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運動康復保護心肌梗死患者心臟的價值。方法:選取臨床心肌梗死患者72例(2021年3月—2022年9月),隨機分為運動康復的觀察組(36例)與常規(guī)康復的對照組(36例)。比較兩組心功能、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及生活質量。結果: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心功能改善好,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生活質量評分高,P<0.05。結論:給予心肌梗死患者運動康復能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促進生活質量的提升,值得借鑒。
【關鍵詞】運動康復;心肌梗死;心臟;效果
The value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 protecting the heart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AN Bin
Caoxian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274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value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 protecting the heart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72 patients with clinic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March 2021 to Sept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36 cases)with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36 cases)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The cardiac function,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in cardiac function,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n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core(P<0.05).Conclusion:Providing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o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which is worthy of reference.
【Key Words】Exercise rehabilit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Effect
心肌梗死是一種心血管疾病,臨床發(fā)生率較高,該病也是心臟重塑以及心力衰竭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對人們健康危害較大。該病主要為冠狀動脈供血減少,最終引發(fā)心肌缺血、缺氧性壞死以及凋亡,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心臟病理性重構[1]。該病常通過PCI術進行治療,通過治療能夠使患者臨床癥狀得以改善,挽救其生命,但是對于患者而言,該治療方式無法改變冠狀動脈斑塊形成的進展,患者治療后依然存在再狹窄甚至閉塞的可能,對其心功能影響較大[2]。對于患者而言,其必須通過長時間的康復功能鍛煉,促進心功能以及體力的恢復。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進行有效的康復鍛煉能夠使內皮功能以及運動容量得以改變,減少或預防相關危險因素的出現(xiàn),促進患者預后改善[3]。本研究選取我院心肌梗死患者72例,觀察運動康復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臨床心肌梗死患者72例(2021年3月—2022年9月),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齡53~74(63.92±2.91)歲;觀察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齡54~73(62.88±2.63)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大,P>0.05。
納入標準:意識及認知障礙;臨床資料完整;能正常交流。
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病變;腦出血、腦梗死;惡性腫瘤;存在藥物或酒精依賴史。
1.2方法
1.2.1 對照組:常規(guī)康復。開展對癥治療,觀察病情變化情況,叮囑注意事項等。
1.2.2 觀察組:運動康復。①在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在他人的協(xié)助下開展被動運動,如翻身、坐起訓練等。隨著病情恢復可以鼓勵患者開展主動訓練,主要進行床邊坐起、床旁踏步走等,之后可以過渡到緩慢步行,隨著訓練時間的延長可以增加步數(shù),并且指導開展爬樓梯訓練等。在此過程中,需要對心電監(jiān)護進行重視,如果訓練期間患者出現(xiàn)不適感,應該立刻停止并且休息,同時對運動量進行合理的調整。②在患者出院后1個月內可以進行各項熱身運動,如肌肉拉伸、關節(jié)活動、八段錦等,并且開展啞鈴、彈力帶、俯臥撐等抗阻運動。有氧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太極拳、跑步、快走等。在此期間還應該對柔韌運動進行重視,主要包含腰部、腿部、肩部等部位的拉伸。③患者出院1~6個月可以進行步行與慢跑交替運動,在此過程中還應該考慮到患者之間的差異,選擇相應的運動康復方式。如果患者體力耐受力較差,其訓練過程中就應該以低強度的訓練為主,如果患者耐力較好,就可以中高強度的訓練方式為主,同時患者應該按時到院復查。④患者運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較多,其需要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藥物,合理安排運動時間以及運動量,如果發(fā)生胸悶、胸痛等癥狀,應該立刻停止并且服用藥物,如果運動期間存在饑餓、乏力、冷汗等癥狀,可以適當進食。
1.3觀察指標 心功能;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生活質量:GQOL-74量表;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心功能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心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對比 對照組生命活力評分為(72.84±2.94)分,觀察組生命活力評分為(78.64±3.27)分,t=7.9138,P=0.0000;對照組生理職能評分為(71.72±2.61)分,觀察組生理職能評分為(76.05±1.36)分,t=8.8274,P=0.0000;對照組生理功能評分為(73.28±2.63)分,觀察組生理功能評分為(78.72±2.84)分,t=7.2079,P=0.0000;對照組情感職能評分為(72.93±2.35)分,觀察組情感職能評分為(77.93±3.28)分,t=7.4350,P=0.0000;對照組社會功能評分為(71.63±2.36)分,觀察組社會功能評分為(79.63±2.74)分,t=13.2734,P=0.0000;對照組心理健康評分為(73.19±2.13)分,觀察組心理健康評分為(77.62±2.29)分,t=8.4989,P=0.0000;對照組總體健康評分為(71.84±2.48)分,觀察組總體健康評分為(77.62±2.74)分,t=9.3839,P=0.0000;對照組軀體疼痛評分為(73.16±2.65)分,觀察組軀體疼痛評分為(79.63±3.72)分,t=8.4994,P=0.0000。觀察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治療后心理健康水平對比 對照組恐怖評分為(15.67±2.36)分,觀察組恐怖評分為(12.04±1.73)分,t=7.4431,P=0.0000;對照組軀體化評分為(33.82±5.82)分,觀察組軀體化評分為(22.61±4.29)分,t=9.3025,P=0.0000;對照組強迫評分為(18.62±2.65)分,觀察組強迫評分為(16.11±1.28)分,t=5.1173,P=0.0000;對照組飲食及睡眠評分為(17.49±1.64)分,觀察組飲食及睡眠評分為(11.29±0.76)分,t=20.5804,P=0.0000;對照組焦慮評分為(26.17±2.63)分,觀察組焦慮評分為(15.77±2.61)分,t=16.8408,P=0.0000;對照組精神病性評分為(16.85±1.56)分,觀察組精神病性評分為(14.18±1.74)分,t=6.8551,P=0.0000;對照組抑郁評分為(36.93±5.28)分,觀察組抑郁評分為(20.37±2.39)分,t=17.1436,P=0.0000。觀察組治療后心理健康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心肌梗死對人們健康危害較大,患者發(fā)病急且病情嚴重,容易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危及生命安全。對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PCI治療效果顯著,能夠使狹窄的冠狀動脈再次通暢,有效恢復心肌組織血供,使得患者缺血情況得以減輕,但是臨床發(fā)現(xiàn)通過治療并不能使疾病危險因素得以消除,而且在臥床休養(yǎng)的過程中患者不能進行相關活動,不利于身體康復[4]。
運動康復應用效果較好,能夠考慮到患者年齡、心肺功能狀態(tài)等情況為其提供科學、有效的運動方案,充分發(fā)揮患者主觀能動性,利用各種運動訓練方式促進身體恢復。近年來,人們對運動康復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研究,并且相應的運動方案也有了更大的優(yōu)化以及完善,將其應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可采用的運動方式較多。對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心肌細胞凋亡是一個重要的病理生理機制,在患者身體康復過程中,通過有效的運動能夠對心肌細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在疾病發(fā)展中,心肌纖維化是一個主要的病理過程,在患者長時間處于缺血、缺氧的狀態(tài)下,會使得各炎性因子進一步激活,對細胞外基質穩(wěn)定性形成破壞,進而促進纖維化進程的加快,最終導致心臟病理重構,而有效的運動康復能夠使炎性因子的激活得以減少,同時對細胞外基質的沉積具有調節(jié)作用,有利于彈性纖維含量的選擇性提升,對心臟重構具有抑制效果[5]?;颊甙l(fā)病后會使氧化應激得以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導致心臟不良重構,通過有效的運動康復,能夠使得氧化應激進一步減少,而且能夠改變氧化酶活性,進一步縮小心肌梗死面積,促進心臟功能的改善。
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運動康復能夠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得以增加,有利于外周血管阻力的減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再次由于心肌缺血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同時運動對血壓也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有利于細胞攝氧以及利用氧的能力的提升,促進血液粘稠度的降低,同時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也發(fā)揮了明顯的改善效果。運動康復主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快機體功能恢復速度,促進冠脈血流速度的提升,在短時間內使缺血心肌血供得以恢復,最終改善血流動力學,同時,有效的運動還能促進患者身體抵抗力的提升,使得心臟不良事件風險明顯降低,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高。
所以,運動康復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能促進心功能的改善,減少心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生活質量,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高明霞,湯真,張曉方.運動康復對伴有抑郁情緒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生活質量及近期預后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0,47(5):1012-1015.
[2] 劉玉杰,姜騰飛,邢文瑜,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術后Ⅰ期運動康復方案的構建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2022,37(5):9-12.
[3] 谷平平,婁小平,王倩,等.瑜伽運動方案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術后患者運動能力及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0,26(3):361-365.
[4] 韋冬梅,何漢康,陳劍,等.中西醫(yī)結合Ⅰ期心臟康復對急診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1,30(20):2183-2187,2223.
[5] 李強,姜海鵬,劉文波,等.運動康復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20,27(3):34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