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深入落實住建領域有關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結合超大城市現代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具體實踐,“數據驅運”精細治理,“科技賦能”護航大運,強化數據分析運用,提升城市管理問題發現處置質效,拓展“智慧城管”應用場景,助力大運辦賽營城惠民,高質量完成了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大運會”)賽事期間的城市管理工作,成都干凈整潔的城市面貌、靚麗美觀的城市夜景、熱情包容的城市氣質,贏得了國內外來賓的一致好評,得到了大運會參賽國際代表團的“國際認證”。
加強市城運城管分中心建設,建立“一網統管、一網監管、一屏指揮”高效協同機制。打破數據信息壁壘,外部共享市級部門的天氣、空氣質量、道路橋梁水位等數據;內部匯聚城市道橋、照明、綜合管廊、揚塵監測、共享單車藍牙等物聯感知數據,在全市率先上線“智慧城管·大運在線”手機端應用,匯聚11類223項城市管理問題事件,綜合網絡理政、信訪投訴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實時計算城市管理綜合指數。根據指數反映的問題,科學指導監督、快速調度力量、高效處置問題,大運會期間全市城市管理體征指數均保持在90分以上。
創新開發數字城管10組統計模塊和96組統計表單,組織開展城市管理統籌問題發現與處置、大運會重點點位線路周邊工地圍擋、高架橋下空間綠化帶等專項普查分析,全面提升數據分析應用的深度和快捷度。大運會期間,依托城市管理數據資源中心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對每天約2萬件城市管理問題信息進行算法分析,對大運會場館、服務酒店、參觀廊道等重點保障區域涉及的城市管理問題、網絡理政問題、市民反饋意見等實時數據進行每日分析預判,以問題為導向、數據為驅動,指引城市側環境品質提升,各業務板塊精準施策、科學調度。
構建以60余個大運重點點位為中心輻射周邊指定范圍的“一張圖”聯動查詢能力,利用算法分析點位周邊反復問題、突發問題和超期問題,形成“三張清單”分類施策。圍繞“安全預警、天氣預警、感知預警、訴求預警”四個維度,整合相關部門和城市管理數據,構建當前城市管理指數,全面分析當前城市管理安全隱患、應對措施和重點問題。并根據數值分數正常、輕度預警、中度預警、嚴重預警四檔提示,對當前工作進行預測提示和分析預判。大運會期間,累計發布天氣、積水、塵土、空氣質量、噪聲監測等各類預警提示100余項。
聚焦“高效處置一件事”,構建“誠管24”管理事件中樞,運用“AI智能識別+自動預警派遣”模式,著力構建城市運行實時監測體系。目前,成都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接入路燈單燈控制器、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等各類城市感知源8.1萬余個,構建市容秩序、環境衛生等城市管理問題前端抓拍、自動派發、迅速處置、跟蹤核查的閉環流程。編組大運會保障點位和線路周邊視頻探頭,錄入大運會點位視頻探頭972個、線路視頻探頭1429個。自2023年以來,視頻監控發現城市管理問題18.8萬余件,其中大運會保障點位和線路周邊問題0.29萬余件,處置率100%。
建立成都市19個涉大運區(市)縣、481個點位的保障區域“微網實格”責任體系,將全市14萬余個視頻監控探頭按照“區—街道辦事處網格”進行分組入格,形成城市管理問題發現“區總網格—街道辦事處一般網格—微網格”的視頻監控線上巡查格,高效開展問題發現線上巡屏。劃分103個街道辦事處總網格,328個一般(責任)網格,大運會點位和線路周邊500米范圍建立大運會保障微網格488個,選優配強1000余名網格監督員定格分布,網格人員統一使用“城管通”App,執法人員全員配備新型執法記錄儀,精準掌握基層問題并第一時間協調處置,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基本面”問題的發現和處置質效。
應用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創新構建全移動智慧工作模式,各級各崗位用戶均可使用手機App登錄數字城管系統,實現問題上報、案件辦理、進度查詢、督查督辦、統計分析等全過程跟蹤問效,實現了監管案件全流程、全移動、快捷化辦理。全移動工作模式中,從問題上報、案件建立到任務派遣一般只需20分鐘甚至10分鐘即可完成,城市各類問題第一時間到達處置部門手中,切實實現“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置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梳理城市重點道路169條、重點橋梁285座,確定責任人、維護單位及安全生產單位。運用傳感測試、網絡通信、數據處理等技術,構建橋梁結構受力、橋址水位、墩臺沉降、碰撞預警、車輛超載5個監測系統,實時獲取橋梁運營數據,集事前監測預警、事后實時報警為一體。利用地質雷達監測設備,探測發現道路基層疏松、脫空、空洞等病害,防范路面塌陷等安全隱患,做好道路橋梁日常管護。自2023年以來,修復橋面7萬余平方米,完成44余萬座井蓋普查建檔,治理病害井蓋4500余座,打造路平橋安的出行環境。
全面完成580條城市道路1.3萬柱路燈設施美化涂裝、亮化提升工作,加強日常維護,確保亮燈率達100%。建成并接入30個視頻監控點位、200個照明質量監測點位,實現對市管照明設施運行狀況的實時、動態監測,為群眾提供更加可靠的照明服務。推動智慧多功能燈桿建設,完成10萬余盞路燈節能光源改造和單燈控制器安裝,綜合節電率達到47%。因應氣候時節變化,智慧精準確定路燈啟閉時間,讓市民夜間出行更放心。
在全市環衛公廁推廣硫化氫、氨氣監測儀,以及溫度濕度計、蹲位傳感器等便民設施,為大運客群和市民如廁提供環保衛生、現代便捷的服務。推動建設“大運村”廚余垃圾就地無害化處理項目,集成生物降解和廢水、廢氣、廢渣處理新型技術,日處理廚余垃圾10噸,實現廚余垃圾就地綠色處理。上線“大件垃圾回收”程序,40家社會企業在居民小區設置智能回收設施2400余組,配套“碳中和”小屋,市民群眾足不出戶就可解決廢舊沙發、席夢思床墊等大件垃圾的搬運、處置難題。
大運會讓世界聚焦成都,看到了“雪山下公園城市”的美麗和“煙火人間三千年”的繁華。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涵養為民情懷,磨礪繡花功夫,推進智慧監管,以精細化市容管理呈現了“干凈整潔”的城市印象,以沉浸式夜景營造擦亮了“靚麗美觀”的城市名片,以規范化城管執法彰顯了“幸福包容”的城市氣質。“成都是一個非常干凈整潔的城市”,“想把成都故事帶回國”,中外來賓的肯定和點贊,提升了成都城市管理的美譽度,更彰顯了成都的城市魅力。未來,成都市將繼續以建設“城市管理現代化”為中心任務,全力推進“大城眾管”“大城細管”“大城智管”,推動塑造世界的“成都范”,為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持續貢獻城市管理新力量!
(責任編輯: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