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四分儀智庫聯合3Drips跨文化心理研究咨詢團隊發表了一份報告,主題是2023年最新熱詞。這份報告一共調研了50個國家的流行熱詞。乍一看好像很分散,但看完之后,能明顯感受到,各國的年輕人有一個共同特征。這就是,他們好像特別淡定,特別佛系。我們選其中的五個詞來感受一下。
第一個流行詞來自美國,叫Bed-rotting。直譯過來,是躺在床上腐爛。大概就是咱們說的躺平擺爛。這個詞怎么流行起來的?很多人說,因為最近幾年,美國人給自己打雞血打多了,導致年輕人出現了逆反心理。比如,馬斯克以前有句話,叫“沒有人能夠每周花40小時就改變世界”。言外之意,年輕人要想成功,就得加班啊。再比如,《紐約時報》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在硅谷,朝九晚五是為失敗者準備的》,說的也是類似的意思。但現在,一部分年輕人出現了反內卷的情緒。近期已有多篇美國媒體報道表示,Bed-rotting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對心理健康有好處。
第二個詞也來自美國,叫QuietQuitting。直譯過來,是安靜退出。這個詞形容人們默默放棄多余的努力。比如,以前在群里看到老板發信息,第一個回復。但現在,不看了。以前到下班時間等一會兒再走,現在到點就離崗。
相對應的,在美國的老板里,也出現了一個現象,叫QuietFiring,也就是靜悄悄地開除。說的是,老板平時就把員工邊緣化,就好像這個人在公司不存在一樣,然后逮個機會,悄悄開除這個人。
第三個詞,來自日本的年輕人,叫“那只是你的感想吧”。這個詞最早出現在2015年,在一檔日本電視節目里,兩位嘉賓在討論互聯網是否要實名,談到后來話不投機,但礙于大庭廣眾之下不好撕破臉。于是,其中一個人就說:“那只是你的感想吧。”沒承想,節目播出沒多久,這個詞就火了。一旦有人這么說,意味著他對你的觀點非常不認同。你們之間的溝通,大概率已經無效。
第四個流行詞也來自日本,叫“蛙化現象”。簡單說,就是濾鏡破碎,有點王子變青蛙的意思。比如,以前你特別喜歡一個人,覺得對方離你很遠,很高冷。但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他也一直暗戀你。高冷濾鏡破碎,就蛙化了。再比如,你看一個男生哪里都好,但突然某一刻,你發現他笑起來特別油膩。這也屬于濾鏡破碎,蛙化了。
第五個流行詞,確切地說應該是一組流行詞,來自德國,叫“千禧潮回歸”和“德國女足”。這兩個詞乍一看毫無聯系,但實際上,它們反映的是同一種情緒。那就是,德國人感覺自己不上不下,有種被卡住的感覺。默克爾退休,聯合政黨爭吵不休,能源和外部危機不斷,在這個不上不下的狀態里,德國人特別想找點能給自己鼓勁的東西。這就催生了兩個現象。第一,他們對千禧年特別懷念。因為那段時間德國特別爭氣:牽頭推動建立歐元區、流行音樂那一年獲了很多國際大獎等等。第二,德國人除了戀舊,還把熱情寄托在足球,尤其是女足上。這組詞一定程度上寄托了德國人對當下社會再一次復興的愿望。
(摘自“得到App”,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