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經濟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創客教育融入到研究生專業教育中,用新的理念來進行課程改革以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但是,現階段在兩種教育融合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以研究生培養為例,對高校將創客教育融入到研究生專業教育以適應數字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為數字經濟背景下研究生創客教育和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數字經濟;創客教育;專業教育;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0-0118-03
引言
在全球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發展催生了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出現和發展為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數字技術發展催生的新興業態,極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認識模式和思維方式。無論是誰都要適應這個變化,這也對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一般來說,社會創新能力越提高越能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而提高創新能力的關鍵在于人才。想要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有一大批創新性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高等院校等人才培養機構必須進行傳統教育改革?!笆濉逼陂g,我國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規模逐步擴大,2022年在學研究生已達300多萬人,同時,專業碩士招生人數所占比重已超過60%。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人才。而如何將創客教育融入到研究生專業教育中,如何在以往的研究生專業教育課程中加入創新創業理念以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讓其既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創新能力,使其成為創新型、復合型人才,以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這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2005年,喬治·西蒙斯(George Simons)以“數字化時代的學習理論”為題,在《教學技術與遠程學習》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Connectivism”。西蒙斯指出,學習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內在的行為,而是一種把某一具體節點與信息源連接的過程(Siemens,2005)。在信息爆炸和知識碎片化的時代,人們必須與外界緊密接觸,從而加快人們從個體的認知到分布式的認知。基于聯通主義理論的知識理念,人們開始將創客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為“數字經濟”背景下的教學改革與融合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皵底纸洕北尘跋碌摹盎ヂ摼W+教育”,不僅把設計者、教師、學生、學習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還注重匯聚、聯結、跨界、協同、共享、共贏等要素,更注重知識的傳播與創新。創客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強調學習與創新能力的融合,以互聯網為基礎,建立數字智能的學習環境,強化教學與學習的交互作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國內學者以美國的創客教育和專業教育融合為研究對象,認為美國為了不斷滿足消費者和市場的需求,在“官產學”理論的指導下,利用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不斷推進創客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黃兆信等,2013)。從2013年以來,創客教育和專業教育在美國無論是從理論發展上還是實踐創造上都有了十足的進步?;ヂ摼W等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其核心動力,極大推動了二者的深入融合和發展(王志強,2021)。
我國學者對如何在“數字經濟”下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問題也進行了探討。2015年3月5日,“創客”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促使創客教育實踐基地的數量不斷增加。但還存在著與專業教育融合效果不佳、缺乏有效平臺等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之一在于如何利用好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付娜,2020)。如今大部分高校都對創客教育和專業教育給予了重視,努力利用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來進一步推動二者的深入融合。但仍有部分高校對此理解不充分,工作流于形式。
一、概念和內涵
(一)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被定義為“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隨著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人們依托對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質量和速度的提高,將人類的經濟形態從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極大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高產品、企業、產業附加值,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同時為落后國家后來居上、實現超越性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數字經濟的發展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創客教育
“創客”這個單詞來源于英文“maker”,意思是把各種創意變成現實。“創客教育”誕生于創客之間。創客教育是以“開放、共享、實踐、創新、探究”為教學指導思想,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創客空間為平臺,以課程體系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創新人才為核心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把創新教育、體驗教育和項目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同時也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創客教育是通過綜合各方面的知識形成多種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創造性的培養。
二、創客教育和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意義
(一)創客教育與專業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為我國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但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未能完全與研究生整體教育、教學系統相結合,所以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如果將創新創業教育加大力度融入到傳統的專業教育中,不僅可以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專業技能,還可以提高其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兩者的進一步有效結合,可以使研究生的創新和專業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并使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制度更加健全,因此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二)后疫情時代經濟恢復發展的現實需要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能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從而減輕就業壓力。研究生教育作為較高水平的教育層次,各高??梢约哟筚Y源的投入,將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可以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同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三)深化教育改革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有效途徑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將其融入到過去的研究生專業教育模式中,可以使其具有多樣化的特征。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能讓學生在相關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實踐水平。所以,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入融合,既可以進一步發展研究生傳統的教育理念,又可以為“數字經濟”時代下研究生新的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支撐,進而推動我國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的改革。
三、創客教育和專業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創客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平臺體系不完善
受諸多因素制約,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還停留在形式上,沒有進一步深入融合到研究生培養模式中。在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過程中,由于積極、高效的研究生教學平臺數量稀少、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實用途徑和有效手段缺乏,使得很多研究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薄弱、創新創業積極性不高,課程知識仍停留在傳統的專業教育層面,不能充分應對“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這是因為,雖然高校已經認識到網絡的作用,但由于資金技術的限制,平臺建設相對滯后,導致兩者的融合教學效果未能得到進一步改善。因而,克服這些問題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入融合教學改革中的當務之急。
(二)創客教育和專業教育深入融合所需資源匱乏
目前,很多大學都為研究生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創業基地,但其運作效率并不高,因為缺乏一種科學、高效的協同機制,并且與高校內部、外部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程度不高。同時,由于高校沒有為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搭建一個完備的教學平臺,對校友資源的利用不到位,高校與政府、企業等合作形式過于單一和缺乏合理高效的共享資源機制,導致高校內外部資源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方面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難以進一步推動二者深入融合。
(三)創客教育和專業教育中研究生培養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很多大學仍然堅持傳統的研究生專業教育模式,以培養全體學生成為企業所需的專門人才,并且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僅僅是針對精英學生的,因此僅通過舉辦一些簡單的創新創業講座和比賽來推動其創新教育。甚至有些高校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是可有可無的,學生只需要掌握好理論知識并多發表論文,這就導致高校不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其次,雖然不少高校開辦了創新創業課程,但實際上與學生的專業教育沒有必然的關系,進行的只是表面教育,沒有針對特定的專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也沒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接受創新創業教育,造成傳統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脫節,最終影響到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最后,相關的課程理論知識或創客教育并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數字化工具,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沒有讓學生充分掌握“數字經濟”所需要的相關技能,因此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對“數字經濟”的發展沒有做好充足準備。
四、發展對策
(一)搭建高校創客教育和專業教育融合平臺
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新方向,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搭建逐漸成為了創客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新載體。各高校應借助互聯網平臺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服務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支持,并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應通過設置豐富多彩的網絡課程滿足學生新時代創新創業的學習需求,使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便能學習到創新創業知識和專業教育相關知識;應以互聯網教育平臺為依托,積極引導學生們學好專業知識,同時積極開展相關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實現二者之間深度融合。
(二)整合優化高校資源平臺
要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就必須將學校內外的相關資源進行整合。除了通過高校內部創新創業平臺、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大賽、校外校友資源、校企合作、政府支持等資源之外,還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設置科學的問卷調查,根據學生問卷調查填寫情況,結合學生教育網絡平臺課程學習情況,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針對可能適合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部分學生建立持久的跟蹤培養機制,并對其進行持續監督與引導。要完善激勵和保障機制,全方位支持研究生創新創業,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
(三)加強對研究生信息化能力的培養
在數字經濟時代,要突破學科專業化的局限,大力培育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強化專業的通識和人文科學的教育,引導研究生在讀研期間進行一定的創新創業實踐,以形成創新創業的基本素質。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逐步增加學生創新精神評價,使其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突破學科和專業間的隔閡,形成“破壁效應”,使學生能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形成綜合素質。創客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模式不同于專業教育,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高質量的學生。在“數字經濟”時代,高校要明確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相結合,針對問題對癥下藥,從利用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建設創新創業學習平臺、整合內外部資源對創新創業人才建立持久的跟蹤培養機制、提高師資隊伍素質開展網絡教學、培養泛信息化人才等方面著手,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從而培養出適合“數字經濟”發展所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偉東.地方高?!?354”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以寶雞文理學院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24(4):76-79.
[2]"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3):5-18.
[3]" "周朝霞,郭如平,王雨晴,等.數字經濟時代品質嘉興建設研究報告[J].公關世界,2020(23):62-66.
[4]" "陳攀,傅早霞.勞動保障研究會議論文集(十二)[C].成都:四川勞動保障雜志出版有限公司,2021:64-65.
[5]" "楊勇.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國家數字經濟產業的新中心[J].中國公共安全,2019(12):39-41.
[6]" "李孟軍,喬靜靜,安志勇.數字經濟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探討[J].質量與市場,2021(20):145-147.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