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談到激勵方式,我們會很容易想到工資、獎金、股票、期權這些物質激勵的方式。好像總是說,要挽留人才,那就多給他點錢。我相信給錢留人的方式,直接且有效。但錢總是有限的,你當然可以用錢激勵下屬干活,但如果長此以往,你總有把控不住的時候,而且錢并非是萬能的。
我決定從IBM離開的時候,其實我是想繼續求學來著,對微軟并不動心。但當與直接領導我的上司,以及全微軟的頂頭上司鮑爾默總裁直接交談時,我把我的職業理想和兩位進行了探討。我說,我想把微軟中國做成中國微軟,他倆真誠地表示這正是他們的希望,于是我就以為,我們的理想非常契合。
后來我連公司在哪兒都不知道,就決定要全身心投入了。你看,職業理想就有這么強的動力,和錢基本沒關系。
你的下屬也一樣,他想要的一定不只是錢,而是找到這份工作的意義感。“留人要留心”,這才是根本癥結所在。如果這個意義找到了,自然會產生動力。
那要怎么激勵呢?這就到了教練式領導力的范疇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如何用“非物質”的方式來激發下屬的工作動力。
我這里引用非常典型的四種非物質激勵方式,表揚、授權、歸屬和共同的愿景,這四種也是與人類需求層次相吻合的。
第一種,表揚,給人榮譽感。這說起來簡單,我這里有三個訣竅要分享給你。
首先,表揚要及時。如果當下這個下屬做得好,你要立馬表揚他。比如說他剛剛交給你的方案,你發現比之前嚴謹有序很多,那立馬就要說:“你這次的方案進步很大,邏輯清晰明確,一眼就能看懂。”如果等過了很久你才突然想起這事兒來,再去表揚他,那效果會大打折扣的。
其次,表揚要當眾。舉個例子,如果下屬這次做出了很好的成績,你就要在部門會議上明確提出,“老王這次做得非常不錯,從時間和質量上都超預期完成了目標”。那其他人就會把老王當作榜樣來學習了。你看,既讓下屬開心,又樹立了榜樣,借著一個人,鼓舞一群人,豈不是一舉兩得。
再次,表揚要適度。就是說,你表揚的內容得是和部門、公司價值觀相符的。比如你們提倡“產品領先”,那如果這個部門死盯產品,做出了一款高出所有競品的產品,那就值得表揚。再或者說,你的團隊提倡協作,如果下屬總結出了一套幾個團隊的協作流程,因此把原來的工時降低了很多,這也值得表揚。如果說他天天加班,家里人病危了還堅持,或者說都睡公司了,但就是不出成果,這可能就不適合大肆表揚。
第二種,授權,授權會給人信任感。
舉個例子。海底撈的普通一線員工也有給客人打折和免單的權力,只要員工認為有必要,他們都可以選擇給客人送一道菜,或者是給免單。在同行,這得是經理以上的領導才有的權力。
對管理者而言,學會授權是必修課,你不可能事事都管,留一些讓下屬自己決策,才能激發更多的主動敬業和更大的價值。當然,在授權的時候,還要注意這幾點:
一是授權不授責。授權不是說交給別人就沒事了,你還是那個當責者。你需要給他“扶上馬,送一程”,在這之后,你也不能躲清閑,如果他犯錯了,你需要對他負全責,這是你作為領導的擔當。
二是明確責權利。授權的時候,你要清晰地告知下屬,給他授權的目的、任務成功的要點,另外要明確與之匹配的權力和支持是什么。最后,要告知他成敗的獎賞和后果。
三是盡量當眾。如果說你要讓他作為某個項目的負責人,那就得當著項目成員來授權,這會給人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而且,這也會讓他之后的工作開展得更順利。如果你是高管,授權的時候就越要慎重。你要授權,給下屬榮譽和歷練成長的機會,而不是輕易許以升官發財,因為如果你給他這種曖昧的承諾沒實現,你可能就要失去人才了。
第三種,是建立歸屬感。
什么叫歸屬感?就看你的下屬愿不愿意來上班,是不是想著說,“我今天要和誰一塊去把這件事做了”“昨天的點子想了一半,今天要繼續和同事們頭腦風暴啦”之類的。
此外,最重要的方式,是共創,全員參與。比如誰有工作難題,那么我們可以鼓勵大家一起出主意解決;有挑戰大的項目,團隊一起頭腦風暴想方案。
第四種的非物質激勵,是說團隊有沒有一個共同愿景。
我在微軟的時候,我們團隊要去給總裁鮑爾默做微軟中國的年中匯報。我的團隊對這個匯報都毫無經驗,在這過程中,我每夜盯著財務數字都能看到惡心,還經常陷入業務的邏輯死套里出不來。
等到匯報的時候,我們采取了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形式,就是由我主講,問到具體問題時,我一個眼色,早有準備的隊員立即以具體圖表數字來支持。這個過程配合默契,聲氣相通,并且所有人都有對全貌的理解,全過程四個小時整體全神貫注,隨時準備“替補上陣”互相支援。匯報結束時,鮑爾默說:“我一直希望微軟中國公司能夠成功,今天我終于看到了一個團隊,一個有可能帶領微軟中國長期成功的團隊。”
你看,我們團隊的愿景就是要通過最嚴格的考試,因為這個共同愿景,我們能夠齊心協力,后來在年底,我們做到了團隊對公司許下的所有承諾,真正做到了不可能。
(摘自“得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