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整體護理干預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3月~2021年5月醫院收治的70例腎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5例。研究組接受整體護理干預,參照組接受傳統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依從性(飲食規律、按時檢查、堅持治療、自我檢測)、護理滿意度(健康宣教與溝通、服務態度、護理操作以及基礎護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飲食規律、按時檢查、堅持治療、自我檢測依從性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健康宣教與溝通、服務態度、護理操作以及基礎護理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腎結石患者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期間接受整體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腎結石;護理干預;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術后并發癥
腎結石為泌尿系統常見病,多發于青壯年男性。主要癥狀體征為感染、惡心嘔吐、血尿、劇烈腹痛等,嚴重損傷患者腎功能。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臨床應用廣泛,具有創口小、術后疤痕不易殘留等優點,患者接受程度高[1~4]。術中配合科學的護理干預,將患者作為中心展開整體護理,能有效滿足患者護理需求,提高手術治療效果[5]。本研究以2018年3月~2021年5月醫院收治的70例腎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整體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21年5月醫院收治的70例腎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5例。參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6~72歲,平均(45.29±4.12)歲。研究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27~75歲,平均(45.33±4.15)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結合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腎結石;患者表現出程度不同的腎功能減退情況;均接受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不存在認知障礙,具有正常溝通、交流能力。排除標準:嚴重代謝障礙、免疫缺陷以及血液系統疾病;嚴重系統性疾病;視聽障礙以及精神。
1.2 方法
1.2.1 參照組接受傳統護理
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向患者介紹腎結石以及手術的相關知識,加強健康宣教,告知術后注意事項。術前完善相關檢查,指導患者術前需保持充足的睡眠,以良好的身體狀態應對手術。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妥善固定導管,遵醫囑用藥,及時發現異常報告醫生,并給予積極處理。住院期間保持床單位干凈、整潔 ,提升患者舒適度。
1.2.2 研究組接受整體護理
(1)術前護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身體狀況,以溫和語氣、態度同患者保持密切交流、溝通。術前第1天,依據患者理解能力以及文化程度完成個體化健康宣教,介紹成功病例、醫院該類疾病治療的豐富經驗以及先進技術,調節患者心理狀態。
(2)術中護理:手術開始前30 min調節合適的手術室溫濕度,對手術臺以及術中所用液體需提前預熱,告知患者手術配合的重要性、麻醉后注意事項。患者意識恢復后送回病房,給予擺放合理體位。
(3)術后護理:術后夾閉造瘺管2 h后保持開放。密切觀察切口滲液、紅腫情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消除潛在感染危險因素,術后指導患者多臥床休息,禁止過早進行劇烈運動,防止膀胱痙攣。進行出院指導,依據腎結石患者形成原因,告知患者調整飲食結構,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發放健康手冊,通過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系列健康知識,提供免費咨詢活動;定時復診。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術后恢復情況:主要評估患者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2)依從性:包括飲食規律、按時檢查、堅持治療、自我檢測等內容。
(3)護理滿意度:包括健康宣教與溝通、服務態度、護理操作以及基礎護理等內容,各項評分均為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越高。
(4)并發癥發生率:常見的有感染、出血、管道堵塞或脫落、漏尿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平均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飲食規律、按時檢查、堅持治療、自我檢測依從性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研究組健康宣教與溝通、服務態度、護理操作以及基礎護理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3。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8.57%,明顯低于參照組的28.5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4。
3討論
腎結石與環境、遺傳、代謝異常、飲食習慣、藥物等因素密切相關。針對腎結石的治療,應先積極尋找病因,依據不同病因以及結石成分制定治療方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避免結石復發[6~8]。直徑較大的結石一般通過手術治療,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應用較為廣泛,術中視野清晰,且具有微創、結石取凈率高等優點。手術過程中患者需保持俯臥位較長時間,同時要保證呼吸平穩,易出現氧飽和度降低、膈肌抬高等情況,發生心悸、胸悶以及呼吸困難等。術后并發癥的出現,會影響患者住院時長,影響預后[9~12]。對此,圍術前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常規護理靈活性不高、針對性較差。整體護理為新型護理方式,給予患者連續性、系統性護理服務,依據護理計劃合理展開針對性護理干預,全面評估患者情況,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手術注意事項以及自身疾病相關知識。術前完善準備工作,確保患者充分適應手術體位,避免術中出現腎臟移位情況。通過術前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腎結石的認知及其治療依從性。預見性預防并發癥可規避潛在風險,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各環節密切配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糾正不良生活行為,最終提高整體護理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飲食規律、按時檢查、堅持治療、自我檢測依從性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健康宣教與溝通、服務態度、護理操作以及基礎護理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腎結石患者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期間接受整體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戚春燕.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68例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32):20.
[2] 雷會敏,郭利華.個體化護理在復雜性腎結石患者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20,33(z1):244-245.
[3] 周曉蘭.綜合護理干預對腎結石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遵醫行為及并發癥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0,33(2):193-194.
[4] 樸香蘭.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護理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1,21(56):144-145.
[5] 李品娣,李紫薇.綜合護理模式對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6):250-252.
[6] 高曉龍,李富良.腎結石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的手術方法及臨床預后分析[J].甘肅科技,2021,37(10):138-140.
[7] 田曉梅,馬學霞.護理干預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中的應用及相關指標觀察[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9):149,151.
[8] 高春柳.綜合護理對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20,10(35):190-192.
[9] 陳晨.復雜性腎結石患者多通道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的手術護理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6):153-154.
[10] 金霞.專科精細護理對復雜性腎結石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的干預價值[J].醫療裝備,2020,33(22):153-154.
[11] 吳萬清.復雜性腎結石采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后護理措施分析[J].健康之友,2020,12(15):199.
[12] 李清.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護理措施及效果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7):235-236.