博物館實現文創產品創新,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的政策及資金支持。但當前有關政策更多支持大型博物館,以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化和旅游部直屬博物館及中央與地方共建的“8+3”所國家級博物館是當前財政支持的主要對象,而其他博物館獲得的財政支持相對較少,缺乏資金,難以實現文創產品的創新。
4.3 高水平專業人才缺口巨大,從業人員能力水平良莠不齊
第一,我國眾多博物館缺乏文創產品專業設計團隊,高水平設計人才匱乏[7]。文創產品的持續火爆,使得產品創新需求不斷加強,但文創產品創新需要博物館以高水平設計人才作為支撐。當前大部分博物館缺乏創意設計人才,在創新文創產品時,僅能夠采用設計外包方式實現文創產品設計制造。這一模式雖然能夠有效控制文創產品設計成本與市場風險,也能夠提高文創產品設計的效率,但無法實現文創產品與博物館文化的深度融合,且博物館經營人員參與度較低,容易出現因市場變化而導致文創產品風格發生變化的情況,難以塑造博物館文創產品品牌。
第二,博物館從業人員水平不一,缺乏專業技術能力及相應營銷技能。優秀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需要先進信息技術、表現形式及品牌運營作為基礎支撐,但上述活動均需要博物館經營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水平。當前大部分博物館存在著經營人員專業能力素質水平良莠不齊的情況,經營人員品牌運營、商品營銷等方面技能水平較低,因此難以推動實現文創產品持續創新。
4.4 消費市場不成熟,難以滿足群眾需求
第一,我國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起步發展時間較晚,并未形成相應的消費市場及消費心理。一方面,我國文化產業消費市場較為混亂,市場中存在著無序競爭的情況,存在博物館及外包設計機構相互抄襲文創產品創意的情況,市場相關準則模糊,推廣銷售流程沒有形成統一范式,導致消費市場中文創產品魚龍混雜,消費市場出現各類問題,阻礙文創產業良好發展[8]。另一方面,我國消費者對于博物館文創產品認知不足,文化產品購買意愿不足,實際消費情況較差,導致博物館文創產品經濟效益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第二,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前期調研不足,產品無法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不同消費者對于文創產品的喜好點不同,審美觀與消費觀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博物館需要做好文創產品設計的前期調研工作,確保文創產品既能夠滿足一般大眾的審美喜好,也能夠滿足部分小眾消費者的需求。但當前普遍存在博物館經營人員未對文創產品進行前期調研,文創產品定位模糊、設計風格單一老舊等情況,導致文創產品無法吸引消費者,難以實現文創產品盈利。
5 新時代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突破創新困境策略
5.1 挖掘文化內涵,深度設計豐富文創產品類型
首先,博物館應當充分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挖掘博物館文化特色與內涵,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設計。文化特色是不同博物館文創產品差異性的重要體現,也是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核心競爭力[9]。在現代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產品在設計時,也應當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手段,通過VR技術、全息投影技術等,將博物館展品或是文化主題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行展現,并將其反映在文創產品上。對博物館文化內涵與特色進行挖掘,將其作為文創產品設計的基礎,能夠實現文創產品形式的多元化,從而憑借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文創產品吸引消費者。同時,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對文創產品進行設計,能夠有效彌補和改善當前文創產品技術力、產品力不足的問題,使文創產品能夠兼顧藝術審美與生活實用兩大功能,提高文創產品的綜合價值。
其次,博物館應當結合地域文化特色,強化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創新,不僅需要多元的形式類型,也需要在產品實物基礎上,向消費者傳遞更多文化內涵與精神,發揮出文創產品的文化傳播與教育功能。在設計過程中,文創產品應當以地域特色為依據,使文創產品能夠成為博物館的宣傳品,成為塑造博物館文化形象與文化的重要載體。例如,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千里江山絲巾”,以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圖》為文化元素基礎。消費者在了解這一產品后,能夠直接聯想到《千里江山圖》這一國寶,并與故宮博物院產生聯系,從而實現了對博物館的良好宣傳效果。此外,博物館以地域文化特色為基礎,不斷強化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能夠有效避免文創產品出現同質化問題,使文創產品能夠在延伸文化傳播、教育與服務價值基礎上凸顯其特色商品屬性,增加文創產品所帶來的經濟收益。
5.2 消除文創資源壟斷,提升博物館文創資源共享性
首先,博物館應當樹立資源共享理念,以文創資源共享作為文創產品創新的重要途徑。在文創產品設計中,博物館僅依靠自身文化資源難以實現產品持續創新,產品所依靠的博物館文化資源在長期應用的情況下難免會出現重復開發的情況。在長時間設計開發后,文創產品勢必會出現文化元素創新枯竭的問題,導致文創產品成為同質化流水線產品,降低文創產品的文化傳播及教育服務價值。而博物館應打破資源壟斷理念,各級別博物館樹立資源共享理念,通過聯合展覽、展品交流等方式,吸收其他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取長補短,能夠為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文化內涵元素,促進文創產品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其次,博物館需要應用新興科學技術,建立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的博物館資源共享平臺,并積極探索跨界合作文創產品開發模式。博物館資源共享平臺應當包括文物資源平臺、產品交易平臺,以及合作交流平臺等。文物資源平臺能夠使各個博物館相互溝通館藏文物,為其他博物館融合文化元素進行文創產品創新提供參考。產品交易平臺能夠將全國文物資源進行收錄,并對文物資源進行評估,為文物資源實現全國授權開發創造良好條件。交流合作平臺能夠為不同博物館及消費者溝通交流提供機會,有利于促進文創產品的創新開發。
5.3 著力培養博物館文創人才,提高從業人員能力水平
首先,博物館需要加強文創人才引進力度,選拔高水平人才,提高文創產品創新水平。文創人才是實現文創產品創新及博物館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招聘人才時,博物館需要主動尋找文創產業人才,積極與高校合作,并主動從各類文創產品設計比賽中尋找相關人才。同時,博物館可以建立人才交流機制,在適當條件下定期開展人才交流互換活動,使文創專業人才能夠更深層次進行交流,使不同設計創意或思想實現碰撞,在碰撞中推動文創產品持續創新。
其次,博物館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當前博物館中相關工作人員往往缺乏設計、營銷、推廣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博物館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長期投入的方式,以職業培訓、專家講座、實踐指導等形式,培養工作人員的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博物館內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水平,為文創產品創新提供活力。博物館工作人員素質能力水平的提高,能夠相應地提高文創產品設計、宣傳、營銷等工作的開展水平[10]。
5.4 順應消費趨勢,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
首先,博物館在設計文創產品時,需要進行多方調研,掌握當前文創產品市場變化趨勢及民眾喜好。同質化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難以吸引消費者購買,具有獨特文化元素,且兼具一定實用功能的文創產品才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因此,博物館創新文創產品,需要先行開展市場調研工作,順應當前消費趨勢,增加服務體驗,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例如,河南博物院文創產品“考古盲盒”,其內容是各類等比縮小版文物,產品精致多樣。而在開箱過程中,“盲盒”則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好奇心、儀式感。消費者如同考古工作者,在未打開“盲盒”前并不知曉其中的內容,模擬了考古的未知性,增加了文創產品帶給消費者的樂趣。
其次,博物館需要應用現代科技精進文創產品制作工藝,提高附加值。在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民群眾對于商品和產品的要求愈發嚴苛,博物館在進行文創產品創新時,需要科學應用現代科技,提高文創產品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充分融合現代制作工藝,確保文創產品能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11]。在傳統文創產品制作中,粗制濫造的情況相對較多,不僅會降低消費者的認可度,也會破壞博物館乃至整個文創產業的經營與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文創產品的精致化程度,從而使傳統文化更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此外,現代科技的應用也能夠提升文創產品的實用性。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產品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的文創產品已經無法獲得消費者的喜愛,無法進一步拓展市場,提高博物館的經濟收益。推動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成為博物館持續發展及文創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博物館應正確認識當前文創產品創新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從產品形式內涵、文創資源壟斷、文創人才培養,以及產品消費市場等方面著手,解決文創產品創新問題,推動文創產業及博物館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蘭.新時代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策略研究[J].藝術品鑒,2019(17):101-103,164.
[2] 董紅艷.“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營銷創新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3):94-96.
[3] 劉洋,門夢菲,田蜜,等.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14):288-294.
[4] 張曉歡.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市場,2020(32):1-4.
[5] 曹慧,段晴儀,周梅.關于國內博物館文創的現狀及創新發展的思考[J].今古文創,2023(1):112-114.
[6] 張寧寧.研究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3):182-184.
[7] 洪麗華.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2(14):211-213.
[8] 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研究課題組,陳長興,廖嘉瑋,等.文旅融合下博物館文創產品創新研究[J].江蘇商論,2020(9):54-56.
[9] 趙迎芳.論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館旅游創新發展[J].東岳論叢,2021,42(5):14-22.
[10]王琴.新時期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與發展[J].辦公室業務,2021(6):54,60.
[11]聶影.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新思路[J].設計,2021,34(18):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