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開展質量水平,本文從會計風險防范及控制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情況,討論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工作開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問題,并提出了一些風險防范及控制應對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風險防控
DOI:10.12433/zgkjtz.20232222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大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量在不斷加大,工作難度也在不斷提升,由此會滋生各種會計風險,導致財務會計工作開展不規范,不符合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難以發揮出財務會計工作的價值,無法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開展提供良好的幫助,最終影響事業單位的正常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有必要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及控制的探索與分析,解決其中的風險問題,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與浪費,保護國有資產,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開展的質量和水平。
一、行政事業單位面臨的會計風險問題
(一)新舊制度轉換下的會計核算風險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不僅使會計核算基礎發生了重大改變,會計核算形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行政事業單位中,2018年的財務數據無法直接在2019年初直接應用,需要在新會計制度的指導下,完成財務數據的轉換,并滿足新會計制度下的會計信息需求。一旦轉換不合理,會計信息不準確,將會嚴重影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質量,帶來嚴重的風險。另一方面,財務會計工作人員以往進行財務報表編制時,關于固定資產部分,只要在報表中展示資產原值與累計折舊,但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還要展示固定資產原值折舊以及凈值,受計提折舊的影響,必然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凈資產類科目余額存在差異,同時,在一些從未進行計提折舊的行政事業單位,將會在補提折舊方面面臨較大的會計風險問題。
(二)平行記賬下的會計科目使用風險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新增了很多會計科目,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業務內容進行了更細致的分類。會計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一旦沒有準確使用新的會計科目,將會影響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計量,要求會計人員既考慮權責發生制,又考慮收付實現制,需要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做好配合,基于不同經濟業務性質,選擇合理的會計科目。不僅如此,還要充分考慮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之間的對應關系,一旦會計科目使用不合理,將會導致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在會計科目方面無法形成一一對應關系,從而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開展帶來重大風險。
(三)財務會計人員專業能力不匹配帶來的風險
在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中,少部分財務會計人員學習意識有待增強,加之學習機會也相對較少,從而導致自身的專業能力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面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短時間內很難適應,在會計賬務處理方面,很難保障準確性、合理性,進而阻礙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另一方面,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會計核算范圍更廣,核算模式也變得更加專業、復雜,相較于以往工作的開展,需要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結合以往經驗,做出正確、專業的職業判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當下部分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有待提升,會給會計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風險。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及控制應對措施
(一)新舊制度轉換下的會計核算風險防范及控制
在新舊制度轉換關鍵時期,為了有效應對可能存在的會計核算風險,可以通過采用編制科目余額轉換表的形式,將2018年年末余額順利轉換成符合新政府會計制度的2019年初的余額。在實際轉換過程中,如果會計科目沒有發生變化,可以進行直接轉換。反之,需要找出科目之間的對應關系,重新填寫科目。上述過程應在權責發生制的指導下完成。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賬務結構與會計科目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后者不再一一對應。針對一些支出型業務,需要做好調整。例如,某行政事業單位在2018年預付了2萬元充值加油卡,該項業務屬于典型的支出業務,同時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只有充值票,沒有發票。因此,在當時的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將其作為預付賬款進行處理。而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該項款項往來屬于已支付,但沒有列出內容。為規避其中的風險,需要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梳理清楚,避免給新會計制度下的“資金結存”科目帶來不利影響。在實際梳理過程中,可以通過翻看賬簿、記賬憑證等,檢查往來款項。檢查的主要目的是確認相關的款項是否是上年已列支沒有進行支付、上年應確認收入沒有確認收入、上年未列支付已經支付、上年不應確認收入已確認收入,符合上述條件之一的往來款項,都應及時進行調整。
與此同時,要清查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完成補提折舊工作。行政事業單位作為政府單位,理應向人民公開固定資產管理的情況,尤其是從未計提折舊的行政事業單位,很容易面臨賬實不符的風險,因此,必須及時清查固定資產。在這一過程中,考慮到初次進行固定資產清查的行政事業單位在實際操作方面的難度較大,例如,無法準確劃清資產的類型,不同資產參考年限也有所差異,這都會加大計提難度。為解決這一問題,在實踐中,可以選擇國有資產系統數據庫中的信息作為參考標準,導出固定資產的類別,然后與實際清查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進行核對,從而改正錯誤類別,確保單位現有的固定資產數量與金額與國有資產系統的記錄保持一致。隨后,進行補提折舊,在這一過程中,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已得到了全面梳理,且與國有固定資產系統相對應,因此,可以直接采用系統中的計提數據,提高補提折舊的效率。
(二)平行記賬下的會計科目使用風險防范及控制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面對新增的數量眾多的新會計科目,實際會計科目的使用難度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為了規避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相關財務會計人員應加強對最新會計制度的理論學習,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制度要求,梳理新制度下不同會計科目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后續會計操作實踐創造有利條件。在上述過程中,財務會計人員應重點關注已出現變化的會計科目內容,了解新會計科目內容的使用方法與適用范圍,例如,固定資產科目、折舊科目、存貨類科目變化較大,分類更加復雜,內容更加細化。又如,原會計制度下的結轉結余被進一步細化為本期盈余、累計盈余等科目,原會計科目內容不再適用。在預算類會計科目中,整體變化相對較小,主要新增了資金結存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平行記賬模式下,只有兼顧好預算與財務會計信息,才能更好地滿足當前新會計制度需求,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風險問題。由于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各自的要求不同,因此針對資產負債類科目下的經濟業務核算無法同時開展。但關于收入費用科目中的經濟業務核算工作,則要求同時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資產類科目之間的關系如表1所示,從中可知,與資金類相關的經濟業務、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要同時記賬,在這一情況下,二者的會計科目一一對應。但當行政事業單位新增固定資產時,財務會計會新增固定資產,而預算會計將會將其作為當期支出進行處理。同時,財務會計要從當月開始,每月進行計提折舊,而預算會計不需再進行處理。
在負債類會計科目核算方面,如果一些經濟業務本質上屬于“支出與收入業務”,在財務會計進行計量時,會計量為預付賬款、應付薪酬等。而在預算會計進行計量時,會以是否存在預算資金的流入或流出為依據,將其計量為收入或支出。針對暫付(收)款經濟業務,財務會計計入其他應收(應付)款項。在這一情況下,即使存在預算資金的流入(流出),預算會計也不會將其計量為行政事業單位的收入或支出。
在收入類會計科目核算方面,表2展示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收入類科目之間的關系。從中可知,盡管一些科目可能名稱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在具體解釋方面可以將其納入同一種經濟業務。換句話說,當使用的會計科目具有關聯關系時,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會保持同步,且不同會計科目之間一一對應。在實踐中,可以利用這一關系檢驗財務或預算會計在科目選擇方面是否準確合理,從而有效規避其中的風險。
(三)財務會計人員專業能力不匹配帶來的風險防范及控制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是開展財務工作的主體,專業水平會影響單位未來經營發展的狀況。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財務會計人員專業能力水平,才能使其更好地適應新政府會計制度,幫助規避其中的風險問題。
首先,開展與新政府會計制度相關的培訓教育課程,鼓勵并組織財務會計人員參加課程學習。在培訓教育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引導廣大財務會計人員深入了解新政府會計制度理論知識內容外,還應引入相關案例,開展實操培訓教育,不斷提升財務會計人員專業能力,使其更好地滿足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需求,規避其中的風險。
其次,針對單位內同級的財務會計人員,管理者還可組織開展財務會計業務交流會,雙方互相分享經驗,開展深度交流。在交流中,共同討論新政府會計制度執行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集思廣益,找出解決辦法,實現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再次,組織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參觀學習上級財政局的財務會計工作開展過程,學習寶貴的經驗,不斷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為了進一步激發財務會計人員學習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積極性,可在內部組織有獎知識競賽活動,對活動前三名予以必要的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通過舉辦知識競賽活動,可以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單位人員共同學習新政府會計制度,同時還可以鼓勵在職財務會計人員繼續學習,考取更高級的會計職稱,并對獲得高級會計職稱的人員予以一些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激發廣大財務會計人員學習新會計制度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最后,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當下針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開展已不再是簡單的記賬核算,需要財務會計人員直接參與單位內部控制過程,利用專業的財務會計知識、經驗等,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業務開展水平,規避各種財務風險問題。同時,按照當下的預算執行要求、績效管理要求、財務管理要求等,完成各項專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基于此,為進一步提升財務會計人員專業水平,還應注重增強財務管理意識,引導財務會計人員從全局角度出發,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開展出謀劃策,及時發現隱藏的財務風險隱患,解決各種問題,以此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質量水平,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的更好地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是一項專業、復雜的工作,在實際工作開展中會面臨各種風險問題。因此,要結合實際,加強對風險問題的分析,并從多方面入手,提出針對性強且效果好的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從而降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發生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宇飛.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問題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3(01):162-164.
[2]張鳴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識別及防范策略[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2(22):73-75.
[3]時艷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防范[J].質量與市場,2022(19):139-141.
[4]柴莉莉.鄉鎮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及控制對策[J].今日財富,2022(12):109-111.
[5]楊紅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研究[J].商訊,2022(1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