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校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兩個確保”,緊盯“十大戰略”,打造“四大高地”,推進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區域經濟發展貢獻率,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一、打造人才培養高地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核心使命。當前我省正處在奮力建設現代化河南的關鍵期,這個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新人才。近年,商丘師范學院加快推進學科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精準對接,著力構建“一學院一品牌,一專業一特色”“產學研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創新型、應用型培養模式,重點規劃了教師教育、化學與生物工程技術、文化創意、城鄉建設與人居環境服務、信息與先進制造配套服務、商務服務等6大專業集群。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一流專業等質量工程項目38個,榮獲教育部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重點支持院校等多項榮譽。學校將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設好生命健康產業學院等現代產業學院,不斷提高人才供給質量。
二、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學校重點實施創新團隊、科研成果、重大項目培育計劃,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148項,特別是聚焦生物育種和生物醫學研究及臨床診斷應用中分析檢測需求,獲批4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其中“阿爾茲海默癥早期診斷”研究方向獲批19項,產生較大學術影響。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引培博士400余人,占商丘市博士總量的86%,其中動物科學博士團隊在綠色功能飼料添加劑開發與應用,朝天椒育種博士團隊在辣椒分子育種、綠色栽培、生物菌肥研發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學校將繼續凝練科技創新方向,圍繞重大課題攻關,產出重大科研成果。
三、打造社會服務高地
隨著大學與社會邊界的不斷融合與消解,大學正在逐漸邁出校園的藩籬,與政府、企業等建立起新的合作關系。近年,學校積極推進校市融合共生、雙向賦能、互促發展,先后成立了“黃河故道生態保護研究中心”“豫魯蘇皖接合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鄉村振興發展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助力地方特色農業、區域規劃和經濟發展。實施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立項橫向項目1500多項,到賬經費達2.7億元。當前學校正加快推進“5211工程”,共建“5個院”(華商學院、商丘科學院、應天書院、現代產業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2個中心”(商丘市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商丘市職業技能評價中心),“1個環學校創新創業產業帶”,“1個附屬學校教育集團”。
四、打造文化傳承創新高地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學校依托省廳級文化研究平臺,凝練殷商文化、漢梁文化、商宋文化、火文化、莊子與道家文化等研究方向。人文學院與市委宣傳部聯合出版了“文化商丘”大型叢書。傳媒學院拍攝了“老家河南,出彩中原”等系列專題片。藝術設計學院完成了“詩經文化園”整體策劃及景觀文化植入等文創項目。美術學院的“莊子漆藝”“宋城皮雕”“歸德木雕”“梁園扎染”等文創產品,在省內外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上廣受好評。音樂學院打造的原創民族歌劇《應天書院》,填補了商丘歌劇創作空白。譯著《莊子》入選省外事辦公室“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獲省“翻譯河南”工程優秀成果特等獎。學校將繼續圍繞“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創作更多高層次文化產品,為實現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譜寫新時代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作者系商丘師范學院黨委書記)
責編:興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