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得到楊九俊先生親自教誨。
讀其書想見其為人
初見先生尊名,是在蘇教版國家課程標準高中語文實驗教科書扉頁中的“主編”處。對于2003年才踏入教育工作崗位的我而言,先生如巍峨高山令人仰望且心向往之。
用先生主編的教材教學近20年,真切地感受到先生對國家發展重大戰略的深刻領悟,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理解,對高中語文教學實踐的高位引領,對江蘇乃至全國教育的高度影響。而先生以“價值引領的方向感”“全面發展的整全感”“學習過程的幸福感”“人際關系的愉悅感”“專業發展的豐盈感”“物態環境的生命感”融合而成的“幸福學校的樣子”,更是成為江蘇中小學校積極構建的美好圖景。
因而,未見先生前,研究先生主編的教材,拜讀先生的著作文章,得見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引領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先生堅持的教育行動,指導新時代育人方式變革的實踐。作為備受尊崇的教育專家,先生聚焦國家發展新需求,躬耕基礎教育五十載,追尋幸福教育向未來,有理想,有情懷,有思想,有行動,皎皎如明月,映照吾等后輩。
觀其行得見其師風
初見先生,是兩年多前先生作為“蘇教名家”培養工程專家代表發言。先生期望培養對象有超越功利化的追求、有堅持卓越化的實踐、有“三學一體”的堅守,并表態不負眾望做好培養之事。
就拿讀書一事來說,每次小組活動,必有閱讀交流環節,即便是疫情期間相聚云端,也不曾廢止。大家對照書單,或各讀各的書,或共讀一本書,撰寫讀書心得,PPT匯報讀書所悟,或就書論書,或融合實踐,或批判思考,意見相左時各陳其理,思想共鳴處會心一笑。然不論哪本書,先生總能三言兩語切中肯綮,并從學理層面提升大家的認知境界。其間,先生還撰寫了《教育人該如何閱讀》,從“為什么讀”“讀什么”“怎么讀”“什么時間讀”等角度讓我們增強閱讀的意識、找準閱讀的路徑、養成閱讀的習慣,進而適應時代的需求、提升自我的修養、涵養豐盈的生命。先生讀書之功力亦由此可見,而退休之后尚能如此,更是給予我們滿滿的感動和向上的力量,在以身垂范的先生面前,我們不敢不讀書。
記得有一次,先生受邀前來指導科研項目,我亦參與其中,就難得有了一日陪伴。然念及一日之內,具體指導多項課題,時間緊,任務重,又全是頭腦風暴,不免擔心年近古稀的先生身體能否承受這高強度的工作。指導現場,我坐在先生后方,見先生邊聽取課題主持人匯報,邊翻閱課題報告,神情專注,一絲不茍。而在每個課題匯報結束后,先生總能一語中的,給人醍醐灌頂之感,既尊重眾人意見,又實現邏輯自洽;既尊重學校傳統,又彰顯個性特色。七八個小時的強腦力工作,未見先生有疲累難耐之神情,但見先生深厚的學術功力、嚴密的邏輯思維、清晰的語言表達,而這皆源于先生純粹的教育理想和認真的工作態度。
作為組里年齡最小、學術能力最需要提升的學員,我知道先生對我放心不下,只是從不在我面前表露出來。就以教育教學主張的凝練和表達為例,其一,先生從未批評過我想不清楚歸向何處,而是會在我的發言以及與大家的討論中捕捉到令我陶醉的是語文課堂教學,并結合我的個性特點、教學風格、教育追求,為我量身定做凝練出“創設相互映照的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主張。其二,我針對教學主張構建的闡釋框架有不妥之處,先生除了組織專家組指導外,還利用來淮安出差的間隙,非常自然地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尊重我的想法,彌補我的缺漏,完善我的框架,開闊我的認知,循循善誘,令人如沐春風。其三,當江蘇省教育廳組織“蘇教名家”培養工程第一期培養對象教育教學主張報告會時,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先是電話問詢準備情況,又答應親臨現場指導,還在我的報告結束后對我三年的專業成長給予肯定和鼓勵,讓我倍感幸福又覺鞭策有力。
此外,先生常做教育評估專家,偶爾會讓我整理他點評的手稿,我知道這是先生提供給我的一種別樣的開拓學術視野的學習機會,因為可以從項目的名稱中統觀研究的內容、捕捉研究的熱點、感受區域的差別,也可以從先生的點評中甄別研究方向的正誤、認清研究價值的大小、區分項目成果的優劣。我想,在以后的教育研究工作中我若能有意識地借鑒優處,摒除劣處,就是因為先生以委婉的方式給我指明道路。
忝居先生門生之列,聽其言而觀其行,從其終身學習之行動、認真工作之姿態、因材施教之舉措、潤物無聲之藝術中,足見先生為師之風范。
信其道追尋其理想
為抵達幸福教育的理想彼岸,先生立言立行,知行合一,以著作文章構建理論體系,以教育行走擴展幸福場域,率先垂范做幸福教師,身體力行育幸福學生。吾等后輩雖覺追尋教育理想之艱難,然亦為先生年近古稀仍矢志不渝所感染,信其道而效其行,當以先生為榜樣,躬耕教育鑄師魂,春風化雨潤桃李,尋找幸福密碼,創造幸福樣態。
“幸福教育的樣子”應該是豐富而具體的。我試圖深入理解我所在的江蘇省淮陰中學獨特而具體的“樣子”,完成對教育意義的探尋。這獨特而具體的“樣子”是“擔當”,它出自著名愛國教育家李更生先生的“豎起脊梁擔事”,這是百廿學堂的校風,這是淮中精神的源頭,這也是淮中人的行動姿態。頂天立地做人,積極主動做事,這是“擔當”的內涵表達,大氣磅礴又樸素實在。以“擔當”立學校,構建大胸懷、大視野、敢為、有為的校園文化生態;以“擔當”塑師魂,造就大情懷、大境界、勤為、善為的卓越教師隊伍;以“擔當”育新人,培養大格局、大氣魄、愿為、能為的拔尖創新人才。這正是“時代的召喚”,這基于“渾厚的意蘊”,這體現“壯闊的境界”,這可成“大寫的人生”。而這種“大寫的人生”必將超越立己的范疇,體現生命層次的躍遷,走向造福他人、造福社會,它所成就的是個體與群體的“大幸福”,它所彰顯的是最高層級的教育意義。
如今,我已在江蘇省淮陰中學這片“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教育沃土”上奮斗了二十年,回望淮中前輩的求索足跡,追尋楊九俊先生的教育理想,吾輩當增強新時代教育人的使命感,奮力描繪幸福教育藍圖,敢于直面現實教育困境,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實踐,不斷完善擔當教育體系,主動涵養自身教育品格,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努力實現教育強國夢想。
(朱海艷,江蘇省淮陰中學,江蘇省“蘇教名家”培養對象,淮安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責任編輯:賈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