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商貿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新時代職業院校擔負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需要通過聚焦內涵式發展、以商貿文化打造辦學特色,通過聚焦“三教”改革、以商貿文化助推高質量發展,通過聚焦全面發展、以商貿文化促進文化育人實踐,通過聚焦立德樹人、以商貿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從而推動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中國商貿文化;傳承弘揚;創新發展;育人實踐
中國商貿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商貿領域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現象及其體現出的文化內涵的總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用好文化資源,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需要解決從怎么看到怎么辦再到怎么干的問題,需要系統謀劃從傳承到弘揚再到創新發展的路徑和舉措,需要思考怎樣從凝練特色到科學規劃再到整體推進。筆者以河南經貿職業學院8年來對中國商貿文化的探索發掘、傳承弘揚和育人實踐為例,介紹職業院校卓有成效地將文化傳承和創新與緊跟時代發展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結合的經驗和做法。
一、聚焦內涵式發展,以商貿文化打造辦學特色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作為以商科類專業為主的綜合性高職院校,在其7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形成了“突出商科、非商融商”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學校對接國家需要,服務區域發展,為中原出彩貢獻了教育力量。進入新時代,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內涵式建設,走特色發展之路。學校著力挖掘與學校內涵相一致、與學校長遠發展相適應的特色文化,提煉出了“立鼎行方、承商智圓”的以商貿文化為核心的校本文化。
首先,學校在全國首創建設了中國商貿文化課程,并建成了以中國商貿文化課程為代表的校本特色課程體系,包括現代企業文化與職業道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商務能力等課程。課程受眾覆蓋全校學生,同步建設的在線開放課程服務于全社會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和學習者,疫情期間更是為多所院校提供了豐富的線上課程資源,獲得了學生和業界的肯定和好評。其次,新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更加注重產教融合,學校將中國商貿文化的諸多元素應用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建設了“一帶一路”產業學院、思念食品產業學院、卓越眾創空間等,為培養商貿類人才、建設雙師隊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平臺。再次,學校著力打造以中國商貿文化為特征的校園文化景觀和場館,建成了“商苑”“賈道廊語”“‘一帶一路’塑像”“范蠡像”“九思亭”“靜懋亭”“惟勤湖”“惟志湖”等校園文化景觀,讓師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時刻感受著深厚的商貿文化氛圍。學校還在全國首創建設了“豫商文化館”,以博物館的形式展示了從傳說中的玄鳥生商到商祖王亥、從春秋巨賈到漢唐經世、從絲綢之路到市井街坊、從清明上河園到康百萬莊園、從鹽鐵富國到懷府藥商,厚重的文化底蘊引人沉思、激人遐想、催人奮進。從文化環境浸潤人到課程體系教育人再到產教融合培養人,學校對中國商貿文化的解讀和應用可謂精細布局、精準發力、精確落實,突出了一個“精”字。
二、聚焦“三教”改革,以商貿文化助推高質量發展
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多措并舉,深化“三教”改革是重要舉措之一。河南經貿職業學院以中國商貿文化為切入點,聚焦“三教”改革,夯基強階,助力“雙高”建設。
(一)組建中國商貿文化教學團隊,提升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
學校以項目化方式組建中國商貿文化教學團隊,打破院系局限,進行跨學院、跨專業的廣泛遴選。注重教師教學能力,倡導能者為師,挑選出一批師德師風優良、文化功底深厚、教學能力突出、科研水平過硬、實踐經驗豐富、創新熱情高漲的“雙師型”教師擔任中國商貿文化的課程教學。同時,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省內外知名商文化學者、專家和文化傳承人到校授課和開辦講座。支持鼓勵教師赴全國傳統文化課程建設起步早、發力快、成果豐的學校進行對標對表對焦式學習,積極參加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等團體組織的年會和論壇等活動,提升教師的認知境界、開拓教師的格局眼界、擴展教師的發展邊界。通過雙向選擇激發團隊活力,通過參加教師教學能力大賽鍛煉團隊,通過申報完成科研項目鍛煉團隊,通過一系列教學成果的取得成就團隊。疫情期間,因人員流動受限,教學團隊盡可能廣泛參與國家行政學院、河南省教育廳和學校教師工作部組織的線上國培、省培、校培,參加學會組織、行業協會、國家級出版社等組織的各類線上培訓或論壇,并通過線上集體備課、在線會議頭腦風暴、群內分享每日前沿研究成果和國家最新政策等方式,使學習充電成為團隊工作常態。此外,學校專門為中國商貿文化系列課程成立商貿文化教研室,并將中國商貿文化系列的通識教育課程納入養成教育學院的課程體系,為團隊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資金支持和后備力量。
經過8年多的建設,目前中國商貿文化課程已擁有“專、兼職教師+企業方講師+外聘教授”相結合、層次多樣、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團隊鼓勵教師以中國商貿文化系列課程為主參加國家級、省級、校級的各類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并在近年取得了兩項校級獎項和一項省級獎項。在科研方面,團隊也以中國商貿文化為研究方向,申報科研課題,并于2020年獲得了河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的獎項。團隊成員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參賽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已產生了一名省級教學名師、一名省級思政骨干教師、一名校級“十佳教師”、兩名校級“教學標兵”,團隊成員中每年都有人獲評學校“優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打造了一批“金師”。
(二)創建中國商貿文化課程體系,打造金課課程品牌
學校通過頂層設計、黨委書記參加宣介推廣、歷任校長親自主抓、經費保障到位、教改項目推進等舉措,快速構建了中國商貿文化課程體系,制定了相應的課程標準,并將課程列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確保其有效落實。課程體系以中國商貿文化課程為代表,以現代企業文化與職業道德課程等多門通識類文化課程為支撐。每門課程又同步建設了在線開放課程,在中國大學MOOC、智慧職教、學習通等在線課程平臺上播放。課程線上線下相結合可開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有效增加了學生課堂上的參與性和課堂外的拓展性。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培養問題導向思維,增加了課程的難度和挑戰度;以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換體驗小劇場般的場景代入,在鍛煉學生共情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同時,讓他們體會到唯物史觀的時代性特征,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鮮明特色,為學生提升文化認同感、自豪感、自信心和探究力、創新力提供了平臺。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教學團隊編寫的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商貿經典文化》教材獲評2017年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教學團隊編寫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商貿文化》教材獲評2019年河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并于2020年獲批成為“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教學團隊制作的中國商貿文化在線開放課程于2020年獲評河南省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教學團隊編寫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現代企業文化與職業道德》教材在2021年首屆河南省教材建設獎優秀教材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一等獎。教材投入使用多年,歷經了多版修訂與印刷,順應時代發展融入了課程思政、紅色文化、勞動教育、職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元素,由普通教材到立體化教材再到富媒體教材,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
(三)搭建中國商貿文化育人平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學校與鄭州航空港區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成立了“一帶一路”產業學院,為鄭州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關鍵節點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培養適用、對口的復合型商貿人才。學校還與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明星企業合作成立了食品產業學院,為企業培養訂單式凍品營銷人才。這些以文化創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切入點的職業教育改革,為新時代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闖出了一條新路。同時,學校將以中國商貿文化課程為代表的系列課程同步建設了數字課程和在線開放課程,并設立了相應的教學資源庫。疫情期間,這些有效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的線上課程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賽、停課不停考、停課不停評”成為現實,近三年參與課程學習的人數累計超過四萬人,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了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也為全社會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和學習者貢獻了教育力量,有效地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為學校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助力。
團隊建設的中國商貿文化在線開放課程于2020年獲評河南省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同時獲得2020年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優秀成果創新應用類一等獎,還被納入國家級文秘課程在線教學資源庫并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中國商貿文化系列課程的建設過程,響應了新時代對于樹立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使命召喚,順應了職業教育“三教”改革、“雙高”創建的發展趨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和成果獎項。從文化傳承到文化創新,從課程建設到科研競賽成果的取得,中國商貿文化教學團隊做到了快速融入、快速成長、快速進步,突出了一個“快”字。
三、聚焦全面發展,以商貿文化促進文化育人實踐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充分挖掘中國商貿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實施“五育并舉”,落實“三全育人”,將中國商貿文化中的誠信、求實、努力、精技、勤奮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充分融合,以文化人、以文塑人、以文育人。學校通過打造“五文”校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五文”校園是指在文明校園創建中,全校師生要做到著裝文明、舉止文明、言語文明、行為文明、環境文明。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中國商貿文化特色、提升方圓文化成色、亮出中原文化本色、增添黃河文化亮色、彰顯文化自信底色;在校園文藝展演過程中,引入高雅文化以美育人,厚植家國情懷以劇傳聲,塑造經典人物以情動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強根鑄魂;在文創作品開發和展示中,堅持文化注入,用“好用、好玩、好看、好賣、有趣、有料、有度、有品”的標準進行評判;在校園人文關懷中,化管理為服務,化說教為交流,堅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注重隱性教育和柔性教育,通過言傳身教、朋輩幫扶、平臺助力等方式,增加學生的歸屬感、榮譽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通過“三全育人”試點單位建設驗收、全國高校校園文化五十強爭創、省級文明校園創建等活動,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打造了全員參與的文化育人實踐;通過“五文”校園建設,從學生入學到培育再到畢業,從學習到生活再到就業,從懵懂少年到校園達人再到職場精英,文化浸潤成就了全過程育人實踐;通過校園文化景觀塑造、校園文化場館和展廳建設、宿舍與教室文化標識張貼、全國首創的大型文化歷史劇《商圣范蠡》的展演等,落實了全方位文化育人實踐。從守護好中國商貿文化根脈到傳承好中國商貿文化精髓,從展示好中國商貿文化內涵到使用好中國商貿文化資源,突出了一個“全”字。
四、聚焦立德樹人,以商貿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進文化自信與自強。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也用教育教學實踐回答著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根本問題。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通過打造中國商貿文化特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不斷的實踐探索過程中,通過挖掘中國商貿文化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為職業院校特色文化的創建提供了新思路;通過講述中國商貿文化中的紅色故事,體現文化的浸潤功能和思想價值,為職業院校培根鑄魂提供了新做法;通過解讀中國商貿文化中的家國情懷,突顯文化育人的時代價值,為職業院校培育新人提供了新舉措;通過展現中國商貿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強調職業精神和勞動創造價值,為職業院校全面育人提供了新亮點;通過宣介中國商貿文化中的改革精神,詮釋職業教育所倡導的創新價值,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引領了新風尚。
綜上所述,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以河南經貿職業學院為代表的職業院校沒有隨波逐流、聽之任之,而是積極響應、主動作為、挖掘特色、創造機遇,邁出了推動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步伐,開創了新時代職業院校立德樹人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成光琳,杜柳.中國商貿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責編:初 心
基金項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中國商貿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研究”(編號:2021-ZDJH-0110)
作者簡介:杜柳(1980— ),女,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學生處副處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