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uda”在阿拉伯語里的意思是“混亂”,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爭帶熱了一部奈飛劇集,那就是Fauda,中譯名《高墻邊的混亂》。
這部劇是2015年首播的,迄今已經發行四季共48集,講述了以色列國防軍臥底部隊針對阿拉伯人開展的秘密行動,發生地是在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第四季擴展至比利時、黎巴嫩。
劇中的以色列特工都講一口地道的阿拉伯語,長相和言談舉止也同阿拉伯人無異。由于以軍控制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邊界,因此以色列的特工人員可以自由出入巴勒斯坦社區,這讓巴勒斯坦人十分不滿,如果行動部署提前被識破,以色列特工往往有去無回。
《高墻邊的混亂》的編劇是以色列演員利奧爾·拉茲和記者阿維·伊薩查洛夫。拉茲與好萊塢關系密切,曾經在阿諾·施瓦辛格擔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期間當過他的保鏢,后來回到以色列從事演藝事業,在特拉維夫與兒時好友伊薩查洛夫的偶然相遇,促使其產生了創作該劇的念頭。
拉茲曾在以色列國防軍特種部隊工作過,當過突擊隊員,這部劇的構思源于他的夢想,即拍攝一部作品,反映以色列安全部隊為他們的行動付出的代價和承受的精神壓力。“我想展示自己的戰友,也想展示巴勒斯坦一方”,拉茲說,“沖突沒有贏家”。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為促進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溝通的橋梁。
《高墻邊的混亂》沒有炫耀以色列國防軍的“威武”,反而向觀眾更多呈現了其窘困。比如,在劇中與真主黨合作的巴勒斯坦領袖將火箭炮架在巴勒斯坦平民家,向以方發起攻擊,以軍為是否對發射地實施報復性打擊而頭疼。再比如,劇中一位平民的父親勸阻兒子的行動,但兒子依舊選擇了殉道,身邊的人稱贊這個年輕人是“光榮戰士”,父親卻不為所動。類似的劇情令人唏噓,在現實世界中卻天天上演。
巴以沖突幾十年延綿不斷,襲擊與報復周而復始,新生的孩子在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的仇恨循環中長大,或者還沒長大就夭折在戰火中。這種困境究竟該如何化解?《高墻邊的混亂》真實呈現了冤冤相報的歷史無奈。看完這部劇集,會讓人在情緒上進入兩方的立場,最后只希望混亂和悲劇盡快結束,和平相處的終極方案能夠被尋獲。
駐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記者兼教育家弗萊舍爾說,“你在劇中會看到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都是暴力行為的受害者。人們在看劇時討論最多的問題是,究竟是以色列人還是阿拉伯人遭受的苦難更多一些?”
《高墻邊的混亂》用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拍攝,由于劇情逼真、懸疑緊湊、高潮迭起、表演精湛而大受好評,無論是在以色列還是阿拉伯世界都受到追捧。該劇現已成為黎巴嫩、阿聯酋、卡塔爾、約旦、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最受歡迎的電視劇,在許多歐亞和非洲國家進入收視率排行榜前十名。
拉茲說,以色列的極端分子看過這種劇后對巴勒斯坦人產生了同情,巴勒斯坦人看后也第一次對以色列人感到同情。
奈飛雖尚未公布該劇完整的收視率數據,但憑借覆蓋190個國家和地區的播出,稱其為“全球現象”也不為過。圍繞兩極分化的話題和地緣宗教沖突產生的隔閡,雖然影視作品并非最準確、最真實的信息來源,但有利于開啟以前不可能進行的對話,《高墻邊的混亂》無疑正對沖突雙方產生這種影響。針對該劇在阿拉伯世界熱播的現象,以色列作家科比·奧瓦迪亞說,“它呈現了我們生活在其中卻不可能全面掌握的真相,能在阿拉伯世界如此受歡迎,是因為這部劇給他們提供了看到真正以色列的唯一機會。”
拉茲顯然沒有料到他的創作在國際上會引發如此大的轟動,他本人也因在劇中扮演主角多倫·卡維利奧而一舉成名,目前已是全球最知名的“以色列面孔”之一。
拉茲服兵役期間,他的女朋友死于戰火,就像劇中的一個角色一樣。拉茲說,“我的父親來自伊拉克,我的母親來自阿爾及利亞。事實上,我們與他們血脈相連。我們想活下去,我們想要和平,戰爭已經夠多了,仇恨也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