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最新教學理念成果,為各個學科課程建設明確了方向,指引著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踐,影響著學生學科知識的發展。高中生物學科建設重心當然是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往往需要通過為學生創設高中生物作業,實現對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強化作業的核心素養發展效能。對此,文中深入探討高中生物作業設計的有效路徑,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作業設計
分析《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不難發現,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實踐已成為衡量課堂教學成效、評價學生學科知識能力發展狀況的重要考量要素,而作業設計優化是帶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響應課程改革號召的最佳途徑之一。傳統高中生物作業設計漏洞百出,作業設計環節沒有切實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學生難以透過生物教師所設計的作業獲得實質性的發展強化,嚴重限制了高中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效能。所以,高中生物作業設計根據核心素養,優化改革作業設計有著一定的必要性。對此,筆者將結合個人對于生物核心素養的認識,淺述對高中生物作業設計的見解,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核心素養下傳統高中生物作業設計存在不足
(一)生物作業設計途徑單一
深入分析傳統高中生物作業設計模式,不難發現,教師所設計的生物作業主要為試卷、習題冊等作業形式,往往只是簡單地進行作業設計套用,讓學生不斷完成這些作業內容。同時,教師極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作業設計,致使現代教育技術一直難以應用于作業設計環節,這就嚴重阻礙了高中生物的作業設計途徑創新優化。再則,高中生物教師自身教學理念滯后,錯誤認為歷年考卷極為重要,將過多的時間耗費于這部分知識內容的設計運用,嚴重壓縮了信息技術設計應用的空間。此外,絕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并不具備設計信息化線上作業的能力,他們大都無法實現信息技術與生物作業設計的有效融合,這就導致信息化作業設計工作長期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影響了高中生物作業設計途徑的創新豐富。
(二)生物作業內容缺乏深度
審視傳統高中生物作業設計特點,不難發現,傳統高中生物作業設計的內容缺乏深度,往往只是簡單地考查學生生物知識的記憶深度,要求學生簡單地進行生物知識的套用,機械性地進行生物知識記憶性學習應用,久而久之,學生也就養成了應付了事的學習習慣,作業學習過程中不會深入地反映不同作業內容背后的本質,致使學生知識學習一直停滯于淺表,再加上教師忽視生活化作業素材的應用[1],沒有利用作業進行課外知識的引進應用,這就導致學生知識學習的深度局限于教材所傳授的單一知識內容,很難實現利用生物作業加深個人知識學習,大大降低了生物作業設計對于高中生的實際提升效能。
(三)生物作業不符合學生訴求
由于高中生個體特性已經形成,他們大都對生物作業設計有著明確的訴求。但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忽視高中生之間的差異性,選擇一刀切的生物作業設計模式,這就導致生物作業設計很多情況下并不符合高中生的實際作業訴求,很難實質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師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不懂得根據學生需要開展生物作業設計工作,大都只是盲目地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指標,這些情況導致學生個人訴求一直得不到滿足。此外,學生缺乏有效的途徑進行個人作業設計訴求的反饋,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作業設計安排,但是他們在這樣的作業設計模式下所獲得的提升十分有限。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優化高中生物作業設計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高中生物作業設計內容的拓展
為落實核心素養對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訴求,高中生物教師勢必會積極應用生活化作業設計素材,并根據學生個人的知識架構,篩選合適的內容,作為生物作業設計拓展性知識內容進行應用,讓學生認識學習更為豐富的生物知識內容,使學生擺脫課本教材所編排的知識內容的限制,綜合性地進行個人科學思維的發展[2]。同時,教師亦會有意識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課堂教學資源拓展,選取更多符合學生思維認知特點的課外學習資源補充高中生物作業資源,促使學生進行思維認知拓展,作業設計內容的豐富,有利于提升生物作業對學生個人的核心素養的發展效能。
(二)有利于學生個體的自由成長發展
相較于傳統的生物作業設計形式,在核心素養滲透的輔助下,教師往往需要以學生思維認知以及個人學情為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設計優化,以確保學生個體實現生物核心素養的自由發展。這樣無形中強化了生物作業對于高中生個人知識涵養的促進效能,還有益于高中生物作業設計手段的優化創新。在核心素養培養效能強化訴求影響之下,師生都會尋求更為有效的方式開展高中生物作業練習,這便為信息化、實踐型、多途徑的生物作業練習創設了有利條件。再加上師生還會主動豐富高中生物作業形式,擺脫傳統作業形式對高中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限制,最終達到全面提升高中生物作業設計實效性目的。
三、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高中生物作業設計優化路徑
(一)設計實踐性生物作業,強化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針對高中生物核心素養中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要求,高中生物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生物知識實踐應用的機會,使其在不斷實踐試錯過程中塑造實踐性學習的自信心,不斷積累生物知識實踐應用的經驗,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知識能力,使其懂得自主開展實踐性探究學習活動。同時,傳統高中生物作業“重理論輕實踐”,學生較難有機會開展實踐性生物作業練習,嚴重影響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所以,實踐性作業設計應用有著一定的必要性[3]。對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結合實驗、理論的實踐性學習訴求,合理地設計一些探究性作業問題,并基于這些問題開展實踐性作業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作業實踐學習中,嘗試生物知識的實踐性運用,并在此過程中逐步鍛煉提升個人的科學探究能力,彌補傳統高中生物作業設計實踐性匱乏的問題。
以《其他植物激素》一課的生物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開展實踐性生物作業設計,設置實踐性作業“研究‘紅柿子摘下來的時候還沒有成熟,這時只需要將三個木瓜放入其中,得到木瓜散發的氣體便可成熟’現象,請問其中‘氣體’指的是什么?”要求學生結合乙烯、赤霉素、脫落酸等植物激素概念,選擇最為合適的方式,開展實踐性生物研究學習活動,與小伙伴共同探討“氣體”具體指的是什么,這樣高中生就在此作業加持下進行實踐性作業練習,分別利用不同的植物激素分析其是否具有催熟“紅柿子”的生物學作用,最終發現乙烯催熟“紅柿子”,有效解答“氣體”的具體組成。
而學生也在這個作業練習過程中,實現個人科學探究能力的實質性發展,彌補傳統高中生物作業設計實踐性匱乏的問題,為高中生提供更多可選擇的實踐性作業,也借此完成了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生物作業設計優化工作。
(二)設計生活化生物作業,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意識
針對高中生生物知識學習的社會責任意識的發展訴求,往往需要高中生物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強化生物作業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促使高中生提升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構建聯系的能力,使高中生能合理利用生物知識處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問題。對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明確課堂教學主題,篩選一些符合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的生活化學習素材。基于這些學習素材開展生活化作業設計,使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得以與生活實際構建聯系,并利用生活日常的知識學習素材進行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使其做到日常生活中關愛他人、呵護生命等,發揮學生對于社會生命科學問題的貢獻,借此來實現高中生個人的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4]。
以《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一課的生活化生物作業設計為例,由于這一課課外延伸與“拒絕毒品”相關,教師在進行生物作業設計時,便可依托“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相關知識內容,分析吸毒人員之所以會經常出現大小便失禁的具體原因,了解毒品對于人體各個調節系統的損傷,并將這些內容作為學生開展禁毒教育宣傳的資料,要求學生利用生物教師所提供的資料到所在社區開展禁毒教育,利用“免疫調節知識”使更多的人意識到吸毒對人體的摧殘傷害,讓更多的人遠離毒品的危害。再以《免疫調節》一課生活化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免疫調節”所掌握的知識去嘗試解析“HIV的發病機理”,并在實際生活中開展宣講活動,使更多的人深入認識“HIV”,掌握防范HIV的基本方法。
學生通過參與生活化作業設計,循序漸進地進行個人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彌補傳統高中生物作業設計與現實生活脫節的弊端,保障所有學生的生物生活化知識學習能力都得以發展。
(三)設計探究性生物作業,發展學生理性思維能力
理性思維能力是衡量高中生的生物科學思維發展情況和評價其觀察分析、概括理解各種生物知識現象的綜合能力的主要參考要素,也是高中生發現探尋各種生物知識概念規律的核心思維能力,該能力對于學生后續深層次的知識學習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對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適當開展一些探究性的知識學習研討活動,嘗試以學生為主體設計一些層次化的探究作業,促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思考探索中,利用現有的知識儲備去發掘未知的生物知識領域,借此鍛煉、發展高中生分析各種生物生命現象,剖析生物實驗背后本質內涵的能力,這樣學生就可以實現個人理性思維能力的穩步發展,滿足核心素養對其生物知識能力的發展訴求。
以《果酒與果醋的制作》一課的探究性生物作業設計應用為例,高中生物教師要想透過這一課強化高中生理性思維能力,就需要加深學生對果酒、果醋形成過程的認識,使其更加清晰地掌握其背后是各種細菌反應而產生果酒、果醋等,懂得分析制作的基本原理條件,借此來強化高中生理性分析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設置“果酒和果醋是否需要微生物的輔助加持才實現生產?”然后進行更加細化的作業設計應用,誘導學生在這些探究性問題中將“果酒與果醋制作的菌種、溫度、有無氧”等客觀條件因素充分運用起來,學會分析果酒、果醋制作失敗的客觀條件,使高中生逐步在這一課作業練習中培養理性思維能力,懂得運用“果酒與果醋的制作”相關知識內容解析作業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現象,予以合理的解析答案,借此來激發高中生探究思索好奇心,幫助高中生實現個人理性思維能力的合理發展,最終達到利用探究性作業發展高中生的生物理性思維能力目的。
(四)設計深層次生物作業,培養學生生命觀念意識
生命觀念作為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生生物知識涵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高中生應建立自身的生命概念,加深對于不同生命形體結構的認識[5]。對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注重深層次生物作業的設計應用,加深學生對不同生物知識概念的理解,使其更加透徹地掌握不同作業練習的核心要點,允許學生按照自身的生命理解認識形成個人的生命觀念意識。而教師也借此實現生物作業生命觀念培養導向效能的強化,滿足核心素養對高中生物作業設計生命觀念導向效能優化的合理訴求。
以《生態系統的結構》一課的深層次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透過此課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通過設置“請舉例說明何為生態系統?”等淺表性作業問題進行學習導入,使學生對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建立認知,然后再設置“生態系統的具體組成成分有哪些,他們分別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地位?”等更具有深度的生物作業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學習,分析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角色地位,最后再由教師進行最深層次的生物作業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生態系統的設計以及呵護脆弱的生態系統等。
這樣,學生就能將已掌握知識內化為實踐應用技能,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對各種生命組成成分建立良好的思想認知,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命觀念。而教師也在此過程中實現深層次作業設計強化生物教學作業設計的核心素養教育效能,幫助更多高中生實現深層次的思想觀念發展,滿足當前教育理念的訴求。
結束語
高中生利用生物作業設計強化個人的學科核心素養,符合當代育人的思想理念,契合學生知識能力發展的各項要求,更是進一步推進高中生物作業設計改革優化的最佳選擇。對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當透徹理解本學科核心素養,融合學情以及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訴求,選擇最為合適的途徑,優化生物作業設計,推動生物作業設計革新,實現生物作業設計實效性的強化,滿足生物核心素養對高中生物作業設計優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胡有紅.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學作業設計[J].中學生物教學,2021(31):3.
[2]江萍.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優化高中生物作業設計[J].現代教學,2022(7):2.
[3]石丹花.基于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作業設計[J].教師博覽:下旬刊,2017,7(3):2.
[4]沈燦燦,李宗蕓.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學作業創新設計[J].中學生物教學,2020(20):3.
[5]張新鋒,馮煥寧.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作業優化設計研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