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匠心”即工匠精神,做技術需要匠心,教授技術技能更要注重匠心。在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當下,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成為時代的呼喚。高職院校在測繪人才培養上,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校企協同培養“技術+匠心”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校企協同;人才培養
“匠心”即工匠精神,做技術需要匠心,教授技術技能更要注重匠心。在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當下,培養具備匠心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是時代的呼喚。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不僅要關注學生在學習后是否掌握了關鍵的技術技能,也要關注教學過程中工匠精神的培養和融入,而企業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近5年,我國陸續出臺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明確提出要“校企協同、合作育人”,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有機銜接,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一、高職院校培養卓越測繪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地理信息產業是以現代測繪技術為基礎,從事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的高新技術服務業。“十三五”以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已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發布的《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產值達7 524億元,同比增長9.2%,近5年復合增長率為11.5%,近10年復合增長率為17.5%,結構持續優化,基礎不斷增強,創新成果豐碩。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高職院校在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方面肩負著重大責任。卓越的測繪技術技能人才不僅能夠為地理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也能讓地理信息企業在數字經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等高新領域得到有力支撐,從而推動地理信息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因此,研究一種校企協同的卓越測繪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校企協同培養“技術+匠心”卓越測繪技能人才的構建
(一)指導思想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匠”本意是指在某方面有很深造詣的人,但同時也代表一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采用校企協同的方式在高職測繪教育中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卓越技能人才,是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推動行業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構建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測繪行業發展定位和發展趨勢,突出時代發展需求,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培養方式,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體系,培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測繪技術技能人才。
(三)實施路徑
按照成果導向的基本原則,緊跟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重構測繪職業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并在評價反饋下實現教學的持續改進。以比賽為抓手,打造“教、學、賽”融合的新教學體系,全方位提升學生技能水平。聯合企業共建測繪地理信息職業教育聯盟,實現校企互通,加強成員間資源共享,打造測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舉辦“產業導師進課堂”系列活動,將“匠心”教育與測繪新技術新方法相融合,最終實現“技術+匠心”校企協同卓越測繪技能人才的培養。
三、校企協同培養“技術+匠心”卓越測繪技能人才的實施
(一)構建成果導向的教學評價體系及持續改進過程
基于產出導向(OBE)理念,結合測繪地理信息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明確學習產出成果,構建直接面向學生學習效果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采用項目考核加綜合測試的方式,細化成果評價標準和評分細則;組建校內教師、企業導師、學生組成的多元評價主體,將個人評價建立在團隊評價的基礎上,以團隊評價結果為基準,同時體現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日常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問卷調查、快問快答、實踐操作情況等多樣化數據來源收集信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教學中的問題,為教師改變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參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企業深度參與對學生產出結果的評價,同時通過項目化的考核,解決學生在技能上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適應企業的生產。學生通過教學過程中得到的團體和個人評價,獲得持續反饋,從而改進學習方法,成為自主高效的學習者。
(二)打造“教、學、賽”融合的新教學體系,提升學生技能水平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工程測量賽項一直是高職測繪最重視的比賽之一,是職業院校師生共同參與的綜合技能競賽活動,各大高職院校每年都積極投入和參與。但國賽和省賽競爭激烈,學校為了取得好成績,往往篩選一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參賽,沒有達到全員參與的效果。因此,應當構建和完善“校—省—國”三級競賽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打造“教、學、賽”融合的新教學體系,全方位提升學生技能水平。首先聯合企業舉辦工程測量賽項的校賽,廣泛調動測繪專業的學生參與進來,通過校賽促進學生對測量崗位的了解,提高學生學習技術技能的興趣,營造崇尚技術技能的良好氛圍。校賽還包括教師的同臺競技,不僅可以促使教師關注成果和實踐,還可以提升教師專業技能,從而更好地教育學生。在校賽結束后,可以在教師和學生隊伍中挑選優秀選手組成省賽訓練團隊,團隊中教師負責二等水準測量、一級導線測量等項目的單項訓練,通過訓練發現團隊中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并給予指導。單項訓練結束后進行參賽學生的初步選拔,選拔出來的學生組成2—3支隊伍進行小組訓練直至省賽前夕,最后根據小組及個人表現,定下沖擊省賽乃至國賽的成員。通過這種教師和學生都廣泛、深度參與的比賽,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濃厚,實現了“教、學、賽”深度融合,真正實現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三)校企共建職業教育聯盟,打造測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職業教育聯盟是以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為原則,以區域結合、行業背景、開放合作為主要特征,是社會共謀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型平臺。聯合行業內企業共同建立測繪地理信息職業教育聯盟,打造測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在專業課程建設上,吸收聯盟內成員企業的生產項目和生產經驗,共同編制活頁式或工作手冊式教材,提高課程教學的實用性。在師資隊伍建設上,聘請聯盟內成員企業經驗豐富的員工進入學校擔任兼職教師,以核心課程專業技術為主線組建專兼職教師參與的教學團隊,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人才培養上,通過聯盟及時把握行業動態,了解企業用人需求;建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指導委員會,與企業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針對性地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四)融入測繪新技術新方法,實現潤物無聲式的“匠心”教育
學生學校所學與產業企業所用脫節是許多高職院校面臨的問題之一,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往往缺乏前瞻性,特別是新型技術和方法,沒有跟上行業的發展。圍繞行業發展、社會需求,舉辦“產業導師進課堂”系列活動。“產業導師進課堂”邀請名企中的高端技術人才為在校學生授課,以貼近行業最前沿測繪技術的視角展開,介紹測繪新技術和新裝備,幫助學生了解最先進的新型基礎測繪、實景三維中國、貼近攝影測量、高精地圖、數字孿生等,拓展學生專業學習的視角,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刻苦學習精神。同時,測繪新技術新方法和產業導師個人專業經歷的分享也蘊含著“創新、精益、卓越”的工匠精神,通過這種潛移默化、和風細雨般地引導,實現潤物無聲式的“匠心”教育,培養卓越測繪技術技能人才。
隨著新型基礎測繪、實景三維中國、數字孿生等概念的推出,測繪行業的設備、方法、成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貼近攝影測量、三維激光掃描等高新測繪技術被大量應用在項目建設中,行業對于測繪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測繪專業技術人員,要心懷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以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J].地理信息世界.2014(1).
[2]高志民.我國地理信息產業逐漸趨穩發展[N].人民政協報,2022-08-18.
[3]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崗,等.產出導向的課程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
[4]康艷俠.河南省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小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9).
責編:應 圖
作者簡介:朱山昱(1989— ),男,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工程測量;黃棟良(1979— ),男,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生態環境保護;尹羿暉(1995— ),男,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工程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