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您好!
我總在想,為什么父母總在逼我,逼著我一定要有一個好成績,難道我不想嗎?雖然我也知道他們是為我好,可他們根本就不懂我。我有時候特別羨慕別人家開明的父母。
上了高中后,我總是跟不上學習進度,久而久之我就干脆放棄了。然而,我沒想到的是,父母竟然會有這么大的反應。我也想過要好好學習,但不知道從什么地方開始,我好累……
××
同學:
你好!
看過你的來信,我的腦海中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你和同齡的孩子們都在爬一片高高的山坡,誰都想要沖在前面,走得越快越好,或者起碼不要掉隊。但是,隨著你們向前走,坡道變得越來越陡峭。你感到體力不支,怎么打起精神都趕不上其他孩子,于是讓自己放慢腳步,休息一下。
你看到前面也有些孩子走得慢了,他們的父母說著“沒關系”,允許孩子按自己的節(jié)奏爬坡。可是你的父母看到你停下,非常著急,催促你說:你怎么能停下、怎么能掉隊呢?一步慢步步慢啊!
所以你心里就特別委屈:我知道你們說的是對的,我也想往前沖啊,可是我真的走不動了!爸爸媽媽你們怎么就不理解呢?沖到前面真的比我的感受還重要嗎?
委屈、孤獨、不被理解……承受著這樣的情緒負擔,難怪你會覺得好累!不是學習本身帶來的頭腦的累,而是與父母溝通失效的“心累”。
你說你也想要好好學,但是不知道從什么地方開始。看到這一句時,我特別想夸夸你。遇到挫折,你雖然有時也想放棄,但你仍然有繼續(xù)努力、好好學習的意愿。這份積極改變的意愿將會讓你有動力應對眼下的挫折。
至于要從什么地方開始,我個人的建議是,從讓自己不再那么“心累”開始。
要怎么做才能不那么“心累”呢?如果我們繼續(xù)糾結于如何獲得來自父母的理解,我們很可能會繼續(xù)失望,負面的情緒也會不斷地累積。既然如此,我們不妨暫時擱置與父母關系中的矛盾,把注意力放到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上面。
首先,我們需要使用恰當的方式吐露情緒,來緩解負面情緒對我們的持續(xù)影響。
你可以選擇向周圍你信任的人傾訴你的煩惱。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些好朋友或師長,他們關心你,愿意傾聽你的心事,不隨意評判你,并且不會在沒有經過你允許的情況下隨意把你的事情講出去,那么他們就適合成為你的傾訴對象。
如果你愿意的話,你也可以考慮使用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包括學校內和社會上一些可靠的資源。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可以有效幫助我們緩解壓力、疏導情緒,梳理我們在家庭關系中遇到的困難。
如果你不愿意把心事直接告訴其他人,你也可以通過書寫的方式來吐露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每天花一些時間寫情緒日記,整理自己當天的心情。當長期累積的負面情緒有了出口,心頭的壓抑自然而然會慢慢減輕。
其次,我們需要學會自我關懷。
自我關懷指的是我們有意識地做一些行動,來照顧自己在身體、精神、情緒等各方面的健康。它并不需要以來自他人的關懷為前提,而是你能送給自己的一份禮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進行自我關懷。有時候,哪怕是一些很小的、很簡單的舉動,就可以有效地幫我們改善情緒狀態(tài),比如,規(guī)律睡眠時間、課間下樓散散步、天氣冷的時候給自己準備一杯熱飲等。長期練習自我關懷,還有助于建立我們的心理韌性,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
最后,針對學習方面,我們需要建立現實且具體的學習目標,來幫助我們減輕挫敗感和其他心理負擔。
你可以嘗試“聰明(SMART)目標設置法”。SMART意味著你的目標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具體(Specific):這個目標是清晰、合理且明確的;
可量化(Measurable):這個目標可被測量,能夠讓你看到自己的進步;
可實現(Achievable):這個目標在你“跳一跳就可以夠得到”的高度,而非遙不可及;
與現階段其他目標相關(Relevant):天馬行空的目標也許很有趣,但是我們先不在這里討論它們;
有期限的(Time-bound):這個目標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某一門課程跟不上,想要提高,但不知道如何下手,你就可以按照SMART原則給自己設置目標。舉個例子,比如,你現在這門課及格有困難,一個SMART的目標可能是在一個月內(有期限的)將這門課的(相關的)分數提升到60分(可實現、可量化且具體的)。
具體要怎么做呢?我們可以再往下拆解一步。比如,你及格困難的原因是選擇題經常答錯。那么按照SMART原則,我們就可以在接下來這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內,集中在近期5次考試的選擇題的部分,分析錯題的原因,完成修改,并總結至少3條規(guī)律。
當目標拆解得當時,我們就知道該從哪里著手改善現狀,而不再深陷焦慮情緒之中。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達成,你會慢慢在學習這件事上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面對來自父母、親戚的期待時,也會更有余力去應對。
尋求幫助、做出改變都是不容易的事,需要勇氣和耐心,也需要科學的方法。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你有些幫助。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