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在腦外傷昏迷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時間段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研究對象是60例腦外傷昏迷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常規營養護理)與觀察組(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就營養指標、并發癥及滿意度展開觀察。結果:干預前,兩組白蛋白值、轉鐵蛋白值及前白蛋白值比較均不存在大的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白蛋白值、轉鐵蛋白值及前白蛋白值均出現了上升趨勢,但觀察組上升幅度更大,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是3.33%,而對照組是20.00%,前者更低,P<0.05。觀察組總滿意度是96.67%,而對照組是76.67%,前者更高,P<0.05。結論:為腦外傷昏迷患者實施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可以促使患者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可加快病癥好轉,并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且能夠贏得患者的高度滿意及認可,值得繼續推崇。
【關鍵詞】早期腸內營養護理;腦外傷昏迷;并發癥
Effect evaluation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in coma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ZHANG Xiaoya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Wuhu C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in coma patients with brain injury.Methods: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November 2021 to November 2022,the subjects were 60 comatos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trition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nutritional indicators,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ion were observed.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bumin,transferrin and prealbum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albumin value,transferrin value and prealbumin value of the two groups all showed an upward trend,but the in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ven greater,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3%,while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0.00%,the former was lower,P<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67%,the former was higher,P<0.05.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tervention for coma patients with brain injury can improve their nutritional status,speed up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symptom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win the high satisfa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 continuing to be praised.
【Key Words】Early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coma; Complication
腦外傷是顱腦受外物撞擊所致,頭部會出現較為顯著的創傷,對其感覺、聽覺、視覺均會構成系列影響,于臨床中此病較多發[1]。由此病所致的昏迷情況也較為普及,此時,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且不能正常進食,在昏迷時期機體中的熱量、能量會被逐步消耗,進而會發生營養不良情況,致使其抵抗力變差,會使病癥持續惡化,更有甚者會危及其生命安全,因而必須確保患者于昏迷期的營養供給,以此可為整體療效的優化提供堅實保障[2]。目前,針對此類患者多行腸內營養支持,通過此方法可以確保為患者提供所需的熱量、能量,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并發癥發生率、病死率降至最低。鑒于此,本文中就為此類患者加入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后的有效性展開了分析討論,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段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研究對象是60例腦外傷昏迷患者。對照組30例,男性、女性人數分別是17例、13例;年齡27~75歲,中位值(43.06±4.26)歲;腦外傷原因為跌倒傷、墜落傷、車禍傷的人數分別是6例、7例、17例。觀察組30例,男性、女性人數分別是16例、14例;年齡26~75歲,中位值(42.98±4.18)歲;腦外傷原因為跌倒傷、墜落傷、車禍傷的人數分別是6例、8例、16例。納入標準:①入組患者全部同腦外傷昏迷相符;②基準資料都完善;③家屬全部知悉此研究內容,并簽訂了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病癥;②存在嚴重的多發傷;③受各種原因中途退出研究;④惡性腫瘤;⑤感染性病癥;⑥關鍵臟器有功能障礙;⑦凝血系統異常。兩組各項基準資料經統計、計算之后發現基本不存在大的差異性,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營養護理。創建靜脈通路,將提前配比好的營養液以靜注途徑向患者輸入,具體有氨基酸、葡萄糖等,1周之后可為其提供鼻飼腸內營養支持。
1.2.2 觀察組實施早期腸內營養護理。①置管。此類患者處于昏迷狀態,其不存在意識,因而不能充分配合置管。置管時至少要有兩位醫護成員協助完成,置管前,先將患者口鼻中的異物全部清除干凈,對氣道內的痰液行全面沖洗。所用的螺旋鼻腸管型號為CH10,通常在接診48h后內對患者展開置管。置管時一名醫護人員將患者頭部適當上抬,另一名醫護成員從患者咽喉部開始慢慢置管,一直到胃部,所行操作必須輕柔緩慢,不可對氣道軟組織造成損傷。②營養物質供給。把提前配置好的營養液加溫,通常在37℃左右,加溫后方可為患者供給,以免引發腸痙攣等不利情況。術后24h待患者體征不存在異常情況后,可先為其提供適量的葡萄糖、電解質,然后逐步慢慢向腸內營養商品制劑過渡,初始量是40mL,勻速滴入,之后可緩慢加至60~80mL之間,總注入量應控制在100mL左右,先從低濃度開始,慢慢向高濃度過渡,可借助靜脈適當為患者補給不足的部分[3]。術后10~12d之后可逐步減少供給劑量,也可視情況停止供給。每次補給營養物質時先取溫開水行沖管,以免出現管道堵塞。③管道干預。置管期間回收胃液,對胃液性質、量、顏色作出分析、記錄。④強化病癥觀察。全程中對患者體征變動,如血壓、脈搏、心率等作出密切監測,一經出現異常,馬上向醫生匯報。并對患者口鼻中分泌物情況進行及時查看,以免出現誤吸造成窒息,如有必要可予以吸痰處理。⑤口腔干預。行鼻飼時患者只能經口腔呼吸,極易出現舌苔干燥或唾液減少等情況,應強化口腔干預,每天至少要行3次口腔干預,以免出現感染。鼻飼前,要確保胃管充分置入胃部,并將營養液的溫度調控好,進行營養供給時應觀察患者的情況,若出現異常馬上停止。⑥基礎干預。行營養輸入時需控制好營養液濃度、用量、輸入速度,應從稀至稠,從少至多,并充分依照患者實際情況,隨時將濃度、量、速度做出調節。鼻飼后的1h內不可行吸痰處理,以免出現胃內容物反流。對患者胃腸道耐受狀況作出監測,若發生胃潴留等情況應停止供給,并予以胃腸減壓等操作,確保腸內營養狀況較佳。
1.3 觀察指標 ①營養指標:借助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于干預前后抽取患者適量靜脈血,以甲酚綠法對白蛋白作出檢測,以免疫透射比濁法對前白蛋白作出檢測,以放射性免疫法對轉鐵蛋白作出檢測[4]。②并發癥:統計感染、腹瀉、胃出血病例數。③滿意度:依照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此次所調查的內容共涉及10個問題,以6級評分法所展開,總計60分,若評分值>49分則視為非常滿意;若評分值在35~49分之間則視為基本滿意;若評分值<35分則視為不滿意。其中總滿意度是前兩者滿意病例數之和除以總病例數的百分比。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營養指標比對 干預前,兩組白蛋白值、轉鐵蛋白值及前白蛋白值比較均不存在大的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白蛋白值、轉鐵蛋白值及前白蛋白值均出現了上升趨勢,但觀察組上升幅度更大,P<0.05,詳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比對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是3.33%,而對照組是20.00%,前者更低,P<0.05,詳見表2。

臨床中,腦外傷較普遍,由頭部創傷所致,此病是導致患者神經功能出現障礙、意識喪失的關鍵因素,此時,患者機體處在高應激狀況之下,通常會出現昏迷情況,致使其長時期發生意識障礙[5]。此病對機體營養消耗、基礎代謝均會構成影響,機體對營養的需求量會變多,而患者又很難正常進食,極易造成營養不良情況,會使其免疫功能變差。由于患者此時的機體處在應急狀況之下,合成代謝速度會變差,分解代謝會不斷提升,每天所消耗的能量同正常機體相較約達2倍之高,進而會出現營養不良狀況。現代研究表明,此類患者于早期的基礎代謝率頗高,盡早對其行營養支持可以促使患者機體代謝得以穩定,對促進機體康復所發揮的積極幫助較大。
臨床上對此類患者所行的營養方式具體有腸外營養與腸內營養兩種,前者方法很難滿足患者的營養需求,故而最終所取得的整體成效不甚理想,而后者方法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充足的營養,還能加快胃腸道激素的生成,促進分泌,保護腸屏障功能,使腸道通透性下降,進而使腸黏膜功能得以改善[6]。同時,此方法還可以規避菌群失調,加快腸道細胞分泌出足夠的IgA,從而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7]。有大量資料表明,在早期為此類患者行腸內營養護理可以實現促進愈后、康復的最終目的。
本文中,觀察組接受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后,其營養指標上升幅度同對照組相較更大,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也更低,P<0.05。觀察組的總滿意度也更高,P<0.05。表明,此干預方法可以促使患者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以此可以贏得患者的高度滿意。原因是此方法能夠直接為腸道提供營養,使消化系統功能得以維持,為機體提供充足營養的同時還能提供所需的微量元素,以此實現改善營養狀況的目的,還能保護腸道屏障功能,以免細菌移位,強化免疫力,促進胃腸道激素釋放,降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為腦外傷昏迷患者實施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可以促使患者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可加快病癥好轉,并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繼續推崇。

參考文獻
[1] 楊麗霞.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對腦外傷昏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22,38(18):132-134.
[2] 董海丹,龔佑紅,彭建忠.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綜合護理用于腦外傷昏迷患者的效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17):3071-3073.
[3] 張宇.早期分級康復護理對重癥腦外傷昏迷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6):165-167.
[4] 王香人.規范化護理干預在腦外傷昏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28):5362-5364.
[5] 楊楠.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對腦外傷昏迷患者的效果探討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5):249-250.
[6] 譚君.早期腸內營養對腦外傷昏迷患者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3):69-71.
[7] 張莉,金利玉,郭倩玉.ICU腦外傷昏迷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3):3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